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亿买到“男神”苏轼的《木石图》,你怎么看?
书画买来收藏,非所愿也。兴于世行于世方不负古圣贤之所行也。
花4亿买到“男神”苏轼的《木石图》,你怎么看?
不值得……!
花4亿买到“男神”苏轼的《木石图》,你怎么看?
《木石图》一幅尺幅并不是很大,绘画内容也没有那么复杂的作品为什么会有机构化四个多亿去买?这还要从《木石图》含有的多重价值方面 找原因。
首先,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的代表人物,文坛领袖。他既是诗人、政治家、作家、书法家,也是画家和美学理论家。苏轼被誉为“唐宋八大家”,其诗词文学早在年轻时便获得很高的成就,其诗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深深影响与启迪了宋代以及之后的中华文化。体现出文化价值。
苏轼书法的美术史地位很高,被评为“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他的行书《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书画同源,也间接说明了苏轼在美术史中的崇高地位和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木石图》中充分体现出了“宋人尚意”和“不求形似重在神似”的文人画理念。苏轼不去描绘花鸟或雄伟的山水,而是按照身边所接触的景物,赋予它一定的精神性,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在这件作品中,他将书法用笔融入画中,使绘画逐渐脱离宋代“形似写实”的传统。这样的创意和做法,不仅在当时具有“先锋前卫”的开创性,为后来的文人画兴起奠定了基础。从他开始,竹子、石头甚至一颗枯树,都有了精神性的绘画意义。《木石图》的创新价值以及研究价值是胜出其他古代书画作品的关键。
《木石图》有鉴定大家的结论。古书画鉴定家张葱玉先生的《木雁斋鉴赏笔记》中论及《木石图》;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要录》和《古书画伪讹考辨》中都曾提到此画,认为真迹无疑;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书画》及《杨仁恺书画鉴定集》中也都提及过此件,肯定为苏轼真迹;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古书画鉴定家傅熹年先生在其《中国书画鉴定与研究》中也谈论过此画为真的依据。这必然奠定了该作品市场价值的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苏轼绘画作品的存世量很少,世界上就只有三件。另两件为中国美术馆藏的苏轼《潇湘竹石图》和台北故宫藏的苏轼《雨竹》。业内多认为,相比之下,《木石图》更为出色。
米芾的书法题跋给苏轼的画作添色不少。米芾一生是诗文、书画、鉴赏、理论、收藏于一身的艺术全才。宋徽宗时他曾被诏为书画学博士。目前“宋四家”中两家的合作作品只有藏于台北故宫的《寒食帖》中的苏轼与黄庭坚。因此,这件苏、米的合璧,有画,有书法,绝无仅有,虽是买一赠一,但一加一会远大于二,价值十分珍贵。
拍卖历史上曾有几件作品的成交价格可做参照。2010年6月北京保利4.368亿元拍出的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2017年3月纽约佳士得3.4亿元拍卖的南宋陈容的《六龙图》的价值似乎都不如《木石图》;2013年9月纽约苏富比5037万元拍卖的苏轼书法《功甫帖》,在半尺见方的纸面上只写有9个字,相比之下,《木石图》应该卖得更高些才对! 👍
花4亿买到“男神”苏轼的《木石图》,你怎么看?
