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觉得《水浒传》里面没有宋江他们会更好呢?你觉得呢?

谢谢悟空邀请

朋友,如果《水浒传》里没有宋江,也就没有《水浒传》啦!你想啊,一部戏,如果主角没了,这戏还怎么演啊?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有些同情那些梁山好汉们,觉得他们的下场不应该死得凄凄惨惨。如果没了宋江招安这码事,一百单八将不就可以避免那场劫难么。

首先要肯定,你是个善良人,出发点是好的。

那好,就按照您的意思,我们来分析一下,没了宋江,梁山会怎么样?

一、请卢俊义做寨主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山寨不可一日无主,这是第一个出现的问题,也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那么,让谁坐这个位置呢?想来想云,我觉得卢俊义卢大员外最合适。

1.论相貌,梁山没人比得过卢俊义大员外。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你让一个猥猥缩缩外表像小偷似的人物来当寨主,有损梁山好汉的形象。再看卢员外: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天神!简直是登峰造极——笔者注)。怎么样,天神,谁能比得上,容貌肯定没的说。

2.论武功。沙场临敌处,棍棒天下无敌,冲开万马,扫退千军。论英雄,名扬宇宙,播满乾坤。按照书上的描写,卢俊义的武功,整部《水浒传》查无二人。

3.论声誉,义胆忠肝贯日,吐虹霓,志气凌云。驰声誉,北京城内,原是富豪门。卢员外双名俊义,河北玉麒麟。施耐庵老先生可谓把好词都给了卢俊义。

4.论法理,其实最后这条才是最主要的,晁天王晁盖临终遗嘱:谁抓住射他的史文恭就由谁做山寨之主。结果,是卢大员外捉住的。卢俊义本来就该是天经地义、合理合法的山寨之主。

好了,有了负责人,下面该看梁山在卢寨主带领下向哪里去,好汉们的走向如何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好虎一个能拦路,耗子一帮喂了猫。若问梁山向哪里去,首先得问寨主是怎么想的。

二、维持现状,不求发展

1.卢俊义生长在富豪之家,从书中也没看到他做过什么官职。他当员外可以,当富豪也正常,但让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的先天条件,环境,身份决定了他的眼光不会有多么远大。他既没有晁天王替天行道行侠仗义的侠气,也没有宋江仗义疏财笼络人心等待时机朝庭招安的远识(既使有这个想法,当时也未必敢提出)。同时在梁山他又没有任何人脉(只有燕青一人)。这就决定了他一旦坐上寨主宝座,只能是休养生息,安抚部下,静观图变。想立刻大有作为是不可能的。

2.没有大的战事,坐吃山空,长此下去怎么行呢?按照梁山好汉的习性,就得下山攻城掠地,杀富济贫。攻城掠地是和朝庭作对,卢俊义和朝庭没啥冤仇。他是被欺骗上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吴用哄骗着写了反诗,又被假冒归顺,才被官家捉拿。说到底他由始至终就没有上山之心。他怎么愿意去反朝庭呢。

说到杀富济贫,他出身就是富豪,骨子里就不是穷人。肯定也不会愿做杀富济贫的事。

3.长此以往,不下山又不行,梁山好汉如果没有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也就不是梁山好汉了。所以只能下山小打小闹,弄点小钱花。慢慢下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好汉们势必牢骚四起,怨声载道。队伍稳定的问题就会摆到桌面上了。

到了这个局面,卢俊义思前想后,势必也会走宋江招安那条道。可是,宋江可以搞招安,因为他能镇住李逵鲁智深等莽汉。如果卢俊义提出招安,那就不是李逵砍倒杏黄大旗的事了,而是能闹出人命的大问题了。到那时,谁都不好使,只有拳脚刀枪才能见高低。

三、四分五裂,各奔前程

没有了潇酒日子可过,凝聚力日渐松懈,原先团团伙伙的基因就会显露出来。大家都知道,晁天王智取生辰纲那帮阮家兄弟,公孙胜刘唐等是一伙。二龙山鲁智深武松史进是一伙。像林冲,关胜,索超,徐宁,呼延灼等都是军官出身,原本就是体制内的公务员,见到梁山变成这个样子,肯定是又悔又恨又无可奈何。至于剩下的那些散仙,就更是没娘的孩子,无着无落了。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别说图什么发展,能平安过日子都已经是奢望。用不多久,肯定是分崩离析,各奔前程。

