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问《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显然不是单纯指梁山108人,而是把全书出现的人物都包括在内。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恐怕没有谁能比得上西门庆,王婆,潘金莲,武大郎这四个配角的精彩。他(她)们不仅人物形象精彩而且故事也精彩,流传至今已经几百年,但凡提起仍然家喻户晓,路人皆知。

如今一提起西门庆,好多朋友就爱把他和《金瓶梅》里的形象联系起来。其实,作为虚构的文学作品,《金瓶梅》和《水浒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二者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也就扯不到一起去。

施耐庵先生作为大手笔,在《水浒传》中把西门庆和潘金莲包括王婆和武大,人物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细究起来有许多可以探究的故事。

先说西门庆。

1、西门庆不过是阳谷县街里的一个破落财主。什么是破落,无疑是家道中落的意思,说明他原来可能家道比较殷实,如今已经走下坡路,不是什么富贵豪强。

2、西门庆使得些好拳棒,在县里管些公事。这句话说了两方面意思:一是西门庆拳棒功夫不错,后来与武松在狮子楼那番打斗也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在县里管点杂事,具体是什么职务书中未讲,估计不是什么大官,平日爱使坏排陷他人,人性不怎么样。

3、西门庆在县里管点事儿,又会武功,家里有买卖,兜里有俩钱,再加上人性不好,就稀里糊涂地弄了个西门大官人的绰号。

施先生介绍至此,没有半句描述西门庆风流成性的语言。只是见到了潘金莲以后,被潘的美貌所吸引,西门庆才心猿意马起来,所以才找到王婆,求她从中牵线搭桥。

再说潘金莲。

1、潘金莲本是清河县张大户家里的一个使女。张大户有心与她私通,却被潘金莲拒绝。张大户作为主人受此尴尬,怀恨在心,倒赔嫁妆,强行把她嫁给三寸丁谷树皮般的在街头卖炊饼的武大郎。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这等于是报复陷害。

2、封建年代的女人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潘金莲只能认命。可是清河县里的泼皮无赖们却总是三天两头地找上门来寻衅闹事。为了躲避麻烦,夫妇俩才搬来阳谷县赁房居住。注意,是赁房,也就是租房。有朋友说武大有二层楼的房产,也算中产阶级。其实没有,武大是租人家的房子。

3、潘金莲去王婆家里,纯属是被骗过去的。等到晓得真相时,事情已难以扭转。当然与她本人意志不坚定也不无关系。

还有王婆。

1、王婆的主业是在阳谷县街里开茶馆,有时给人保媒拉纤介绍个对象,从中得点收入,算是副业。她给西门庆拉皮条,目的就是要从中得到好处。其实,这件事弄出了人命,主要责任都在她身上。一是她以作针线活为掩护,把潘金莲骗到家里,创造条件成就她和西门庆的好事。二是当事情败露,又是她提出用砒礵毒死武大焚尸灭迹。整个过程由始至终,她都是主谋。

2、当武松回来把一切都调查清楚后,杀掉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并没有杀掉王婆。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王婆这个活证人当堂对质。武松这件事做得非常漂亮,把整个故事弄得惊心动魄,生动精彩。

最后是武大郎。

大郎是个好人。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必地善良,为人朴实。当潘金莲犯错误后,她本想原谅她,说,只要你把我的病治好,痛改前非,武松回来后,我可以不告诉他。否则,我弟的脾气你们都清楚,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番话,如果西门庆听取了,也就免去了杀身之祸。可惜他们鬼迷心窍,竟听从王婆的意见,害死了武大,最终也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结语:

关于西门庆,潘金莲,王婆,武大郎这段故事的具体内容,朋友们都知道,在这里就不重复了。只是在《水浒传》全书中,要讲哪个配角最精彩,这四个人的故事可以说独一无二,名列前茅!

