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当上女皇?
皇帝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女皇更是难上加难!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
皇帝的统计数目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主(单于、可汗、赞普)总数为251人。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立国、称帝(王)者,约100人。封建割据称帝者(如安禄山)。约有60人,还有一个“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
既然自己的亲妈是众多皇帝中唯一女皇,皇帝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太平公主是有当皇帝的想法的。
下面,让我们从太平公主一生的主要活动,来看看太平公主的主要想法?
初掌权柄:
太平公主公元665年年生于东都洛阳皇宫紫微城,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史书称: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先废李显,后废李旦,当上大周的皇帝后,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此时 太平公主就已权倾朝野。
威震朝野:
公元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注意“镇国”这两个字,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哥哥李显第二次当上皇帝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地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公元710年六月,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也是中国历史上公主权势的最高纪录。
登峰造极:
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后,对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小妹妹更是宠爱,信任无比。李旦经常同她商量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起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谒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当宰相们奏事的时候,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曾经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接下来再问:“与三郎(皇太子李隆基)商量过吗?”在得到宰相们肯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余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由于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皇帝,所以对她趋炎附势的人数不胜数。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典型的异姓王)。太平公主的经济条件也非常好:田产园林遍布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买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排场。此时,可谓权势熏天,俨然是大唐王朝实际的统治者。此时,太平公主已根本不把太子李隆基放在眼里,皇太子李隆基的地位岌岌可危。
弄巧成拙: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太平公主和皇太子李隆基的矛盾,李旦是知道的。太平公主的本意是让李旦感觉太子李隆基已严重威胁了自己地位,借机借李旦的手除掉李隆基,最差也要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可是,李旦反而借机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太平公主和她的同伙们都极力谏阻,认为这样做不行。但这次李旦死活不听,在八月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被尊为太上皇。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于是,李隆基成为合法的皇帝。
梦破身死:
李隆基登基为皇帝后,太平公主仍然倚仗太上皇的势力专擅朝政,与李隆基发生尖锐的冲突,朝中七位宰相之中,有五位是出自她的门下,文臣武将之中也有一半以上的人依附她。太平公主先和一些依附他的重臣图谋废掉李隆基,后又与宫女元氏合谋,准备在进献给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公元713年7月,太平公主图谋政变,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假传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窦怀贞等人,引五百羽林军诛之。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
蔡东藩说:“公主为天子元妹,宰相多出门庭,六军供其指挥,似亦可以止矣,而必猜忌玄宗,阴谋废立者何哉?妇女不必有才,尤不可使有功,才高功大,则往往藐视一切,一意横行,况有母后武氏之作为先导,亦安肯低首下心,不自求胜耶?卒之天授玄宗,心劳日拙,欲借口于星变,而反迫成睿宗之内禅,欲定期以起事;而又促成玄宗之讨逆,身名两败,不获考终,嗟何及哉?”纵观太平公主的主要经历,笔者认为:她是有想当女皇帝的想法,但她深知自己的能力是远远不如自己的亲妈则天大圣皇帝,韦后女皇梦的破灭,她肯定也要反思的。她对待侄子李隆基的态度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一开始,太平公主认为太子李隆基年轻,因而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发现太子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昏庸懦弱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因此,她奋不顾身,甚至不惜挺而走险除去李隆基,主要的目的是保住自己拥有的一言九鼎的权力和高高在上的地位。假设太平公主政变成功,她也会先立一个傀儡皇帝,自己照样发号施令。可惜!她最终死在权力的欲望中。
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当上女皇?
