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扫地僧不救玄慈方丈?

他既然可以度化萧氏父子和慕容博,为什么不度化玄慈叶二娘呢?

扫地僧作为天龙救世主,他不救玄慈有三个原因。其一是少林寺因玄慈蒙羞,只能以死谢罪降低舆论、其二是玄慈历经这一切,大彻大悟舍身成佛、其三是扫地僧出现只是为化解天龙中最大的民族矛盾!

金庸,原名查良铮。他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四人,并称为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他一生写出了十多部武侠小说,其中大部分都受到读者的喜爱。而这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这本《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作为一本武侠小说,其中武功秘籍无数。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与易筋经、丐帮的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与一阳指、逍遥派的北冥神功与小无相功…这些武功随意拿出一部来,就可以称霸武林。而这些武功秘籍,也让我们小时候争论不休究竟谁更厉害。

天龙中除开令人兴奋的武功秘籍,还蕴含了很多道理在其中。很多地方都透露出,“出来混,迟早是要换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假慈悲?天龙中玄慈方丈被杖责而死,为什么扫地僧不出来帮所有人打开心结。

天龙八部

淫、杀双戒玄慈方丈

在分析扫地僧为何救萧远山慕容博之前,而放任玄慈去死。我们先来看看,玄慈与扫地僧都有怎么样的过往。

淫、杀双戒玄慈方丈

玄慈,少林寺玄字辈高僧。其师父为少林寺方丈,灵门大师。而玄慈则是灵门方丈的大弟子,未来注定是要接任方丈之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年轻的玄慈在当年武林年轻一辈当中,具有很高的威望。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得道高僧,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身为佛门众人最忌讳的就是犯下淫戒与杀戒,而这玄慈年轻的时候却把这两件事情都给做了。

当年玄慈二十岁出头,虽然是出家人但是他心中也难免有干出一番事业的念头。恰好这个时候,大燕后裔慕容博找到了玄慈。这慕容博与玄慈因为武学交好,互相因为知己。慕容博从南方不远千里而来,必然是有大事相商。

果不其然慕容博一见到玄慈,就说自己得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原来大辽与宋常年交战,辽国萧太后听闻大宋境内的少林寺有许多武功秘籍。普通人学习之后,可以成为以一当十的高手。如果每个辽人都能学习这些武功,那么大辽挥军南下攻灭宋,将不废吹灰之力。

慕容博

南慕容的名头在江湖上,也是人尽皆知的。因此对于慕容博的话,玄慈丝毫没有怀疑。玄慈深知此事重大,便问慕容博可有良策。慕容博便建议玄慈,联络江湖上的年轻一辈高手,在雁门关外埋伏少来抢夺经书的辽国高手。

玄慈一听,也觉得此计谋甚好。因此联络后来的丐帮帮主汪剑通等人,在雁门关外埋伏辽国高手。因为玄慈的身份,众人一致推举其为带头大哥。而玄慈不知道的是,他中了慕容博的计谋。

慕容博身为大燕后裔,一直希望天下大乱随后复国。然而辽国与大宋签订檀渊之盟后,已经很没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复国,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慕容博四处结交武林高手,想出一个毒计挑拨两国关系。

然而他的计谋最终失败了,辽人萧远山见家人被杀,战神附体将玄慈一行人杀得七零八落。最后留下婴儿乔峰,跳崖自杀。而慕容博因为计谋败露,只好假死躲进少林寺。

而身为执行人的玄慈,也是后来才知道自己错杀无辜,犯下了杀戒!

玄慈

悔不当初的玄慈因为错杀好人,因此一直下山做好事希望能够赎罪。哪知道他下山之后,又犯下了另一件令自己悔恨终生的事情。那就是犯下了僧侣最厌恶的~淫戒。

玄慈下山行善,偶然遇见叶二娘父亲病重。玄慈随即对其进行医治,过了一段时间将其父亲的病治好。也因为这样当年十多岁的叶二娘,对这个三十的俊美和尚产生了好感。随后二人在紫云洞中相会,做出了苟且之事。

而后玄慈留下银子给怀孕的叶二娘,自己则回到了少林寺。叶二娘后来剩下孩子,却被萧远山盗走扔在少林寺外。随后叶二娘因为孩子丢失,变成四大恶人之一。

而玄慈也因为同时犯下杀戒与淫戒,最终甘愿以死谢罪。

玄慈与虚竹

扫地僧为何不出来拯救也是受害者的玄慈

我们都知道,扫地僧在少林寺最后化解了慕容博与萧远山的恩怨。但是说句老实话,慕容博的确是个该死的,扫地僧却只让他放下屠刀。而玄慈其实也是慕容博计谋下的受害者,为何扫地僧就是对他见死不救呢?

