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四大名著,成书如此之晚,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于浩瀚的古典文学是否是一种架空?
谢谢邀请
按照成书顺序划分,四大名著成书时间分别为:
《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西游记》成书于明代,《红楼梦》成书于清代。相对于浩瀚的古典文学,它们当然处于晚辈行列。
坦率讲,问四大名著对浩瀚的古典文学是否是一种架空,这种问法本身就不严密,不科学,不专业。好比一个人,既使有再多的缺点,势必还会有某种优点。这优点,或许真就是常人所不具备的。杀人狂魔白宝山,孝道母亲是公认的。当警方最后抓捕他时,他假装换衣服,在衣柜里已经抓起子弹上膛的手枪。他明知自己犯的是死罪,最后关头岂甘束手就擒,必会拼死一博。一旦枪响,我公安人员想安然无恙恐怕不太现实。危急关头,他母亲出现了。他犹豫片刻,还是放下了手中的枪。
同样道理,任何一部名著和经典,由于产生年代的历史局限,拿到今天的意识形态下温故,自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某些唯心主义史观,封建糟粕的余渣,因循守旧的意识,皇权思想、愚忠观念,肯定都和与时俱进的当今时代不合拍。
但是,作为名著和经典,必有其超前于时代的闪光,必有其超前于时代的思想光辉,必有其超乎寻常的艺术魅力。这魅力并不会随着年代的推移而淡化。恰恰相反,更映衬出指导激砺人类前行的光泽。比如《诗径》,比如《史记》,比如《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资治通鉴》等等,不胜枚举。
在这里,把四大名著与浩瀚的古典文学相比,只能说谁相对质量高低不同,谁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程度不同,不存在谁架空谁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不是架空,而是相映成辉,是为浩瀚的中化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对四大名著展开详谈。但应当阐明,之所以出现“是否架空”这个问题,也是有其原因的。
因为:不论是民间,还是校园,我们都是把四大名著列为首选科目。而四大名著的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确有别于其它古典篇目独到的魅力所在。由于影响力巨大,无形中出现一种幻觉:仿佛其势头盖过了其它名著!这就是出现上述问题的缘由。所以可以理解,也是情理之中。
古典四大名著,成书如此之晚,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于浩瀚的古典文学是否是一种架空?
这个说法肯定不能成立,四大名著充其量算是浩瀚汪洋的古代文学大海里的四颗璀璨的明珠,明珠虽亮,但难掩大海之威。
四大名著只是明清文学的一部分中国漫长的古典文学史按时间前后大体划分为以下几个代表阶段:诸子百家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几个经典阶段,四大名著只是明清小说中的组成部分。
单论成就,诸子百家散文似乎更甚。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方方面面,包括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儒家治世经典《论语》,以及《春秋》、《左传》、《战国策》、《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各家,至今仍为传世经典,影响广泛。
单论影响,唐诗更广。唐诗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也是对世界其他国家影响最广的文化,《将进酒》、《行路难》、《春江花月夜》等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唐诗数量庞大,康熙年间编撰《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流传更广。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四大名著虽然价值极高,但也只能是众多明清小说的杰出代表,若说他架空了明清小说或许勉强有理,但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三千多年有明确记载的浩瀚古典文学史来说,他只能算是很小的一部分,即便再优秀,也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他的能量和价值与架空古典文学相差甚远。
四大名著因为离我们生活更近,所以所受关爱更多。白话文、现实主义文学是现代文学主流,四大名著成书晚,年代离我们最近;用的是白话文,通俗易懂;故事情节贴近现代生活,实用性强。所以普通民众很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感情都能在不自觉间介入到四大名著之中,或当个无法无天的孙悟空、或当个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或化身美轮美奂的林黛玉、或化身睿智浪漫的燕青……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在四大名著中都能得到宣泄和升华。
四大名著对故事、场景、人物特别是人的心理活动描绘的淋漓尽致,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四大名著最为现代人津津乐道。
四大名著为古典文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并为之发扬光大。四大名著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学,文中大量引用了中国古典文学典故和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学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是中国古典文学海洋中的璀璨明珠,为中国古典文学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四大名著因中国古典文学而备受宠爱,中国古典文学因四大名著而更加精彩。
古典四大名著,成书如此之晚,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于浩瀚的古典文学是否是一种架空?
