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于刘邦和项羽有什么看法?

对于刘邦:生命只是宇宙中的过客,每个人都一样,何必为了赢而不择手段? 用尽手段只为一个白驹过隙的目的,而后让后世子孙也如你这般在周而复始的痛苦中轮回? 对于项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意识形态是无限的,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精神,根植于伟大的民族灵魂,这难道不是最后最后的赢家吗?

一、白话项羽和刘邦

项羽和刘邦同绝对都是胸怀大志的顶尖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中流击水的英雄人物。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的壮观场面,项羽看到后说:“老子一定能取代你。”刘邦当亭长时,一次到大秦王朝首都咸阳出差,见到秦始皇出宫时的壮观场面,羡慕地说:“我的娘呀,是爷们就该这样活。”

公元前209年秋天的一天,陈胜、吴广活不下去了,在今安徽省宿州(秦时叫大泽乡)打响了反抗胡亥的第一枪,一时,天下震动,一大群人撒着脚丫子跑去凑热闹。项羽与刘邦也趁机各自竖起项字和刘字大旗。后,陈胜、吴广失败先后丢了脑袋,项羽和刘邦成为抗秦两大首领。他们率军向首都咸阳进军。虽然,只有10万兵力的刘邦先进了咸阳,但不敢以老大自居。带着40万大军的项羽一来,刘邦乖乖卷起铺盖走人。项羽借着兵多,自然而然的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大。此时,天下都是他说了算!项羽于是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其实和发配差不多。这时,项羽要多牛就多牛,刘邦要多孙子就多孙子。但,关键是刘邦不愿也不想当孙子,于是乎,随着“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楚汉相争”“一败涂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等成语不停的出现,刘邦终于获得了个“汉高祖”的称呼,开创了407年大汉王朝。而且,影响巨大。后来,“汉族”这个伟大的民族因此应运而生。

二、对项羽和刘邦的看法

先说项羽:项羽肯定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但他在推翻暴秦中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项羽的英雄气节为后人所赞叹。宋代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李清照之前,晚唐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项羽的残暴也是令人发指的!坑降卒,杀降王子婴、火烧阿房宫、捣毁始皇陵。把一个锦绣繁华的“八百里秦川”弄的“满目疮痍”,三秦大地的子孙们无不恨的牙根都痒痒的不行不行的。

再说刘邦:刘邦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读《史记·高祖本纪》时,写了这样一条批语:“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毛主席认为刘邦高明至少有四条:即决策对头、用人得当、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三、项羽和刘邦的对比

项羽总是孤军奋战,凭借武力攻城略地,所到之处不是烧就是杀降,使人怕也使人怨。刘邦总是注意团结不同方面的力量,把武力与政治攻势结合起来,首选不战而屈人之兵,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项羽刚愎自用,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则知人善任,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能用人之长。在刘邦帐下,不仅有精于政务、会搞后勤的萧何,有满腹经纶、善出计谋的张良,有善于用兵作战的韩信,还有陈平、周勃、郦食其、陆贾等各种人才。

项羽有的是“妇人之仁”。《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刘邦有的是“豁达大度”。雍齿封侯最为典型。雍齿是刘邦的同乡,是尿尿和泥的好友。但此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永远长不大的小人,项羽有一次要杀刘邦的老爸就是他出的馊主意。后来刘邦成为大汉皇帝,大封自己喜欢的人和同姓亲友,一些人就开始嘀嘀咕咕了,很多人不服,张良说他封分不均。张良问他最讨厌的,一生最恨的,群臣都知道的那个人是谁?刘邦说:雍齿啊。这家伙曾多次使我难堪,使坏,俺最想杀他。 张良说:好,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封雍齿,以示群臣。于是,刘邦赶快下令封雍齿为什邡侯。于是乎,嘀嘀咕咕的人立马没有了。

历史的必然:最后,项羽只能流着泪,唱着“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悲壮谢幕。刘邦则仰天大笑,吟诵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走上了大汉的历史舞台。

您对于刘邦和项羽有什么看法?

项羽和刘邦比太实在了!

您对于刘邦和项羽有什么看法?

刘帮虽然武艺不精,韬略不全。但拢落人才,利用人才,把下属才能为自己所用,取得了天下。例如萧何能筹备粮草和兵源,使刘帮军队有足够后勤保障。张良在军事方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才。韩信有统兵百万之才,有这些人才为刘帮打天下,沒有不胜之里。而项羽一勇之夫,就一个范曾谋土。言不听,计不从,离他而去,为有不败之埋。在鸿门宴上要听范曾一言杀了刘帮,那么历史也就改写了。

您对于刘邦和项羽有什么看法?

刘邦,一个为追求目的不择手段的领导。

项羽,一个喜欢带着兄弟到处浪的老大。

两个人的胸襟和价值观不一样。

刘邦的心中,我要做到天下唯我独尊,谁都别想开小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项羽的心中,我要当老大,咱们兄弟可以平分天下。天下一起打,吃肉喝汤一起分享。

放在现在的社会,刘邦就是草根创业者。为了巩固自己在公司的实权,削弱排挤一起创业兄弟。要做家族企业。

对于项羽来说,既然公司已经走上正规了,大家出的力,大家一起管理公司,我可不想操那么多心。

以上纯属个人闲说胡猜。刘邦和项羽都是历史的王者英雄不敢妄加揣测。

您对于刘邦和项羽有什么看法?

项羽乌江自刎,刘邦成就了大汉王朝。但是项羽作战勇猛,善于用兵,为人光明磊落,实乃大英雄也。

您对于刘邦和项羽有什么看法?

刘邦是一个善于用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项羽是一个刚愎自用,轻信多疑的悲剧英雄。

刘邦在称帝以后,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成功?他说,我之所以得天下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皆人杰,我能用之,此我所已取天下者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是一个非常善于用人的人。大家都知道一个有气度的领导更容易得到下属的拥戴,所以豁达大度的气度是刘邦事业成功的第二大关键。否则萧何张良,平等无数能人不可能聚集在他的周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一生只有一首诗,但却千古流传,因为这句话非常的磅礴大气,也表明了刘邦的非凡气度。不仅如此,刘邦也非常能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当年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的时候,他也想到长安城去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就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攻;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而项羽虽然拥有卓越的才能,可是却轻信多疑,妇人之仁,不听从范增的忠告,在新鸿门宴时,刘邦的几句辩护之词,几句看似甜蜜的言语,项羽为之喜悦为之兴奋。他原本对刘邦的怒气似乎在这一瞬间化为乌有,范曾的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他却置之不理,让自己迷失在刘邦的甜言蜜语和他自己与日俱增的狂妄心上。如此的刚愎自用,从而失去一统天下的良机。

然而他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20万,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掠夺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是对项羽的真实写照。

古语云,成者为王败者寇。滚滚历史长河水,不以成败论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