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品的好是无法言传的吗?
一个“好”字如何评价书法作品?有的用“漂亮”或诸如此类的词语,也是不能评价书法作品的。近来的“丑”更加没法道出书法作品的真谛,还有的胡乱附会什么点像什么鸟头石头等等的更是附庸风雅,故要真正评价书法,必须兼修文史知古知今,必须知会书法之法何意,此法所包含的——字法笔法墨法章法。因此,书法评价不易,甚会比创作还难。
书法艺术品的好是无法言传的吗?
书法,就是书写的法度,虽然不能量化的去比较,但是还是有很多规范去衡量的。
从一副书法作品来说,从整体的角度去讲,章法,行气,风格,内容等方面,从单字的角度,结体,笔法,用墨,等方面去鉴赏。
当然,还有从书法的传承与发展的角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很多书法家都在自己的简介里写的,传承二王,就是在表明自己继承的正统书法,而非胡写乱画的江湖字。
所以,我们鉴赏一副作品,可以从这么多的角度去检验和品味,并非只是按照个人的喜好。
如果那样的话,书法就没有标准了,每个人的爱好都不同,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它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一个抽象的表现形式。我们能从《兰亭序》中感受到潇洒和飘逸,从《祭侄文稿》中感受到悲愤和痛苦,《韭花帖》中的恬淡安静,还有很多很多。
书法是无声的音乐,希望大家能在书法的殿堂里感受到更多的艺术魅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心灵教主
下面的书法是我日常练习和作品,有喜欢的人可以加关注,免费结缘,谢谢大家。
书法艺术品的好是无法言传的吗?
无法言传多是托辞,好的书法从高到浅有几个重要关键点,也是可以用来衡量水平的。
1气质
气质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我们看过无数书法作品,包括现代所谓的“书法大师”的,气质是书写者的性格、修养、喜好的总和,是个人艺术境界的体现,是什么样的人就爱穿什么样的衣服,一个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决定了他最终走向什么样的创作方向。我们常看很多作品怎么看都没有明显的毛病,但就是爱不起来,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匠气太重。
2结构,造型
好的书法是对字体结构的高度审美,甚至可以理解为LOGO一样的图案设计,我们经常为一些大师的字体架构拍案叫绝,感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种对文字的再架构能力显然不是冬练三伏,夏练三九就可以达到的,而是需要天分,真正心中的字练不出来的,必须心里有,手是心的表达手段,这也就是很多艺术行业就是练一辈子也只有那么几个人能冒出头来的原因。
3.笔法,笔触
笔触是艺术价值最低,但是最出效果的部分。很多所谓的艺术家驾驭不了格局只能通过“龙飞凤舞”去掩盖根基的不足,灵动的笔法必须依附于绝妙的架构,才能成为好的书法。
书法艺术品的好是无法言传的吗?
无论做什么事开始都是有方法的,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是可以言传的。即便书法实践达到了很高水平,只要能获得最大共识,仍然还是可以言传的。
所谓书法艺术品的好不可言传,是指书法家特有的修养和实践赋予了书法的个人体验和认识,作品有了自己的形式与面貌,甚至有悖常理。而这种特殊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得清的。即使你认为自己巳经说清楚了,不同经历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当书法作品脱离了大家共识。俱有了鲜明的个性之时。就是书法家争议最多的时候。也往往是界定书法家是偏离歧途或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关键……
书法艺术品真得到了这个阶段,是没有常规方法可讲的,也是难以言传的。巳与普通大众无关,属艺术圈的是非,最后还真得是由圈内德高望重的艺术家说了算。
谢邀!
书法艺术品的好是无法言传的吗?
需要言传身教的,言传只是一小部分,听了老师的不一定能明白其道理,但是听过了之后自己经历后就会恍然大悟。不听老师言传要自己摸索出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书法艺术品的好是无法言传的吗?
我的理解:
书法艺术品的好坏评价参与沟通言语表达,实际上应分为两大主要部分,一是书法学习创作者,一是书法艺术品欣赏者。书写者对技巧,方法,境界等等的学习掌握,欣赏着对书法艺术品的理解沟通和获得。
想要能够表达沟通,首先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书写者先不说,这个欣赏者也需要学习,就像看一本书,有的翻一翻,有的看一遍,有的认真看,认真看的学了认识,汲取营养,有了收获,别的一无所得,书法艺术品欣赏也一样,有的说看都明白通透,有的迷雾一般,一些书法基础方面的知识普遍存在,就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都一样,学生成绩却是差异。那些学生成绩好,对书法认知通彻的,总是能轻易的表达,学问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书法艺术品,不管是作者还是展览出售者,还应对艺术品作亮点、看点等价值的说明和说法,比如说笔画凝练成熟,字义结合契合,意境悠远,可以使人活跃奔放,可以使人沉思静谧等等。比如一个产品你自己都说不明白,让消费者如何用。书法艺术品的出处真伪假贋辨别也只是一部分。
书法领域有个比较普遍的说辞,眼到和手到,看的多了,就会有比较,有计较,眼界就高,自然就会产生说法。动动手,便会知道难易,知道深浅,才能知山高路远,不是一蹴而就。眼界越高和手到的距离差距越大。还需要用心来磨合。才能走进书法领域那个虚幻的大门。
对书法各方面的具体表述沟通,我还是比较倾向用书法五行分类的理论来解释,更能方便借喻,方便阐述,方便理解,纵然范畴有点庞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