简答:前面回答已经有很多了,我补充几点供小编和读者参考。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上天没有给太平公主这个机会和环境条件:
1.太平公主在父亲李治去世时,自己还年幼。在母亲武则天的听政和决断下(大权独揽),由他哥哥李显(唐中宗)继任皇帝,中宗被废为庐陵王后。由和她平常合得来(年龄相仿)的哥哥李旦(唐睿宗)接班,睿宗废为皇嗣后。由母亲武则天亲自担任圣神皇帝。先不说自己年幼,就是到了成年,也不敢在母亲武则天面前造次。
2.武承嗣、李显争储位时,朝中大臣大多明显偏向李显,就算自己也想参合进来,由武则天做主(根本就没有下太平公主的米),你认为太平公主有什么戏?而且,李显争储成功后,太平公主亲自参加了武则天主持的祭告天地、颁发丹书铁券大会。这就告诉其他人,除了李显,其他人都是不合法的。
3.太平公主是嫁出去的姑娘,没有军队的指挥和调动权,连她母亲、身为皇帝的武则天都因(张柬之等的)兵变,被逼退位。太平公主有什么能耐和本钱与唐中宗争皇帝位置?当皇帝总该有人支持和拥护吧?李家媳妇(武则天)当皇帝尚且就有不少人不服气。况且她还是个外姓人,谁会支持和拥护她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我前一篇回答《武则天为什么在临终前将帝位交还李唐的》一文。
4.干涉朝政、权利欲极强,又有军队支持的韦皇后在毒死唐中宗后,尚且秘不发丧。太平公主还是参与和联合其侄儿临淄王李隆基(相王李旦之子),并且是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才拿下韦皇后等人的。凭太平公主自己的那点单薄实力,如果单打独斗,且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什么戏可演!
5.其兄相王李旦坐了皇帝(唐睿宗),自己的功劳是极大的,且与李旦兄妹关系极好。要什么名义、待遇没有?何必再动干戈呢?没有胜算的事情,你都不会去做。何况她又不傻(史书记载,太平公主自幼聪明伶俐,精明强干,很有武则天之风格)。你想她会去做吗?太平公主自幼生活在宫廷,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比比皆是。耳闻目染也早熏会了,何况她是武则天的女儿?
综上所述,我认为:从母亲武则天最终的结果来看,太平公主是不会染指这个“皇帝位”的。当好这个公主总比那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韦皇后(唐中宗的正妻)要强百倍吧!回答至此,谢谢!
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当上女皇?
太平公主和武则天确实非常想象。毕竟两个人本身便是母子。史书上也有记载说:太平公主非常像武则天,所以特别受宠。
太平公主本人也确实野心勃勃,极有政治理想。尤其是遇到了懦弱的李显、李旦做皇帝。更是让她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其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因为有实力这才逼的做了太子的李隆基发动“天赋政变”,杀害太平公主,逼迫李旦退位。
为什么武则天成功了,而太平公主失败了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天时不利武则天的称帝之路,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第一遭。她彻底控制政权之前,可能没有几个人发现武则天称帝的野心,自然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防备。太平公主则不然,前面已经有了一个强势的老妈。太平公主安插亲信,自然让许多大臣心生警惕。毕竟李唐男士皇族座皇帝更容易让人接受。
二、人和不合武则天称帝前,朝中其最大的政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已经被扳倒。原本的统治者李治也因为疾病逐渐退居幕后。武则天代替李治执政多年,等到她正式称帝朝中早已经遍布她的党羽。她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仅仅是为国家换个名号,给自己改个称呼。太平公主就没有这么幸运。遇上了号称“李家麒麟儿”的李隆基。最后被果敢的李隆基“三振出局”。
三、主角性格不同武则天掌控政权是逐渐掌控的过程。从她参与国政到当上“女皇”共用了数十年时间。这期间她各种手段频出。一方面对于国家的治理无可指责,另一方面重用酷吏让大臣不敢说话。同时恩威并施,大棒加红枣战术将身边的大臣收拾的服服帖帖。她的夺权过程总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意味。也许是境遇不同。太平公主则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李显、李旦在位期间,她便有插手政务的动作。造成了大家对她更大的警觉。
结语也许正式因为这三点原因。所以极类武则天的太平公主落得了个香消玉损的命运。
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当上女皇?
太平公主是一个传奇公主!