不存在架空,因为四大名著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是白话小说,它只代表了小说的最高成就,并不代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例如楚辞,汉赋,晋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所以说,小说只是代表了明清文学的主流。(屈原· 楚辞· 九歌 ·山鬼)
小说源自远古神话故事,兴起于唐代传奇,宋朝称为话本,到了明清,小说创作进入顶峰。比较出名的有“三言二拍”、《封神演义》、《金瓶梅》等,这其中又以西游、水浒、三国最为出色,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
清代作家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于是后人就把明代三大奇书和清《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一起称为六大名著。这六本书被古代文人誉为明清白话小说里水平最高的。(聊斋志异·画皮)
古典四大名著,成书如此之晚,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于浩瀚的古典文学是否是一种架空?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由于现在对这四本著作的宣传很容易让人走进牛角尖里,越想越觉得别的作品也很好啊,为什么要抬高这四本书呢?
01四大名著是小说,与之进行比较的必然也是同一类作品。别看现在一提起世界名著,十有八九都是小说,但我国小说的发展是很坎坷的,古代自始至终小说的地位都很卑下,被认为是“饮牛卖浆者道听途书之言”,被正统文坛瞧不起。
比如说很多通俗小说,像《金瓶梅》这种入选了四大奇书的作品,按理说写出来这么畅销的作品,那个作者不得名扬天下吗?恰恰相反,除了一个“兰陵笑笑生”的笔名之外,没有任何证据能明确这部书的作者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也争论了很久,现在这本书的作者候选人就超过了70个。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读圣贤书的人去写通俗小说,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不止这一本如此,四大奇书里的其他三本,《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谁,罗贯中和施耐庵到底是笔名还是真名,他俩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现在都是一段悬案。更别说《西游记》了,五四之前都认为是丘处机写的。
所以,小说里的精品本来就少,因为写作者文化水平很少有曹雪芹这样高的,再加上其他三本的故事流传很久,深受大众喜爱。
这四本书完全可以代表这一类作品里最高的水准。
02四大名著虽然是小说,但也有更细致的限制小说多得很,比如《聊斋》、《搜神记》、《世说新语》,哪一个不是声名大噪的存在,为什么不能入选四大名著?
这是由于四大名著都是长篇白话小说,古代很多著名的小说就被排除在外了。《聊斋》一类的是文言小说,还是短篇,自然不能参与评选了。
在我国古典的长篇白话小说里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本的故事是唐宋时期就传唱不衰的,那要是有一本专门讲述这个故事的整体作品,肯定要比零散的折子戏更受欢迎。这就像《斗破苍穹》、《青云志》(诛仙)电视剧拍的那么烂,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受众多啊!这三本书也是这样,民众基础大,质量还高,能不出名吗?
《红楼梦》是比较特殊的作品,虽然有一些《金瓶梅》、《姑妄言》的影子,但它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故事,在此之前并没有十二钗、金玉良缘的故事。其他是整合,这本是创作。所以,《红楼梦》一向被认为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古典文学是一个大类,占据主导位置的是诗文,词曲、小说都是小道,并不能和诗文比肩。所以评选四大名著,顶多可以代表我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并不能代表古典文学的成就,自然就不会有架空一说了。
古典四大名著,成书如此之晚,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于浩瀚的古典文学是否是一种架空?
四大名著这个概念,指的是什么呢,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最具代表性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它脱胎于冯梦龙四大奇书的说法,四大奇书是把《红楼梦》更换为《金瓶梅》,四大奇书都是明代作品,待清代《红楼梦》问世后,有人觉得《金瓶梅》淫秽描写过多,就用《红楼梦》替换,形成了今天四大名著的概念。
开头就说了,四大名著全称应该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它的甄选范围就是在古典长篇小说领域。这样一看,四大名著无论是成书时间、文学价值和影响力都是无与伦比的,其他作品难望其项背。
说起来,在古代写小说并不吃香,同样是读书写字,大家崇尚的是诗词歌赋,写小说是小道,是不务正业,正统读书人士大夫对此是不屑一顾的。所以长久以来,我们并没有长篇小说这类作品。不过短篇纪实小故事还是很多,古人擅长把故事传说和历史结合起来,比如说早期作品《左传》《史记》等等,虽说是史书,但很多记述明显就是故事甚至是段子,这些也可以说是小说的雏形。历史上也有很多讲故事的高手,比如说庄子,他的著作《庄子》里有很多寓言故事很有趣。再比如说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就是专门会讲各种奇闻异事的高人,他们说的故事都可以算作是小说。
当然,如果说真正意义的小说,还要从魏晋南北朝时候说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搜神记》跟《世说新语》了,一个是讲怪力乱神鬼怪故事的,一个是讲士大夫阶级的奇闻趣事,堪称两部精彩的短篇小说集了。除了这些,还有两部很有名的作品,一个是《木兰辞》,一个是《孔雀东南飞》,这两部作品是叙事长诗,相信上过中学的朋友都背过学过。这两部作品是乐府诗歌的形式,语言生动,格律规范,叙事明了,条理清晰,形式是诗歌,内容是小说,可以说是难得的精品。
