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哪些好汉最令宋江头疼?
宋江是山寨之主,是梁山的老大。而且及时雨的美名也让宋江的名声如雷贯耳,江湖人士但凡与他相见,不管认识与否都是纳头便拜。既便坐梁山第二把交椅的时候,其声誉也不低于大寨主晁盖。
但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既便宋江的名望在梁山108人当中无可撼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也有人没把宋江当作神一样对待,从而使宋江感到头疼。
让宋江感到头疼的人物,依照层次不同来划分,可以排列如下:
一、行者武松按理说,武松与宋江还是结拜兄弟。当年,作为同在柴进庄上的避难之人,二人同病相怜。宋江资助过武松,而且还有十里相送洒泪而别的桥段。
二人分别后,武松直接到二龙山落草,宋江辗转腾挪最终也上了梁山。一直到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武松与宋江才走到了一起。
既然武松和宋江有这层关系,他为何还要让宋江头疼呢?皆因二人的“三观”不同。
宋江一心忠于朝廷,时刻梦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早在与武松分别时,他就叮嘱武松,上二龙山后要少喝酒,和鲁智深杨志卧薪尝胆,等朝廷一旦招安,便可一刀一枪地效力疆场,博取功名也算不枉来世上一回。
但武松对官场功名却不感兴趣。虽说当了几天阳谷县的都头,也是偶然打虎出名所致,并非他心中所图。
正是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当宋江提出招安大计时,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与大寨主唱反调,让宋江颜面尽失,这种事情也只有武松能做得出来。
但宋江是何许人也,他深知武松的为人,不能和他硬顶,否则后果难以预料。只好对跟着起哄的李逵发脾气。待过后才和颜悦色地对武松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可见宋江这个大寨主对武松也是要礼让三分的。
因此,武松是梁山第一个让宋江头疼的人。
二、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和武松不同。
武松斗杀西门庆是为兄报仇。醉打蒋门神是为报施恩之情。大闹飞云浦是与劫杀他的杀手相搏。血溅鸳鸯楼是报仇血恨。总之,武松是恩怨分明睚眦必报。而与他没关系的人和事,他并不干涉。
而鲁智深是侠肝义胆,不管与他有没有关系,只要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拳打镇关西是拯救与他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大闹桃花村是作为过路借宿之人,为房东刘太公的女儿讨公道。大闹野猪林是为了救林冲。火烧瓦罐寺是除掉恶人。他所领导的三山聚义打青州也是为了救孔明。所有的事与他本人都没有关系。
既然如此,上梁山后,当武松提出反对招安时,鲁智深也觉着武松说的有道理,便不顾宋江大寨主的威严,依然当面锣对面鼓地说: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䄌染作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
总结:由此可见,宋江对武松和鲁智深这两个人,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应该是最让宋江头疼之人。
水浒中,哪些好汉最令宋江头疼?
宋江是107个好汉的大哥,但是梁山上至少有4位好汉不在他的掌控之内,一位无视他,一位鄙视他,两位直视他。
无视宋江
无视宋江的好汉是入云龙公孙胜,他与晁盖、吴用、刘唐、阮氏三兄弟七星结义,一起劫生辰纲,一起上梁山。因此公孙胜是晁盖的嫡系,对后来居上的宋江并没有其他人那样尊重。有一件事情能够证明,晁盖带领梁山众兄弟江州劫法场,刚刚把宋江救到梁山上,公孙胜便以“侍奉老母亲”为借口下山。他这一去,杳无音信,好似脱离了梁山一样。
最后宋江攻打高唐州受阻,派出戴宗和李逵两人经过千辛万苦,才请回公孙胜。梁山大聚义,公孙胜排在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是梁山上最清闲的一个人。他虽然和吴用都是军师,却很少管俗事,只有在宋江、吴用等人应付不了的时候,才出来施展一下法术。在征讨方腊前夕,公孙胜再次借故离开,这次是真正离开了。