最近庶务繁多,好久便没写问答。今天看到这个题目,一点也不感觉到奇怪,毕竟,在中国的艺术拍卖史上,什么事情都不算稀奇,中国有钱人多的是,而且官商富豪各种大佬层出不穷,他们不光“爱好艺术”,且对艺术投资花钱更是眼也不眨,何况,这次面对的是宋代苏轼的《枯木怪石图》。
苏轼《木石图》局部
苏轼的《木石图》不大,纵26.5厘米,横50.5厘米,也就是与一把团扇差不多。如果被专家学者从学术方面及历史渊源方面讲:肯定会说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政治家、画家、美学家等,背着这些名头,他的画作拍卖出4亿多元,自是不足为奇。如果从“宋人尚意”和“不求形似重在神似”的文人画理念角度,那么,苏轼自是文人画的开宗者之一,他提出的文人画理论,影响了后来的不少艺术家,使他们的绘画,充溢着文人简、淡、慢、散的格调。如果大家还想进行新的阐释,那就是有许多文人或者说挂着文人头衔的艺术家,他们很懒很散,很想画出像宋徽宗那样的精细的画,但却碍于性格上的大而化之,吃不了苦,更多的是为了节省时间去逛妓院及各种文人之间组织的活动,猜拳喝酒行令,只有另辟蹊径,以“逸笔草草”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趣味,从而为自己找一个借口,不是自己画不出,而是自己不屑一顾。
苏轼《木石图》
苏轼在历史上,只留下两幅画,一幅是这幅《木石图》,一幅是与文同合作的《潇湘竹石图》。但以苏轼的才学及这两幅作品看,他的作品应该是很多的,毕竟,这两幅作品,体现出他扎实的绘画功底及绘画理念,有着生命的成分在里面。有专家考证说这是他在遭遇乌台案之后所作。而我以为,这是他心情郁闷的产物,也是借木石来抒发感情,以消块垒的心境写照。本是无心之作、无意之作,是苏轼郁闷至极的产物,因之谈不上什么珍贵,也谈不上具有多少的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但历史就是这样的,正因为它的稀少,它的独一无二,才会被后世加以各种阐释附会,也便会被人珍贵起来,尤其被有钱既有闲的富商们中意,或者说借此来洗钱,便不足为奇。
苏轼《寒食帖》
毕竟,从《木石图》图式来看,它的构图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应该是画家在郁闷之中,挥笔随便在画纸上勾勒出一块石头,然后兴致所至,随笔皴擦,接着勾勒出一棵劲松,画完,作者郁闷的情绪好似随着画意得以消解,心中的块垒得以抚平。大家看到没有,画面的石头,貌似蜗牛,抬头看着眼前的劲松,或者说,松树就是蜗牛的头,它的身体虽然很慢,但是,却有着一颗高昂、高傲的头颅,抬头坚挺的挺立并指向远方。因之,《木石图》是铭志的,是无心的有心之作,是作者心境得以彰显铭志的表现。总体的风格,有着文人画的情调,但在技法上,还有待推敲,在构图上,也不是多么完美。但文人的心境是万象的,尤其是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他随手信笔之作,能以木石铭志,表现出自己的心境,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灵魂之作。因之,画面的苍松怪石,刚柔相济,虚实相生。怪石嶙峋,老树坚挺,彰显出画家心境的苍凉与不屈。
苏轼
据传,到了明清之际,收藏记录上关于《木石图》的所有记载都消失不见,只有《潇湘竹石图》还有零星记载。直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这两幅画又同时出现在北京风雨楼,被大收藏家、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花巨资收藏。之后,《枯木怪石图》流落到日本,一直未见消息。今年夏天,佳士得对外宣称,《木石图》突然从日本私人藏家手中被找回,一下子引起骚动。到本月26晚上,此画完美成交。
苏轼《潇湘竹石图》
现在,人们最大的疑问,就是强烈质疑此画的真伪。而日本是一个文化大国,尤其对中国唐宋时期的文化研究,比大陆更加深厚。我曾听人说有许多画商,与日本人合作,在复制中国古代艺术品上,下足了了功夫。更有许多艺术圈大佬,也到日本取经,或者把一些中国古画,炮制加工,复制出来,以某某真迹来展览示众,从而三人成虎,最终获取暴利。而现在的外汇管制非常严格,但借艺术品拍卖洗钱的便层出不穷了,至于这幅画的买家是谁,只知道是一大中华区的某机构,只有知道具体的人,才能大略明了他购买此画的目的。
花4亿买到“男神”苏轼的《木石图》,你怎么看?
