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水浒传》的分析中都是默认座次是宋江排的?

书中不是说是地下挖了块石头出来,上面写的座次,从来没有写过或是暗示过座次是宋江排的,明明第一回就说了一百零八好汉是魔君转世,聚义是上应星宿的,为什么大家都说座次是宋江排的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回答。

其一,《水浒传》是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开篇的洪太尉误走妖魔,还是天降石碣天罡地煞星的排位,都是作者为了前后铺垫妙笔生花的奇思妙想。作为全书的主线,它起到了穿针引线继往开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脉络。相形之下,既然天罡地煞已经有了排位,那么,在梁山英雄排座次中,也就不可能和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动。108人,相当于一个连,谁排在几位是个非常敏感非常麻烦的事,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来约束,就会乱了套。仅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作者是具备大手笔的高人。

其二、抛开天罡地煞的因素不谈,梁山英雄排座次也可以说是宋江的作为。因为宋江是山寨老大,他不同意,任何人都不可能为所欲为,所以把梁山英雄排座次说成是宋江的意愿,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既然是宋江所为,宋江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完全抛开亲疏远近和利益关系的窠臼,只不过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

总的看,108人的座位排列,应该说是大体合理的。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平均合理的事情。尤其表现在武功方面,俩个人从来没交过手,根据什么来判断谁高谁低呢?只能从其它方面来佐证。另外,梁山英雄排座次,原则上也不仅仅是以武功高低来论定,而是要从多方面来综合评定,比如对梁山的贡献大小,比如功劳高低,比如资历问题,特长问题,上山前的官职和身份问题等等,都要综合考虑。那种单纯以武功来论定的想法是偏颇的,是狭隘的,是不成熟的。

那么,梁山英雄排座次是否就百分之百的合情合理呢?当然不是。这里面必然会有宋江私人好恶的成份夹杂其中。

首当其冲就是林冲的位置,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把林冲排低了。论武功,论资历,论人品,论功劳,梁山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林冲相提并论。但是却把他排在了马军五虎将第二位,把上山屁股还没坐热的大刀关胜排在了林冲前面,这怎么可能让人服气。

其实,宋江这样安排林冲,原因不外有两点,一是林冲与他没有私交,二是最主要的,就是林冲杀了原寨主王伦,在后来上山并坐上寨主宝座的宋江心里产生了阴影。尽管晁盖死了之后,林冲极力靠近宋江,甚至在晁盖死后最先提出让宋江当寨主,也无法让宋江释怀,依然压制林冲,不让他过于出头靠前。

另外一个明显例证就是对小李广花荣的安排,花荣的武功在梁山绝对靠不到前面,唯一的长处是射箭功夫,有专门特长的人物在梁山比比皆是,但宋江仍把花荣安排在马军八骠骑第一名,把青面兽杨志,没羽箭张清都排在后面。马军八骠骑仅次于马军五虎将,这等于把花荣提到了相当高的位置。

宋江这样安排花荣,其原因也不外乎两点,一是宋江与花荣私交甚厚,二是把花荣当作亲信和私人保镖来对待。从历次实战中都可以验证,花荣轻易不上阵,只是紧跟宋江左右,除非到了关键时刻射出神箭解围。另外,宋江轻易便把花荣妹妹许配给秦明,也说明他和花荣关系非同一般。在宋江被奸臣毒死之后,花荣在宋江坟前自缢身亡,也验证了俩人的私人交情非同一般。

回答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说梁山英雄排座次与宋江个人安排有一定关系,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有些《水浒传》的分析中都是默认座次是宋江排的?

从古至今一支军队排名次就是这支军队主帅最头疼的事儿。

人人都说一碗水端平,一碗水怎么都好端平,但一百多碗水端平就难了。

就如梁山头领病尉迟孙立,论武功可以和五虎上将之一的呼延灼一拼高下,但人品呢?为了上梁山立一功,就把自己的师兄栾廷玉给出卖了,你说这样卖友求荣的人,宋江敢把他排入三十六天罡之例吗?

排入七十二地煞孙立服吗?

所以宋江也只能借天意,装神弄鬼来服众了,这也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为什么有些《水浒传》的分析中都是默认座次是宋江排的?

对,如题主所说,《水浒传》中“英雄所排座次”纯属“天意”,所谓“宋江暗中排的座次”之说是不成立的,至于这种解读为什么这么流行详见后述。

先来说说“英雄排座次”为什么是天意1.根据上下文可知

在《楔子》(有的书做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开宗明义讲道:龙虎山道观伏魔之殿的深井中镇压着108妖魔,但却被洪太尉莽撞放出,从此将会扰乱宋朝江山。此时是宋仁宗时代,宋江压根还没出生,且未来的宋江也是这108妖魔之一。难道说,误走108妖魔也是宋江密谋的吗?——这显然是由作者交代的客观事件。

所以,到了“英雄排座次”一节(“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天降石碣,上刻108将领天罡地煞排名,正是呼应开篇,同样属于客观事件。

2.石碣出现前的“异常天象”非人力所能为

且看石碣是怎么出现的?