所有这个时期的作品有个特点就是短,即使是叙事诗叫做长诗,也只是相对而言,比起西方作品《荷马史诗》里动辄上万行的作品,的确算不上多长。这些作品集一般也不是原创,往往是把各种传说趣闻整合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因为这样的作品上不得台面,得不到官方认可,所以很难有人愿意去独立创造,更别说去写什么长篇大论的长篇小说了。
与这种短文并行的,还有一种文学样式也是讲故事,那就是戏曲。戏曲的故事性一般都很强,还有表演形式。不过,戏曲显然更受正统士大夫的轻视,所谓什么戏子下九流之类的说法层出不穷。戏曲的辉煌时代是在元代,因为元朝对传统读书人的打压加上民族立场,很多读书人开始厮混市井,创作了大量适合市井的文学作品,也就是后面所谓的元杂剧,比如有代表性的《窦娥冤》《西厢记》等作品。这些是戏剧作品,无论构架还是篇幅都要比以前的短篇小说大的多,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影响力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再到后面,元末明初的时候,《水浒传》问世了,这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多样,有完整的主线和思想主张,对后世小说有着深远影响。到了明代,长篇小说达到了空前发展,《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等大量优秀作品涌现。小说在正统眼里依然是比较低级的存在,比如《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真人到底是谁没人知道,可见文人即使写小说,也不愿意署真名,因为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在广大老百姓眼里,小说已经融入到精神文明生活之中,它们娱乐性高,可读性强,影响力越来越大。
等到了清代,越来越多的长篇小说开始出现,最有名的当属《红楼梦》。除此之外,晚清还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剖析现实,针砭时弊,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饱满,都可以算是长篇精品。比如中学教材里都曾经节选过《老残游记》《儒林外史》里的章节。不过这些作品跟四大名著相比,无论影响力还是文学价值,差距还是蛮大的。
古典文学有很多门类,比如诗词歌赋等等,都有着几千年历史,单挑诗歌来说,又有绝句、律诗等不同形式,每一个门类都有诸多精品。而长篇小说无疑是比较年轻的一种,真正算起来,也就几百年历史,四大名著的概念单纯是指长篇小说领域的四大名著,这四部作品也是实至名归的。说四大名著丝毫不影响其他门类的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读诗,那《唐诗三百首》、《诗经》、《古诗十九首》等作品尽可背诵,有的人喜欢宋词,那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作品尽可以去读。学习这些作品和看古典长篇小说完全可以并行,“四大名著”的名头完全不影响人们对其他文学作品的诵读。
不过话说回来,在长篇小说领域,四大名著的名头的确盖过了其他作品太多,如果做一个统计,读过四大名著的人要远远多于读过其他古典长篇小说的人,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读四大名著已经完全足够了,没必要什么书都看。
古典四大名著,成书如此之晚,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于浩瀚的古典文学是否是一种架空?
小说是指与诗歌、散文、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它又细分为短篇、中篇、长篇等。
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虽成书于较晚的明清时期,但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是古典文学中长篇小说巅峰之作。并不存在架空之说。
“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四大名著”全称“四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传扬和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多方面成果,滋养了后世的各阶层大众。
《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塑造了上天入地的孙行者、憨厚无能的傻八戒,平正无锋的沙悟净,迂腐坚贞的唐三藏等鲜活形象。它的最大优点在于浪漫主义的瑰丽、神奇的想象力,情节突兀,环境奇丽。西游故事妇孺皆知,民间基础深厚,影响及其广泛。
《水浒传》开创了我国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同时也是具有史诗特征的长篇小说,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讲述了一百零八好汉聚梁山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它和《三国演义》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其鲜活生动在小说中跃然纸上,可谓是人物性格描写的顶峰之作。
《三国演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贤相诸葛孔明、仁义勇武的关羽、莽撞率性的张飞冀德,奸诈聪慧的曹操,羽扇纶巾的都督周瑜等众多形象。因是战争题材,其中战争描写非常有特色,以描写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等战争事件为主脉,故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三国时代的战争史诗画面。其文学价值难以估量。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以宝黛恋情,述大观群芳风姿,记贾府盛衰荣辱,是我国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以至于以一部作品构成了一门学术性的独立研究学科-红学,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