第一:为了少林寺千年声誉

少林寺从南北朝时期便已经建立,到了大宋年间已经将近几百年时间。而这段时间内,少林寺的声誉不断的在上涨。到了唐朝时期,俨然成为了天下第一宗门。

而这也使得少林在武林之中,一直都是龙头老大的位置。不管是江湖上有什么事情,都是由少林寺带头摆平。而少林寺也自然而然,成为武林群雄心目中最为神圣的地方。因此少林寺的声誉,绝对不能毁在一个人手上。

玄慈先后犯下杀戒与淫戒,单从少林寺的规矩来说已经不可饶恕。最让人失望的是,玄慈居然是少林寺的方丈。天下群雄知道少林方丈,是个乱杀无辜荒淫乱道之人,那么心中对少林的统治地位必然会深深怀疑。

因此为了维护少林寺几百年来无数人营造的声誉,玄慈必须以死谢罪。扫地僧心中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没有出来营救。

乔峰

第二:大彻大悟舍生成佛

玄慈虽然犯下了杀戒与淫戒,但是他在最后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有的人说他就算不出来,萧远山也会在天下群雄面前揪他出来。但是玄慈没有心存侥幸,而是自己一人站出来承担一切。

对于当年参加伏击的高手,所有人因此枉死,玄慈知道他们心中是为了维护自己和少林。然而当年错的始终是自己,听信小人谗言。不仅害了萧远山一家人,也害了这些相信他的人,更加害了少林寺。

而对于叶二娘与虚竹,玄慈心中依然充满了愧疚。当初也曾再次寻找他们,只是没有结果。再次相见,已经是群雄汇聚少林寺之时。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他能做的只有在最后关头承认与他们的关系。也因为这样,叶二娘甘愿跟随玄慈赴死。

此刻的玄慈,已经大彻大悟不在为虚名所累。他承认当年的错误,也愿意为错误负责。最终他舍生承认立地成佛,这一点精通佛法的扫地僧必然是心领神会。

萧远山

第三点:扫地僧只为化解天下浩劫出现

扫地僧出现的时机,正是萧远山、慕容复、鸠摩智三人联手想要击杀萧远山与萧峰父子的时候。这个时间点,显然是为了拯救萧远山二人出现的。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乔峰答应了慕容博的请求,扫地僧必然会出现击杀在场的五大高手。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避免宋辽两国开战。而乔峰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这个提议,扫地僧必然会出现保其性命。

然而慕容博三人,毕竟赢面很大,如果乔峰父子死在少林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必然会为萧峰报仇,到时候也还是生灵涂炭。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扫地僧出来解决这场几十年的恩怨。

他先击杀慕容博,了却萧峰父子心愿。随后又击杀萧远山,满足慕容复的报仇之心。随即又复活二人,对两人进行佛法教育。仇恨只会你杀我、我杀你,无穷无尽的延续下去,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坏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仇恨随风而去。

这一点也直击慕容博萧远山内心,他们两个人其实就是被仇蒙蔽。而扫地僧的出现,表面上只解决了两人的恩怨,实际上是拯救了天下苍生。而这也是扫地僧,出现的真正使命。

天龙

结语

因此扫地僧出现,却唯独不救玄慈原因有三。第一就是玄慈必须维护少林声誉、第二就是玄慈临死大彻大悟舍生成佛、第三就是扫地僧的出现只为解决天下浩劫。

因此他不救玄慈,也是在情理之中。不知道各位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为什么扫地僧不救玄慈方丈?

