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攻占咸阳后,秦三世为何不抵抗,而是直接投降了?
章邯投降项羽后……
秦王子婴(所谓的“秦三世”)设计除掉“指鹿为马”“祸国殃民”的权阉赵高后……
刘邦横扫关中,突然兵临城下……
秦国(子婴已主动降级)王子婴才知道:
将无可用,兵无可调,民心尽失……
您让秦王子婴怎么抵抗?
为保全城中百姓,子婴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投降!
公元前206年的冬天,秦王子婴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脖子上系上白绫,坐着白马、白车,捧着秦的传国玉玺,缓缓走向昔日大秦帝国的泗水亭长刘邦,匍匐在地,叩头。
这正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说实话:单纯秦王子婴设计除掉大秦帝国实际的统治者赵高,他还算是个英明的帝王!
可惜地是,刘邦很快就突破武关,攻下山尧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兵临咸阳,屯军灞上(地处咸阳郊外),秦国和秦王子婴已无回天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生命只有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所能做的只有四件事——谋除赵高,整肃朝纲,抵御刘邦大军,亡国。
可叹地是:降王子婴还最终被项羽残酷处死。
刘邦攻占咸阳后,秦三世为何不抵抗,而是直接投降了?
秦三世子婴上位,真的可以说是受命于为难之间。赵高在秦始皇死后,制造矫诏,赐死了扶苏,拥立胡亥登基。胡亥名义上是皇帝,其实只是一个傀儡,赵高一手遮天,指鹿为马。胡亥玩够了,疯够了,不想再任由赵高的摆布,可惜为时已晚,赵高令其女婿咸阳令阎乐逼杀了秦二世胡亥。
赵高杀了胡亥以后,其实很想自己登基称帝,可是没有人拥立他,因此只好立子婴为帝,子婴也就是被后人称为的‘’秦三世‘’。子婴(?-前206年)在位只有46天,而且也不能算真正的皇帝,只能算是秦王。
子婴继位的第五天,他就用计和两个儿子一起诛杀了赵高。从子婴的处事风格来看,他应该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君主,而且非常有策略,可上天并没有给他时间来重振大秦。他登基一个多月后,刘邦就率兵入关了,子婴没有抵抗,投降了刘邦,他的投降也宣告了秦朝的灭亡。一个月后,项羽入咸阳,子婴被杀。
史料对于子婴的记载不多,他的出生时间不详,妻子姓甚名谁也不得而知,只是诛杀赵高时,说他和两个儿子商量,因此说他的儿子起码也有十几岁,但子婴的身世始终是一个迷。
子婴在胡亥登基后,为了阻止胡亥听信赵高谗言,大肆杀戮,曾力劝秦二世胡亥,这说明他跟胡亥的关系还不错,不过胡亥并没有听进去子婴的话,不但杀了蒙恬、蒙毅兄弟,还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给杀了。但子婴并没有遭此劫难,因此他的身世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关于子婴的身世,说法众多,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弟弟,也有说他是扶苏的儿子。我觉得,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不靠谱,因为秦始皇有记载的弟弟只有成蟜。说他是扶苏的儿子也没有道理,秦始皇去世时只有49岁,扶苏作为长子,了不起34岁吧,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那子婴最多也就19岁而已,可子婴在诛杀赵高时,是和两个儿子商量的,子婴的儿子不可能只是3岁吧,所以说子婴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再者说,胡亥把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杀了,如果子婴是胡亥的叔叔、或者兄弟及侄子,那是逃不脱被杀害的厄运的。那么子婴到底是谁的儿子呢?我觉得唯一的可能,他就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
刘邦入关后,接受了子婴的投降,但他并没有杀死子婴,这说明刘邦是有远大抱负的人,他要笼络秦人的心,事实上刘邦后来的成功也确实得到了秦人的帮助。那么子婴在刘邦入关时,不是积极的抵抗,而是率众出城投降,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说说当时的局势,子婴在胡亥被杀后,临危受命登上皇位,可此时的大秦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秦始统一的六国,都在反秦复国,秦朝的军事势力基本丧失殆尽。秦朝已不再是昔日的大秦。就算子婴再有凌云之志,也无力回天。
面对刘邦的大军,子婴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他的子民,投降也就是最好的选择。刘邦也算仁义,进入咸阳后,不但没有为难子婴,而且发布了安民告示。可当项羽进到咸阳后,秦人就惨遭灭顶之灾,咸阳被屠城,子婴也被杀。
刘邦攻占咸阳后,秦三世为何不抵抗,而是直接投降了?