11月26日晚上,在佳士得香港秋拍中,苏轼的《枯木怪石图》顺利拍出,总成交价达到4.63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为4.117亿元。
《木石图》成交创造了好几个记录,一是创下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记录。
之前中国古代绘画拍卖纪录由纽约佳士得于2017年3月15日创造,拍品是南宋画家陈容《六龙图》,总成交价为3.388亿元人民币。
苏轼《枯木怪石图》
二是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润格记录。
《六龙图》包含绘画和书法两部分,绘画部分纵440.7厘米,横34.3厘米,书法部分纵83厘米,横35.1厘米。画面总面积达到了47平方尺。
《木石图》尺寸为纵26.5厘米,横50.5厘米,仅仅为1.3平方尺。也就是一把团扇那般大小。
如果按照平方尺来计算润格的话,《六龙图》润格为3.388亿元除以47平方尺,每平方尺润格大约为721万元。
而《木石图》润格为4.117亿元除以1.3平方尺,每平方尺润格大约是3.17亿元,远远高出《六龙图》的润格,堪称天价。《木石图》的润格记录恐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很难被打破。
陈容《六龙图》
《木石图》润格之所能达到3.17亿元的天价,根本原因是作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太高了。在通常情况下,如果两名画家的艺术水平相差不大,决定他们作品润格的是画家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比如,上世纪同一时代的两位绘画大师黄宾虹和齐白石,若论绘画的学术水平和格调高低,黄宾虹还要比齐白石更胜一筹,但黄宾虹的作品润格一直赶不上齐白石,是因为在大众中的知名度较低拉了他的后腿。
《木石图》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大文豪、书画大师苏轼(1037年——1101年),据一些专家推测,此画创作时间大约在1071年到1101年之间,是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苏轼
画面内容相当简单,寥寥数笔勾勒出一颗枯枝老树和一块嶙峋怪石,老树和怪石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野趣横生的螺旋状,张扬洒脱的气势扑面而来,可以看出鲜明的用笔痕迹。画面内容非常符合画的名字。
此时的苏轼,受“乌台诗案”牵连,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为了抒发心中郁闷,他创作了此画。
从宋代之后的历史记载来看,苏轼的传世绘画作品仅为两件,一件是他与北宋“竹王”文同合作创作的长卷《潇湘竹石图》,另一幅就是此画《枯木怪石图》。
苏轼《潇湘竹石图》
然而,到明清之际,收藏记录上关于《枯木怪石图》的所有记载都消失了,只有《潇湘竹石图》还有零星记载。
直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这两幅画又同时出现在北京风雨楼,被大收藏家、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花巨资收藏。之后,《枯木怪石图》流落到日本,一直未见消息。
今年夏天,佳士得对外宣称,《枯木怪石图》突然从日本私人藏家手中被找回,一下子引起骚动。到本月26晚上,此画完美成交。
现在,人们最大的疑问,就是强烈质疑此画的真伪。
苏轼《寒食帖》
因为到目前为止,谁也拿不出充实证据来证明这幅画是苏轼本人的,在此画的收藏历史中,很多时期都处于空白。收藏空白时期,这幅画去了哪里?被谁收藏了?证明人又是谁?等等,许多疑问目前都解不开。说这幅画是真品的只是佳士得的一面之词。
在收藏领域,古代书画因为是非常稀缺的投资品,并且价位很高,往往是顶级收藏家青睐的东西。收藏古代书画,百分之百可以升值和增加财富,若过几年一经转手,立马会赚得盆赢钵满。
但收藏古代书画是双刃剑,投资很大,风险也很大。如果稍微疏忽大意,用巨资买来了一幅赝品,那无疑把自己推进了深不见底的苦海,欲哭无泪。
花4亿买到“男神”苏轼的《木石图》,你怎么看?
从目前购买人还没有表露身份的情况来看,炒作的可能性不大,买方可能却是出自爱国,爱画,或者对苏轼作画时所处的这段时间的状态比较有共鸣。能出的起这个价钱的已经不在乎值不值的问题了,有钱人的世界不是用性价比来衡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