扫地僧出现很突兀,他既不是为了救玄慈,也不是为了救萧远山、慕容博,而是为了给少林寺救场的。

在天龙世界里,武林中名义上的泰山北是少林寺,但是少林寺表现真的差强人意,不断的被其他势力欺负,没什么有效应对措施,跟泰山北斗地位完全不符。

首先是玄悲大师,他精通少林绝技大韦陀杵,却死在自己成名绝技之下。人们怀疑是慕容复所为,但是也没有证据,少林寺想找到凶手,可惜一直没有成功。实际上,他是被慕容博杀死的。

再有玄苦大师,他是乔峰师父,武功同样很厉害,但是他却被人在少林寺杀死。杀死他的的萧远山,但是他和少林寺上下都认为是乔峰,死的十分憋屈。

还有玄寂大师,这位更加厉害,是少林寺戒律院首座,会两门七十二绝技。他曾经参与围攻乔峰,结果被乔峰捉住,如果不是乔峰手下留情,他就要灰飞烟灭了。

再说玄难大师,这位是达摩院首座,也参与过围攻乔峰,跟丁春秋交过手,武功确实厉害。不过他最后中了了丁春秋逍遥三笑散之毒,莫名其妙的死掉了。

还有一个没露面的玄澄大师,这人被认为百年来少林寺天赋最高的一位,结果他痴迷武学,最后走火入魔,成为废人。

这些都是少林寺中最顶尖的长老,结果一个个死的死,伤的伤,一个个混的都十分悲惨,对于这种情况,少林寺没有解决好任何一个,显得十分无能。

到了后面,鸠摩智到少林寺卖弄武功,口出狂言,少林包括方丈玄慈在内,都是毫无办法。最后幸亏虚竹出手,少林寺才不至于一败涂地。不过虚竹使用的是逍遥派武功,跟少林寺没有关系,赢了也没什么好骄傲的。

可以说,当时的少林寺情况十分糟糕。等到英雄大会的时候,各路高手齐聚少林寺,大打出手。少林寺作为东家,完全没有能力制止这些打斗,泰山北斗的地位,可以说是名存实亡了。

而就在这时候,萧远山出现了,爆出了玄慈方丈一个大秘密,玄慈过去居然跟一个女人好过一段时间,还有了孩子。这下大家可兴奋了,这可是大新闻啊,少林寺这些年实力不行,花边新闻还不少,声誉可以说跌到了谷底。

而与之相对的,像乔峰、段誉、虚竹、游坦之等人在英雄大会上大放光芒,少林寺似乎真的不行了,很多局外人也都觉得少林寺不行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扫地僧横空出世。扫地僧实在太厉害了,真气外放,形成三尺气墙,少林高僧都以为他是个菩萨转世。

萧远山、慕容博挑任何一个出来,少林寺都没有一个可以应对,但就是如此厉害的两人遇到扫地僧,就像是小学生遇到了严厉的班主任,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扫地僧抬手之间就把两人打晕,然后又很快将两人复活,还顺便化解了两人的恩怨,这一手神乎其技,让所有人都震惊。

少林寺其实底蕴十分深厚,只不过当时在绝顶高手领域没有出色人物,连玄慈都差点意思。现在有了扫地僧这样一个远超绝顶高手的存在,少林寺立马又回到泰山北斗的地位了。

而玄慈这个人呢,他犯下了两个大错,一个就是误信慕容博传言,带人去截杀萧远山一家,不仅害死了萧远山妻子手下,自己一方也是死伤大半。另一个就是与叶二娘欢好,破了清规戒律。关键一点,他犯错之后并没有及时忏悔赎罪。

当然了,玄慈并不是一个主动作恶的人,但是他比较怯懦虚伪,最终酿成大错。这么多年,在少林方丈位子上,他估计做的也不踏实。最后,玄慈以接受少林寺戒律惩罚的方式结束生命,也可以说死得其所。这时候如果扫地僧出手救他,就没有意义了。

扫地僧武功盖世,远超其他人,即便如此,他可以救一个被坏人威胁的人,但是他却没有办法救一个本身就作恶的人。玄慈做了错事,逃避了那么多年,也享受了那么多年,也确实该付出代价了,扫地僧没必要插手。

而扫地僧出现,主要还是为了整个少林寺。尽管前面少林寺表现的有些窝囊,不过扫地僧一出,再次证明了少林寺的确厉害,不愧是武林的泰山北斗。

为什么扫地僧不救玄慈方丈?

