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还会惨死吗?
首先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是不可能惨死的。
因为,不接受招安,也就不存在征方腊。没有了和方腊那场血战,梁山好汉也就不会死的那么多,死的那么惨。
但是,话又说回来,宋江是不可能与方腊合作的,既使合作也不会长久的。原因如下:
1.宋江和方腊的政治抱负根本不同。
宋江是体制内出身。他不过是反贪官污吏,带领梁山弟兄们除暴安良。他是不反朝廷的,是愚忠皇帝的。宋江上梁山,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他时刻想的是早日给弟兄们找条后路,甩掉落草为寇的身份。时刻想的是接受招安,为朝廷出力,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而方腊是穷苦出身,一开始的政治目标就很明确:推翻这个腐败透顶的朝廷,建立没有人吃人的政权。困此他和朝廷是你死我活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合的。
所以,宋江和方腊怎么可能走到一起呢。
2.不存在合作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宋江和方腊合作了,首要问题就是谁当一把手。不管哪一方掌权,另一方都不可能服气。尤其梁山弟兄,他们讲的是江湖义气,认的是大哥,图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旦失去了潇酒快活的条件,岂能听你方腊的招呼。一支队伍,失去了凝聚力,形同一盘散沙,这就已经没有了合作的基础。
3.分崩离析,各奔前程是必然之路。
这里有一个微妙的情节是必须提到的,就是宋江的招安,在梁山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李逵,林冲,武松,鲁智深,阮家兄弟等一大批弟兄都是不赞成的。招安之前公孙胜等人先行离开,就已放出了这个信号。当和方腊因招安产生分岐后,既然矛盾起于招安,梁山的人也不可能团结一致,肯定没等和方腊打起来,梁山的人就先走了一大批。
4.合作的结果还是让朝廷捡了便宜。
当梁山的人和方腊的人产生内斗,谁胜谁负很难预料,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不,不是一伤,而是各有损伤,结果就是个双输的下场。堡垒被从内部攻破,准确说不是攻破,而是内破。自毁臂膀,自断前程,朝廷闹了个坐收渔利。最后还是被朝廷各个击破,照样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打仗,归根到底打的是政治。这是古今中外军事理论家的共识。
由于政治目标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最后导致的必将是失败。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如果不接受招安,梁山108位好汉,死的是不会那么惨的。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还会惨死吗?
宋江如果和方腊合作,一百零八将的结局不会这样,即使惨死,其结果意义与招安完全不一样。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还会惨死吗?
《水浒传》中,宋江等英雄好汉齐聚梁山后跟北宋朝廷打了几次胜仗,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然后北宋朝廷派梁山好汉南征北战,初期征辽还算比较顺利,毕竟损失不大,后来征方腊时梁山好汉伤亡惨重,虽然最后将方腊擒住赢得胜利也是惨胜。
那么,话说回来,如果宋江率领梁山军队与方腊联手抵抗朝廷,能否推翻宋朝?
相信很多读过《水浒传》的朋友很可能会说能,毕竟一个方腊已经将北宋搅得不得安宁,再加上实力不比方腊差的宋江,绝对能做到“翻身农奴把歌唱”,一举推翻宋朝,改天换地。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
《水浒传》中宋江率领的梁山军队经过多次激战终于打败了方腊起义军,仿佛给读者们一种梁山好汉比方腊起义军实力更强的假象,起码我估计不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这样认为。其实,不仅在历史上,方腊起义军的实力和影响要远远大于宋江,即使在小说中,只要仔细品味也能分析出来。
宋江率领的梁山军队之所以能打败方腊是因为有北宋朝廷撑腰,说白了,宋江的梁山军队虽然几乎是单独在同方腊起义军作战,但他们有北宋朝廷这个坚实的后勤保障作基础。
况且北宋朝廷当时虽有童贯等奸臣从中作梗,但也并没有让梁山军队真正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即使如此,宋江率领的梁山军队也是伤亡惨重,并未占据多大优势。所以,在我看来,宋江的的梁山军队实力绝对是不如方腊的,如果没有北宋朝廷做保障并且牵制方腊的话,宋江不但会输,还会输得非常惨。
如果宋江和方腊联手,对于宋江来说绝对是实力大增,但对于方腊来说就有些无关痛痒了。换句话说,宋江加上方腊的实力大于两个宋江的实力而小于两个方腊的实力。我们所知的是方腊起义初期虽然一度将北宋的东南地区搅得天翻地覆,但并没有真正威胁到北宋朝廷,而且方腊起义最终也不过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
如果将宋江的梁山军队添加到方腊起义军中,顶到天也就是让方腊多撑几天而已,想要推翻北宋朝廷还差得非常远。千万不要以为梁山有什么五虎将、八骠骑,在北宋朝廷面前,这些花架子根本不值一提,否则,当初北宋朝廷围剿梁山也不会只派一州或一县的军队,最后更是搞笑,居然让不懂水的高太尉攻打梁山,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些细节都从侧面说明梁山军队的实力实在有限,北宋朝廷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当然,如果梁山军队实力真的非常强大,能够与北宋朝廷抗衡的话,宋江等人可能也不会接受朝廷的招安。虽说招安在宋江心里是根深帝国的,但梁山实力的不济也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
显然,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有夸大梁山军队实力的成分,但同时,他也清楚地认识到梁山军队的实力有限,根本无法与朝廷抗衡,便安排了梁山众将接受朝廷招安并且南征北战的结局。就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刘备、诸葛亮、关羽等蜀汉将领写得非常厉害,但也掩盖不了蜀汉在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事实。
如果宋江与方腊联手抵抗朝廷,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虽说北宋朝廷和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打仗不占优势,但镇压起义军还是绰绰有余的。宋朝被称为最难起义成功的朝代不是没有根据的。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还会惨死吗?