《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水浒传》中,如果108位好汉为主角的话,笔墨不多的配角,作者也是勾画得相当精彩。就拿几个反面和尚来说,作者刻画得得栩栩如生。

*裴如海、潘巧云

一、色中饿鬼海和尚

书中这样描写和尚:但凡世上人情,惟和尚色情最紧。为何这样说呢?和尚一日三餐好斋好供地吃着,高堂大殿地住着,又无俗世所扰,专一理会此勾当。

因此苏东坡学士曾说“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秃转毒,转毒转秃。”对和尚们还有四句言语:“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裴如海是裴家绒线铺里的小官人,出家在报恩寺中。裴如海利用潘巧云给先夫做功德的机会,和潘巧云眉来眼去,勾引潘巧云,不想这一切都被石秀尽收眼底。

裴如海可是放长线钓大鱼啊,早在两年前就动了心思。先拜潘公为干爷,后与巧云结拜,如果不是杨雄中间碍事,早把巧云勾到手啦。

*裴如海、潘巧云

这次做道场,裴如海见潘巧云也十分有意,两人约定了报恩寺见面。海和尚磨枪备剑,整顿精神。使出浑身解数,用酒灌醉潘公,支开丫环迎儿,把潘巧云弄到了手。两人不满足瞬时快活,还想终夜欢娱。巧云乘老公杨雄当班之际,两人到潘巧云家里私会云雨。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被杨雄结拜兄弟石秀发现了,石秀担心日久杨雄必被两人所害,石秀动手杀死了裴如海。

裴如海、潘巧云双双丢了性命,不知二人可曾后悔,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二、飞天蜈蚣王道人

飞天蜈蚣王道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借口给张太公看风水,在张太公家住了两三个月。为了达到霸占张太公女儿的目的,残忍杀害张太公夫妇及儿子儿媳,把张太公的女儿撸到蜈蚣岭的坟庵享乐。多行不义必自毙,王道人被路过此地的武松逮个正着,双刀双剑十几个回合,咕噜噜一颗人头落地,原来王道人的鸟头被武松祭了刀。

*飞天蜈蚣

三、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丘小乙

鲁智深酒后大闹五台山,鲁智深在五台山是待不下去了。真长老介绍鲁智深到大相国寺谋个事。鲁智深途经瓦罐寺时,发现诺大个宝寺里面破旧不堪。原来云游和尚崔道成,领着道人丘小乙来到此寺。两人无所不为,赶走了众僧。几个老得走不动的和尚,只得在这里。没有吃的,个个面黄肌瘦。更有甚者,胖和尚掳得一年幼妇人,在此寻欢作乐。

鲁智深与崔道成、丘小乙打起来了。由于鲁智深肚里无食,又走了许多路,挡不住胖和尚和丘小乙两人合力攻击,卖个破绽走人。

无巧不成书,赤松林遇到九纹龙史进。两人吃饱肚子,通力合作,把胖和尚和丘小乙杀死,扔到河里喂鱼去了。

所以,作者笔下的配角也是相当精彩的。细细品读水浒,带给你的不止是享受,更有许多感悟。

*崔道成、丘小乙

友友们,今天问答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关注点赞评论哦!

《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 水浒传中比较精彩的配角有铁胳膊蔡福,地平星,一枝花蔡庆,地损星。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带管刽子手的位置。两人是亲兄弟,北京土生土长人士,担任大名府的两院押牢节级兼行刑刽子手。
  • 卢俊义被关进大牢后,蔡福负责看管,本来该怎么办怎么办,兄弟两后来遇到的事情,让他两上了梁山,到梁山换了个地方继续做刽子手。后来随宋江接受招安,又征方腊,蔡福战死,蔡庆回乡。
  • 蔡福安排了卢俊义后,出来,遇到燕青,都是大名人,相互认得。浪子燕青很落魄的样子,主人被抓到大牢里,自己也遭诬陷被卢俊义赶出家门,但是却不记恨卢俊义,乞讨得半碗饭要给卢俊义送饭。看见蔡福,泪流满面。蔡福也就同意了。
  • 接着蔡福继续走,遇见了李固,李固是卢俊义的管家,陷害卢俊义造反,要斩草除根,杀掉卢俊义。他带蔡福找间饭馆坐下。蔡福是个聪明人,一看而知前后原委。李固拿出50两黄金,说要蔡福结果卢俊义性命。蔡福哈哈大笑,说金太少,要500两,没想到李固同意。蔡福跟李固说,明天来收尸。
  • 蔡福刚回家,梁山好汉小旋风柴进又来了,一来就表明身份,还拿出1000两黄金,说,要蔡福照顾卢俊义,周全他性命。蔡福一看,这是梁山好汉,谁敢惹得起,也就收下黄金。
  • 第二天,李固来收尸,没有。蔡福说,要打点上下,你以为杀个人那么简单。李固想想也是。蔡福用黄金打点上下,不过是要对卢俊义好点,太守最后给判了个发配充军。
  • 卢俊义在发配途中,几乎被董超、薛霸这2个公差打死,幸亏燕青出手杀了2个公差,救下卢俊义。燕青出外找饭的功夫,卢俊义又被官军抓回大牢,依旧由蔡福、蔡庆兄弟看收。
  • 太守与梁中书商量只有把卢俊义处斩。行刑的这天,是由蔡福、蔡庆兄弟执法。蔡福说,卢员外啊,不是我不想救你。接着就要下刀。此刻,梁山好汉杨雄石秀奉令探视卢俊义,刚还看到。急忙现身劫法场。蔡福兄弟两吓得逃跑。杨雄、石秀跟现场官军一阵激烈搏斗,杨雄逃跑,石秀被抓。卢俊义还是没有被救出来,依然由蔡福蔡庆看管,还加上个石秀。蔡福看到了石秀的行为,很是感佩。现在有点象投奔梁山,尽力照顾好卢俊义。
  • 不久,宋江处理完关胜的事情,发兵攻打大名。在元宵那晚,柴进再次见到蔡福,知会今晚有行动。蔡福现在没有办法只有答应。梁山人马打入大名杀人放火,蔡福急忙对柴进说,不要伤及无辜百姓。蔡福的一句话,救了半城百姓。
  • 蔡福蔡庆于是这样上了梁山。通过蔡福的描写表现了监狱的情况。