当一个人站到足够高的高度时,他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他个人了,而是整个利益集团。

如果问《天龙八部》里最有魅力的男人是谁,估计不少朋友会脱口而出:萧峰!

萧大王人生的最后,也演绎了“楚霸王”式的悲歌,中原群雄为他不辞千里,奋不顾身,数次血战,拼命想把他搭救出去,这样的男人难道不算最有魅力吗?

算,但是又不算。

因为萧大王还有一个强劲的对手。这个人就是少林寺的方丈玄慈。

一个居四大恶人次席,人称无恶不作;一个执掌少林全寺,号称带头大哥。这样的两个人,这部《天龙八部》如果不看至第三十三回,要说两人有一段地下恋情、露水姻缘,那是打死也都不会相信的。

然而,在金庸笔下,这一切,还真的出现过;而且,还留下了“铁证”: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私生子,就叫做虚竹!虚竹受刑时,露出了两处戒点香疤,其中的一处是当年的叶二娘留下的!

玄慈一生,有两大污点:一是佛门弟子私通良家妇女,还留下私生子;二是误信人言,带头错杀萧远山一家。这两件事,都是大坏事!直接改变了书中两大男主角的命运,你说坏不坏?不过,金庸对玄慈是有偏爱的。

他没有任由玄慈这样黑化到底,而是安排他在少林勇斗大坏蛋庄聚贤,救护段正淳,还让他揭破慕容博的真面目,最后为了保护少林百年清誉,主动受刑而死。有勇有谋,视死如归,金庸也是尽力了。

少林方丈、得道高僧、雁门关一战的带头大哥 、叶二娘的情郎、虚竹的亲生父亲,一个人承受这么多身份,可知其内心有多么的复杂!

后来玄慈方丈知道当初雁门关的真相时,后悔莫及,于是将萧峰想办法送到乔三槐家,抚养成人。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玄慈并非大恶之人,少室山上,更因年轻时的错事万念俱灰。我们可以相信,玄慈在这些年来,肯定是悔恨交加的,所以最后才会自绝经脉而亡。至于扫地僧不去救扫地僧,并不是真的不救他,而是因为没必要去救玄慈方丈了。

其实,一开始我对害死乔峰父母的“带头大哥”是痛恨的,跟着乔大哥一路苦苦追寻真相,为武林中人宁死不透露“带头大哥”是谁而百思不解,为阿朱的枉死乔峰掌下情不自禁地洒下同情泪。

当玄慈大师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并甘愿当众接受杖责,我觉得大师也是值得同情的。他的很多错误也是有原因的,他的心里也有很多难为人言的苦。也正因为如此,当结局来临之际,叶二娘仍然希望他保持沉默,要他“不能说”,并欲为他辩白。玄慈大师打破沉默,坦然承认了一切的因缘。这一刻,我领略了少林寺方丈的大师风度,一种有别于所有传统世俗的诚实的态度,让人感动不已。

当然了作为文学作品,如果金庸一开始就说出了谁是带头大哥,你让他往后还怎么写?

为什么扫地僧不救玄慈方丈?

扫地僧不救玄慈,一是不能救;二是没必要救;三是不会救。

扫地僧是天龙第一高手、少林寺隐世高人,长年藏身于少林寺藏经阁,老态龙钟,搞搞卫生,整理经文典籍,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平凡得让人忽略。但事实上,藏经阁内的一举一动、萧远山与慕容博的所作所为,扫地僧都了如指掌。扫地僧对武林各派功夫,也了然于心。

如果英雄大会不在少林寺举办,世人可能都不知少林寺有那么一位绝世高手。

或者,英雄大会上,江湖豪杰,如咄咄逼人的鸠摩智挑战少林第一门派时,有人救得了场,扫地僧都不会出现。

又或者,天下高手危及少林寺声誉时,扫地僧如果表现冷漠、冷血,置身事外,都不会有人认识扫地僧真颜。

扫地僧真的藏得很深。藏得很深的扫地僧,却是一位得道高僧、萻萨心肠,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高尚、无私心态,去救场,去救苦、救难。于是乎,扫地僧登场现身了。

