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潘金莲临死默默泪流一言不发,是在包庇西门庆还是后悔了?
这个问题的难度太大了。因为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外人是无法估摸准确的。
但是,如果根据事件发展的线索分析,结合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是可以推断出大致脉络的。
那么,潘金莲在临死之前默默流泪一言不发,究竟是包庇西门庆还是后悔了呢,这就要从事件的来龙去脉,去表及里,去伪存真,剥开层层迷雾,最后现出真容。
一、潘金莲的凄苦身世。
潘金莲本来是清河县张大户家的使女,使女是干啥的,就是个仆人,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张大户垂涎潘金莲的美貌,想占她的便宜,潘金莲不仅严辞拒绝,而且向张大户的夫人进行了举报。张大户怀恨在心,宁可倒赔嫁妆,强行将她嫁给了街头卖炊饼的武大。三寸丁谷树皮般的武大,没掏一分钱白捡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封建社会的妇女没有婚姻自主权,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这明显是张大户的报复陷害。
二、为躲避麻烦搬到了阳谷县居住。
潘金莲和武大结婚后,武大是心满意足了,可街头的一帮混混看到花容月貌的潘金莲嫁给了丑陋的武大,便天天堵在门口叫嚷:好一块羊肉落在了狗嘴里。闹来闹去,这日子是没法过了,这才把家搬到了阳谷县。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一是在此之前,潘金莲并没有劣迹,她既没有屈服于张大户傍大款或做二奶,也没有和找上门来的那帮无赖鬼混,这都是白纸黑字有据可查的。至于《金瓶梅》里的潘金莲,那是另一回事,与施耐庵先生笔下的潘金莲没有任何关系。
二是武大和潘金莲搬到阳谷县以后,她们是赁房居住。有读者说武大郎自己有个二层楼的房产,应该算中产阶级。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他住的小二楼是赁来的,也就是租来的,自己没有产权,他们还是属于贫民阶层。
三、潘金莲对武松确实动了心思。
一个是花容月貌,一个是丑陋不堪,这样的夫妻,要说能生活和谐,鬼都不相信。所以当见到高大威猛相貌堂堂的打虎英雄武松以后,潘金莲对这个小叔子确实是一见钟情。当上都头的武松本来是住在县衙里的独身宿舍,潘金莲非要他搬回家住,理由是汤汤水水的好能照顾方便些。武大也觉得,既然有他这个哥哥在,就不该再让弟弟住宿舍。在哥哥嫂子的共同劝说下,武松便搬来了家里。
能天天见到心仪的小叔子,潘金莲自然心花怒放,每天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不时地暗送秋波挑逗武松。武松也不是傻子,时间久了岂能不知嫂子的心思。为了避免出现尴尬,他毅然果断地搬回了县衙。
四、阴差阳错地上了贼船。
潘金莲关窗户不慎失手脱落叉杆,碰到正巧从楼下经过的西门庆,这个细节地球人都知道。说明二人初次见面纯属于偶然,并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可是,接下来的事,可就全都是诡计阴谋了。制造这个案件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婆。
与潘金莲住近邻的王婆稀图西门庆的钱财,在西门庆的要求下,王婆设计了一个请潘金莲作针钱活的借口,把潘金莲骗到她的家中。这再一次说明,潘金莲是个劳动人民出身,如果她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有可能会琴棋书画,也有可能会笙管笛箫,唯独不可能针线活那么出色。
至于到了王婆家里,事情的发展就由不得她了。风流成性经验丰富的西门庆,拿下本来就婚姻不美满的潘金莲,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
五、一失足成千古恨。
武大捉奸被西门庆踢伤,他躺在病床上的一句话,成了点爆火药桶的引信。
武大对潘金莲说,你要是治好我的病,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可以原谅你。等武松出差回来,我也不对他说这件事。反之,你要是不这样做,我那个打虎的弟弟是啥脾气你们也都知道,他回来绝不会善罢甘休。
潘金莲把武大这番话原原本本地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俩人当时就傻眼了。西门庆急得直跺脚,连声说我怎么忘了还有武松这码事,真是昏了头。王婆说,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干脆,你西门大官人不是开生药铺的么,回家把砒礵拿来,掺到药里,药死那个丑八怪,然后焚尸灭迹,等武二郎回来死无对证。
潘金莲其实也是处在六神无主的状态中,她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王婆和西门庆的协迫下,亲手把这碗毒药给武大灌了进去,成了杀害亲夫的千古罪人。
总结:
综上所述,潘金莲在死到临头时,她在想什么呢?