子婴想给自己留条活路。家底已经被胡亥祸害完了,要钱没钱,要将没将,秦三世接的是一空壳子,和如日中天的刘邦抗衡,就是鸡蛋往石头上碰。第一勇士蒙恬吞药而死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篡改了遗诏,让胡亥当皇帝。他们害怕当时重兵在握,正防守边疆的公子扶苏怀疑,就向扶苏发出假遗诏,逼迫扶苏自杀。
扶苏看完遗诏内容,哭泣着准备自杀。大将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派我们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自杀,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使者在旁边一再逼迫催促,扶苏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有什么怀疑的呢?"说完便自杀而死。
使者将扶苏自杀的过程告诉了胡亥和赵高,这让他们对蒙恬很担忧。
蒙恬是继白起、王翦之后,秦国独当一面的将才,在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之后率领军队,开发大西北,成为我国开发宁夏第一人。秦始皇将监修万里长城,守护边疆的重任交给蒙恬,可以看出秦始皇对他非常器重和信任。
但是由于蒙恬与公子扶苏关系过密,扶苏自杀后,赵高马上将蒙恬、蒙毅兄弟两个囚禁起来,之后在狱中杀害了蒙毅,逼蒙恬吞毒药而死。
赵佗自立为南越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蛮夷之地。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进军岭南。屠睢为人残暴,滥杀无辜,被当地人杀死。
秦始皇又任命任嚣为主将,经过四年努力,岭南总算顺利地划进了大秦的版图,任嚣为郡尉。
任嚣病重临死前,把赵佗召来,告诉他秦二世残暴无能,赵高专权乱国,天下刀兵四起,中原陷入了一片混乱状态。秦国已经不是当年的大秦,民心尽失。他告诉赵佗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
赵佗听取任嚣的建议,脱离秦国,自立为南越王,一共统治岭南81年,活了一百多岁。
最后的猛将章邯投降项羽将军们死的死,逃的逃,大将章邯成了秦王朝最后一根军事支柱。
陈胜、吴广起义后,他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又陆续消灭田臧等起义部队,迫陈胜遁走。
随后又攻打各路反秦武装,击杀了魏咎、田儋等头目,还有项羽的叔叔项梁,为秦二世江山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但是巨鹿,他遇到了克星——战神项羽,被杀得大败;随后在漳纡再被项羽猛揍。当他在失败的痛苦中挣扎时,赵高却派来一个使者,责备章邯作战不力。
章邯恐惧,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解释, 没想到赵高闭门不见。司马欣感觉不对味,又听说赵高嫉贤妒能,残害忠良,心里害怕,准备逃回军中。他留了个心眼,没有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杀他。
司马欣到了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一手遮天,仗打赢了,他会嫉妒我们功劳大;仗打不赢,就会被处死。不如投降项羽。”
章邯也看透了胡亥昏庸无能,赵高容不下能人,秦王朝已经走向末路,于是带着大秦的最后几员猛将——司马欣、董翳投降了项王。
秦王朝被胡亥、赵高祸害成空壳在赵高的专制下,指鹿为马,大臣不敢反抗;将军们杀的杀,投降的投降,国家乱成一团,胡亥为何不出面干涉?其实他一直蒙在鼓里。
胡亥继位后,赵高忽悠他,天子就应该享受,应该天天看美女、品美食、听韶乐,不应该天天和大臣们面对面处理政务。胡亥很相信他的法律老师赵高,于是把权力全部交了出去,自己当一个享乐的天子,大修秦陵、郦山宫殿,扩建咸阳宫,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国家经济空虚。不堪欺压的百姓纷纷揭杆而起,天下大乱。赵高却瞒着胡亥,告诉他天下太平。
赵高排除异己,杀了丞相李斯、蒙氏兄弟后,臣子们离心离德,将军们纷纷倒戈。赵高看到大势已去,怕胡亥怪罪自己,就让女婿杀死了秦二世。想再立子婴为傀儡时,被子婴识破,车裂了赵高。
祸害秦王朝的罪人虽然被诛杀,但国家从政治、经济,到军事,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根本经不住作何震动,更不用说冲击,况且秦王朝面对的是如狼似虎的刘邦。
子婴只能抱着大印、脖子上系着白绸子投降,祈求苟活。刘邦放过了他,但项羽却拿他祭祀了被秦国杀死的楚国先人。子婴没当了几天秦王,却不得不用脑袋替秦王朝赎罪。
刘邦攻占咸阳后,秦三世为何不抵抗,而是直接投降了?