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两头尖,中间阔,又唤作天门开,又唤做天眼开。里面毫光射人眼目,霞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那团火绕坛滚了一遭,竟攒入正南地下去了。

此时天眼已合,众道士下坛来,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头掘开泥土,跟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

从叙事来看,这段是站在“上帝视角”的客观描述,这就意味着,至少天呈异相这件事上不可能是宋江策划的。

有人说了,天呈异相之后,大家并不知道到底出现了什么情况?而石碣是宋江叫人挖出来的,这就存在了他造假的可能。要知道,从天呈异象到挖石碣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天呈异象后,如果宋江伪造石碣那根本来不及。

假如他之前就准备好呢?文中写道,天火直接投向正南地下。石碣也是在这个位置挖出来的,那么宋江必须事先在东西南北都埋有石碣,才能正好跟天象撞上。这样造假的可能性太小了。

3.英雄的名单和座次具有符号功能,并不是简单的人事安排

以上还都是从文字叙述逻辑来否定宋江伪造石碣可能性。让我们再来从小说的主题立意看看,石碣以及上面所刻英雄座次名单到底是人为还是天意?

上面乃是龙章凤篆蝌蚪之书,人皆不识。众道士内有一人,姓何,法讳玄通,对宋江说道:“小道家间祖上留下一册文书,专能辨验天书。那上面自古都是蝌蚪文字,以此贫道善能辨认,译将出来,便知端的。”

宋江听了大喜,连忙捧过石碣,教何道士看了,良久说道:“此石都是义士大名镌在上面。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字,一边是‘忠义双全’四字。顶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下面却是尊号。若不见责,当以从头一一敷宣。”宋江道:“幸得高士指迷,缘分不浅,若蒙见教,实感大德。唯恐上天见责之言,请勿藏匿,万望尽情剖露,休遗片言。”宋江唤过圣手书生萧让,用黄纸眷写。

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着众义士的姓名。”观看良久,教萧让从头至后,尽数抄誊。

石碣前面,书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石碣背面,书地煞星七十二员:

有人说,正是由何道士宣读、萧让抄写的这份名单出自宋江授意。反正天书谁也看不懂,任由那个老道怎么说,任由萧让怎么誊写,只要这两人按照宋江指令行事即可。

这才导致,众英雄排名,所谓宋江的嫡系都靠前,非嫡系都靠后,像“朱武“、”孙立”这些人物都不弱,但最终却落到了七十二地煞之中。可惜这是想当然了。

其实在《水浒传》这部书中,梁山108人一方面是指108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另一方面他们还具有符号象征作用,对应的就是天上的108星宿。

所以作者才特意写道,在天降的石碣中,“顶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下面却是尊号。”

也就是说,这108人本来是由北斗和南斗统治的108颗星宿,他们现在投胎下凡了,但天上还保留着他们的名号和地位。

因此,36天罡,72地煞,这些人物在性格、行为、形象、武器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与他们所对应的星宿特点相一致。108人也就不完全是具体的人物,还是一种星辰符号体系。既然是星辰符号,就有着严格的规定性。

小说刻意以一场神话事件来说明,这些符号之间的关系清楚明白,不可更改。

综上可知,英雄排座次纯属天意而非宋江搞鬼。

那么,为什么宋江密谋设计英雄座次的说法会一直不绝于耳呢?1.受了历史上农民起义事件的影响

因为历代起事者往往喜欢伪造谶纬和祥瑞之兆,说这是君权神授,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时,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比如武则天登基后,鼓励天下大肆进献各种祥瑞之物,以证明君权神授。

然而,《水浒》中的宋江并无称帝之志,反倒是一心想接受招安,与这些历史事件并不可比性。

2.受了金圣叹批水浒的影响

近现代,金圣叹评点水浒都是读者阅读最多且接受意愿最强烈的点评本,因为金圣叹对宋江评价极低,从而导致大批读者也把宋江当成一个反面角色来看。然而,在我看来,金批经常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并把一部完整的水浒删减为到“英雄排座次”就结束了,相比于其他版本的水浒,金批水浒(贯华堂本)是一个带有强烈个人阉割版。

3.宋江形象本身不招人待见,属于“招黑体质”

小说中的宋江形象不佳,做事又不像鲁智深、武松那样的豪爽洒脱,是一个很不讨喜的人物,读者不自觉地就幻想他暗藏各种阴险想法。

4.特殊年代批宋江形成了深远影响

当梁山好汉被看做是一场革命,那么,总是主张接受招安的宋江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一个投降派,对于一个革命团队那就是一颗炸弹,这样的人一定会暗中搞各种阴谋活动,由他炮制出炉一张符合他阴暗心理的“座次表”就是合情合理的事。这种强调意识形态的解读,甚至都会有意忽视此事件的神话情节,让一切更像是由宋江导演的。

为什么有些《水浒传》的分析中都是默认座次是宋江排的?

说得再多,不如问一个问题:梁山那么大,那么多人,宋江等人是怎么把刻了名字的大石头埋在梁山的?刻名字需要时间,需要场地,而且还要做旧处理,不能搞得很新,还不能有刚挖过坑的泥土痕迹,而且这些还是蝌蚪文,没人看得懂,这么大的石头不是说有就能有,梁山有巡逻的人马,就那么大的地方,宋江是怎么搞的?难道公孙胜用法术让所有人都白天睡,晚上睡,配合宋江搞名堂?

