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轻人来说,努力和辛苦都很廉价,格局和眼光更为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对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是努力辛苦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发展的好呢?还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未来发展的好?

应该说,努力和辛苦在任何时候都不廉价,廉价的是漫无目的的努力和辛苦。

每个人的出身和成长环境都不同,有些人在少年时就在家长或周围人的指点和影响下,有了清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但有些人基本一直在温饱线上行走,他的“小目标”暂时只能是吃饱穿暖有地方住。

所以,“格局”和“眼光”这个东西,不能一概而论。

.

.

再说为什么会有“对年轻人来说努力和辛苦都很廉价”这种说法。

最近流行一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是的,成长环境限制了每个人的想象力。

家庭出身一般的年轻人,往往由于成长过程中的物质生活和见闻的局限性,以及来自家长的人生观的影响,对于人生、社会、世界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这也就使得许多年轻人只知拼命努力,却不懂得深度思考社会的真相,以及人生的真相,也不懂得及时抬头看路,满足于“小富即安”,最终得出“努力和辛苦都很廉价”的结论。

.

.

努力和辛苦真的廉价吗?

如上所述,努力和辛苦并不廉价,廉价的是不知变通的思想主导下的努力和辛苦。

……

格局和眼光当然重要,但这需要以无数的努力和辛苦为前提。

即使是出身大富大贵之家,格局和眼光的养成,也需要人生无数的积累,绝不会是天赋聪明。这积累,就包括家庭的以及周边环境的不断影响。

.

.

对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新入,代表着对社会、所在领域的不了解、空白,这种情境下,“格局”和“眼光”这种需要无数经验做基础的美丽词汇,无从提起。

所以,对年轻人来说,努力和辛苦一点都不廉价。重要的是,在这努力和辛苦之中,尽快培养自己的格局和眼光。

“对年轻人来说,努力和辛苦都很廉价,格局和眼光更为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阅读文章前,请点击关注,您的这一举动,既会激起笔者的写作动力,更会让您的认知收益持续增加!

当下,步入职场的新人,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努力重要还是格局与眼光重要?或者说是先努力付出还是先具备格局与眼光?

实则,努力重要还是格局与眼光重要,或者说是,先有努力还是先有格局,衡量的标准不在于自身,而在于,哪一个能保证结果的实现,这才是重要的衡量的标准。

再近一步地说,光有努力,一旦方向搞错,则陷入一种南辕北辙的状态,越努力,越跑偏;但只有格局,整天纸上谈兵,空表态度,却不能扎扎实实地执行,那理想终究会成为一种幻想。

所以说,刚入职场,既需努力和辛苦,也需格局与眼光,两者完美结合,才保证你的职场之路既走得稳,又走得远,甚至还会走得快。

记得公司曾经有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员工,上班第一天及接下来的几天,表现得非常勤快,擦桌子、扫地,为领导端茶倒水等等,各项保障式工作均提前做到了前头。

工作上,各种杂活、小活也都是有求必应,没啥怨言,为此,领导还专门在工作例会上表扬了他几句。为此,那位员工也得意了好一阵子。

不过,时间一长,这样的工作也越来越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领导的表扬少了、没了,而那位员工也迷茫了,不知咋干了。

原来,那位员工前期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仅仅是为了得到领导浅层次的表扬与认可,乃至连提职与加薪,都没能进入他的思考范围,总觉得这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现在考虑有些早。

显然抱有这一结果的努力与付出,没有得到格局与眼光的加持,注定不会持久与长远。

同样,也遇到有的员工,论实干靠边干,空发议论有一套。有这样一位同事,相处不久,便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再干两年,保准能到经理这一级别,并且还要是销售经理,这样赚钱才没有上限。

当时,听完那位同事的豪言壮语,自己也是深受感动,心想,果然是一位有远见、有格局,还有眼光的职场新秀。

后来,听到那位同事,对其他同事也经常这样说,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那位同事除了继续发表他的言论之外,一个订单都没有跟客户签上,再到后来,那位同事离职了。