如果梁山是一个公司,一支军队,那么公孙胜就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员工。然而公孙胜不爱金银,不爱美女,宋江也没有哪些东西可以打动公孙胜,因此他说走就走,从不拖泥带水,也不看大哥宋江脸色,几乎是无视宋江。
鄙视宋江
梁山上108好汉,大部分人都仰望宋江,然而却有这么一个人,非常鄙视宋江。他就是梁山元老阮小七。
当年黄泥岗劫生辰纲七星聚义,阮氏三兄弟就占了三人,其中阮小七是最小的,外号“活阎罗”,比他的两个哥哥“立地太岁”阮小二和“短命二郎”阮小五更加桀骜不驯。
他的人生信仰是“不求功名利禄,不求荣华富贵,只想在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像神仙一样好活一辈子”。这一点,阮小七和以宋江为首的招安派格格不入,也互看不顺眼。阮小七是梁山上最反对招安的好汉,还付出了实际行动,他将朝廷招安的御酒偷喝了,换上“村醪水白酒”,搞砸了那一次的招安。宋江估计也知道是阮小七捣鬼了,但是无可奈何,他不敢处罚阮小七,害怕众梁山好汉离心离德。阮小七之所以敢如此胡闹,那就是他鄙视宋江,鄙视宋江的“投降”行为。
在打败方腊后,阮小七的两个哥哥都阵亡了,只有他一人侥幸活下来。他穿着方腊的伪龙袍,骑着战马游玩,丢了官职,也体现了他桀骜不驯的性格。
两位直视他
除了公孙胜无视宋江,阮小七鄙视宋江外,还有两个好汉直视宋江,这两人分别是鲁智深和武松。
鲁智深和武松,还有杨志三人是二龙山的三个当家的,是除梁山外势力最强的一个山头。这三人,除了杨志比较隐忍外,鲁智深和武松都是敢作敢当,快意恩仇的好汉,如果时间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们两人都会直截了当提出,丝毫不给宋江面子。鲁智深和宋江交往比较少,武松本应该是宋江的嫡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越走越远。
当初在柴进庄园,武松听说眼前之人是“及时雨”宋江后,倒头便拜,对宋江的尊敬程度,不次于对他的亲大哥武大郎。
然而,在二龙山商讨出路时,却是杨志第一个提出入伙梁山,而不是和宋江有深厚交情的武松。说明此时的武松已经“长大了”,对宋江的所作所为不是太赞同,尤其是招安,他是坚决反对的。在宋江提出招安后,武松和鲁智深都提出了反对意见,鲁智深曾经为官,明白“招安得富贵”是一个天大的谎言,知道“招安等于寻死”。当时反对宋江招安的还有李逵,但是宋江不敢处罚鲁智深和武松,只能重重处罚傻小子李逵。
鲁智深和武松自成一派,和宋江平起平坐,并不会对宋江言听计从。他们两人认为宋江的决策对,才会执行,反之则置之不理。
在征讨方腊胜利后,鲁智深和武松都没有跟随宋江回东京汴梁当官,都在杭州六合寺出家,鲁智深圆寂,武松活了八十岁,得到善终。
结语
宋江虽然贵为梁山之主,107人的大哥,但是有四人却不在他的掌控之内,其中公孙胜无视宋江,阮小七鄙视宋江,鲁智深和武松直视宋江。
(本文参考《水浒传》)
水浒中,哪些好汉最令宋江头疼?
水泊梁山共108将!有哪些好汉令宋江头疼呢?且听我一一道来。108将看似亲如兄弟,其实派系林立,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一,军官派,此派系主要是讨伐梁山而被逼上梁山的朝廷将领以及军官。关胜,索超,宣赞,郝思文,单廷圭,魏定国。呼延灼,韩滔,彭屺,凌震,张清,龚旺,丁得孙。
登州派系:孙立,解珍,解宝,孙新,顾大嫂,乐和,邹渊,邹润
二,宋江派系,梁山最大的势力,威望最高的派系,宋江派系又分成几个小势力。其中心腹势力:吴用,秦明,花荣,朱仝,戴宗,李逵,雷横,戴宗,黄信,吕方,郭胜,孔明,孔亮,宋清。
三,元老派系,林冲,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朱贵,杜迁,宋万,白胜。这些人是资格最老的人,朱贵,杜迁,宋万最早跟随王伦,刘唐,阮氏三雄,白胜以及吴用曾智取生辰纲,并诱使林冲火并王伦。
四,三山派系,是由三大山头组成,分别是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其中二龙山势力:鲁智深、武松、杨志、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少华山势力:史进、朱武、杨春。桃花山势力:李忠、周通。
以上大概就是这些派系,还有些散户就不一一介绍了。那么从这些势力可以大概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宋江派系就不用说了,这个宋江不会头疼,这个还头疼的话,宋江就不是宋江了!
