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达到了巅峰后不久便跌落谷底的人物?

塞上老山羊曰:“有!翻阅历史,大有人在,且多如牛毛!”

远的不说,当今的不说,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不说,今天俺就说个近代的“小母牛打倒立”的人物。

此人,大清帝国宗室、曾经赫赫有名的权臣。帝国钦封的铁帽子王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郑亲王端华之弟。历任帝国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要职。1861年7月,咸丰帝驾崩前,诏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当年十月二日夜,在护送咸丰皇帝梓宫返京途中,行至密云,睡梦中被捕,旋即被慈禧皇太后和慈安皇太后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肃顺?是的!就是爱新觉罗•肃顺!牛逼哄哄的大人物!

肃顺,二十岁就享受从三品的职级待遇,此后一直在皇帝身边工作。三十岁时,担任正二品副都统实职。咸丰皇帝继位后,肃顺备受宠信和重用,先后在工部、礼部、户部等重要部门但任过一把手。帝国仅有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肃顺无不涉猎,俱染指其中。

从肃顺的履历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肃顺几乎是年年升官,月月兼任要职,且兼职颇多。

从肃顺的工作表现来看,肃顺精力充沛,能力超强。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强力肃贪反腐,严惩渎职失职,整肃官场政风。特别是其果断处理“戊午科场案”,据理力争,将一品大员柏葰、兵部侍郎李鹤龄、主事罗鸿绎等人处斩,官场为之一颤,有力震慑了清帝国的一大批大小官员。

从肃顺的治国理政中来看,肃顺“轻满员”而“雅重汉人名流”,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汉族官员的发现和提拔重用,肃顺“功不可没”。可以说,太平天国的覆灭,肃顺的作用是巨大的。晚清重臣左宗棠,刚出道时,得罪了永州镇总兵樊燮,要不是肃顺力保,早就到西天报到去了。

从肃顺的性格色彩来看,肃顺骄横专权、目中无人、恃才傲物、性格刚强,口无遮拦。这无疑在清帝国的官场上得罪了一批官员。大学士周祖培、翁心存等高官深受其辱,翁心存受不了肃顺的飞扬跋扈,干脆辞官跑路。

从外事活动方面来看,肃顺的表现是值得举个大拇指点赞的。最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俄国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定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肃顺则以暴制暴,将《瑷珲条约》扔在桌上,怒道:“此无非一纸空文!”直接将俄国所谓的“东方专家”伊格那提耶夫气得吐血。

公元1861年7月16日,咸丰帝病重,传谕:“皇长子御名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肃顺的权力和地位登峰造极,达到巅峰。

1861年10月2日,祺祥政变发生,短短三个月不到,肃顺高高从云端掉下,跌落谷底,万劫不复。

小结:肃顺当国,近君子而远小人,惩贵近而励寒畯,拨乱反正,指挥若定,奠定了所谓的“同光中兴”强有力的基石。

塞上老山羊结尾说:“倘若肃顺不被“两宫皇太后”发动的祺祥政变处死,向天再借三十年,大清帝国不至于后来那么窝囊。”

但历史有假设吗?

历史上有哪些达到了巅峰后不久便跌落谷底的人物?

最经典的可能是西楚霸王汉寿亭侯蒋委员长这几位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