写书法,是应该遵循法度守规矩,还是应该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割裂开来看。
写书法,是应该遵循法度守规矩,还是应该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应该是在遵循法度和规矩的前提下自由挥挥洒😜
写书法,是应该遵循法度守规矩,还是应该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中国书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讲求法度的艺术。当世界上其他艺术都在诉诸于感觉、理念的时候,中国书法仍然是讲究法度精神的,讲究传统的规律和艺术的,这也是这门存在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可贵之处。
所以,在日韩等国,他们的“书法”并不称之为“书法”,而是说成“书艺”,或者说“书道”。
书艺,明显偏向于艺术,偏向于将这门艺术进行现代艺术化;而书道,更加提倡“道”之所在,讲究“道”这些虚无缥缈的古老哲学理念,因此有陷入虚无论的危险。
中国书法,着眼点在“法”,因此更加具体可感,更显规矩和庄严。因而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古老的东西是不是要适应新时代?我们应不应该在追求新东西,表达新内容的同时,适当的修改“法度”,以适应我们表现的内容?
我想这是确定无疑的,是需要进步的,也需要与时俱进。书法界有这样一句话,笔墨当随时代。随着时代发展,笔墨之事自然要有新的变化。只有不断保持书法的新变,适应社会发展,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才不至于成为“历史前进的包袱”。
但是,与时俱进不是说只要是旧的东西,就要全部舍弃,只要是传统的东西,就完全是坏的,是不合时宜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正因为有一个传统的支柱在起作用。
所以,“法”的作用就是一个“圈”,它框住了书法家所能表现、书写的对象。
一旦书法家发现,以前存在的“圈”并不能满足当下表现社会,表现自我诉求的东西的时候,就必须要适当的拓展这个“圈”,以此来让书法进步。
但是拓展这个法度“圈”,并不是意味着废弃、抛弃这个圈。而是保有它,但是扩展它。之所以要拓展,就是因为要容纳一些新质内容,增添其他内容。所以,它既不是“书艺”,也不是“书道”,而是书法。
因此,无论我们书法怎么样创新,怎么样发展,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字,法。法是永恒的,是很少变化的。这个永恒是说它永远存在,而不是一成不变。真正称得上是永恒不变的,是书法的根本大法,笔法是永远不变的。不过,现在看来,随着毛笔等书写工具的进步、演变,用笔的法则其实也会有所调整。但基本上不会变化太多。
因此,对于书法家来说,书法创新、书法发展、进步的动力,不应该通过抛弃法度,放弃约束来实现。有些书法家故意“一鸣惊人”,用各种千奇百怪的形式进行所谓的“书法创作”,实际上并不能称之为书法,而只能限定于“行为艺术”之列罢了。
真正的书法,是承认法度,掌握法度,学会法度,在法度这个圈子内,进行情感的发挥,创作不一样的审美范式、风格,表达不一般的理想信念。这才应该成为书法家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的思想、观点、信仰包括其他的一切,也都应该不同于其他人。当我们能够掌握书法的表现技巧,学会使用书法的工具,用毛笔写真心,传递真情,这个时候,我们还愁什么呢?书法自然而然就会不同了,就会自成一家了。
有人觉得,之所以书法创新不了,还是因为传统的束缚,但是有些人认为,传统的东西没学好,才是导致书法不能创新的原因。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并没有触及到本质。所谓艺术创新,就一定要实现艺术自由才可以。也就是说你要有足够的书法技巧,足够的书法学养,储备足够的造型字例,才能说懂得书法了。才能说我在创作书法的时候,可以尽可能顺合我的心思,而不用考虑我到底这里掌握的行不行,那里写的好不好。
而这样创作自由的实现,只能由学习传统书法才能获得。但是学习传统书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说我传统学的越多、越好就能写好书法,而是要看你掌握了多少书法技巧、总结了多少书法规律。所以,即便传统学习很少,如果可以做到通达规律,不也是很好的事情么?
写书法,是应该遵循法度守规矩,还是应该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毫无疑问的事情,写书法,是应该遵循法度守规矩,若要自由挥洒,不拘一格,也要在继承法度的基础上,然而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是很难真正做到的,很简单的道理,所谓的“自由挥洒,不拘一格”其实就是想自成一家,很明显这是“司马昭之心”嘛,
我们就说“二王”吧,之所以“二王”在中国书法史上占要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因为他们赶上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更是因为他们的书法遵循法度守规矩,这“法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估计没人可以三言两语说清楚,“法度”是古代书法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用笔、结体、章法”中体现,
意思就是说前人怎么做,后来就照样字去做就行,这叫守规矩,传承和复制,比如王羲之的楷书出于钟繇而能脱去其中隶意,体现晋人书法“尚韵”之风,值得注意了,是出于钟繇,这就是守规矩的传承复制,即使王羲之在酒后自由挥洒创作《兰亭序》,但并没有不拘一格,因为《兰亭序》通篇内容流畅富有诗情画意,
到了唐代书法的法度变的森严,唐代是“尚法”这是一种风格,要注意了“尚法”与“法度”不是同一种概念,法度是书法文化,尚法只是书法风格,直到宋代时,书法“尚意”,但书法的文化依然在传承,也就是法度没有改变和丢失,各个书家都很遵循法度守规矩,
书法中的五体“篆隶草行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全部产生和成熟了,也就是说书法的文化底蕴都已经有了,板上钉钉了,接下来就是书法风格的取向了,上面所提到的“尚韵、尚法、尚意”就是书法的三种风格,就好比绘画一样写实、写意都成型了,不会再有其它风格出现了,换句话说,如果自由挥洒、不拘一格,那是没有意义的创作,你只是把书法当作纯粹的艺术了,由自己个人的个性情绪去发挥,那么这就不叫书法了,因为你完全不顾及书法的法度,没有了文化底蕴,又哪来的书法价值呢?对吧。
写书法,是应该遵循法度守规矩,还是应该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任何事都要讲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但任何事又不要太讲规矩,太过也不行,例如黄金没有百分之百纯的,我们喝的水也不是纯净的,水太纯会害人(如蒸馏水),地球也不是太规矩哈。但并不是这样我们就否定规矩,不但不能否定规矩,而且还应加强规矩。没有了规矩,什么事都会乱套,书法也一样。因此,我们在写书法时一定要讲规矩、讲法度。先应完全按规矩来写,等水平达到比较高的高度时,才能讲究变化。就是讲究变化,也是要讲个度,有个范围,不是随心所欲地乱变。如果乱变,那就不是书法了,那是鬼画符,充其量算书写不算书法哈。我的意思大家能理解吗?
写书法,是应该遵循法度守规矩,还是应该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有古才有今,古人书家高手的审美和研究的毅力,是我们今天很多人都难具备的,所以才有哪种神采和韵味。
今人临摹就算形似而神是难以相似的,法度即是精华精妙所在,这就是要继承之处,完全由着我们现代人自己的性子所发挥,漏洞百出,缺点无穷,是经不起理论的!难免会被高手称为野路子而贻笑大方也。我的笔法就是野路子了,好在已经醒悟,准备继续法古了。
这是我这个糟老头子个人所认知的愚见,我只是一个爱写字的人,书法门外汉,所以难免理解有失水准,请大家多多包涵!一起交流吧!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