扫地僧一出场、一出手,就秒“死”打得你死我活的萧远山和慕容博,化鸠摩智的偷袭于无形,硬扛萧峰天下第一掌:降龙十八掌,无关大碍。紧接着又神奇般“复活”刚“死”的萧远山、慕容博,指出他们身上暗藏的暗伤,化解两人三十多年的恩怨,解开三十多年的武林迷团,使两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遁入空门。少林寺,又将多两位得道高僧。

扫地僧一系列神操作,于电光火石间完成,既惊世骇俗、惊心动魄,又精彩纷呈,直接化解江湖恩怨,救少林寺于水火之中。扫地僧武功之高,当世绝无仅有,令人敬佩。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扫地僧神出手,可以肯定,萧峰父子、慕容博父子、鸠摩智、丁春秋他们,肯定打得两败俱伤、你死我活,甚至同归于尽。少林寺呢?肯定血流成河,无伤惨不忍睹,威名扫地。

扫地僧完成救人、救场、救武林的壮举后,提着萧远山、慕容博飘逸而去,任凭萧峰一众高手怎么追赶,都赶不上,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扫地僧救了少林寺,却没有出手救少林方丈玄慈。这是为什么呢?

扫地僧不救玄慈,因为扫地僧心水清,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理由有三:

一、不能救。

少林方丈玄慈一生做了两件大错事。一件是:三十年前,玄慈作为少林高僧,不搞清事由,就误信慕容博谗言,误以为萧远山要杀入中原武林,杀上少林寺夺取武功秘笈,带头组织、参与了三十年前在雁门关截杀萧远山的行动,逼死萧远山原本探亲妻子、萧峰之母,搞得萧远山家破人亡,种下恶根、恶果,是为不慈、不仁。

第二件,玄慈作为少林得道高僧、方丈,却破了色戒,和叶二娘有私情,生下虚竹一子。虚竹被萧远山抱走,叶二娘寻子不见,拿别人孩子作乐,玩完杀死,变成为四大恶人之一。虚竹后来在少林寺打杂,艰苦、平凡长大,方丈玄慈也毫不知情。如果不是叶二娘认得虚竹的胎记、萧远山揭开玄慈方丈与叶二娘的私情真相,玄慈估计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个儿子。

虽然叶二娘事前没有告诉玄慈生子一事、长期玄慈方丈的地位,但玄慈忍看叶二娘变成四大恶人而不管,对情人叶二娘不仁不义。虚竹长期生活在少林,玄慈不关心、不关爱,对儿子不慈不爱。

佛门讲究因果。玄慈身为方丈、身为高僧,明白因果循环、报应的道理。玄慈做犯了江湖大错、破了佛门大戒,理应承担后果,理应受到佛门戒律惩罚、道义惩罚。这一点,扫地僧十分明确,所以他不能救玄慈。

二、没必要救。

玄慈方丈三十年前组织中原武林高手错误截杀萧远山,搞到萧远山痛失所爱,造成中原武林高手伤亡惨重,犯了杀戒。在少林寺英雄大会上被公开有私生子的隐私,犯了色戒,颜面尽失。虽然叶二娘揽职上身,其它少林弟子也维护方丈,不忍执罚,但玄慈明白自己犯了杀戒和色戒之大错,坦然接受、承认自己的错,决心受少林寺戒律惩罚,甘愿受死。

面对一个甘愿受死、赴死,以死谢罪天下的少林方丈玄慈,为人公正、无私的扫地僧明白,没有必然救玄慈。

三、不会救。

少林寺是武林第一大门派,享誉江湖数百年,是权威、正义、公道的化身,是武学的圣地,佛门圣地。

扫地僧以一颗下地狱的佛心,以超凡脱俗的武功,感化萧远山和慕容博,是化解武林恩怨的行为,是在维护武林正义的行为,是在维护少林圣地形象的行为,称得上高风亮节。

如果扫地僧去救求死、又该死的玄慈方丈,就是在为少林寺护短,损害少林寺数百年的良好名誉。救玄慈这样的蠢事,心如明镜的扫地僧怎么会去做?

扫地僧不会救玄慈,实在是明智之举。玄慈执意赴死,敢于直面、承担后果,还算条汉子,也保全了少林寺的名节!