《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混江龙李俊

《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精彩配角?

非卢俊义家的小乙浪子燕青莫属!

①帮芦拿住李固奸夫,报仇雪恨。

②拜京城名妓李师师为干姐,差点办成宋江投降大事。

③摔跤天下无双,扑倒豪强擎天柱,为梁山好汉争光。

④征方腊后,苦劝芦效鲁、武出圈隐去。芦正思宏图大展,如何听得燕言。燕无倷,挑了一担金银,连夜去了,竞不知下落,仅留诗一首。

诗云⺀

略地攻城志已酬,

陈辞欲伴赤松遊。

时人苦把功名念,

只怕功名不到头。

《水浒传》中有哪些精彩的配角?

王和尚曾有系列文章,分析《水浒传》中精彩的配角。先来看母亲篇。

和尚有话说

《水浒传》是王和尚最喜欢的书之一,前后看了无数遍。每有领会,便欣然忘食,不禁击节赞叹。水浒传之好,在于作者笔力遒劲,以史家笔法刻画人物,聊聊数笔便活化出人物的性格;还在于作者对人情人心揣摩非常透彻,人情世故写得惟妙惟肖;还在于作者胸中有大丘壑,一部大书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不知盘算多久才下笔。当然其思想之深刻,情怀之悲凉,见识之高远,更无需赘言。

和尚计划写一个系列的文章,来细读其笔法和语言。和尚读书讲究精读、细读和慢读。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其趣味,把握其要旨,若当故事看,就对不住其“四大名著”的地位了。和尚会以原文为主,加以短评,来发现《水浒传》之美!

这个系列先从书中一些“父母”级别的人物说起, 力求寻找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内心想法,看这个人物如何立体和鲜活。

水浒传小人物点评:母亲篇李逵之母

故事背景:

宋江上梁山之后,很快把父亲纠结上山,公孙胜也要回乡去看望老母。这时李逵也叫嚷着要去接母亲上山。他说“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而他的目的仅仅是““我只有一个老娘在家里。我的哥哥,又在别人家做长工,如何养得我娘快乐?我要去取他来这里快乐几时也好。

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特别的存在。金圣叹这样评定他“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写李逵色色绝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笔。”但是应该看到,李逵是一个未长大的儿童,天真和残忍都出于天然,并且他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喜剧人物,水浒传后半部主要由他来牵连人物,增加阅读兴趣。因此从上文两句话可以看出李逵的性格,他单纯,偶尔会撒娇;他真实偶尔也会有小聪明;他混沌但是偶尔见事极明,他之纯孝,出于天然,他之残暴凶狠也毫不掩饰。李逵取母,只不过是想让母亲享福,直接但是直击人心。

本文重点来写李逵之母,看她如何造就了李逵这样的性格。作者简洁几笔就刻画出一个没什么见识又有点执拗的农村老太太出来。

李逵经过曲折终于回到家,看到老母亲。这时他娘眼睛已经瞎了,正坐在床上念佛。作者安排其瞎,别有用意。其一,其母亲是因为生活穷困,思念儿子而哭瞎了;其二,其瞎也在于其见识短浅,毫无分辨能力之“瞎”,后文便知。

李逵母亲一遇李逵就这样诉苦:

我儿,你去了许多时,这几年正在那里安身? 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

我时常思量你,眼泪流干,因此瞎了双目。 你一向正是如何?

