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第一,必须爱好诗词,第二,必须有天赋,第三必须有触发灵感的机缘,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第四,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厚积薄发。

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学习诗词创作,我自己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感觉,学得越深入,越觉得自己肤浅,越觉得自己离唐宋大家相差太远。

要学会写诗词并不难,但要写出一手好诗词则很难很难。我想,在当下,除了未入门者外,还没有谁敢说自己写得一手好诗词的。

诗词写得好或不好,一定是有标准的,否则古代也不可能凭诗取仕。但在当下,不要说写出好诗,能准确分辩出一首诗词的好或不好的人都已不多。不知道怎样才是好诗,那又怎能写出好诗?

声律,意象,诗法都是可以学习的,也不难学会。但即使学熟了,能运用自如了,也只能说是能写出合格的诗词。诗性、诗心、情怀、胸襟这些都是不可学的,得靠自我修行,自我人格的完善,而要写出一手好诗,这些因素比技法更重要。

说句老实话,论诗词创作技法,毛主席比起同代的很多诗词大家都要逊色,但论胸襟、论情怀,却是这些大家所不能比。但如果没有强烈的主角意识,不论你怎样训练,都不可能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些词句。当然,这也和作者本身就是那时代舞台的主角有关。

古代的很多诗人,也不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他们依然能够写出一手好诗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把诗词创作当作毕生的修行,而这恰恰是当下人所做不到的。

那日,我回答“写诗词最重要是什么?”的题目时便说过,学写诗词第一是要学好技法,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诗心、诗性的培育,注重自我人格的完善。前者可通过创作训练解决,后者只能够通过自我修行完成。

当你两者都能达到一定高度时,那么离写出一手好诗词的距离便不远了,而现在可做的,就是对诗词要带有敬畏之心。

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说明写诗七分靠天赋,三分在于生活实践。

最有代表性的诗仙诗圣,号称李杜诗篇万口传,源于他们诗词天赋以及生活感悟,经生花妙笔提炼,水到渠成: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有幸听过阎肃老师讲关于为某学校写歌词的故事。他说他在招待所呆了一个星期,一句歌词未得。后来他要求学校拉他出去转转。在去延安的路上,看到无边的风景,即兴创作:三秦大地迎风展,延安精神润心田;遥望彩霞烂漫处,建功立业谱新篇……歌词一挥而就。可见诗词歌赋是作者生活体验,加之有感而发,而非闭门造车,无病呻吟。

诗词要广为流传重要一点是立意高远,有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国维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写诗在于灵性,灵感悟自天成。

韵出即兴感悟,律促佳作咏吟。

数理化工农商,各喜所学天分。

二,《博学勤奋各专科》

勤奋谦虚终有获,

胸怀宽广才渊博。

博闻古今中外学,

文学史海深探索。

习文无涯虔诚至,

金石为开研专科。

细读深悟修行深,

日积月垒汇海阔。勤习有成,灵感天生。

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网络发达的今天,会写诗词的人很多,但大多经不得细读,即使格律正确了,也平淡无味,甚至成了老干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假大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好的诗词呢?

我觉得有几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一,诗者必须有足够的诗词格律知识。

这是前提,不懂格律,其余的则无从说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诗者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

我们的诗词创造不是凭空而来,大多是来自于生活。一棵树,一朵花,都有可能是灵感的来源。如果你对身边这些景语的描写脱离了真实,那就是失败的。比如北方的春天,桃花需要四月二十多号才开,你的诗里如果三月份就写的桃花夭夭,玉蝶翩翩,就贻笑大方了。

三,诗者要有一颗爱美的心。

诗词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记录着点滴的美,确切的说是记录着诗人大脑一瞬间的美的火光。所以,诗者需要有不同于常人的视角和敏锐,去探索和发现,并生成美。面对花鸟,面对风云,他们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心情,也会为无生命的赋予生命。

四,诗者要有一颗求新的心。

诗词最怕的就是走老路子,别人写烂了的题材,我们怎么写也不会出好诗句的。与其写的平平,不如不写。要想不走别人的套路,就需要有自己的见解,选择不同于别人的思路,角度,手法,去进行创作。

五,作品必须有真情实感。

一首诗,能打动别人的,并非华丽词语,而是它流露出来的感情。只有这些真实的东西,才能引起读者共鸣。细数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名句,难道不是因为道出了我们心中的柔软,或者喊出了我们想喊的吗?

