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我认为是毛泽东写给柳亚子的诗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既带批评和规劝,也彰显了伟人的格局和文采。
柳亚子是一名典型的文人,活跃于新中国的各个革命时期,与毛泽东渊源颇长,多次互赠诗句以表达相互敬佩之意,在文学层面上算是毛泽东的朋友,加上他多次参加反对蒋介石统治的活动,政治立场偏向共产党,是一位进步的民主人士。
所以,1949年2月,全国形式大局已定的情势下,柳亚子被邀请北上共商国是,一路上柳亚子意气风发,多次写诗以表达自己即将大展宏图的志愿。
3月18日,柳亚子等人到达北京,叶剑英带队亲自相迎,将其安排到当时北京最豪华的饭店六国饭店下榻,这样的规格无疑是隆重的,所以柳亚子心情相当舒畅,看来老朋友毛泽东对他还是挺重视的。
时间到了三月底,为了给当时的国民党南京代表团安排下榻之处,只得暂时将住在六国饭店的柳亚子等民主人士迁出来重新安排,六国饭店提供给了南京和谈代表居住和工作。
柳亚子被安排到了益寿堂居住,这下子他不高兴了,从最豪华的地方搬到了这里,而且,自己来了十几天了,毛泽东也没来看望这位老朋友,他难免有点赌气了。
加上后来的民主人士黄炎培一到北平,毛泽东就高规格的宴请对方,还给其他几位人士配备了专车,偏偏没有他柳亚子的。
于是,3月28日夜,柳亚子写了一首诗(《感事呈毛主席一首》)让人送给毛主席: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大概意思就是说自己早就是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可是自己怀才不遇,“食无肉”、“出无车”,来到这里受到了冷落,自己想通了要去隐居。
通篇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情绪,只是当时毛泽东等领导人忙于国家大事,所以抽不开身去接见他,再加上柳亚子政治上并无过人之处,与黄炎培等人不可同日而语,接下来,柳亚子的行为就更加“疯狂”了,他以上吊威胁,稍有不如意便打哨兵,打炊事员,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这些事被周总理知道了,周总理专门抽出时间宴请柳亚子,婉言批评了他,并解释为什么毛泽东没有及时接见他的原因。
毛泽东知道后,于百忙中写诗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并派秘书田家英送给了柳亚子。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诗中解释了眼下非常时期,我没有忘记你,不要心急,肯定有你的用武之地的,其中“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两句堪称经典,算的上是对柳亚子的婉言批评。
这句诗既是规劝,也是批评: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要担心身体健康问题啊,对一切风光景物还是要放开眼量去衡量吧!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从大处着想,胸襟开阔点,身体才能健康!
柳亚子读后很惭愧,之后收敛很多,不再抱怨,后来,毛泽东对其量才而用,给他安排了相应的职务,也算是给了老朋友一个交代。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民国骂神的故事
1923年10月,直系军阀头目曹锟通过花钱收买议员的方式成了大总统,刚刚建立没多久的选举体制就被这哥们彻底给玩坏了。消息传出去后一时舆论哗然,咱们都知道民国喷子多,这么丢人现眼的事儿自然是千夫所指的。奈何人家老曹皮厚心黑,这点杂音对他根本就是毛毛雨,直到一位姓吴的大神亲自出马....
大神在某次演讲中言道:倘若男人的精子能全部胎化为人,那么曹锟与太太云雨一次,便可生出四万万个子女,一致都选老子当总统,老曹就不必花那么多钱选总统了,惜哉。此公高论既有科学普及,又怀极深恶意,一时被八方引用,广为流传。
这位大神就是吴稚晖,这哥们资历老,和孙中山都亲切会谈过。平生笃信科学又口不择言,从慈禧太后一路喷到民国成立,怼天怼地怼空气,谁也拿他没辙。老曹被他这通全奔下三路去又不带脏字的怪话气得差点发疯,但还得活生生憋住,简直苦不堪言。
老吴逮谁骂谁的做派肯定也是避免不了挨骂的,民国另一个骂神鲁迅先生称其为喜欢脱了裤子大放一通的“吴姥姥”。后来这个不当官的老吴开始跟着著名的凯申快递总裁常大队长混,大家都是知道的,常队长的人品不是特别坚挺,老吴跟着他自然也开始败人品。
中原大战的时候,这哥们大抵是想学学古人一笔可敌百万兵的范儿,给西北冯玉祥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小冯你要以国家为重,何不化干戈为玉帛,和亲爱的常队长一起建设祖国呢?也该着他倒霉,那段时间估计冯玉祥正好在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于是回电一封:
南京吴稚晖先生:顷接先生元电,回环读之,不觉哑然失笑。假如玉祥不自度量,复先生一电,文曰:“革命数十年的老少年吴稚晖先生,不言党了,不言革命了,亦不言真理是非了。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变节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问民众之疾苦,如此行为,死后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乎?”岂不太不好看乎?到今天才知道原来B站鬼畜的始祖居然是冯玉祥,可惜老冯少了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不然怎么也得流传个几百年的.......