点评:

这段话主要交待其母生活的状况:穷困而且悲惨。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其母非常挂念李逵,前后问了两句李逵情况,并且因思量而致眼瞎。李逵之孝母,在于其母对其之溺爱和看重。其二,其母对李逵大哥李达颇有微词。李达给人做长工,挣钱当然不多。但是其母一见面就抱怨“养娘全不济事”,而不顾念李达之辛苦。后文可知李达之困苦:“当初他打杀了人,教我披枷带锁,受了万千的苦。……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来,着落原籍追捕正身,却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财主替我官司分理”李达为了李逵受尽苦楚,但是其母对李逵无一句抱怨,可见其对李逵之溺爱,对李达之不公。其不瞎而何?

而李逵不敢告诉其母事实真相,骗她说“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

而其母的反应是“恁地却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

当见到李达归家时,其母还说“铁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来取我。”

点评: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李逵之母对李逵竟然毫无准确认识。李逵首先不识字,脾气暴躁凶狠,长相非常丑陋,在江州只不过是一个牢子。他怎么可能当官?其母竟然毫无判断,其不瞎而何?或许是她溺爱儿子,故而盲目相信;或许她急于摆脱穷困,故而偏信不疑。但是其母之不能吃苦耐劳,向往“享福”之心理却是昭然若揭了。

李逵害怕哥哥再来聒噪,故而扔下一锭大银就背着母亲逃走。值得注意的是李逵之纯孝和憨厚,背起母亲就走,李逵之混沌也在于此。李逵背母上山又发生了一段对话,正是这段话造就了其母的悲剧。

娘道:“我儿,那里讨口水来我吃也好。” 李逵道:“老娘,且待过岭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饭吃。” 娘道:“我日中吃了些干饭,口渴的当不得。” 李逵道:“我喉咙里也烟发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岭上,寻水与你吃。” 娘道:“我儿,端的渴杀我也!救我一救!” 李逵道:“我也困倦的要不得。”

点评:

和尚读这一段时,非常疑惑到底是多渴才让其母片刻忍不得?其母说话步步紧逼,并且毫不退让,而且显得自私自我。李逵背她上山逃走,其劳累辛苦不问可知,其母无一语安慰。而只是在说自己“口渴”,并且不依不饶。其母之强横执拗可见一斑。而李逵对其母又唯唯诺诺,两人之间关系很是微妙。由此可见,李逵其母对李逵的感情是既溺爱依赖又强霸蛮横,完全不像正常的母子关系。而正是因为其母之执拗,李逵冒险去取水,而其母葬送虎口,其悲剧有偶然也有必然。李逵之孝心没有得到实现,不仅仅是社会原因,更多是其母自身的原因。

有文本可知,李逵之父亲长期缺位,其母之溺爱更使得其教育严重缺乏。故而李逵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任性,残暴并且蛮横,虽然其天真纯粹,但远不具有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个责任,其母应该负!

雷横之母

故事背景:

雷横路过梁山,被宋江拦住。宋江一心想邀请雷横入伙梁山,但是雷横以“老母年高”而拒绝。雷横在文中也是一个非常孝顺之人。而其母之气质、品性更是值得雷横孝顺。

下面细看: 雷横回到郓城县,因无钱看戏,得罪了戏子白秀英。白秀英是知县的情人,故而知县大怒,要把雷横捆在县衙门口示众。这时,雷横的母亲正来送饭,看见儿子吃他扒在那里,便哭起来,就骂那禁子们。

这段话非常精彩:

婆婆道:“你众人也和我儿一般在衙门里出入的人,钱财直这般好使!谁保的常没事?” 禁子答道:“我那老娘听我说,我们却也要容情,怎禁被原告人监定在这里要驮,我们也没做道理处。不时,便要去和知县说,苦害我们,因此上做不的面皮。” 那婆婆道:“几曾见原告人自监着被告号令的道理。” 禁子们又低低道:“老娘,他和知县来往得好,一句话便送了我们,因此两难。” 那婆婆一面自去解索,一头口里骂道:“这个贼贱人直恁的倚势!我且解了这索子,看他如今怎的!”