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拉开秦末天下反抗秦朝统治的战争,但最终灭亡秦朝的却是项羽和刘邦,项羽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秦朝军队主力,自此天下再无像样的秦军抵抗,刘邦则第一个打进秦朝的核心关中平原,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为何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如此不堪一击?
最为奇怪的就是,秦军主力为何不保护秦朝的核心地区关中平原,反而与诸侯联军打起了巨鹿之战,否则秦王子婴怎么会投降刘邦呢?
陈胜吴广起义
事实上,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内部与外部都存在战争,外部战争自然就是秦朝军队与反秦起义军之间的战争,自从章邯消灭了整个黄河以南的反秦义军后,自认为南方已经无威胁,而将剿灭反秦武装的重心放在了北方,因此双方的战争演变为巨鹿之战。
内部战争就是赵高为了争权夺利,蛊惑秦二世胡亥不断地杀人立威,从长子扶苏开始,经蒙恬、蒙毅兄弟、秦始皇所有的其他儿子女儿、冯劫、冯去疾父子、李斯父子,到最后连皇帝胡亥都被杀,身为整个天下至高无上的皇帝,居然也被赵高弑君,可见赵高的野心有多大,秦朝内部的战争有多激烈,最后双方的战争演变为秦三世子婴与赵高之战的战争。
胡亥昏庸
内外战争夹击之下,再强大的朝代也会灭亡,另外,秦朝有一个很可惜的事,就是赵高立子婴为王太晚了一点,如果早一点立子婴为王,那么大秦帝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子婴的生世是个谜语,但可以肯定他不是秦始皇的直系亲属,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成蟜,但这个弟弟背叛秦国投靠赵国了,他弟弟这一支也不可能在秦国,而秦始皇的儿子女儿全被胡亥所杀,再加上秦始皇父亲子楚只有嬴政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子婴不是秦始皇父亲子楚这一支,很有可能是子楚兄弟的儿子,是秦始皇的堂兄弟,这样的身份既没有继承权,又属秦国宗室,算是比较合理的。
赵高专权
子婴被赵高立为秦王只不过赵国野心和权宜之计,赵高杀了秦二世胡亥妄想自己称帝,但是当皇帝不是你靠杀就能解决的,还要有合法性,赵高算什么身份,他称帝是不可能有人会支持他,所以满朝文武都不支持赵高当皇帝,赵高为了解决眼前的政治困境,于是缓了一招,先立子婴为秦三世,因为秦朝已经丢失关东所有土地,所以赵高让子婴只称秦王,然后赵高再在幕后操纵,寻找一个让满臣官员支持自己的方案,再干掉子婴自己当皇帝,这就是赵高的如意算盘。
结果子婴联合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亲信宦官韩谈一起,装病趁赵高来请的时候,几人合力杀了赵高,光是凭子婴用计谋能杀掉赵高的行动和胆识,就能看出子婴这个秦王不简单,那么人都没有斗赢过赵高,子婴这个秦国公子居然杀了赵高,子婴一度成为秦朝复兴的希望,可是一切都来得太晚了。
子婴杀赵高
如果子婴早一点杀掉赵高,召回在巨鹿之战的秦军主力,坚守关中平原外围的险要地势,反秦联军是无法攻破函谷天险的,秦朝还能苟延残喘,巨鹿之战对于秦朝来说就是个严重错误,这个错误是因为章邯受到秦朝廷的猜忌,明明在前线打得不错,却被皇帝派人责备,这样环境之下,章邯能不投降吗?如果子婴早一点杀了赵高,掌握权力,召回章邯,紧守函谷关的话,秦朝仍将继续下去。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子婴虽然很有才能,但是因为两个原因导致他不得不投降刘邦:
一、秦军被打败。
当时所有的视线都被吸引在巨鹿,这里在进行一场秦军主力与反秦武将之间的主力对决,赢输关系到双方未来的命运,可是以章邯和王离为首的秦军主力却输了,王离20万长城军团被击溃,主将王离被俘虏,副将苏角突围被杀,副将涉间自杀,章邯20万骊山囚徒军团全部投降项羽,随后被项羽所坑杀,秦军主力损失殆尽。
刘邦与项羽