得知这一情况,不禁想到一句俚语“我能说什么呢。”

仅凭努力与辛苦,或许也能成事、成功,但空谈格局与眼光,不付出一丝的努力与辛苦,这事似乎就有点儿扯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努力与格局的充分结合呢?关键要把握这3点:

1.清晰规划

规划实则就是一种取舍,从中可以筛选出自己在职业当中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可以说,规划越清晰,越会知道该如何走好下一步。

当下,经常会看到有的职场新人,入职不到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便提出辞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没能做好,再近一步地说,没能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结果,稍有不顺,稍不满意,就认为这不是自己想要的,随即离开。

如何做好规划,我们可以试着正面而又全面地回答好达利欧曾经在《原则》中为职场人提出的三个经典问题。即:

1)你想要什么?

2)事实是什么?

3)如何行动?

而当你一旦能清晰而又准确地回答好这3个问题,那么,下一步你所要付出的努力与辛苦更具针对性,不再会变得廉价,而且还自认为可有可无。

2.果断执行

有句话,做了,就比不做强。哪怕做错了,也要好于无所事事。毕竟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落地的努力与辛苦,才知道差距在哪里,改进方向在哪里。

但在职场中,会听到有的员工整天抱怨,这个岗位不挣钱,那份工作太辛苦等等,实则,所谓的工作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与坏之分。

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坚持住,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升技艺,持续坚持从而享受到征服这项工作后的快乐。

就自媒体这项工作而言,从事过这一工作的人,经常抱怨自己的流量不好,点赞率也不高。应该讲,这一行业,刚开始没有太多的技巧与方法,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可做到日更。

同样一个领域,坚持日更与坚持周更、月更的作者,获取的推荐量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背后的原因就是在于执行,不打折扣地执行。

因而,当个人的职业规划制定好之后,下一步则可以通过编制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工作执行流程来付诸行动,持续不断地付诸行动。

有了工作的初体验,尝到了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你就会知道自己的短板弱项在哪里,个人的职业天花板有多高。

此时你的格局与眼光,才开始真正的发挥作用,才能真切意识到好工作是干出来的,好岗位是争来的,好薪资是熬出来的。

3.获取反馈

经济学当中有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就是做出的产品要适销对路,否则,就会因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而卖不出去,进而造成产品积压。

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做产品前提要保证畅销。

放到职场里,就是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与辛苦,投入之后,必须要换来想要的结果,否则,就是白费力或者是瞎折腾,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廉价或贬值的交换。

在干工作过程中,很忌讳的一条,便是一条道跑到黑,一个方法用到底。倘若如此,先前付出的努力与辛苦,要么,会沦为不成功的借口,要么,则会实实在在地起到副作用。

改变这一处境的有效方法便是懂得获取反馈,来及时校正自己努力的方向与方法。

即刻起,每工作一段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养成一个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反思与审视的习惯。

一个项主打动作就是细致地思考个人在上一个工作周期里,做了些什么,采取了哪些行动,哪些方法行之有效,哪些不被领导认可,哪些浪费时间。

如果没有,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争取更好地开展工作事半功倍。

通过这种反思与审视的方式,从日常工作当中不断获取正负反馈,加以进改,长此以往就是让个人在工作方面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被高效利用,也就意味着自身所做努力,付出的辛苦,实现了“物超所值”。

写到末尾,想起一句话,能干之人,为何没有好报,换句话说,努力工作之人,为何没有拿到好结果。

工作,实际上既是一项力气活,又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出力的时候,要全力以赴,竭力而为,需要出彩的时候,要放眼全局,懂得取舍,这样才会让你干出来的工作,既服众又出众

@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专注职场领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激活你内心深处的荷尔蒙。

“对年轻人来说,努力和辛苦都很廉价,格局和眼光更为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非常认同,庸人只会谈努力,从不思考自己所做的是否顺势而为,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