如何保全兄弟宋朝是个很重视文人的王朝,所以溜须拍马的人大抵都通过写诗词的方式引起上级的注意。有一个叫李廷彦的哥们抓耳挠腮的写里一首百韵诗献给了上官,上官拿来一看就哭了,因为里面有一句“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
恻隐之心大发的上官连连表示兄弟你苟活到今天当真太不容易了,天煞孤星的日子一定很痛苦吧?李廷彦赶紧回话,老大,咱家没那么惨,我这么写完全是为了押韵。这么丧心病狂的押韵实在让人崩溃,上官还没等发话呢,他旁边的客人就搭腔了。
这个来客也是妙人,他告诉李廷彦:“那你还不如写成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起好歹也能保全兄弟.....”
额.........我选择继续出卖兄弟..........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一、最经典是章太炎骂康有为
章太炎在康有为七十大寿的时候,送去一副对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看似褒奖,实则是“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为贼”
二、韩愈骂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蚍蜉撼大树”的成语来源于这首诗。据说张籍是一个否定李白的杜甫派,韩愈写诗指出客观事实:“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三、孟子骂不行仁政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仲尼就是孔子,"无后"就是断子绝孙的意思。孟子借孔子之口骂用俑来陪葬的君主是不行仁政,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够狠够爽快!
四、孔子骂宰予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五、秦穆公骂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古人将寿命分为上寿、中寿和下寿,中寿是指活得不太长。这句话读起来挺文明的,然而实际上是骂蹇叔的,蹇叔这时大约七八十岁,已经过了中寿年龄。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意思就是:你要是中寿时死,你墓上的树木该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这是秦穆公对前来劝谏秦军不要出兵郑国的老臣蹇叔说的。此时蹇叔已经很老,穆公说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中寿),你墓地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言外之意就是蹇叔该死了。
六、花蕊夫人骂蜀军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五代.花蕊夫人《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这位才高气傲的女诗人是谁呢?据说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慧妃,人称“花蕊夫人”。据说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南击后蜀,蜀军不堪一击,孟昶只得自缚请降,成了北宋的阶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进京。
七、杜甫骂某些贬低初唐四杰的轻薄文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其二》
意思: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不断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八、诸葛亮嘲骂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末: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瑜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事情的由来一般人都知道。周瑜出计,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以此为名,骗刘备来拘囚在此,要他把荆州来换;若其不从,先斩刘备。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东吴。周瑜率领大军围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孔明得了便宜还卖乖,不忘记叫士兵齐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羞辱周瑜一番。骂的够狠,周瑜当即气昏在地。
九、“乌台诗案”后苏轼骂人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受敌党构陷,被指证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七月在湖州(浙江省吴兴县)太守任上被逮,入御史台狱,关了4个多月,差不多130天。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写了两首诗。看第二首: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従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重点在第三第四句。
第一二句说的是此次遭祸的缘由,有点戏谑的味道。
第三第四,“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用的是“塞翁失马”的典故,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重点的重点是第四局。斗鸡的典故来自唐玄宗时期,李隆基酷爱斗鸡,长安城中斗鸡少年贾昌,甚至还被封为“五百小儿长”。当时的长安,流传着“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说法。苏轼其实是在含蓄的骂人,不吐脏字,却极尽讽刺之意。他将那些陷害自己的小人当作少年鸡,表示不与你们这些阿世取容的宵小斗了。当然这可以解释为,苏轼就是不喜欢学长安少年那样来斗鸡玩。但读书人是品得出前面那个味道的。品得出又不能说出苏轼在骂人,这就是高明文人的高明手法了。
十、宋玉骂登徒子如果骂人有最高级,最高级上绝对站着的人物就是宋玉。
骂人骂得美轮美奂,汪洋恣肆,把文采、诡辩结合得天衣无缝。一句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这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辞赋名作《登徒子好色赋》。其中不少辞句如“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等都是展示女性之美的经典之笔,后来人用之不倦。
看原文: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文辞意思不说了。看宋玉的逻辑:一个绝世美人求着要喜欢我,我都不情愿答应;看登徒子,老婆嘴唇外翻,弯腰驼背,蓬头垢面,丑成了鬼,他还当成个宝,这不是贪色到极致吗?