那么军官派呢,这一派也不用担心,他们既然投降梁山,为人处世多少有点小心翼翼,听宋江的命令都还来不及,更不会去当出头鸟给他找麻烦了。
本来登州派系非常团结,势力又大。但老大孙立被宋江刻意打压,什么都没混上。反而是解珍解宝被提拔起来。从内部上把该派系瓦解了。其实,孙立的本事很强,这从他后来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但奈何被安排了。此系也不会让宋江头疼。
那么剩下的元老派和三山派才是真正让宋江头疼的派系!!!其中三山派更为强势,有时候,宋江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元老派里入云龙公孙胜和活阎罗阮小七是最让宋江头疼的。公孙胜道术高深莫测,在108将里堪称最厉害的人物,单挑没有人是他的对手!阮小七桀骜不驯,平生最佩服晁盖晁天王,结果天王死的不明不白。宋江又喜欢招安,小七早就看他不爽了!
咱们来说下晁盖之死,我是偏向于是宋江下的手!你不信?那就听我分析一二。
话说宋江上山后一步步把晁盖架空,晁盖终于忍不住了,心想老子再不下山显显能力,这梁山估计都不知道我是老大了!
于是晁盖带着自己的老部下下山打曾头市,半夜秘密行事,却被人埋伏。结果天王被一箭射中,更奇怪的是箭上还写着史文恭的名字,而且还涂了剧毒。这是担心晁盖死的不彻底呀!我不知道史文恭是神射手,我只知道小李广花容箭法是真的高!!!
再说,按照规矩,老大死了,老二理当接手,但晁老大说谁抓住射死我的人,谁当。奇怪不奇怪,也许晁老大已经猜出来是谁下的毒手吧。谁下的毒手?谁想招安谁嫌疑最大,有晁天王在一天,这招安的事就难一天,他死了,这事就好办了。
所以说,元老派也不是傻子,一方面也担心宋江借机会杀了他们。宋江不是没想过,只是这一派确实也很强,所以头痛呀!
三山派武松之所以让宋江头疼,是因为宋江一直主张招安,而武松反对招安,由此,两个人产生了根本分歧,宋江和武松的关系,也决裂了。像林冲,鲁智深,阮氏兄弟等等都是极力反对的,鲁智深还说了一句话:“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我们这些有人命案子在身的怎能洗干净,他们是看的清楚,看的明白的,所以他们是极力反对的。因此鲁智深也是宋江极为头疼之人。
另外,告诉你,纵观水浒108将,只有鲁智深一人配称英雄好汉!!!
水浒中,哪些好汉最令宋江头疼?
宋江原为郓城县的押司,他和“智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互通往来一事被阎惜婆发现,阎惜婆以此来要挟宋江。因此,宋江怒杀阎惜婆,去投奔清风寨的花荣。但在清风寨观灯时,不幸被知寨刘高之妻陷害,最后被黄信抓捕,押送至青州。
途中,宋江被燕顺等人解救,在投奔梁山途中得知父亲病逝,便转头回回家奔丧。期间,宋江再次被抓而发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提反诗而被判死刑,但在即将处决的时候,又得梁山的人马解救,最终上了梁山。
上山后,宋江做了第二把交椅,江湖人称“及时雨宋江”。在晁盖为梁山之主时,宋江多次以晁盖为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让晁盖留在山上,他亲自率领梁山人马征讨四方。在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和青州、大闹华州等战役的胜利后,宋江在梁山的威望越来越高。
后来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被史文恭的毒箭射死后,宋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由此,梁山的聚义厅被改为忠义堂,而随着四海八方的好汉加入后,梁山上的头目逐渐增加到一百单八将。到了两胜童贯、三胜高球等后,梁山的威势也到达了巅峰。
那么,宋江做为梁山之主,麾下有一百单七将,有哪些好汉是让宋江最为头疼的?