为什么扫地僧不救玄慈方丈?

天龙里,玄慈方丈死后扫地神僧度化了萧远山和慕容博。但是没有参与玄慈方丈的事儿。这是因为 少林寺讲求的就是因果,度与不度一样都是毫无意义,他的死只是在赎罪。

先介绍一下背景

玄慈方丈年轻时因与叶二娘鬼混,有了孩子虚竹,但是因为少林身份的关系此事不能对外宣扬,但是孩子被萧远山偷走了,而玄慈方丈正是当年雁门关伏击萧远山的带头大哥。

虚竹的身世又在少林寺被萧远山当着天下众英雄的面提了出来,这样一个身为泰山北斗的少林寺方丈有何颜面再面对天下人。

所以以死赎罪,一方面是赎当年雁门关之罪,另一方面也是赎愧对母子二人之罪。

扫地神僧久居少林,也许知道当年的事情,也许不知道,但是这无关紧要,因为即便有人告诉他这些,他依然不会去度化玄慈方丈,为什么呢,因为以扫地僧的身份和地位,他听说整个事件之后,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度化,以后少林寺该如何立足武林,玄慈方丈何以面对武林同道。

所以,扫地神僧选择了不度,这是玄慈方丈自己的因果业报,该由他自己承担,至于什么时候承担,用什么方式承担,那时方丈自己的选择,他不干预。

玄慈方丈以死的方式保住了少林寺的清誉,也算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精彩话题《射雕中,郭靖为什么会成功》

为什么扫地僧不救玄慈方丈?

玄慈的命运和乔峰一样,结局是必然一死的,不死,两人都一样,逃不过内心的折磨。不同的则是玄慈不只是结局必死,而且还是必须要死,他不死,少林因他一人而继续遭受骂名,数百年清誉一去不返。玄慈的痛苦是无边的,他的痛苦无人能渡,也无人能救,只有一死,才是他最大的解脱,也是维护少林清誉唯一的途径。雁门关外一役,玄慈为此忏悔了三十年,结局是必死的

实际上,“雁门血案”罪不在玄慈。他当时并非少林方丈,轻信慕容博之言的乃是当时的少林主事高僧(当时的灵门大师已经圆寂,应是由灵字辈一代高僧接任方丈)。玄慈的带头大哥一职也并非自己争取而来,而是受中原武人推举。

倘若他只是雁门阻击小队的一员,而不是带头大哥,那他事后,可能就是像智光那样,多做善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虽是良心不安,但并不是一定要用一死来抵过。又或者,假如当时他在雁门关没有被萧远山手下留情,跟那些中原武人一样死去,那他也不用在日后遭受内心的折磨。可偏偏,他不只是带头大哥,还在众多同行的中原武人死去的情况下,他生还了。带头大哥的身份,带给了他太多的无奈和无边的愧疚。

一是因为自己身为行动的带头大哥,他没有护全同去的行动队成员,同行的二十一人死去了十七人。他自认为对不起死去的弟兄们,也没办法向这些罹难的家属交代。二是因为他身为带头大哥,却在行动中贸然动手,致使萧远山一家无辜受难。这一点包括他在内,剩下生还的四人,全部都心怀愧疚,良心不安。

雁门关外一役,枉作血案,铸成大错,玄慈为此内疚了三十年,也忏悔了三十年,同样也是默默的在暗中关照了乔峰三十年。实际上假如没有“杏子林事件”,乔峰的身世没经揭露,玄慈也不会加重自己的死意。乔峰身世一经披露,玄慈应该也是做好了乔峰迟早有一天也会来找他的准备,但更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萧远山竟然没死。知道他身份的乔氏夫妇和玄悲相继遭难,令他措手不及,此时的他也是认为此事系乔峰所为。如此一来,乔氏夫妇和玄悲为他而死,无疑是加重了自己的罪孽,也加重了他的死意。从这时起,玄慈的结局就是必死的。

于是死意加重的他,决定让乔峰亲手杀了自己。在乔峰前往天台山找智光的路上,他化名为“迟先生”,与乔峰对掌。他出掌未出力,就是想让乔峰一掌重创自己,然后在死前跟乔峰说明一切,实现自我赎罪,也是为了护下智光免遭毒手。化名为“迟”姓,是迟到的赎罪之意,也是抱着一死以受迟来的报应之意。只是乔峰心善,出掌留力,并未伤他,他也是未能如愿,但此后的他却仍是死意依旧的。