把丑妻当宝被宋玉说成是贪色无比,听凭美女勾引被说成是视美色如粪土。宋玉这奇葩逻辑一出,被天下好色男人奉为至宝。这篇《登徒子好色赋》据说一出来就风靡了楚国上下。登徒子这个爱妻护家的好男人,反倒成了色狼的代名词。
真是文人的两片嘴,那就是油漆匠的左右毛刷,左刷有理,右刷还是有理。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论骂人,好像还没人能超过章太炎。
很多人说,最会骂人的人,是诸葛亮,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让他一骂封神。再加上舌战群儒的戏码,好像谁也比不上诸葛亮了。
我觉得直接用上“厚颜无耻”这样的话,差不多就算是爆粗口了,骂得不文雅,没风度!
不妨来看看章太炎是如何骂人的。1,骂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完美化用了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为贼个名句,并且把康有为的名字融入其中,让把康有为骂做了“妖孽”和“贼”,也十分贴切。
说康有为是妖孽,主要是说这个人没有一点节操,到处抱大腿。清朝没有灭亡时,他把只见过一面的光绪帝当做偶像,打着光绪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清朝灭亡后,康有为先后跪舔过张勋、曹锟等人,就是为了混个官做,混点打赏小费。
说康有为是贼,主要是说这个人真的是明目张胆偷东西。康有为在西安游览卧龙寺,拿着名画就跑了,幸好主持动用各种关系,才追回来。事后,康有为还厚颜无耻得说“难怪孔子不去秦国!”当然,康有为还干过嫖妓不给钱的龌龊事,暂且不提。
2,骂孙中山。远距离革命家别看只有六个字,一下子把整个同盟会就点了。孙中山从华侨那里募捐到很多革命经费,可是他自己又不懂理财,三两下就花完了。同盟会内部,尤其是浙江人为主的复兴会,纷纷谴责孙中山,要求孙下台,要求黄兴上台。后来没有成功。
这些事,本来稀里糊涂厚着脸皮就过去了,可是章太炎不罢休,直接指责孙中山,说他是“远距离革命家”,自己在国外过得好好的,却让华侨和会党在国内送命。
于是,这六个字骂出去,整个同盟会都愤怒了,后来的多次起义,与其说是推翻清廷,不如说是想要自证清白。广州起义黄兴亲自冲锋陷阵,汪精卫还到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更为可笑的时,镇南关起义其实根本没有和清军交火,也被列入十大起义之列。
3,骂吴稚晖。足下既作此鬼蜮事,自问素心,应亦惭惶无地,计穷词屈。吴稚晖也是民国骂神之一,遇上章太炎这样文绉绉的骂法,也是只能老脸一红。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题主好,骂人不带脏字,而能成为经典的话,此人必是道德极高,学识极深的非常之人。古今这样的人不少,最为有名的莫过孔子了,野狐搜集十句孔子骂人的经典语言和师友们交流一下。
1 始作俑者,岂无后乎
这句话向来争议比较大,一般认为此话是孔子骂发明用陶俑殉葬的人的话,这句话骂得很难听,说第一个发明用俑来殉葬的人要断子绝孙。“始作俑”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用来指一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此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朱熹对此的解释是:“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也。”结合当时废除人殉的社会实际和孔子的思想作风,朱熹的解释是值得信赖的。
2 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
《论语.公冶长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一般认为是宰予白天上课睡觉,孔子骂他像朽木一样,难以雕琢成器;像粪土夯的墙,没法涂抹粉刷。孔子很失望地说:我都不知道如何责备你宰予了。
还有一种解释:昼是畫的误字,畫寝就是把卧室装饰布置得有点过分了,里面贴满了泳装明星照这种,这才招致孔子的严厉批评。
总之这是一句批评年轻人很严厉的话,说他不成器,不可救药。
3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 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周六规定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两佾。佾是歌舞队列,就是天子可用六十四人的乐队,诸侯用三十六人的乐队,大夫只能用十六人的乐队,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开家庭舞会,歌舞的人数不能超过十六人。
季氏是鲁国的权臣,他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周天子,其行为严重越礼,孔子最反感的就是僭越,犯上作乱。
此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季氏能忍心做出这种悖逆的是,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事情,言外是说他会逐君弑君。一种解释是说:季氏做出这种僭越的事情,天下人都能忍受,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受,这即使对季氏僭越行为的严正指责,也是对天下诸侯对此能事情放任的不满。
“是可忍,孰不可忍”就这样作为一个成语传了下来,一般用于指责一个人干的坏事,让人无法容忍。
4 老而不死是为贼
《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是孔子的发小,他等孔子时张开两腿蹲在地上,孔子过来就这样骂他,并用手杖敲他的腿。这个原壤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小时调皮捣蛋,成年也无所作为,老了也是为老不尊,孔子怕是没少批评他吧。
老而不死和老不死差不多,是说与其无用危害社会,还不如赶快死掉的好,孔子此话是有针对性,并不是面向老年人而说,不可误解。
5 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速愈。