点评:

雷横得罪白秀英,知县护短,故而要雷横捆绑示众,禁子无奈也只有招办。但是雷横其母句句如刀,爽利泼辣。因为禁子们和雷横是同事,故而他首先直指禁子,“钱财直这般好使!”一句点出白秀英使了钱,“谁保的常没事?”说明谁都有马高镫短之时,身为同事应该相互照顾。这一句雷横之母说得干脆利落,并且直指要害。

当禁子们说明原委后,其母剑指知县“几曾见原告人自监着被告号令的道理”,这句话痛快淋漓点明知县包庇白秀英,两者原告被告本是平等,知县因私舞弊,故而“原告”竟然可以恣意“监禁被告”。这句话有理有节,并且点出“道理”,可见知县不知道理,也不顾忌道理。雷横之母话不多,但是刀刀见血,非常犀利。 而当禁子说明白秀英和知县的私情之后,其母目标又转移到白秀英身上,直呼其为“贼贱人”。因为在她看来,白秀英不过是个歌伎,身份低微,语言卑污,根本不值得在意。故而他就大胆去解索子。

这段话虽然之后短短三句,但是雷横之母的形象就立起来了。她语言犀利,做事泼辣,并且心有正气。看到其子无辜受辱,更是非常勇敢和有担当。其母虽然句句呛人,但是绝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心有道理,故而敢于直斥其非。厉害!

白秀英却在茶坊里听得,走将过来,便道:“你那老婢子,却才道甚么?” 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着骂道:“你这贱母狗,做甚么倒骂我!” 白秀英听得,柳眉倒竖,星眼圆睁,大骂道:“老咬虫,吃贫婆,贱人,怎敢骂我?” 婆婆道:“我骂你待怎的?你须不是郓城县知县!” 白秀英大怒,抢向前只一掌,把那婆婆打个踉跄。

点评:

雷横其母牵挂爱子,并且心有正义故而毫无畏惧。但是白秀英却愤怒难耐了。两人这一段对骂也非常精彩。雷横其母直言“贱母狗”,这句话虽然粗俗,但是直指白秀英内心隐私。“做甚么倒骂我”更是反问,表示你本身行为低贱强横无理,怎么反倒骂我?雷横其母一直是气壮而理直,并且毫无畏惧。面对白秀英的谩骂,其母一句话就怼了回去。“你须不是郓城县知县”这句话太精彩!因为知县和白秀英有私情,并且处事不公,故而老婆婆破口大骂,因为心中不平,故而反唇相讥。而且这段话显得她很有身份,也很懂现实。故而白秀英只有拳脚相向,而不能开口骂了。为何?因为理亏!

雷横见了母亲吃打,一时怒从心发,扯起枷来,望着白秀英脑盖上打将下来。那一枷梢打个正着,劈开了脑盖,扑地倒了。众人看时,那白秀英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动弹不得,情知死了。雷横打死白秀英后被押在牢房。其母又去看他,在这遇见了朱仝。

其母哭着哀告朱仝道:“老身年纪六旬之上,眼睁睁地只看着这个孩儿,望烦节级哥哥看日常间弟兄面上,可怜见我这个孩儿,看觑看觑。” 朱仝道:“老娘自请放心归去,今后饭食不必来送,小人自管待他。倘有方便处,可以救之。”雷横娘道:“哥哥救得孩儿,却是重生父母。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朱仝道:“小人专记在心,老娘不必挂念。” 那婆婆拜谢去了。

点评:

婆婆这段倾诉椎心泣血。特别是“眼睁睁”三字非常形象。雷横不愿栖身梁山徒以有老母在,老母为了儿子更是奔波求告。其母子间的深情可见一斑。雷横母之泼辣是分对象的。看他跟朱仝一番哀告,说得入情入理,并且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拜谢”儿子,更能看出其修养。她称朱仝为“哥哥”,可见其低声下气,儿子若不能生存,她性命也便休了,说得更是哀切动人。

这段话很多字很有力量,比如“眼睁睁”“看着这个孩儿”,“我这个孩儿”“若孩儿”,句句体现其母对儿子的深情和依赖。有母如此,雷横安敢不孝顺?!后文也正是在朱仝的安排下,雷横带着老母亲去梁山落草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