按我的安排,应该把梁山水泊留给阮氏兄弟和李俊张顺他们,因为他们是过水上生活的主。其它人士只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走各的阳关道。

朋友,继续写下去,就成了《水浒传》续集,咱也没有那个水平,还是见好就收就此打住吧。

但有一句必须说明,没了宋江,梁山想变得更好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那样的人才来管理。

说到底,人才,才是最关健的。

我怎么觉得《水浒传》里面没有宋江他们会更好呢?你觉得呢?

《水浒传》在标榜“忠义”的同时,肯定了金钱的力量,赞美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小说中晁盖、宋江、卢俊义、柴进这一类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人物,其主要的凭借就是有钱而又能“仗义疏财”。在儒家传统的“崇义黜利”的信条中,“义”和“利”常被视为相对的存在;而在梁山好汉那里,“义”却是要通过“财”来实现,倘无财可疏,宋江在集团中的聚合力也就无法存在。在“义”的背后,作者有意无意地写出了物质所具有的力量。

我怎么觉得《水浒传》里面没有宋江他们会更好呢?你觉得呢?

没有宋江的梁山不会有这么大的凝聚力,成不了这么大的气候,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力,充其量就是个普通的山寨。

北宋时期占山为王的大大小小的山野草寇星罗棋布,但对大宋王朝都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也就是干干打家劫舍的勾当罢了。如果没有宋江,梁山就会沦落为这类土匪窝子。

宋江虽然是刀笔小吏连下层官员都算不上,但此人却深有城府、志向远大。他是不会在小小的押司岗位上混一辈子的,正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宋江志在官场大展宏图,高官厚禄位列朝班才是他的终极梦想,迟早有一天他是要潜龙在飞的。为了这一目标,宋江做足了功课,一方面韬光养晦静待时机;另一方面仗义疏财结交四方豪杰、英雄好汉,为未来积蓄实力扩充自己的力量笼络人心,从而为自己博取了“及时雨”的美名。

梁山一百单八将十有八九是冲着宋江来的。

在《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某个好汉初见宋江时,得知面前的黑脸汉子便是宋江,于是一边纳头便拜,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原来是公明哥哥,小弟有眼不识泰山云云。”这很能说明问题,说明宋江的名声在外,如雷贯耳;另一方面好汉们对宋江确实真心折服。当宋江到梁山后,好汉们都陆陆续续追随而来,这充分证明了宋江强大的号召力与领导力。

试想一下没有宋江之前的梁山是什么场景?无非一个落魄书生王伦领着三两个毫无见识的助手在此混日子,靠打家劫舍维持生存。即便托塔天王晁盖当一把手时,很多人也只是围着宋江转,为宋江马首是瞻。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梁山实际上的双头领导制很快就以晁盖的死落下了帷幕,在梁山领导权的争夺战中晁盖不敌宋江,以死谢幕,这充分验证了宋江的强大实力。

但是,宋江率众啸聚梁山打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只是幌子。

他的真实意图是获得将来招安时更重的谈判砝码,以图为自己在朝廷中谋求更大的职位。正因为他的一己之私将死心塌地追随他的英雄好汉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最后的结局大家也都看到了,梁山好汉十去八九,大多都惨死战场,梁山领袖人物也被毒死。宋江带领好汉们赢得了名声却丢掉了性命,这算是好还是不好呢?

好与不好总是相对的,与追求的人生意义与价值有关

假如梁山没有宋江,正如前文所述就是个很普通的山寨。当然也不会吸引到这么多好汉前来聚首,梁山情形大致相当于王伦时期的状态。假如是这样的状态,这些好汉们将在默默无闻、碌碌无为中过活,但也会得以保全住性命。因为北宋二百余年大大小小的起义有二百余起,但都没有对北宋王朝形成实质性的伤害,北宋时期主要的敌人还是辽金等国的威胁,因此朝廷对于一些实力孱弱的山寨估计也无暇顾及。没有宋江,好汉们没有了声望保全了性命,这又算是好还是不好呢?

