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类事业单位能过渡为公务员吗?
执法类事业单位属于参公事业单位,待遇与当地公务员一模一样,也有车补。
我好朋友原来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作,任科长,2009年执法类事业单位公开选拔副处长,当时条件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任正科3年以上,我朋友考上了,任了执法类事业单位副职。后因主管局缺人,我朋友直接调主管局任副处长,后又晋升处长,比较顺利。
后来机关事业单位搞岗位设置,核定编制和职数;前几年实行了职务职级并行制。那个执法类事业单位系正处级,人员严重超编,人员晋升就非常困难,只有正职才能享受正处待遇,副职才能享受副处待遇,其他人员只能享受主任科员待遇。其编制总共10人,正职只一人,副职也只一人,副调也只一人。
主管局处室很多,职数很多,主管局的工作人员,退休时基本都能晋升至正处(含二级调研员、一级调研员)退休。按理说,执法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与主管局各处室工作人员互相调动,解决执法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难的问题。但因主管局严重超编,就不能随意调动了,调动必须是编制有空缺才能调动。
执法类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多长年借调到主管局各处室工作,却不能同各处室工作人员一样晋升。这就让人很难受了,因为公务员大都是混个级别退休。
所以,尽管执法类事业单位系参公事业单位,与公务员相互调动无身份障碍,待遇也完全相同,但仍然因为编制和职数、级别等原因,影响工作人员晋升。
执法类事业单位能过渡为公务员吗?
根据2018年中央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非常明确的,今后事业单位只保留两类,分别是政府服务类事业单位和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所谓的政府服务类事业单位是那些具备行政职能,为机关提供服务的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那么这些事业单位在编职工将会被转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
具有执法权的事业单位,应该会归类于政府服务类事业单位,那么就会过渡成参公管理事业单位,而不会过渡成行政单位。
从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情况来看,公务员队伍管理越来越严苛,自然过渡的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若您有更好的意见或建议,请评论。
我是鼓动传声,专注社会领域话题,期待与您互动交流。
执法类事业单位能过渡为公务员吗?
本次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涉及执法类事业单位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照改革方案,对于这些执法事业单位,如:卫生监督所、农业执法大队、水政执法大队、环境监察大队等执法单位明确规定可参照公务员管理,也就是参公编制,各项福利待遇参照公务员执行。
但是,基于各地财政收入状况有出入,在经济发达省份,这些行政执法单位均已变成参公身份,而一些不发达地区,尚未执行此规定。
说到底,还是地方财政收入有问题,如果都过渡成参公单位,财政开支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情况都是暂时的,既然改革方案有规定,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终有参公的一天。
执法类事业单位能过渡为公务员吗?
执法类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一般定性为行政类或者公益一类行政辅助单位,这类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整体过渡为参公人员。单位性质:执法职能一般是行政职能,或者由行政单位下设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授权执法,这类单位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划分为行政类事业单位,或者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纯事业单位公益一类还好说,如果是公益二类或者生产经营类,还是有改制的风险。生产经营类在2020年前全部改制为企业,公益二类大部分单位也会改制,推向社会,如果去的单位恰好在改制之列,就面临着再次分流的风险。
因为之前的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着行政职能,基于这点,对这些依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简称“参公”。但目前根据最新的改革精神,要解决“事业局”的问题,也就是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要进行剥离,移交到行政单位,唯一保留的是行政执法职能。没有了行政职能,也就没有了参公的依据。事业单位要回归本来的公益属性。
由于“参公”人员认定标准不明确,导致各省市“参公”实施办法五花八门,各行其是。网上公布的山东、浙江、重庆、黑龙江、广东等省、市的“参公实施办法”,将聘在管理和转业技术岗位的工人纳入了“参公”范畴,目前没有任何文件规定不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人员不能“参公”,基本上都是人事部门内部认定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办的。而湖南、四川、广西等省却将工人身份排除在外。
未“参公”的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也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来执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划分为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三类,题主就在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上。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行使的是行政职能,按照相关规定,单位是可以“参公”的,所谓“参公”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在人员录用、晋升、考核、工资待遇、离退等各方面完全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和公务员一模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执法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一步随着单位的整体转性,是可以转为参公或公务员的。
执法类事业单位能过渡为公务员吗?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层面去回答:1.执法类事业单位,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只是过渡,最终应该会被消化掉(消化的形式不尽相同);这类机构中的编制内执法人员应该此前都经过转参公事业编,在2019年前后多数非领导执法人员又暂时转行政类职级,那么最终极大概率转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相反,转出公务员序列的概率极低。
执法类事业单位能过渡为公务员吗?
现在全国各地的执法类事业单位都在改革,现在公务员考试的执法类岗位都是参公岗位,也有公务员岗位,很少出现事业编制。而且,就执法性质和权威性来讲,事业单位更像是承担政务辅助性工作,不适宜执法。
我所在的单位原本有执法大队,人员也有十几人,全部是事业编制,去年机构改革,我们的执法大队全部划转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去了,成立综合执法大队。我们原单位是商务部门,综合福利待遇在全市应该算中等偏上档次,其实划转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待遇下降了,为什么?因为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太多了,整合了原食药监、质监局,人数达数百,领导岗位也在十人以上,僧多粥少。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执法大队同意划转过去了,因为有消息说新执法大队要参公了,这也是我们的执法大队宁愿暂时降低待遇也要过去的原因。
我不是人社部门,大方向大政策也把握的没那么清楚,我只是提供一个现实中的例子给大家参考,执法类事业单位逐步转为参公是可行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