这个问题需要脑洞大开,全凭自己的想象发挥了。
第一、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纯粹编造。宋江团伙只是一群山东响马,占山为王的小组织,根本没和方腊的明教起义军比,而且历史上也没有宋江攻打方腊这件事。(纯属个人看法,不喜勿喷[捂脸])
第二、从《水浒传》剧情发展看,宋江集团在北宋时期数一数二的大组织。集团拥有108员大将,个个都是能以一敌百的存在,对宋江头领也非常忠诚。在最鼎盛时期梁山人马有十二万之众,是个不可小视的组织,战斗力也非常强势。
第三、方腊起义是历史真实存在而且把北宋王朝打的根基崩坏。方腊利用明教也叫摩尼教组织起义,他的起义宗旨“截取大家财,散以募众”,主张人人平等,大家有钱一起花,有饭一起吃。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贫民百姓分分响应,短短几个月就聚众百万以上占领整个北宋地域的一半,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所以方腊集团是在北宋时期最大,实力最强劲的组织。
总结:假如宋江铁了心反朝廷,与南方的方腊集团联合抗北。宋江集团从东南方进军北上,方腊集团从正南、西北方向进军,那么朝廷军队抵挡起来会非常吃力直至灭亡。
当时的北宋已经烂到骨头了,就像一座危楼随时崩塌,大部分的军饷被以高俅为首的贪官污吏私吞。军队装备兵器全部以次充好,军队没有纪律,军人没有战斗力可言,往往会一触即溃。宋、方两个集团一直攻打到京城灭掉北宋,成立新的王朝。
还有一个问题,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打完北宋朝,两大集团的矛盾凸显出来了,谁听谁的?谁来做皇帝?要么友好和平相处,平分天下,平分财宝。要么两家继续开战,谁的拳头大、硬谁来做皇帝。宋江集团肯定是斗不过方腊集团,一是实力没人家雄厚,二是方腊善于洗脑,一呼百应,人数比方腊少太多,到最后宋江的人还是没有好结果,被方腊灭掉。
纯属个人想法,与历史原著无关!
大家有更好的思路,评论区留言,一起脑洞大开。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还会惨死吗?
肯定不会。
宋江与方腊合作还可能拿下天下,方腊的势力虽没有宋江势力大,宋江打方腊却折了不兵将,但还是打败了方腊,假设合作成功,打下天下,方腊人力,势力,也斗不过宋江,两人合作如与朝廷持久战平手的化,宋江与方腊合作,势力要比梁山的势力大,108好汉要结局比归朝廷结局好,如朝廷能战胜宋江与方腊,但也是两败俱伤,108好汉也比现在好,不过不能有假设《水浒传》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宋江接受招安,毛主席评价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投降派”。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和方腊合作,108位好汉还会惨死吗?
地主阶级的私仇旧恨,本来就不是以性命的成全作为归宿的。
阶级存在于历史任何进程。108好汉,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能自安实在太难。
方腊又何尝不是另一个宋江,宋江又何尝不是又一个高俅,义气又何尝不是一个阶级的杀手纲领,忠义为谁?
宋、方联手,杀戮更会迭代!论个人,不如像燕青暗约了女友奔桃花源去;不如像林冲果真杀了仇家爽了遁去。
愈是大的阶级格局,愈要交付大量的生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