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的行为艺术很棒?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有许多精彩情节是可以进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为艺术之列的。

一、王允巧使连环计。

司徒王允把其府上歌伎貂婵先许吕布,后许董卓,使其父子二人反目,借吕布之手除掉篡国贼董卓。其为国献身的高尚情操,胜于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烽火戏诸候的情节,更胜于后来唐代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上荔枝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孔明奇谋草船借箭。

大战在即,周瑜以让孔明监造十万支箭为借口,欲加害孔明。岂料孔明早已识破周瑜的阴谋,但为了蜀吴联盟共同抗曹的大局,他采用快船上扎满草人,乘大雾迷漫不易识别之机,诱使曹军万箭齐发,三天之内就筹齐了十万支箭。这样的奇谋实为令人惊叹。

三、七星坛诸葛祭风。

时值冬季,大战在即,周瑜欲破曹操连环战船,准备采用火攻。但他突然想到冬季都是西北风,而他处于江南,点火烧船火助风势,岂不等于烧了自己。一时急火攻心,口吐鲜血病倒在床。诸葛孔明让他造一七星坛,他届时登坛祭拜,以求来东南风。为此,《借东风》之典故名扬于世。虽然这是虚构的情节,但精彩程度却无人可比。堪称一次精彩绝伦的行为艺术。

四、翼德大闹长坂坡,武乡候骂死王朗。

之所以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是因为两件事有同一个后果。

张飞立于长坂桥上,一声大喝,不仅吓退曹魏大军,而且还把曹操身边的偏将夏候杰吓得肝胆俱裂,坠马而亡。

两军阵前,曹魏军中司马王朗劝北伐的诸葛孔明识时务者为俊杰,休要以卵击石,不如及早投降。而诸葛孔明一通怒斥,竟把年届七旬的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一声断喝和一通怒骂,竟把对方置于死地。这两件事可以列为《三国演义》全书最典型的行为艺术之首了。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的行为艺术很棒?

这个问题很有趣,想了下,还真有这么几位,都是用自己特殊的行为,向人传达信息的。

都很有深意。

一、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二爷如果不做武圣,一定会成为棋圣:做个外科手术都要下棋。

关公是三国著名的中箭王,一共四次中箭。第一次是过五关时,被孟坦偷袭,左臂中箭,那时年轻,拔箭还能闯关;第二次是在长沙跟黄忠打,黄忠还人情,只射帽缨;第三次是水淹七军时被庞德射中左臂;第四次是打樊城时被曹仁的毒箭射中右臂。

刮骨疗毒就是第四次。

为了提振军心,关羽一边下棋一边做手术,以显示自己没有问题。用行为表达了箭伤很轻,让士兵们不用担心。

二、祢衡裸身击鼓

话说当年曹操搞了个宴会,祢衡等人齐了,跑过去搅局。他也不知搭错哪根筋了些,当众讽刺曹操。毕竟祢衡是名士,爱才的曹操也不好发作,就让他击鼓,以此羞辱祢衡。祢衡很绝,居然把衣服全脱了来打鼓,搞得局面很尴尬。祢衡算是裸奔鼻祖了,在类似国宴的地方这样做,恐怕历史上也只此一人了,果然是狂生。

祢衡通过裸衣打鼓来表达对曹操的不满。

三、许褚裸衣战马超

马超的反叛势头很凶,一度把曹操打得割须弃袍,到处逃跑。一时间曹营里弥漫着马超不可战胜的畏敌气氛。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许褚不但与马超单挑,还把盔甲脱了,光着上身和马超血战。用行为告诉自己的士兵:马超不可怕,我光膀子也能打赢他。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的行为艺术很棒?

这是个内容很有深度的问题。

如果欲解答清楚,可以分解为两个时期: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什么在这两段时期会出现大量的诡异或者放浪形骸的行为呢?这主要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关:

1、东汉时期的官员任命的制度特点

从西汉开始,朝廷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官员,这一制度被称为“察举考试”。朝廷诏举贤良方正,州郡 举孝廉、秀才,东汉又增加 敦朴、 有道、贤能、 直言、 独行、 高节、 质直、 清白等科目,广泛搜罗人才。孝廉是有汉一朝最主要的察举考试。孝廉是取“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名公巨卿多出之”,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东汉时期,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比如三国时期,说起袁绍,即为:“四世三公、门多出故吏。凭借世资,袁绍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三国演义》第一回,曹操因为有个当中常侍的爷爷曹腾,出场亮相也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当时,放荡形骸,搞行为艺术,诡诞行为的都是这批贵公子哥们。他们位于世豪大族,不愁没官做。因此,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年轻时,不读书、不做事,精力充沛,寻觅荒唐事来做,常常以此为乐。