另外,刘邦也一路向西,一方面击败了西进路上的秦国城池,另一方面刘邦也击败了秦朝仅有的中央军,还击败了武关的秦军,长驱直入进入关中平原,兵临咸阳城下,刘邦手下可有十万大军,秦王子婴手上有什么?除了皇宫中有一些警卫级别的士兵,再也无兵可用,连囚徒也没有了,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子婴除了投降之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杀,二是伪装逃走。
可是子婴选择了投降,因为他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秦朝所有的一切全部损失,包括所有的军队,大部分的百姓,以及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所以子婴只能选择投降,自杀又没有勇气。其实子婴可以逃往蜀地,那里是秦国最后的希望,或者子婴可以干脆隐藏起来就这样消灭,给历史留下一个谜,但子婴没有这样做,也许他觉得刘邦还算是个仁慈的人,不会杀他的吧,但子婴忘记了项羽。
子婴向刘邦投降
二、武关被攻破。
武关是关中平原南边的险要关隘,是南边进入关中最后的门户,如果武关还在,子婴还可以挣扎一下,把关中百姓的子弟武装起来对抗刘邦,但是武关已经被刘邦使用计谋攻破,武关一失,秦王子婴再也无险可守了,只能向刘邦投降。
刘邦攻占咸阳后,秦三世为何不抵抗,而是直接投降了?
反抗需要有那个资本才行,秦王子婴杀死赵高后,并没有时间用来手控人心,三秦父老深受赵高之祸,早就对秦政府失去了信心,这不是子婴三言两语就能扭转过来的,杀赵高容易,只需要一个屠夫就行了,但解除他给秦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需要很长时间,秦王子婴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史记·李斯列传》
子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因为三个月后刘邦就攻破了武关进入关中,咸阳失去了最后的屏障,章邯也已经投靠了项羽,二十万秦军被项羽坑杀,咸阳既没有可用之将,更没有可用之兵,朝堂内外文武百官都没有人听从号令,你让子婴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此对于子婴来讲,能够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希望,赢氏不被灭族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史记·李斯列传》
子婴派人联络刘邦,约定只要能够留下姓名就行,同时派人送给刘邦大量的金银财宝,刘邦很通情达理,既然子婴能够投降,对自己也没有威胁,自己为什么不做个顺水人情呢?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自己要做关中王,拜子婴为丞相并不是空穴来风,看来确有其事。子婴和妻子,让人把他们捆绑起来,出城向刘邦投降,刘邦也不计前嫌,接受了子婴并拜其为国相。关中父老也背叛了赢氏,他们选择了刘邦作为其代言人,刘邦从义军首领到新兴商人地主阶级代言人的身份转换几乎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子婴和赢氏成为了弃子。
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史记·秦始皇本纪》
刘邦和子婴相安无事的好日子过了也就一个多月,项羽的人马过来了,函谷关口被英布攻破,项羽入驻了咸阳,他废除了刘邦的承诺,把子婴和秦国诸公子及宗室全都杀死。面对项羽的屠杀,子婴和赢氏家族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对于秦人的仇恨让项羽杀红了眼。
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咸阳被大火所笼罩,宫殿变成了一片废墟,秦人成了诸侯们的奴隶,珍宝和财物被项羽和诸侯们洗劫一空。子婴作为秦三世虽然剪除了赵高,却无法改变大秦帝国的命运,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只能长叹一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刘邦攻占咸阳后,秦三世为何不抵抗,而是直接投降了?
秦三世,面对强敌,还是不抵抗,百姓免遭杀戮奥,可算识时务者为俊杰,放弃无谓的抵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