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家庭到底有多少家产?

这个问题很难量化,但其实很好回答。开题点明主旨:绝大部分的50岁基层公务员过得都不错,家产从一百万到几百万、几千万都有可能,绝对在当地都是小康以上水平。好的上不封顶,差的也不会太差,即使碰上天灾人祸,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强。

问题的答案也能侧面回答一下为什么社会上会对公务员这个职业这么推崇,这并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真正的现实反映,是老一辈人亲眼所见。

不是说公务员工资不高吗?为什么他们生活的都很好?且听我下面分析:

①50岁左右的基层公务员可以说是完全赶上了政策的红利期。

这个岁数的公务员,绝对都经历过政策分房,有的单位甚至分过不止一套,房子作为现在生活的最大支出对他们而言毫无压力。甚至因为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不低,很多公务员会选择多买几套房,要不公积金也没用。就我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单位50岁左右的同事,没有一个人是家里只有一套房的,至少两套,甚至三套、五套等等。

同时,因为之前公务员不参与医保,由各自单位负责,他们的报销比例普遍很高,这就实现了抗风险能力极强,不会出现因病致贫的情况。并且,即使真的遭遇大病,丧失了工作能力,单位也不会把干部辞退,顶多就是休长病假,发的工资少一点而已。

②不光是政策红利期,他们还遇到了社会发展红利期。

从90年代到20世纪前十年,咱国家的经历发展迅速,企业发展的都很好,因此在那个时间段内很多灰色地带就变得很公开,吃请、宴会甚至企业股份的利益输送都变成了明目张胆的潜规则。比如部分干部可以低价购买大集团公司的股票,去买房子的时候有所谓的“内部价”等等,这都能迅速的积累财富。

举我们单位一位老同志的例子:他算是我们年轻干部眼中的传奇人物,90年代的时候,他以一元一股的价格购入了我们这一大型国企的原始股(当时这是合法合规的),并且是举债购买,一共买了20多万股。两年后公司上市,开盘价20多,一年后股价冲到80多。三年时间里,由20万变成了1600万,那是90年代啊,已经财务自由。

综上,为什么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考公务员?

因为父辈那一代的公务员真的很不错。住有人管,单位给分房;吃有人管,单位管两顿饭,有的甚至管三顿;病了有人管,走医保,有的单位甚至二次报销;退休了有人管,退休金比大多数人都高。

因此,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公务员一考管终身。

但作为一名年轻公务员,我不得不多说一句。

时代不同了,公务员之前的红利基本都没有了,现在也就是一个稳定点的普通工作,入行请慎重。我身边有很多同事,家里如果不能帮助的话,过得很辛苦,买不起房。

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家庭到底有多少家产?

一男,50岁上下,基层公务员,县级城区居住,一家三口,孩子未婚——对这样的一个人,我们来看看他的收入。

一、收入

30年前也就是1990年,工资按200元/月计算(不到),每年为2400元。2020年按5000元/月计算,每年为60000元。平均每年收入额为31200元,30年总收入为93.6万元。

二、支出

三口之家,平常支出为收入额的60%左右。按照这个方法计算,去掉支出,纯收入应该有37.33万元。

三、购房

县级城市(四线城市以下),房价在15年前为1000元,10年前为2500元。我们简单取个2000元计算吧,购买110平方的房子,大约需要22万元。

四、购车

一辆小轿车按照80000元计算。

五、结果

37.3万元—22万元—80000元=93000元。

在没有外来支援、家属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基层公务员手里有10万元存款。

六、身边公务员的真实现状

考虑到10年前的工资才1600元的现状,考虑到估计都有点(多少的问题)灰色收入的现状,考虑到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考虑到出身农民(家属有耕地或父母有耕地,能补给点粮食)等若干问题,基层公务员正常工作30年、正常收入情况下,现在有20万元存款的人约有30%。

那些30%多于这个数字的,要考虑家属或家庭的收入情况。有30%左右不到这个数字的,也许是家庭的特殊情况。

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家庭到底有多少家产?