太平公主是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公主,她的父亲李治是皇帝,她的母亲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也是皇帝。两个哥哥李显李旦还是皇帝。所以太平公主的权势可以说很少有公主比的上的。但就这么厉害的一个公主,非但没有坐上皇帝,反而被逼自杀了呢?
一)太平公主的权势和功劳。
太平公主可不是傻白甜,虽然她长的很漂亮。这还是基因好,母亲武则天封号可是武媚。
其实太平公主刚开始并没有想从政。而是嫁给了她的青梅竹马的表哥薛绍,并且这段婚姻很幸福。太平公主在七年时间给薛绍生了四个孩子。
但不幸的是她母亲武则天为了当皇帝,就借故杀了太平公主的丈夫,然后把太平公主嫁到武家,靠联姻来稳固自己的江山。所以太平公主有了第二任丈夫武攸暨。
爱情幻灭的太平公主,被武则天手把手的传授权谋,所以太平公主就成了权谋高手,因此喜欢上了权力。并且为了讨她母亲欢心,开始大量养男宠。武则天最喜欢的男宠二张兄弟,就是太平公主实验之后献给武则天的。所以太平公主的小棉袄做的非常好!
二)镇国太平公主的由来!
太平公主本来对武则天忠心耿耿,打死也不敢造她老娘的反。但武则天的小白脸越做越过分。不但杀了太平公主最爱的情人,还有向太平公主下手的趋势。
而此时的武则天因为年龄太大有点糊涂。在李显和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时,太平公主因为经常接触武则天,所以充当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太平公主的原因,政变方才掌握了武则天身体不好这一重要信息。并且趁武则天卧病在床发动政变,顺利的把李显推上皇位。
政变结束后,太平公主居功至伟。所以李显封她为“镇国太平公主”。
在武则天时代,太平公主虽然经常给武则天出谋划策,但并没有直接参与政事,没有明确的职务。所以实际上在朝中并没有威信,更谈不上做皇帝!
三)太平公主掌权!
成了镇国太平公主之后,可以建立自己的班底任命官员。所以太平公主至此开始掌权。但太平公主的政治水平并不高,不但没有提拔出像样的人才,并且还参与了安乐公主的卖官的行列,引起很多正直读书人的不满!
但由于李显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了皇帝李显,太平公主和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发动了政变。杀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在危难之间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挽救了大唐,又立了大功。当李旦当上皇帝后,给了太平公主仅次于皇帝的权力。朝中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太平公主任命的。可见太平公主的权力有多大!
但没想到的是,政变的盟友李隆基更厉害。靠这一次政变,李隆基以政变实际执行者的身份,成功越过两个哥哥成为了太子。
在权力道路上越来越贪得无厌的太平公主终于遇到了阻力和对手。这时候太平公主又想到了政变。
四)李隆基的突然发力!
因为武则天的缘故,大唐的臣民对女人掌权特别警惕。所以太平公主权倾朝野的时候,朝中很多大臣都团结在李隆基的周围,都不希望太平公主能掌权。
所以太平公主也看到了这种情形,其实她自己并没有想当皇帝,而是想换一个人当皇帝。只要不是李隆基就行。而李旦不想大唐再乱下去,所以很爽快的把皇帝之位让给了李隆基。这样太平公主就落了下风!
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就在皇宫马厩里安插了一支300人的军队。在得知太平公主准备造反之前,先下手除掉了太平公主的五个宰相,然后控制了军队。太平公主在关键时刻竟然出逃。跑到山上躲去了!
政变成功的李隆基赐死了太平公主,然后灭了她全家!
综上所述:太平公主的权力之路是被武则天逼的。并且在两次政变中太平公主都不是政变的主导者。所以她并没有能力单独发动一场政变。而李隆基这方面显然比她强多了。
最重要的是太平公主用人上和武则天相差的太多。她提拔人才大致靠关系,而不是靠制度收拢天下人心。这一点很伤天下士子的心,特别是卖官,彻底让天下人失望。
而李隆基这些方面都比她强,并且李隆基很会用天人感应,很早就把自己塑造成真龙下凡,这一招非常得人心。
最重要的是太平公主直到最后准备发动政变的时候,也只是想换皇帝,自己从来没有想做皇帝。也是当时无人支持的原因。
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当上女皇?