第一,她清楚地知道,她和王婆已经一五一十竹筒倒豆子地如实招来,西门庆是必死无疑了。所以也就不存在包庇西门庆的事了。
第二,她更清楚地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她的这条命也是必死无疑了。因为面前的不是别人,而是嫉恶如仇睚疵必报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武二郎。
所以,潘金莲此时后悔也没有用了,她只能是快求一死,一了百了,已经没有任何侥幸心理和私心杂念了。
水浒中潘金莲临死默默泪流一言不发,是在包庇西门庆还是后悔了?
我是@成长新视点 ,分享问题看法。
序言:潘金莲临死时默默流泪,一言不发,应该是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奈,也是一种对社会不公平的痛恨。潘金莲是一个生活在旧社会,被环境改变人性的一个极具矛盾性格的人物,既让人可怜,也让人痛恨。
一、一个不甘被恶霸欺辱的弱女子。潘金莲,自幼被卖给清河县一个大户做使女。在当使唤丫头的时候,她聪明伶俐,好学能干,学会了一首漂亮的女工和厨艺,深得主子的喜爱。
长到二十余岁时,她出落的楚楚动人,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大美人。她本以为,以后可以赎身,嫁一个好人家。可是,谁成想却被大户那个糟老头子看上了,还经常对她进行纠缠,要纳她为妾。
忍无可忍之际,潘金莲选择了向大户的老婆说明了真相,不肯被主人欺辱,也不愿意给他做小。最后,老板娘把大户狠狠地骂了一通。他的主人,因得不到她,还被老婆一顿臭骂,就记恨在心,盘算着怎么整治她!
大户出于自己得不到,宁可把她毁了,也不让她幸福的丑恶心态。就倒陪了一些嫁妆,不要清河县最丑最穷最矮的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了武大郎。
这个武大郎,当时家境贫寒,没有什么特长技术,在清河县租了一间房子,卖炊饼维持生计。他生性善良、性格懦弱,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送了一个外号“三寸丁谷树皮。”
潘金莲无奈之下,为了逃避大户的欺凌,虽然对武大郎的家境和人品不满意,但总觉得比嫁个大户强很多,只好勉强依从。
二、一个不甘被命运左右的可怜女人。嫁给武大郎的潘金莲,心里自然有一肚子的委屈和不甘心,不想就这么跟武大郎过一辈子,可是命运偏偏与她过不去。
与武大结婚后,清河县的一些浪荡公子,也经常上门勾引调戏潘金莲。一来二去,传言纷纷,让武大郎很不舒服。为了逃避骚扰,武大郎就与潘金莲搬到了附近的阳谷县,继续卖炊饼。
之后,遇到了武松,潘金莲看上了武松的人品相貌,动了感情,想委身于他,达到自己追求幸福的目的。
可是,受于礼教和道德的约束,武松拒绝了她的一番爱意,伤了她的心,让她觉得社会在三番五次地捉弄她,跟她过不去。
她的心里,越发的不甘心,就这样继续和武大郎过下去。
三、一个为了追求自己快乐,与奸夫一起谋害亲夫的变态女人。在古代,女人完全是男人的附庸,命运掌握在男人手里。对于女人的命运来说,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本身没有任何的选择和反抗权力。这是,古代女人命运的悲哀。
古代的女人,一旦被发现红杏出墙,必定会被社会唾弃,也是会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潘金莲,自然是懂得这些道理,可是她的性格中就有一股,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基因,不愿意被别人左右,一定要为自己活着,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武松在拒绝了潘金莲的爱意之后,知道她很难约束自己,曾经专门对她进行了警告,让她好好地跟自己的哥哥生活。
可是,在武松出门办事后,潘金莲在王婆的唆使下,按耐不住自己的春心,看到西门庆人长的帅,又有钱,嘴巴也会说,虽然不像武松那样的阳刚之美,但也算是一个很优秀的男人。她不由得不动心,自然而然地与西门庆走到了一起,搞起了婚外情。
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她在与西门庆的奸情败露之后,竟然去谋害武大郎,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自此,彻底不被社会所能宽恕,走上了不归路。
结语:潘金莲的一生,有可怜之处,有可悲之点,有可恨之地。她从一个向恶势力斗争的勇敢女子,最后堕落成一个杀人凶手。最核心的问题,固然有人在逼迫她,诱惑她,但是也与她的不甘心有关系。
@情义无价品历史 与命运抗争,本没有错。但,不可以为了自己的无限私欲,去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特别是杀人,更加不应该!潘金莲,临死的时候所流的眼泪,很复杂,有多种感情……
水浒中潘金莲临死默默泪流一言不发,是在包庇西门庆还是后悔了?
