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怎么样?

如果不接受招安,《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自然还要执行晁盖执政时的政治纲领——义薄云天,替天行道。至于梁山好汉们的结局会怎么样,那就要分几种情况来论证了。

一、继续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的快活日子

晁盖从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率领一群江湖好汉劫取生辰纲起家,走上了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道路。他在火拼王伦当上寨主那天起,就建起聚义厅,树起杏黄色替天行道大旗,用义气二字把江湖英雄们聚在一起,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的快活日子。没吃的喝的就下山去攻城掠地,杀贪官污吏,抢来生活用品和武器弹药,为长期据守做准备。至于今后的出路,他们是不去想的。用直白的话说,就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是和非。其政治纲领就是要和朝庭死抗到底,

二、朝纲腐败,奸臣当道,朝庭在短期内奈何不得水泊梁山

从三山聚义打青州,三打祝家庄,扫平曾头市,到智取大名府,元夜闹东京,一直到三败高太尉,把这个头号大奸臣活捉上山。所有这些战役足以证明,梁山既有攻坚中小型城市的能力,也有水陆两栖据守山寨的能力,朝庭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打败水泊梁山的。起码现有108位好汉在世这个历史阶段,水泊梁山的杏黄大旗不会倒。从书中的招安节点可以看到,梁山是处在鼎盛时期接受的招安,换句话说,梁山并不是日落西山不得不接受招安,而是在蒸蒸日上的形势下,主动撤出。所以,不接受招安,凭梁山的实力,完全可以和朝庭抗衡。

三、几十年后,前途渺茫,日薄西山是必然的结局

既然只图眼前的快活,不想过苦日子,不想为子后代着想,那么,梁山在几十年后,可想而知是没有前途的。从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没有一个武将的后代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显而易见是后继无人。年轻有为身强力壮时,可以由义字当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是当108将衰老之日,也就是水泊梁山衰落之时。到了那时,朝庭再来攻打,凭一群老弱病残之躯,怎能抵挡住朝庭的大军,被朝庭剿灭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四、分崩离析,各奔西东,作鸟兽散,一败涂地

《水浒传》是一部文学作品,水泊梁山这108将,是作者施耐庵一个人成立的武装集团。但是,从历史史实上看,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起义军,已经推翻了大明王朝,逼得那个勤政又廉政的崇祯皇帝上了吊。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建立起太平天国,他本人也当上了天王。可都是转眼之间又灰飞烟灭。其根源无非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政治纲领。这样的队伍一旦掌握了政权,垮台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水泊梁山这伙人,又怎么能逃脱历史的规律。

但,若问梁山好汉都是什么结局,肯定也会大不相同的。

1、以公孙胜为首的文官们,包括什么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萧让,神算子蒋敬,玉壁匠金大坚,兽医皇甫端,通臂猿候健,铁扇子宋清,管盖房子的李云,铁叫子乐和,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等人,都发挥自己的专长,该干啥干啥去啦!之所以把公孙胜这个坐第四把交椅的领导层打入第一批,是因为平时这个道长也没在山上正儿八经地住几天,不是探母就是寻道,他这第四把交椅也没什么存在感。更何况,书中征方腊大军起步时,他就已逃之夭夭了。

2、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家之上上策。朝庭进攻前,肯定要先行瓦解梁山队伍。而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下,最易策反的肯定是原有的朝庭军官们。策反的方略也极简单,只用八个字既可成功:官复原职,既往不咎。像大刀关胜,金枪将徐宁,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霹雳火秦明,病尉迟孙立,镇三山黄信等人,肯定要响应朝庭招唤,那就不叫招安,而叫反正义士或浪子回头。他们武功超强,能力超群,如果要走,抱起团来谁也不敢阻拦。否则,势必形成火拼局面,如果形成那种局面,就成了两败俱伤自取灭亡,反而让朝庭更加高兴。

3、剩下宋江吴用卢俊义等头领,到那时已经成了榜上有名的战犯,想投降都找不着门。和他们抱成团的,只能是李逵和智取生辰纲那伙死硬分子,包括阮氏三雄和赤发鬼刘唐等人。至于鲁智深,武松,史进,杨雄,石秀等来自江湖上的好汉们,他们出身低卑,骨子里就不愿和朝庭奸臣们为伍,朝庭对他们也不会感兴趣,其下场只能和宋江他们陪葬了。

最可怜的是林冲。别人是被骗上山,被俘上山,自愿上山,只有他是纯粹意义上的被逼上山。他和大奸臣高俅有血海深仇。而高俅还身居高位,掌握着生杀大权。与狼为伍,是林冲不可能愿意的。可不为伍又能怎样?弄不好,林冲只有自己了断,才能一死解百忧!

