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 ?

独处是分等级的、分层次的、分性质的、分维度的。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问题: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

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呢?确非三五句话能说得清。咱们一条一条来讨论。

一、上等独处

一个人独处时,有自己热衷的事做,有自己感兴趣的爱好,每天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甚至感觉时间不够用。精神饱满充实,心情放松愉悦,思想健康快乐。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味,越来越有奔头,在心理上越活越年轻,有返老还童的意味。

二、中等独处

一个人独处时,靠自己主动找事情来消磨时间。比如打麻将,钓鱼,游泳,下相棋,养花种草,遛狗逗猫,跑步散步,读书绘画等等等等。每天时间安排得满满,甚至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却不感到孤独。

三、下等独处

一个人独处时,不知道做什么来打发时光。没有特别爱好的事做,也没有感兴趣的事做,整天心事茫然,心神不宁,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独来独往,无所事事,度日如年,靠喝酒麻醉自己来消磨时间。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不论和家人外人,三句话没说完就高声吵架。感觉生活抛弃了自己,活着没啥意思!

毫无疑问,上等独处是最佳,中等独处尚可以,下等独处很糟糕。

回顾一下我们身边,独处的人都是哪种情况呢?实事求是讲,三种情况都有。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选择上等独处的人,说明层次非常高,尤其是精神生活丰富,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这无疑是正确的独处。

选择中等独处的人,应该说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中等独处的人属于多数。

选择下等独处的人,其实并不是他主动选择的。其中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因此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个人原因,

下面分析一下选择下等独处的缘由:

1、个人素质是主要原因

文化水平不高,接触新鲜信息滞后,甚至有抵触情绪。听不进不同意见,固执己见,不思进取,从心理上拒绝改变自己。得过且过,甘愿混混噩噩过日子。这是导致下等独处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在起作用。该人所处环境不好,缺少正能量,每天接触的信息大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不健康的。加上本人抵抗能力差,一来二去就随波逐流了。

说到这里,事情已经初见分晓。

心智健全的人,毫无疑问会选择上等独处也就是正确的独处。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中等独处。遗憾的是,处于下等独处的人偏偏随处可见,屡见不鲜。对于这种情况,不论是本人还是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同事领导,都不应等闲视之。应伸出友谊之手,关爱之手,使下等独处的人早日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来。

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 ?

第一,跟自己为伴。很多人喜欢向外发展,他可以了解今日股票的行情,房产的价位,上司同事的脾性,投资的商机,工作的内容,却不了解自己。等他从外面的世界回到家里,面对的只是一个空壳的为他人而活的自我,他根本不了解自己,他跟自己已经离的太远,每天只是为了金钱或者人脉,或者所谓的远景而忙碌不止,却没有时间静下来,跟自己好好谈谈。正确独处的第一步,就是与自己好好的相处,向内发展,抛开外界的忧虑与执着,从内心生发思考,获得快乐。

第二,具备足够的内涵。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热衷于与人交往其实是一种相当不成熟的倾向,因为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道德欠缺、智力呆滞或者反常。不喜交际其实就是不稀罕这些人。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因为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与人交往,像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的“人与人之间是地狱”,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首先,必须具备足够的内涵,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获得平静宁和的心境,才是正确的独处方式。

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 ?

鲁迅真的说过一句话,“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这话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善于独处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但是独处和善于独处或说正确独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正确的独处可以使人在品性上有质的飞跃,而错误的独处只能使人走向抑郁。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呢?

1.享受是前提

我们人类其实是群居动物,因为相比于其他动物的生存能力人类是比较弱的,所以群居也是一种生存选择,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演化,聚群也就成了人类的一大特征,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独处时会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

思维的惯性和固化让我们很难跳出自己的圈子,所以当你在独处时会感觉很不自在,但是我们发现有很多人在独处时并没有特别的不适应,相反还有些如鱼得水的感觉,这和个人性格有关,也和心态有关。

性格难以改变,但心态是可以调整的,当我们想要找到正确的独处方式时,最忌讳的就是抵触情绪,抵触让独处变得更加艰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接受,然后享受。

两年前我曾被迫要独处一段时间,开始时非常的不适应,每天都想逃离,几近抑郁。但是我最终调整了过来,我就是不断的暗示自己,“终于安静了,没人来烦你了,好好享受吧!”大概一周的时间就完全接受了,并且开始享受独处。

2.做最喜欢的事

其实现代社会来说,一个人如果能获得大量的独处时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平时无效的社交,家庭的琐碎,工作的进度追赶,像是从四面八方神来的手,拉扯着你的精力,瓜分着你的时间。

所以说独处时间变得越来越弥足珍贵起来,而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放下手机,放下所有让你能够及时享乐的东西,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但一直没时间做的事。

你可以读书,可以写作,可以练习一门喜欢的乐器,可以掌握一门小手艺,还可以学做一些美食给自己,甚至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就是发发呆。

我们老是听说,善于独处的人在人生和事业上更成功,其实秘密就在这个独处上,人与人之间如果纯凭实力来比较的话,拉开差距的因素就是看在同样的时间谁收获的多。

而善于独处的人总是能够抛开那些无效的社交和及时享乐的无意义事物,充分利用独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日积月累做成专家,或者即便做不了专家也会在品性上有很大的提升,你会发现这样的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踏实,也越来越沉稳大气。

最后总结一下,正确的独处就是以上两点,享受独处可以让独处变得轻松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让独处更有价值。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是风雨君,认同我的观点的请帮忙点赞,或者关注一下,谢谢。

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 ?

独处就是与自己相处。学会独处,就是学习自己一个人面对起居饮食和孤独。在孤独中反醒自己,想要什么?怎样去努力。不要放任自流,要自律,一个人也可以活的很精采。

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 ?

我认为“真正的独处”是:

无关独处、群居,

无关安静、热闹;

它是自己做自己的王

———思想、精神、物质、财产独立,

用一句话概括:走自己的路,无关你我、他!

也不屑他、她、它!

什么才是正确的独处? ?

正确的独处,并不是说一个人呆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房里)叫正确的独处,而是说,此时的“我”正在独立思考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在专心致志地看书,或在全神贯注的做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此时的“我”,心无旁骛,毫无杂念,甚至到了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的境地。学会独处,既是修养身心的需要,也是钻研专业知识的需要。学会了独处,就会远离世俗尘埃,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爱好乐趣,乐在其中,自得其乐,思想就会得到净化和升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