水浒传中武大郎是悲情人物,一生勤恳老实,最终却死在了自己妻子手里。潘金莲落得身死下场,是咎由自取。
潘金莲是否是绝对意义上的坏人?并不能用绝对的坏人来定义这个人,潘金莲一事中,绝对意义上的坏人是王婆,若没有她的撺掇,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事。王婆最后落得千刀万剐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她害了武大郎的性命,也害了潘金莲的一生。
潘金莲临死前默默流泪,首先是害怕,没有人不惧怕死亡,更何况她这样一个弱女子。武松杀心一起,杀气四溢,那样的环境下,能够不瘫倒就已经算是了不起了。流泪是一种惧怕的表现,也是一种示弱,在最后关头,她或许会想着武松能够心生怜悯。
潘金莲有其可悲之处,原本是大户人家的丫鬟,只因样貌出众,被那家员外看上想要强占,她誓死不从,这才被强迫性地嫁给了武大郎。
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这就给以后的惨事埋下了隐患。后来英武非凡的武松出现,潘金莲便爱上了他。可武松是堂堂大好男儿,果断拒绝,潘金莲在羞恼之下,就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所以从了西门庆。她与西门庆之间,只有欲念,绝不会有真感情,因为阳谷县所有人都知道西门庆是个什么货色。在临死时,她对西门庆只会有恨意。
水浒中潘金莲临死默默泪流一言不发,是在包庇西门庆还是后悔了?
文学艺术的解释:金莲认命了,万念俱灰。初长成为人丫鬟因貌美而被主人惦记,惹恼主妇被强嫁武大郎,报复之道具;晒衣跌杆砸了西门官人引来人群中多看了那一眼生出人间风流;武二郎回归见英武硬气而倾慕本想着身侍两郎却遭唾弃......一生何曾得自主,一生何尝能展眉,与其抹泪苟活,不如吃叔叔一刀此后解脱。
真实的现实情境解释:吓傻了,面对死亡时的正常生理反应。此时流泪毫无情感、情绪因素,就如同重刑犯将被枪决时的傻笑一样。
水浒中潘金莲临死默默泪流一言不发,是在包庇西门庆还是后悔了?
其实客观地说,潘金莲刚开始本身并不是一个十分歹毒淫荡的女人,潘金莲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她没有自主选择自己婚姻追求爱情的权利。本身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丫鬟,因长得貌美如花,被主家红惦记而遭主家搜嫉恨,把她嫁给武大郎,武大郎又矮又丑,年纪又大,可以说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潘金莲实际上是被主家婆对潘金莲的一种羞辱和报复其实潘金莲是心有不甘的。美女爱英雄嘛!潘金莲仰慕武松,却被武松正告。后来因机缘巧合被西门庆看上惦记,惊为天人,在王婆的设计搭桥下,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想那西门庆风流倜傥又多金,是个情场高手,,加上潘金莲多少有些顾影自怜,哪里经得住?!
其实潘金莲毒死武大郎是因奸情败漏,被王婆和西门庆裹挟的,内心还是很矛盾恐惧的。武大郎只是颜值差,对潘金莲还是百依百顺,当个宝似的!如果不是被引诱教唆也不会谋杀亲夫!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哈!潘金莲被武松斩杀,临死前默默流泪更多的应该是后悔和顾影自怜的绝望哈!她当初也曾暗恋武松不得,这红杏出墙和谋杀亲夫的罪名在当时的社会肯定是要被万人唾骂的!她只能自叹红颜薄命,悔不当初命运不公哈!至于包庇西门庆不大可能。潘金莲与西门庆苟合,是因为王婆以此为把柄威胁,不敢不从命随叫随到哈!那西门庆妻妾成群,风流成性,他们之间勾搭成奸本质上不是因情生爱,不过是西门庆贪恋她的美色而已!不过是男欢女爱,纯粹的各自满足虚荣心罢了!没有多少真正的爱情成分!
水浒中潘金莲临死默默泪流一言不发,是在包庇西门庆还是后悔了?
唉!人间一个悲剧!这么美丽的女人嫁了个矮脚丑男,世上不公啊!
潘金莲没有按中国传统道德嫁鸡随鸡,而是大胆尝试先后选择武松和西门庆有什么不可以?只不过杀害武大郎确实歹毒。那时也没有法院离婚这一说。所以说这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哀!
杀人偿命,这美女在死前也品偿到了女人应有的人性快乐,罪恶和快乐,人生不悔!所以只以默默流泪,坦然有勇气的迎接死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