《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怎么样?

正史中的宋江及其众将就是一小撮流寇,没有多大规模,在历史长河中被几句话代过。宋江等人在梁山实在混不下去了,就企图东窜,被张叔夜所获。但是在《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作了浓墨重彩的铺陈,题主说“如果宋江不招安,最后会怎样”,那就有点扯闲片了。

我们不能顺着正史的逻辑去搞假设,只能按小说来:假如宋江不招安,宋江的结局和招安是一样,只不过有几种死法。

第一种死法:被大宋朝困死在水泊梁山。在《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的人设是个刀笔小吏,不懂得占领根据地,死守在一湾水泊之中,生存物资基本上靠抢,抢一口吃一口,撑不多久,只要是大宋朝军队往这一围,用不了多久,粱山就完蛋。这是第一。

第二种死法:被大宋朝剿灭。尽管当时的大宋朝是很腐败,但是军事实力还是不弱的,之所以有“两败童贯,三破高俅”,是因为皇帝没有拿这伙人太当回事,派了几个不能打仗的家伙应付了一下,真打的话,梁山好汉占不了上风。

第三种死法:死在方腊手里。假如宋江接受了方腊的联手,合兵一处,也能和大宋朝多对抗几年,然而,就宋江这点小心眼,也跟方腊长久不了,离开水泊,你宋江想上方腊这里动歪主意,先把你干掉再说。

第四种手法:被梁山好汉内部人干掉。假如宋江不招安,长期盘据在水泊梁山,总靠抢劫为生,就成了老百姓的敌人,不得民心,老百姓自然就躲着你。你没有什么可抢的了,众人就会饿肚子,到那时候,大宋朝即使不来剿灭,内部也自然会分崩离析,最后会同室操戈,不用别人,林冲就能干掉宋江。

写到这里才反应过来,题主是不是想写《水浒歪传》呀?题纲都给列出来了,哈哈,祝大家天天开心。

《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怎么样?

梁山的军队有能力打败金兀术军队,金兀术军队能把宋军打到长江以南,虏走宋朝二帝,此时如果不签订妥协条约,割让长江以北地域条件的话,宋朝就有全境沦陷的可能。由此可見,如果梁山不被招安,完全有能力推翻宋朝统治。

然而宋江主张并接受招安后,奸臣惧怕梁山英雄,而设计把宋江等众兄弟先后被害死,下场可悲。

《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怎么样?

下场会很惨,逃脱不了覆灭的下场。这是因为一,队伍不行。单说梁山一百单八条好汉,吴用宋江除外,一个个都是杀人、放火、逞强、斗狠的角色,这些人匹夫之怒,流血五步,打架拼命还行,但争夺政权绝不是拼命,不是靠拼命就能解决问题,它需要从战斗到战略,从战争到政治的总体谋化,而这些,是草寇们做不到的。二,人心不行。梁山好汉,鱼龙混杂,官吏、武将、盗贼、学究、贩夫走卒,各色人等都有,出身不同,想法各异,单靠一个义字,根本就无法凝聚和统一,想打天下,坐天下,难!三,力量不行。水泊梁山,在大宋朝的版图上太小太小,一两次小规模的战斗能赢,但一旦引起朝廷重视,大兵压境,以梁山之力根本无法抗衡。所以,我们现在评水浒,责备宋江投降,责备宋江害了众兄弟,这是从道义上说话,与梁山水泊的结局无关。

《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怎么样?

谢谢邀请。如果宋江当年坚决不接受招降,其结果无非有以下几种:

(一)最终瓦解。与政府军不断血战,但在政府军强大实力下,梁山实力肯定会不断得到削弱,也避免不了好汉们会一个个在反围剿中献出生命。直到最后一刻坚持不住,或者被迫投降,或者被捉俘虏,或者全军覆没,或者化整为零。不管怎么样,最后结果肯定不如意,因为政府不可能让这股“土匪”长期存在。就如招纳宋江他们后南征北战剿灭其他起义军一样。

(二)割据一方。以梁山天险与一帮好汉的能力,也有可能与政府军形成长期拉锯战,政府军无法彻底剿灭梁山,可能最后默许梁山的存在,让其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

(三)内部分解。在政府军长期的高压打击下,梁山好汉们内部肯定会出现分化。因为108条好汉来自不同领域,背景各不相同,志趣各不相同,意志各不相同。在政府长期征剿封锁的情况下,内部肯定会出现分化,甚至不排除会出现“叛徒”,最后也会造成梁山的分崩灭亡。

《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汉的结局会怎么样?

不招安也成不了大器,因主帅没有安邦治国之雄才大略,以忽悠而得来的民心不会长久,至于结局就是战火纷飞百姓遭殃!众将战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