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叫什么名字?他卖的炊饼长啥样?

水浒传中,武松的哥哥,大家都叫他武大郎或大郎,其意就是长子、老大、大儿子的意思,并非实名。但他叫什么名字,很少用到。 此外,他每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一种叫”炊饼”的食品。那时的炊饼长啥样,和今天的哪种食品类似?

武大郎的名字叫武植。武二郎的名字叫武松,大郎二郎是从长幼来区分的。可见武家兄弟这名字起的还是挺般配的。

武大郎卖的炊饼,在今天看来不能称为饼,因为它不是用铁锅烙出来的,而是蒸出来的。作法和形状都类似于今天的馒头。

所以在电视剧里,我们看见潘金莲扎着围裙在灶台前忙活,揭锅时热气腾腾,用的也是蒸屉。如果是烙饼,不可能有蒸屉这种用具和热气缭绕的场景。

另外武大郎挑的炊饼担子也是有蒸屉的,一是为了携带方便,二是能起到保温作用。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叫炊饼呢,这就是时代不同的叫法——比如孙二娘在大树十字坡开的人肉包子店。

当时,武松和押送他的两个官差路过这里,孙二娘迎上前来:

客官,歇脚了去,本家有好酒好肉,好大的馒头。

武松拍开一个馒头,问道:

酒家,这馒头馅是人肉的,还是狗肉的。

由此可见,我们今天的馒头是没有馅的,只有包子才有馅。但那时候的馒头却是有馅的,类似于今天的包子。

这就是不同时代对相同食品在名称上的差别。

其实,即便在当今时代,由于地域不同,有些相同的东西,在叫法上也有不同。

比如马铃薯是学名,但东北管它叫土豆,有的地方却叫洋芋,还有的地方叫山药蛋。

地瓜在有的地方不叫地瓜,而是叫红薯。卷心菜有的地方叫大头菜,有的地方叫包菜。

我们穿的鞋子,在四川叫孩子(谐音)。有人在公共场合鞋子不见了,就喊我的孩子丢了,结果闹得大家虚惊一场。

南橘北枳这句成语,说的就是:桔生淮南为橘,桔生淮北为枳。可见同样一种水果,由于产地不同,名称也就有所不同。

因此,武大郎蒸的类似于馒头的食品叫炊饼。孙二娘蒸的有馅的包子却叫馒头。

说到底,就是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叫法有所不同。

如此而已。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叫什么名字?他卖的炊饼长啥样?

武大郎本名叫武植,武二郎叫武松。他卖的炊饼就是山东有名的杠面饼子。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叫什么名字?他卖的炊饼长啥样?

武大原名武植,宋朝所有面食都叫饼,炊饼就是蒸出来的馒头,汤饼是面条,胡饼类似现在的芝麻大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