玄慈缓缓摇头,向萧远山道:“萧老施主,雁门关外一役,老衲铸成大错。众家兄弟为老衲包涵此事,又一一送命。老衲曾束手坦胸,自行就死,想让令郎杀了我为母亲报仇,但令郎心地仁善,不杀老衲,让老衲活到今日。老衲今日再死,实在已经晚了。”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章》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少室山英雄大会之中,再加上他有私生子的龌蹉事一经揭露,就更加加快了他必然一死的结局。羽菱君个人认为,假如没有叶二娘一事,玄慈在萧远山披露他便是带头大哥之后,他也应当会一死来实行自我救赎的。叶二娘一事,是加快了他的死意,在那种情况下,玄慈不但是必然一死,还是必须要死。

玄慈只有自己一死,方能脱离苦海,免毁少林清誉

假若当时的玄慈不死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先说他所主事的少林。可想而知,少林从此不断遭遇非议和骂名,就像包不同的那话“少林乃专养私生子的善地”,少林僧人还不能为自己辩驳。如此一来,少林的数百年清誉毁于玄慈一人之手,自此不再能自称名门正派,反而会被灌上一个藏污纳垢之所的恶称。

所谓“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但罪不及家人是有前提的,那便是一人做事一人当,只有自己自行就戮,自身一死,便不再让家人惹上其祸。对玄慈来说,少林便是他的家人,只有他一死,世人才会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不会再把罪名加与少林。他的死,是维护和延续少林清誉的唯一途径。因此,玄慈是必须要死的,他一死才能让少林的数百年清誉,不会因他而毁于一旦,少林依旧还是少林。

而且,玄慈假若自己不死,不但少林清誉不再,自己也难逃内心更加的折磨。本来,雁门血案已让他内疚了三十年,再加上此事,罪上加罪的他,又会于心何安?谴责肯定是不断的,哪还有颜面能再去主事少林,面对天下英雄,又如何对得起,为了维护他的声誉,情愿一死也不愿吐露他便是带头大哥的身份,而死在萧远山手下的乔氏夫妇、玄悲大师、智光和尚等等那些人呢?

这种折磨,会让玄慈痛苦不已,而且无边无际,任是谁也是不能普渡和挽救的。因而,此时的玄慈,只有一死方能脱离,沉溺了他、折磨了他三十年的无边苦海,得到真正的解脱。杖刑之下,所有自己种下的罪孽,得以一一了却,此时的玄慈才有了自己后半生唯一的心安之时。而且他的一死,不但让少林清誉得以延续,也让自己的声名得到了保全,玄慈可算死得其所,这一点小说之中也是说得坦然。

群雄初闻虚竹之父竟是少林寺方丈玄慈,人人均觉他不守清规,大有鄙夷之意,待见他坦然当众受刑,以维少林寺清誉,这等大勇实非常人所能,都想他受此重刑,也可抵偿一时失足了。万不料他受完杖刑、传承方丈职位之后,随即自绝经脉。本来一死之后,一了百了,他既早萌死志,身犯淫戒之事不必吐露,这二百杖之辱亦可免去,但他不隐己过,定要先行忍辱受杖,以维护少林寺清誉,然后再死,实是英雄好汉的行径。群雄心敬他的为人,不少人走到玄慈遗体之前,躬身下拜。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章》因此,回到题目。在藏经阁中才出场的扫地僧,一切都逃不过他的双眼,他自是明白玄慈一死的意义。而且扫地僧本来就是佛法的化身,佛法就是为了普渡众生,让众生脱离苦海,往生极乐。既然玄慈只有一死,才是真正的脱离苦海,真正的解脱,那扫地僧还有需要去救他吗?救下玄慈,让玄慈继续遭受内心的折磨,还毁了少林清誉,又有何极乐可言呢?更重要的是玄慈以死来正名佛法对他的教化,也等于是在群雄面前弘扬佛法,如此,佛法化身的扫地僧还有必要去阻止他吗?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