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白、杜甫、苏轼等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有机会得青云大奖吗?

引言

时空之门逐渐打开,从中走出三道人影。那是来自才华的压制,让普通头条用户抬不起头,即便是百万大v也在这三人面前瑟瑟发抖。

待光芒散去众人定睛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三人居然是头条传说中的存在,“预言家李太白”、“流浪儿杜甫”、“东坡肉苏轼”!他们是来参加这一期的头条青云文章评选的,众人心中不禁苦涩自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时空之门

李白瞄了一眼头条千万大v,随即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大预言术”。只见天空出现几行大字,众人一看原来是一首预言诗!

花开时百花休

如飘雪人间留

其一枝心花放

山绿中一点红

游天下我最牛

李太白

众人心想李白大预言术一出,这次青云得主必然是他!杜甫一看众人,只说一句聒噪。随即大笔一挥,风起云涌。

忧天下人

太平世

尤听天泣

天堂在

杜甫

众人心想果然是神仙打架,看来杜甫也是志在必得这期青云评选。苏轼却不管众人,独自做起了他的拿手菜,东坡肉!

原来杜甫已经订好酒席,邀请青云评审员。还亲自动手做了自己的东坡肉,众评审员已经被美食所诱惑,手指不自主的全部选择了苏东坡!

苏东坡

如果李白、杜甫、苏轼等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有机会得青云大奖吗?

时代不同,没有可比性。首先说李白。

李白是诗仙,放浪不羁,率性真情。以绝句和歌行传世。耳熟能详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果把这首诗放在头条上,估计推荐不会太多,因为机器人不认识李白,只是判断是否原创。就结句而言肯定拿不下青云,不符合评选标准。

另一篇是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现在话说就是:哎吆妈呀,这么高这么难让我怎么过去呀!

有个办法可以试验,你可以翻译点李白作品,试试。

时代的不同,假设就不成立。诗仙入青云,不用评,本身就是大奖。

杜甫是现实主义作家,有诗史之誉。

如果说杜工部入青云是有可能的,因为比较写实。但诗词肯定不行,因为诗词不符合青云标准。

其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如果放在现在原创会有很大的点击量,但政审不知能过不。

另一个记忆里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可译为:涤荡心胸的大片大片云雾,看呀,快看,那只鸟,要飞入云层了,哎呀眼睛好疼……

如果做原创贴出来,和普通的诗词区别不会太大。没见哪个写诗词的凭一首诗得主青云吧。

苏轼是书画大家,诗词豪放,震撼千古。

如果书画拿到现在原创,那也是大家,别说青云 ,很可能会建立苏轼奖。会获得国家终身成就奖。

其诗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传唱

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创举,那么苏轼就是破除传统的先驱。一改花间词的颓废低迷,写出一片新天地。

但这些伟大的创作都不是青云能承载的包括李白杜甫。不能承载其重也。

如果李白、杜甫、苏轼等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有机会得青云大奖吗?

我是胡乱对联瞎打油,不请自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位的名气。李白和杜甫是唐代三大诗人的前两位,是诗界的珠穆朗玛,不可逾越。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大学士,在文学界能甩别人上千里。名气的确很大,都能进我国古代十大文学家。如果能进驻头条,是平台和读者的荣幸。

接着,我们来看三位的作品体裁。李白和杜甫擅长的是诗;苏轼是全能型人才,诗词、散文和赋样样精通;而青云计划需要的是文章。

当然,话得说回来,如果李白、杜甫、苏轼都能按青云计划的要求,写出好文章来发表,成为青云计划获奖作者都是容易的事。不过,以李白的性格,当时与官场格格不入,还发出我辈岂是蓬莱人的感叹,要他按要求写文章,他就不是李白了。

所以,如果李白、杜甫、苏轼等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能成为青云计划获奖作者的是杜甫和苏轼,而李白不能。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还请认可的师友点赞,有不同意见的师友在评论区告诉我!

(本文原创)

如果李白、杜甫、苏轼等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有机会得青云大奖吗?

一定有机会,因为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大才小用了。

如果李白、杜甫、苏轼等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有机会得青云大奖吗?

如果历代的文人雅士,如李白、杜甫、苏轼等自由派的贤圣人士,来现如今的头条号注册。

按着平台的规则,这些大家基本连原创都无法通过,就不要想什么拿奖了!

因为,真理与艺术是没有定义可以评判的,又怎能被平台的“大数据”选中呢!

如果李白、杜甫、苏轼等大文豪用头条号撰文,有机会得青云大奖吗?

估计很难,李白、杜甫、苏轼,都是炼字之神,他们力争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浓烈的情感,比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种豪迈与自信,流传千古;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份心怀苍生的情怀让无数的人温暖;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份良好的祝愿直到今天依然留住在我们的心底。如果根据青云的标准来表达这三个主题,恐怕需要一万字。

在古时候,没有相机,无法为人们提供画面,这需要用文字来展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瑰丽的想象,飞瀑雄奇之感迎面扑来;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清新的、灿烂的的成都一下子展现在眼前;苏轼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仿佛让人走进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有花、有青杏、有燕子、有人家、有绿水,画面感极强。在头条没有几张画面,你都不好意思发布你的文章,所以,我也赶紧配了几张图。

古代没有手机和电脑,书籍也印刷不便,大部头的文学作品不方便流传,不可能用动辄几千字来讲述一个道理,描写一处风景,无法传播,人们也记不住那么长的篇幅,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是那些高度凝炼、高度概括、高度形象、情感丰富的短短的富有韵律感的最多几十个字的作品。如果按照头条的字数要求,他们的作品都不合格,甚至推荐都不会被推荐,更别提要加V了。

如果这三位大文豪穿越到头条号,第一轮就被机器人淘汰,连人都没见到,掩面羞愧地走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