这样的人知道什么样的诗词是好诗词,他们会写会欣赏,有着独特的审美标准,对自己也十分挑剔,有着很高的要求。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推敲的,因为在作品完成以前,已经接受了无数次自毙。

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谢邀。

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问题分析

这个问题与众不同,别人都问要如何写出一手好诗词,而题主却是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我答问题,喜欢先揣摩问题,再看是否有回答的价值,从哪个方面回答。

我们细细感觉,就知道题主并不是问如何学写诗,如何学写好诗。题主知道如何写诗,有可能努力过了,却没有进益。可能自学过、拜师过、背过平仄共识、精研过韵书,还是无法让自己的作品产生质的飞跃,以至于对自己产生了才能方面的否定,认为写出好诗的人和自己有不同。

那么这个不同在哪里呢?题主其实想问的是这个。

题主也许只是想知道个答案,让自己放弃在学诗路上的苦行,心安理得地放下诗词这个爱好。

诗是抒情言志的韵文,所有可见的规则都是可以学习的,所有意象的表达、所有诗家语独特的行文方式都可以归纳总结,唯独“境界”二字,无法传授。

写诗是一场修行

大彻大悟与努力修行有关,也与根性有关。

有些人苦修一辈子,也无法参透。有些人被苹果砸一下,就发现了万有引力。

那么题主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直接跳过那些努力学习规则的阶段,回答:你缺少的是灵犀一闪、醍醐灌顶。

换个简单的说法,你没有灵感。

公平吗?你一定觉得不公平。

其实再公平不过的。灵感的出现机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关键是你抓不抓得住。

抓住它,写下它,你就是个有才华的人,能写出好诗。就像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而你抓不住灵感,苹果砸你一万次,你也顶多是吃饱而已。灵感无数次从你的心头掠过,你却无法抓住、写下来、表达出来,你就是个没才华的人,能写出好诗才怪了。

灵感不可捉摸,但是捕捉灵感并通过自己的笔书写表达是可以练就的本事。

在这里看几篇问答,是可以学会写诗的规则的,这并不难,但即使再通过大量的练习,你也不过是学会了表达,可是没有东西表达,有什么用?

我们要学会捕捉灵感

难吗?不难。这世界上这么多搞文艺创作的都是抓住了灵感,并非只是诗人。为什么别人都能抓住,而你却抓不住?

我们要学会如何抓住灵感并解构它,化成自己的东西,再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就是写诗的关键,诗歌从感情到文字最重要的步骤——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好的鉴赏力是技巧和意境结合提升的表现。

鉴赏能力从哪里来?

鉴赏能力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来自于对古诗发展变迁的理解。

“文章合时而著”,诗也是一样的。当你对诗歌的发展史有了正确的了解,你就会从根本上了解到古诗的起落和演变,搞清楚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够学习哪个时代的哪位诗人,找准自己的定位。我们不要瞎写。

鉴赏力提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对古诗写作技巧的提高。我们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可以在读到古人诗句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写得如此精妙。情感是第一的,但技巧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增加色彩,技巧是辅助表达的工具。我们不要乱写。

当你有了很高的鉴赏力,一首古诗放到你面前,你可以立刻分辨出它的好坏,明白它要表达的内容,了解它构建的意象。那恭喜你,当你的灵感到来的时候,你的脑海中自然会有积累的经验替你解构你的感情,重新组合,用古诗特有的韵味表达出来。

你抓住灵感了。

所以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一手好诗词?

鉴赏力高超的人。

我们抓住了灵感,用诗词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形式、有意境,还不是好诗?

写诗是一场修行。大彻大悟与努力修行有关,也与根性有关。而只要努力修行,根性的不同也只是抓住灵感这一天到来的迟早而已。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写出好诗同样是给有准备的人。

而这个准备从来都是漫长而痛苦的,写诗也一样,需要大量的阅读和长期的积累。

那么定下心来不要放弃,继续努力吧,成为一个鉴赏力高超、能抓住灵感的人,我们迟早会成为能写出好诗词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