据史书记载,曹操和袁绍年轻时的行为也荒诞不经。一日,曹操和袁绍出去游玩,碰见一家结婚,他俩趁着男人都在院里喝酒,跑到洞房把新娘劫持跑了。家人发现追赶。两人丢开新娘急忙逃走。袁绍慌不择路,钻到荆棘里出不来了。曹操又不能丢下袁绍独自走脱,于是就大喊:偷新娘的贼在这儿。于是袁绍也顾不上皮开肉绽了,从荆棘里跑了出来。

同时,一批下层士子为了通过孝廉这一途径进入仕途,也不断矫伪饰行,沽名钓誉, 以求通过获得孝廉的美名,走上官场的道理。

有一个叫 许武的人,被推举为孝廉。他考虑到两个弟弟还未显名,为了使他们出名,同他们商议后,便召来全宗族的人,把家产分为三份,他自己的那一份皆是肥田广宅,两个弟弟所得家产既少又差。但两个弟弟一点都不与兄长争执,宗族和乡里的人都称赞两个弟弟的谦让而责备兄长的贪鄙,结果两个弟弟被推举为孝廉。事后,许武又召集宗族的人,向他们说明真相,并说:“我现在的产业比分家时增加了三倍,现将所有的财产全部分与两个弟弟”。于是许武的名声大振,后被调至中央任 长乐少府。

2、三国时期的官员任命的制度特点

作为在政治家族成长的曹操,深知“举孝廉”制度的弊端。因此,在兴兵之时,实行“唯才是举”,不考察出身、门第和德行,唯能力至上。因此广揽人才,风气为之一变,势力大增,击溃“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和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曹操之所以未能废献帝,登临大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得罪了豪门大族,未能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

东汉末年,朝廷内斗,官员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形成了豪强大族。这些豪强大族对当时的政治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家三代背为朝庭重臣,颖川荀氏八龙以智传世等。这些豪族历来把握朝政,安插官员,扬名立万。曹操以才能为考核标准的用人制度显然侵犯了他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消极对抗。曹操挟军事之力,枪打出头鸟,杀孔子之传子孔融,以儆效尤。

曹操去世后,曹丕承袭了曹操的政治地位。但是曹丕开始不具备曹操的政治影响力,如果不换取豪门大族的支持,很难顺利的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

东汉末年的豪强大族,不仅具有强大的政治资源、人脉,更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庄园与家族融为一体,“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庄园,族长就是庄园主“。族长占有大量土地,将成片的土地用沟堑围圈起来,形成很大的院落或者园林,庄园内部独立地进行农业和日用手工业的生产。庄客多数为同宗族人,他们的住宅就建筑在庄园内部,而且大多环绕着族长的别墅建造”。 庄客的族众兼依附农民的双重身份。一个庄园主(即族长)胁迫大批小农为庄客,把他们附着在庄园里,为自己耕种庄田,供自己驱使服役。当时庄园制度成了主要的地方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集中体现。

不说当时全国出名的豪强大族,随便拉仅仅以几个最小的庄园主来看看 :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是个最小的庄园主。书中云:世居涿州,颇有庄田。与刘备关羽结拜后,竟能组员三百人员的一支队伍,而且军械齐全(只是差马匹),由此可见当时的庄园的物质充沛。

鲁肃也是个小庄园主。周瑜兴兵,带数百人过临淮,缺少军粮,听说鲁肃家有存粮各三千斛。就来借粮,鲁肃直接给了周瑜一半。三千斛换算成为36万斤粮食。由此可知当时庄园主的经济实力。

像张飞、鲁肃这样的小的不出名的庄园主尚能组成、资助部队,更不用说那些全国闻名遐迩的大庄园主。所以可以理解曹丕对豪强大族的妥协和让步的原因了吧。

绕的远了,回来继续说。曹丕为了取得豪强大族的支持,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又豪强大族推荐官吏。一时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失势的庶族地主无法进入官吏队伍,或者只能为低级官吏,于是就开始放纵身形,大搞“行为艺术”了。