梁山好汉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都不尽相同,而让宋江最为头疼的有三位。第一位是公孙胜。其绰号入云龙,道号一清,自幼好习枪棒,曾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学得一身道术。
公孙胜曾和晁盖、吴用、阮小五等七人结义,一同劫取生辰纲,而后和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在火拼王伦后,晁盖为梁山寨主,公孙胜坐了第三把交椅,和吴用共同执掌兵权。可以说,公孙胜算得上是梁山的元老了。
公孙胜淡泊名利,和晁盖相交,很大程度上是意气相投,晁盖的义薄云天,为朋友行侠仗义之事,让公孙胜大为佩服。也因此,公孙胜才加入了梁山。但是,到了宋江上山后,梁山原本平和且义气的情况开始改变了,变得勾心斗角起来。
公孙胜无意卷入晁盖和宋江的争斗漩涡,而且宋江的为人处事风格和公孙胜大相径庭。最后,公孙胜以探母参师为由,返回家乡蓟州,自此一去不回了。等到宋江在梁山站稳了跟脚,攻打高唐州有困难时,宋江才派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
虽然公孙胜最后也答应下了山,但却不是遵从宋江的命令,更多的是遵从师命。换句话来说,公孙胜在晁盖被杀之后,对梁山是忽远忽近,从未真正的归心的。而面对这么一位既有军事谋略,又有一身道术本事的公孙胜,宋江也是莫大的无奈。
让宋江头疼的第二位好汉是武松。他和宋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柴进的庄上,两人一见相投,倾心相交。在武松暂别时,宋江还十里相送为武松饯别。但是,在两人第二次见面时,两人却有了隔阂,关系不再密切了。
当时武松的哥哥武大郎被杀,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县令受贿不予理会;在为张都监办事时,武松又被设计诬陷。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后,武松已经对朝廷不抱有重望了。可在第二次见面临别时,宋江却劝武松说服鲁智深等人,日后接受朝廷的招安。
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缀鲁智深、杨志投降了。”
正是因为如此,武松开始和宋江有了隔阂。在三年后,呼延灼攻下白虎山,擒拿了孔明时,孔亮跑到二龙山搬救兵。当时率先答应出兵的不是武松,而是杨志,之后才是鲁智深,可武松最后却一句话也不说。
而且,在见了面后,武松也不像之前那般重逢时喜悦,也没有那般亲近。在梁山上的一次重阳节宴席上,宋江趁着大醉,写词《满江红》,而乐和更是高歌一曲,但是在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一句时,武松忍不住的吼了一句。
武松叫道,“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的话一出后,当时欢乐的场面都为之一凝。所以说,武松对宋江的处处想要招安的心思早已不满了。到了平定方腊后,武松最终决定在六和寺出家,而宋江对于这一位前番结拜的兄弟也是无奈至极。
但是,两人对待朝廷的态度不同,宋江最后也没有过多的挽留,只留下一句“任从你心”之后便走了。
第三位让宋江头疼的好汉是鲁智深。他原本就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躲避追捕而出家当了和尚,而后和武松一起到二龙山落草。
宋江是对朝廷还抱有幻想,而鲁智深和武松一样,早就没有了期望。在菊花大会时,乐和高唱宋江填词的满江红,当唱到早盼招安时,武松站出来说了冷场话,鲁智深也支持了武松,反对宋江的招安。
鲁智深道了一句,“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而宋江却安慰道,“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
所以说,鲁智深和宋江根本走不到一块,两人的想法南辕北辙,而且鲁智深也是那种霸气,说一不二的性格。因此,宋江对鲁智深这样的人也是大为头疼。
梁山好汉尽管聚在一块,但是各有各的诉求,各有各的算盘。如果只说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话,那一百单八将都没有问题。但若是招安,却有所不同了,武松和鲁智深等人是反对招安的,而吴用和花荣则是以宋江为主,但李忠和周通等人却又是追求有酒有女人的快意生活。
因此,宋江作为梁山之主,在支持招安的情况下,梁山好汉后面的结局已经被决定了。
水浒中,哪些好汉最令宋江头疼?
水浒寨中的多数好汉都是来自民间,不满封建朝廷而走上革命造反之路。这些人皆非良善之类,颇让宋头领头疼。这些人打家劫舍公然向朝廷宣战,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强盗,而且成为招安投降主义的障碍,让宋江不爽寝食难安。朝廷借方腊之手削弱梁山泊,而宋江也正想借此机会除去造反派
水浒中,哪些好汉最令宋江头疼?