总之,好与不好总是相对的,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同,追求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也各不相同,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要承受什么样的后果。

我怎么觉得《水浒传》里面没有宋江他们会更好呢?你觉得呢?

大家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把立场独独站在《水浒传》这部小说的基础上看待问题。我提出几点供大家参考。

当时的宋朝虽然在晚期,宋徽宗也很无能,但是汉人对于宋的统治是根深蒂固的,即使老百姓生活过的不好,也绝对不是取代皇帝,而是通过起义敲响王朝警钟,当然这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造反取得的成功也是微乎其微的。

作为明朝人的施耐庵当然更知道这种情形,他的思想比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并不会先进到哪去,他虽然有进取意识,但是不可能跳脱封建时代的精神枷锁。

实际上,施耐庵对宋江的描绘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大家要问,不对啊,宋江没有打到东京坐上宝座怎么就超越了那个时代,如果起义造反干到底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须不知,施耐庵想的比我们要多的多。宋江何许人也,人称及时雨,有呼风唤雨的本事,座下一百零八好汉个个都是忠肝义胆,能扭转乾坤。但是历史上确是有宋江真人的,历史上的宋江团伙,有两个标签——流寇作乱、战败投降。再仔细对比《水浒传》里的宋江,你觉得哪个更值得歌颂。

水浒传里的宋江要比历史当中宋江的思想和境界高明百倍,他余生所做的事情,不就是摆脱“流寇”的标签吗?所谓“替天行道”那都不过是骗人的幌子,这梁山的好汉虽说都是义气中人,但哪个不是打家劫舍的老手,李逵常言去把皇帝的脑袋砍掉,杀起人来眼睛又岂会眨眨,如果真做了大官,又会比宋朝的官员好一些吗。

小说总归只是小说,它满足了读者们的一时爽快,但是施耐庵的境界绝对不是满足一时的爽快,他需要借助宋江抒发更高的理想,那就是大英雄不是杀人越货,劫富济贫,而是为国为民,成就大义,如果为国为民,那么就必须做出更大的牺牲,招安,征讨逆寇,就是这种大义。

所以说,如果没有《水浒传》里的宋江,那就必定是历史上的宋江,最后不过是一场小打小闹的“流寇”运动而已,不是“招安”,而是“投降”。

我是陈明朗,每天至少,读一万字,写一千字!欢迎【关注】,一起读书、思考、收益!

我怎么觉得《水浒传》里面没有宋江他们会更好呢?你觉得呢?

《水浒传》传中宋江天真的认为被招安,立大功就可将功赎罪,封妻荫子,结果害了众好汉。是宋江一心为众好汉找出路,一心招安,结果被朝廷当狗用,整天为大宋东征西讨,消耗实力,但仍没有得到朝廷信任,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最后死的死逃的逃。

《水浒传》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就在于,作者提出了千百年来困扰人们的关于农民起义的一个问题;农民起义的出路在哪里?《水浒传》中,晁盖目光短浅,只管今日不管明日,宋江考虑的是将来的出路在何方,以后子孙后代的问题。

晁盖是梁山之主时,众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明日是和非”的日子,整天打打杀杀,没了就抢,抢了就大吃大喝,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

实际上,宋江考虑的更远一些,他考虑的是起义军的出路在哪里?总不能世世代代为强盗吧?

在古代,出身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家中先辈为匪,后代就被贴上了标签,是永无出头之日的。

梁山经过三打祝家庄,打曾头市,使宋江充分认识到,打天下,推翻宋朝是不可能的了,只有两条路;或被招安,或被关兵剿灭。经过再三考虑,为了后代子孙招安,洗白身份。

由于得不到信任,虽然为大宋东征西杀,最后仍然走上了不归路。

我怎么觉得《水浒传》里面没有宋江他们会更好呢?你觉得呢?

没有宋江就没有《水浒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