太平公主是唐朝的明星公主,女皇武则天也说这个女儿像自己,可是她的结局并不好。为何武则天能当上皇帝而太平公主却失败了?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回答。
首先,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相比,有哪些不足?
第一,政治基础不如武则天。
武则天在皇后的位置上就开始接触权利,甚至没有当上皇后的时候,李治已经着手削弱朝堂上的贵族势力,扶植寒门子弟。而这些寒门弟子,就是武则天坐稳皇位的重要支持者。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又在太后的位置上做了好多年。前前后后加起来,武则天成为皇帝之前已经有30多年参政经验。在这30多年里,武则天的势力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将,可以说渗透到李唐王朝的各个方面。接连废掉两个皇帝之后,武则天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太平公主则不同,她在武则天晚年开始接触政治,但也只是幕后人员,相当于武则天的幕僚,自己手中完全没有势力。后来她联合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但是也只风光了一阵,接着就是哥哥猜忌韦后防范,太平公主不得不收敛锋芒。这样的情况又持续几年直到李旦继位。
这位小哥哥继位后,太平公主的权利空前膨胀,甚至出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的情况。李旦每次商议国事的时候也要问问这位妹妹的意见。从表面上看太平公主势力强盛,但是她的势力也只停留在表面。受她控制的朝臣不是处在最高层,就是没有能力的官员。对方只要控制丞相,控制听她号令的几个武将,下面那些花钱买官的人哪里有胆子反抗。这也是李隆基一出手就成功的原因。
第二,身份上不及武则天。
武则天的身份是李治的皇后,李显和李旦的母亲,这样的身份为她接触朝政提供便利。最初的时候李治身体不好,武则天在幕后接触朝政无人知晓。后来她走到台前,群臣即便反对可也要听李治的。后来李治去世,武则天是两位皇帝的生母,在孝道上完胜两位新皇。她手中还有不可忽视的权利,即便朝中有人反对也不成气候了。
可是太平公主不同,她是武则天和李治喜欢的女儿,身份尊贵。可是金枝玉叶的身份只能给她带来金银珠宝和无尽宠爱,却不能带来权势。她想要干政,只能躲在帷幔后面小打小闹。
即便后来她成功走到台前,可是李旦一边用着她一边防着她。在李旦的心中,皇位可以自己坐,可以自己的儿子坐,但绝对不能让这个妹妹坐。所以在这个阶段,太平公主只是表面风光,从皇帝到朝臣都不支持她称帝,甚至都在防着她称帝。因此从身份上说,太平公主不及武则天,更比不上李隆基。
第三,口碑上不及武则天。
武则天虽然喜欢养男宠,喜欢严刑峻法,但是她很有政治手腕,贞观遗风四个字就是最好的证明。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有人反对她并挑起战争,她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定,没有阻碍国计民生的发展。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能够做到的。因此武则天在朝在野都有不错的口碑,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如狄仁杰等也甘心为她所用。
但是太平公主不同。她贪恋权势奢侈成风,没有登上皇位就开始招募男宠,还纵容手下与民争利。这样的做派,怎么可能有好的口碑。依附她的官员也没有真才实学,大多数人都是通过金钱收买过来的。若是把皇位比作一个项目,太平公主的团队不可能争得过李隆基的团队。因此太平公主的失败在情理之中。
第四,时机不如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她成功登基之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她的目标是皇帝。这些人看到武则天的势力日渐庞大,还认为她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吕后。这样也好办,只要把皇帝教好就可以了。直到武则天接连废黜两个皇帝,众人才知道她的心思。这时大家想要激烈反抗,但是武则天的势力已经不容撼动。称帝后她还想过把皇位传给侄子,这些事情都让李唐皇室和满朝文武后怕。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当大家看到太平公主时,都会想起当年武则天的“丰功伟绩”,谁还会给太平公主壮大势力的机会。无论是李唐皇室还是朝中重臣,都会想若是太平公主成功登基,江山就真的要易主了。很多时候,前人开的路并不好走,甚至比一片荆棘时还要难行。
其次,与武则天的对手相比,太平公主的对手更加难缠。
谁是武则天登基之路上的阻碍?满朝文武和她的儿子。但是她有漫长的时间与这些人较量。上文写到武则天登基之前有三十多年接触朝政的时间,在这三十多年中,她还有几年时间说一不二。在这这段时间里,朝堂上已经没有反对的声音了。而她的两个儿子明显不是自己的对手,这两个小孩在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母亲面前,稚嫩得很。
可是太平公主不同,她没有武则天步步为营的时间。第二次婚姻之前太平公主没有想过掌权。第二次婚姻开始了,太平公主也只能在幕后积累势力。她真正尝到权利的滋味是李旦统治时期,但是这段时间李隆基也长大了。与伯父李显、父亲李旦相比,李隆基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因此,太平公主没有母亲武则天把对手逐个击破的时间,却有一个不容小觑的竞争者。主观条件加上客观原因,太平公主不可能成为第二个女皇。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
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当上女皇?