虽然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宋江的追随者但也有那么少部分人并不太待见宋江,这部分人都是个性很强的好汉颇让宋江头疼。
行者武松武松就挺让宋江头疼的,两个人从亲密无间到渐行渐远终于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两人相识是在沧州小旋风柴进府上,武松作为柴进的门客已经在此逗留一年之久了,那时候武松还没有实现景阳冈打虎的壮举在江湖上的名气并不大,加上武松脾气暴躁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对其他门客大打出手,这让柴进颇为不满。武松在柴进这里充其量就是混吃混喝而已,在武松患疟疾的时候也只能独自躺在墙角里自生自灭。
武松患虐疟疾的时候恰巧宋江也在柴进府上,两人有幸结识。宋江是一个非常有眼光的人,他一看武松虽然落魄却一表人才是条英雄好汉于是就有了与之结交的意思。宋江不但跟武松同榻而眠而且还一起同吃同喝,短短几日两人便结下深厚友谊。武松跟柴进辞行要去清河县看望大哥,宋江亲自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别。武松被宋江的人格魅力折服于是提出要跟宋江结拜,宋江慨然应允随后洒泪而别。
武松后来到二龙山入伙跟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搭档,宋江历经坎坷则入伙了梁山。直到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时武松和宋江这对盟兄弟才得以相见。两人之间关系的渐行渐远是在宋江当了寨主后时不时表露出要接受招安的心思,这让武松非常不满,但两人关系还没破裂。两人关系破裂是在梁山座次大排名之后的第一个重阳节上,宋江借聚餐之际亲自写了一首带有强烈渴望招安意愿的词《满江红》然后让铁叫子乐和唱出来。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招安的就是武松,当时武松的情绪非常激烈,当众指责宋江“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紧接着李逵随声附和坚决反对招安,宋江大怒直接命令刀斧手把李逵砍了,却小心翼翼跟武松解释:“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从宋江对待武松和李逵截然不同的态度来看他对武松确实是颇为忌惮的,这也说明两人已经有严重隔阂不再是推心置腹的好兄弟了。后来武松拒绝跟随宋江班师回朝而是选择在六合寺出家也能作证两人关系已经破裂的事实。
入云龙公孙胜公孙胜在梁山地位很高,担任副军师的职位在座次排名上高居第四位,仅次于宋江、卢俊义和吴用。公孙胜是修道之人乃罗真人的高徒,公孙胜利用自己的法术多次为梁山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即便如此公孙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梁山的客人一样,似乎并没有把梁山作为安身立命之地。
公孙胜为梁山南征北战更像是应付公事,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公孙胜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是在朝廷当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修行。他到梁山的所作所为也是按照罗真人的安排来实施的,因为在梁山的履历是他修行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罗真人曾给公孙胜十六字真言:“保国安民,替天行道;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宋江虽然很需要公孙胜的辅佐但是他也知道人家公孙胜的心根本就不在梁山泊,能留住他的人也留不住他的心,对这一点宋江心知肚明也是感到非常头疼。果然在平定淮西后,宋江班师回朝驻扎在东京城外陈桥驿。公孙胜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便返回蓟州二仙山从师学道,侍养老母,没有参与征讨方腊的大战。
失去了公孙胜的帮助,梁山大军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死伤惨重,在最需要公孙胜法术帮助的时候却看不到他的身影,宋江也是无能为力。
豹子头林冲林冲的存在对宋江而言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是兄弟情,一方面又是渴望被招安的理想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兄弟情就不能招安,但是不招安又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因此宋江对如何处理跟林冲的关系是非常头疼的。
在梁山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中毫无疑问林冲是态度最为坚决的,因为林冲与朝廷奸臣高俅有不共戴天之仇,高俅害得林冲家破人亡,有家难回有国难奔。林冲最大的意愿就是手刃仇人高俅奸贼为死去的爱妻为自己的苦难人生报仇雪恨。
宋江在两难中还是放弃了友情选择了向朝廷投降表忠心,梁山将高俅俘获到梁山的时候是林冲报仇雪恨的最好时机,可以说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面对如此良机宋江并没有帮助好兄弟圆梦而是把高俅保护了起来,他不但对高俅以礼相待,待若上宾而且命各梁山头领轮番给高俅敬酒,宋江专门下了一道军令:“不可杀害军士!”言下之意高俅的军士尚且杀不得,那么高俅作为朝廷重臣更是碰不得。这道军令这无异于扼杀了林冲报仇的可能性。
眼睁睁看着高俅大摇大摆带着宋江送的金银财宝满载而归,林冲内心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宋江的做法对林冲而言是极大的伤害和打击,从此以后林冲抑郁寡欢,最终因患风瘫含恨病逝于六合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