我开始也以为是在石碣村挖出了这块石头,再仔细看看,不是,是在梁山的正南地下挖出的石碣上有蝌蚪文。

为什么有些《水浒传》的分析中都是默认座次是宋江排的?

这个问题提的挺好,书中明明说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为啥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人编的呢?

其实,你读读《水浒传》最开头那个跟整体情节没什么卵关系的小故事,你就明白什么叫恶意的蒸汁银鱼了。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为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那时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那天子扫清寰宇,荡静中原,国号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头,四百年开基帝主。因此上,邵尧夫先生赞道:“一旦云开复见天。”正如教百姓再见天日之面。不则这个先生吟赞,那时西岳华山有个陈抟处士,是个道高有德之人,能辨风云气色。一日骑驴下山,向那华阴道中正行之间,听得路上客人传说,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那陈抟先生听得,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攧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应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

故事中的主角陈抟老祖,民间传说中神仙一样的人物,具体事迹我就不复述了,有兴趣自己搜,你只需要知道他是个神仙就是了。

他因为听说什么高兴的从驴上掉下来了呢?重要的话读三遍:

〖柴世宗〗〖让位〗与赵点检登基!

〖柴世宗〗〖让位〗与赵点检登基!

〖柴世宗〗〖让位〗与赵点检登基!

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明明是在柴荣死后,柴宗训年幼的情况下,发动陈桥兵变登上皇位。只要知道中国历史的,有几个不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水浒传》作者如此高的文化素养,说他不知道这回事,你信吗?可他偏偏故意这么扯淡,说成柴荣活着的时候让位给他的,一个神仙还深信不疑。

当然了,你可以硬说,作者就是历史白痴到了连黄袍加身都不知道的程度。那就再看看那个不伦不类的称呼——柴世宗。叫柴荣柴世宗,就跟叫朱元璋是朱太宗,李世民是李太宗,刘彻叫刘武帝一样,浓浓的民间故事味。所谓民间故事就是秦始皇姓秦,李元霸一下午打死三十万人,慈禧是和珅投胎灭亡清朝一样,神神怪怪,说的煞有其事,其实纯属糊弄鬼的。

这次你可不能再说作者是个历史超级白痴,连周世宗这个称呼都不知道了,因为在后文中柴进多次自称〖大周皇帝嫡派玄孙〗。

他明明可以写成周世宗死后,赵匡胤登基,一个神仙听说后很高兴。却偏偏写的这么白痴,其实就是在讽刺:什么神鬼天命圣人等段子,都是编出来糊弄鬼的,看看就行了,背后都有人操控。

再加上明明是政变当的皇帝,却说是赵匡胤打下的“四百座军州”;赵匡胤出生时红光满天等,都是在一本正经地银鱼:遇到神鬼故事,要探求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有些《水浒传》的分析中都是默认座次是宋江排的?

写小说是有技巧的。开头大多是引子,整个小说就是对引子的诠释;《水浒传》也是这样,开篇就交代了将来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祸害人间。

但是,还要看到,引子是作者创作的技巧,统是为了让作品显得严密点,实际上,故事的发展,是曲折的,有许多新内容会补充进去。

从事实上来看,梁山英雄的排名,的确是宋江主导的。

宋江一上梁山就申明了,梁山老人站一边,新上梁山的站一边,等将来按功劳大小排座次。这个时候,宋江还主导不了梁山英雄的座次,故此有这一说。

等晁盖死后,宋江成梁山老大了,可以主导英雄座次的排列了,故此有了挖出石碑,恰好有道士识得石碑上的蝌蚪文,恰好宋江被排位老大、卢俊义被排位老二,吴用被排位老三、公孙胜被排位老四。问题是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只有成书了才有那么巧的事情嘛!

从事实上的排位来看,林冲凭着老资格,好歹保住了老五的位置,其他靠前的,全都是宋江的人,可见是宋江提前安排好的了。

不要相信从地下挖出来的石碑,它可以是提前埋进去的;也不要相信有道士认识蝌蚪文,它可以是提前背熟的。这个就好像陈胜吴广起以前,狐狸能喊“陈胜王”,鱼肚子里也能塞“陈胜王”的玉帛一样,全都是自己弄得鬼。

除了从小说上来分析外,我们再从科学上分析一番。所有的事情,假如不是人为,就是神仙所为;问题是,科学上没有神仙一说。

所以,不论施耐庵写得多巧妙,宋江暗中做文章,主导梁山英雄排座,是一定的。谁若是以为天上有三十六个天罡星,相应地地上就有了三十六个天罡星下凡来的英雄,那绝对是大错特错的;若如此,天罡星是不会死的。只要是最后死了,都不是天星下凡。

另外,文学作品还是有价值取向的。《水浒传》成书于明代,应该也是有寓意的。有些东西是不能明说的,只能说天意,是天罡星下凡。

这是我对题主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对之处,敬请指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