同时,三国末期,也是政治最黑恶的时期。司马氏掌握权力后,疯狂杀害曹氏家族和拥护魏国的官员。社会气氛黑暗倾轧。后来东晋建立,司马睿问王导晋王朝是如何兴起并最终统一的,王导就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挟持魏天子,杀死魏帝曹髦,并最终逼魏帝禅让的故事讲给司马睿听。司马睿听了以后大为惭愧,用被子捂着脸说,靠这种手段得来的国家政权怎么会长久呢。

于是,很多知识分子,比如竹林七贤都隐居山林或者民间,消极避世。也发生了很多放浪形骸的事情来。

三国时期的祢衡,才华横溢。孔融相见后,敬服不已。只恨相见恨晚。因为他比祢衡大二十多岁,但引为知己。(忘年交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孔融将祢衡推荐给曹操后。祢衡却看不起出身低微的曹操,在朝堂上裸体击鼓。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

刘伶整日借酒买醉,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字,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据说一次以石槽饮酒,一群猪跑过来,他们七人竟和猪抢着喝酒。(后有人考证“猪僚”不是猪,而是低等级的人)

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一日和吕安在树下打铁,朝廷权贵钟会来拜访。他俩仍双手不辍。钟会呆了一会,见无人照应,恨恨而去。因此对嵇康记恨,后上谗言,让司马昭将其杀害。

所以,正常的社会有着正常的秩序。反常即为妖。历史上所谓的”行为艺术“,不过是世道黑暗,官场腐败,文人士族消极避世而已。正如孔子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不是孔子玩”行为艺术“,而是对各国政治的失望罢了。古今道理通易尔。三国时期,搞行为艺术的,也不过是对当时世事的反应和身体上的控诉了。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的行为艺术很棒?

举几个列子:

祢衡击鼓骂曹,孔明借东风,曹操抹书賺韩遂,曹操割发代首,许褚裸衣战马超,孔明城头抚琴退司马懿,庞德抬棺上阵,关公刮骨疗毒,刘备摔阿斗,等等,不一而足。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的行为艺术很棒?

魏晋是中国最推崇个性解放的时代,即使我们今天的各路行为艺术家也无法望其项背。

三国是魏晋的开篇,个性解放、独特立行的行为也从这里开端。

三国演义中记载的最巅峰的行为艺术家莫过于祢衡。

祢衡恃才傲物放诞不羁,人家推荐他去认识陈群、司马朗,他说: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交往呢?

他是这么评论曹操手下人物的:荀彧长得还行可以给他安排个迎宾吊丧的工作,荀攸只能派去看守陵墓,程昱只能派去关门关窗,郭嘉只能派去宣读告令和辞赋,张辽只能派去敲鼓鸣金,许褚只能派去养牛放马,乐进只能派去读招降书,李典只能派去传达书信和檄文,吕虔只能派去磨刀铸剑,满宠只能派去品尝酒糟,于禁只能派去筑造城墙,徐晃只能派去杀猪杀狗;夏侯敦可以起个绰号叫‘完体将军’(讽刺夏侯敦瞎了一只眼),曹子孝可以戏称为‘要钱太守’。剩下的其他人都是些衣架子、饭囊子、酒桶子、肉袋子罢了!”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他最经典的一次行为艺术。

曹操是当时的丞相、魏公,齐衡却一点不把他放在眼里,曹操很生气,就任命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会群臣,然后命令齐衡击鼓。

祢衡才华横溢,也是一个优秀的鼓手,他上前一轮《渔阳》敲下来,在场的人无不慷慨动容。

祢衡来到曹操面前报到,一个小官员上前呵斥他为什么不换衣服。

这时候精彩的情节来了。

他从容的喊:拿衣服来。

然后他慢慢的一件一件把旧衣服脱下,一丝不挂的站在满朝显贵面前,再慢慢的把新衣服穿上。之后他又缓缓地从容离去。那场面真是让人不敢直视。

曹操只好尴尬地笑着说,我想羞辱他,没想到反被他羞辱了。

这一段行为艺术完全解放天性,让人看到一个自由的灵魂可以怎样无视任何外界的目光,不是任何规则、约束。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最巅峰的行为艺术了。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人的行为艺术很棒?

诸葛亮,造的木牛木马还可以搬运粮食,七星坛惜东风,还有装鬼神跟敌人抢收割小麦,空城弹琴退敌兵,最历害的诸葛亮座的双轮车后面敌人快马也从没有追上过,他是当知三国里面艺术造指是高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