桓魋是孔子弟子司马牛的二哥,他担任着宋国的司马,深受宋景公的宠信,掌管着宋国的军政大大权。
这个桓魋骄横奢侈,他为自己做了一个石头的棺材外套,古人称之为椁,石椁做了三年,不少工匠都累病了。孔子从卫国到了宋国,听说了这件事后就说“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朽速愈。”
这句话字面上常被翻译为:“如果这样奢侈,还不如死了很快腐烂的好。”
野狐以为,死指肉体,朽指精神,我们现在不也说“永垂不朽”吗,就是说精神不灭。这句话是孔子在骂桓魋,说他人没死,精神已经朽灭了,臧克家有诗句“有的人活着,他早已死了。”(《有的人》)也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这话传到桓魋耳中,他又怕孔子在宋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对孔子起了杀心。孔子带领弟子在大树下习礼,桓魋派人砍掉大树,威胁孔子,有人劝孔子赶快离开宋国,孔子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6乡愿德之贼也
此话出自《论语 阳货》,乡愿,就是乡里的老好人,这种人是非不分,没有原则性,孔子骂这种人是道德的敌人。
7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语出《论语 学而》,古今都有花言巧语,谄媚讨好的小人,孔子骂这类人没有仁德。今天俗语所说的“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就是这种人。
8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论语 阳货》“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论语》是语录体,各章句都有具体的说话环境、背景、对象等,如果一概而论的理解怕就走极端了。这句话向来被看作孔子轻视女子的罪证,也是现在很多人攻击孔子的材料。
从孔子时代,一直到五四以前,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都比较低,这不能归罪与孔子,从母系社会过度到父系社会后就出现了这种局面。我们不能要求孔子超时代的为提高女性地位做贡献吧。
孔子此话可能是针对现实中具体的某人某事来说的,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孔子虽不会去为女性地位争取什么,但也不会刻意的去贬低女性,要不何以成为圣人呢?
9 鸣鼓而攻之
季孙在鲁国要改丘赋为田赋,就是进行赋税改革,加重税率。此时,冉有在季氏门下做事,他帮季氏完成赋税改革,所以孔子骂冉有,说简直就不是自己的学生,让其他弟子都大张旗鼓地声讨冉有。
10 野哉由也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 子路》
11好德好色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把孔子当做“公养之士”,但不用孔子的主张。一次卫灵公带着他妖艳风情的夫人南子坐在马车上逛街,让孔子坐在第二辆马车上一起招摇过市,孔子丑之,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是指责卫灵公好色不好德,孔子也因此很快离开了卫国。
12难以哉
《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弟子中也有比较佛系的,进取心不强,正能量不多,爱耍小聪明,孔子责骂这些人,说他们难成大器,当然孔子对弟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啦。
丧家之犬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丧家之犬成语由此而来,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这是郑国人骂孔子的话,孔子也自嘲地说“然歟,然歟。”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事情。
历史上最经典的骂人的话是什么?
骂人似乎不高级,最高级的是挖苦人。骂人歇斯底里,反而自已表现得差风度差水平。历史上骂人,文皱皱的如“朽木不可雕也”“小子差矣”,大白话“奶奶的,”,这些历史的骂人,现在看来毫无生趣。不如现代人一句“你活着简直是浪费空气”来得经典。废沾不说,回答提问;
我最欣赏的连骂带挖苦的骂人王,应该是诸葛亮大爷。我举个例吧,大爷出兵讨司马,本来雄心壮志冲云天,奇兵出蜀好威风,可坏事在那个他最喜欢的马谡身上。《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街亭失守,司马懿势于破竹追到蜀军困守的那个什么劳什子城下。
这诸葛大爷眼看城池不保,全军即将覆灭,可他不慌不忙,死里求生,居然搞出了一剧《空城计》。这个故事大伙知道我就不啰嗦了,但诸葛大爷临危不惧,坐在城楼弹起了古琴,边弹琴边调侃城下的司马大人和千万军士。简直叫人听了目瞪口呆。这司马大人一听琴声悠扬丝毫不乱,二见诸葛大人风流潇洒谈笑风声,居然吓尿了裤子(据考证并无此事),以为诸菖大爷城里千军万马八封奇阵正张口要吃掉自已,冷笑一声吾不上你老儿的当,令旗一挥果断撒兵。后来诸葛大爷全身而退。
说了故事,还得回到正题上来,听听诸葛大爷是怎样调司马大爷口味的。下面引用京剧里记载的《诸葛骂》,各位网友听了这曲儿一定好笑,这个大爷,太会骂了!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就往西行。
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这将帅不和失街亭。
你连得三城多侥幸,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
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你到此谈哪 谈 谈谈心。
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疑不定 进退两难 为的是何情?
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你来 来 来 ,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