真正像武则天的女人不多,模仿武则天的女人倒是不少。比如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女儿安乐公主,母女二人做梦都想成为如武则天一样的女人。但最终谁都没能如愿,因为别人的成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
但是榜样的力量不但惊人,而且让人膜拜、狂热,因此武则天的去世,并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反而让许多女人陷入迷茫、重复走她走过的路,并且在这条狭长而拥挤的路上相互踩踏、倾轧。然而结局都无一不是惊人的相似,因为权力、政治是一把利刃,很少有人能玩到游刃有余,一旦失手,就会死的很惨。
太平公主为什么不能成为像武则天一样的皇帝?因为轮不到她。武则天有三个儿子,即长子李弘、次子李旦、三子李显。长子李弘太不听话,爱闹腾,事事和武则天对着干,所以武则天让他永远消听了。次子李旦虽有点小脾气,但还算顺从,可武则天还是不顺心,于是立了又废。三子李显百依百顺,所以武则天想让他当几天皇帝就当几天皇帝,多一天都不可以。
武则天晚年也考虑过自己的接班人,武承嗣、武三思、李旦、李显脑子里轮番的过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传位于女儿太平公主。因为武则天自己也明白不合乎礼制,历史的笑话应该就此结束,自己的幸运不能再施舍到女儿头上。所以武则天深思熟虑,还是将皇位给了儿子李显。李显有负厚望,做了五年有名无实的皇帝,还被老婆及女儿联手毒死。
这时,终于轮到太平公主闪亮登场了,但是幕后的操纵者是侄子李隆基 ,所以太平公主只是帮着李隆基铲除了韦武集团,露了一下脸就没什么事了。唐隆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把老爸李旦推上了皇位,是为睿宗。李旦只坐了两年皇帝就厌倦了,但睿宗并不是傻子,知道将皇位传给儿子李隆基最实惠。太平公主当然也想要皇位了,并且好一番的忽悠,无奈睿宗不给,也不上套儿,这样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侄子登上皇位。
太平公主有母亲武则天的性格,当然不会就此服输,所以谋划如何除掉李隆基 ,到时自然就众望所归,想不当皇帝都难。而太平公主毕竟做的是见不得光的事情,因为李隆基名正言顺,因此免不了手抖心虚。她这里稍有犹豫,正好给了李隆基反击的机会,因此姑姑就死在了侄儿的手里。当然皇权的争斗,可以视作他们是陌生人之间的较量。
有着“巾帼女相”之称的上官婉儿,有武则天一半的影子,而太平公主自认为能做母亲的替身,所以这些女人如着了魔一样,都去追求一个不切实际的东西,前赴后继,无休无止。没有自知之明,就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因为她们不明白所谓模仿只能是一种“秀”,永远学不到精髓,只能放纵欲望的滋长,最终留给人们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