纯粹按个人概念来做一下分析,没有任何权威数字支撑。

父母兄弟都是公务员,朋友中一半以上是公务员,所以,我感觉到的情况是这样的。

一,起码有一半以上的公务员到了五十岁,存款应该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之间,加上住房和车,不同地方差别各异。个人认为存款差异不大,最大的差异在于住房。但一线的一千万一套房和六线的百八十万一套房在这样的情况下记入家产意义不大,因为房产是必须。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变现的。

二,另外一半中的一半,存款在百万到千万十分正常。这部分人应该具有相同的身份,就是强力部门比如金融电力烟草等机构,或者通过理财投资等方式,使家产达到了中产标准。

三,剩下的,家产在二十万以下甚至几万,也算比较普遍。这类人工作相对普通艰苦更加基层,不参与理财,生活踏实平庸,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思想保守。

在这个概念之外,作为基层公务员,个人认为收入还是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大部分人的家产都在想象的范围内。如果说有谁认为大部分基层公务员都可以做到存款百万,我觉得那就是扯淡了。

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家庭到底有多少家产?

一家三代都有人在体制任职的我,来解答下这个问题。

以身说事

浙江三线城市,我爸今年62,普通公务员一名,主任科员退休,我妈是个企业职工。抛去生活开支,我爹妈家产就是在县城里的2套房(每套面积在120左右)。

相比我父母,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享受到房改房福利,光光这一条就注定大多数人就家产并不会太过丰厚,基本都靠工资+奖金过日子,如果夫妻都是体制内的,那么按他们收入来算,充其量在当地能有个3套房子(普通商品房),2辆车就差不多了。

几种个例

1.借手中审批权发家致富的。比如原先有个乡镇的国土员,手上有图纸审批、规划放样权力,每当有人找他办事,他就让服务对象去他老婆五金材料店买材料,长年累月下来,都帮他儿子都在上海买了房。

2.脑子灵活,借着政策东风下海经商的。我这边不少企业老板都是半路从体制内下海经商的,也有自己不下海,让妻子或者其他亲戚开公司,实际自己经营的。

3.其他情况。比如彩票中奖的,祖上遗产之类的,这类就不好说了。

总体而言,如果是拿死工资过日子的,家产也就像我家这样;如果有偏门的,那就真是海底针了,说不准。

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家庭到底有多少家产?

坐标山东临沂。我一个亲戚是山东省临沂市税务局公务员,据他说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可能不高,50岁左右也就领六七千块,还不如我们跑业务高。

但是,注意但是,有两个方面的隐形收入。

一是没计入工资,但是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发放到个人的,比如公积金,车补,精神文明奖,年终奖等,这些杂七杂八加起来,平均到每月也得五六千。这个数不确定,是我估计的,体制内的人都很内敛,我问亲戚这方面收入的时候,他总是笑而不语,但是加起来一年十几万的收入是有的。

二是更加隐形的福利,就是团购房。2000年之后,临沂城区开始发力开发南坊,我的亲戚夫妻二人都是公务员,在公务员社区朴园一人一个名额,据说当年4000左右每平,现在你到二手房网上查查,每平3万。并且公务员社区都是大平方的,现在每套妥妥的四五百万,这些都是人家的合法收入。

那么问题来了,你说,50岁左右的公务员资产过千万,多不多?

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家庭到底有多少家产?

谢谢邀请。

对于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家庭到底有多少家产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太好回答。因为影响其家产多少的因素太多了。这和个人所处的地域、环境以及人生的际遇都有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先说际遇差吧。五十岁的人,一生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没经历的,也看得淡了。谈到家产问题,有时候说起来也让人唏嘘和心酸。

我身边曾经有一个公务员朋友,在单位是一个办公室的小头,说来也是一个基层公务员了,算来初期一生还算顺利,也小有积蓄。可是在四十五岁左右查出十五岁的儿子患有白血病,然后家里天就塌下来了。为了孩子的健康,这位朋友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花光了积蓄不说,把房子也搭进去了。孩子也没留住。现在五十出头的人了,又要了一个小孩,一家人在外租房子住,正重新打拼,要说家产就不用谈了,算是没欠外债。

再说地域环境差别。五十岁的基层公务员,我看到的如果不象前面所说的那个朋友,被造化弄人,一生平淡顺利无什么大病也无灾害的话,一般情况下,有二或三套房子有车且手中小有积蓄也属正常。但要论家产,则有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的差别。众所周知,你在北上广深有二三套房子,你的身价可能是几千万,而同样的情况在三四线城市你的身价可能也就一两百万。

所以,人到五十应将一切看得淡一点,也不要再纠结家产多少了。平安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记得有句歌词写得很好:愿用家财万贯,买个太阳不下山。想来从古至今一定会有无数人曾想过做这样一笔生意,可纵使咱们再有钱,也无处买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