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宋仁宗为人仁慈,宽厚大度,不负仁宗之名,从哪些事儿上可以看出来?

中国历史上帝皇无数,但是这其中担当的起一个“仁”字的,我觉得可能只有北宋皇帝宋仁宗~赵桢!

宋仁宗在位时期,推行仁义之政。百姓安居乐业,边疆战事停歇。可以说宋仁宗的时代,就是一幅太平盛世图。今天我们就来说几个小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这位千年之前的帝王,为何称的上仁义二字!

心存善念

话说有一天晚上,宋仁宗正在寝宫批改奏折,不知不觉时间已过三更。他突然发觉自己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唤,就想吃点夜宵填下肚子。于是吩咐太监叫御厨准备一些羊肉,突然想吃羊肉了。 可是没过一小会儿,宋仁宗一想:朕是皇帝,富有天下。虽然想吃什么都可以,但是下面的官员百姓一旦知道了,可能会纷纷效仿自己。这样下去,不知道会有多少只羊会丢失生命。这样太残忍了,还是算了吧。肚子饿,忍一忍就过去了。于是赶忙叫太监去说不需要了,自己忍着饥饿继续批阅! 可以看出宋仁宗心中心存善念,即使是一只羊也不忍杀害,更不用说他对待天下百姓该有多么仁慈!

心中有仁

有一天,宋仁宗正在吃晚饭。他正吃的津津有味,只听咯吱一声。宋仁宗从嘴里突出一口米饭,还带着血丝。旁边的宫女太监一看,吓得魂不附体,赶紧跪下大呼陛下饶命。原来啊,是宋仁宗吃饭的时候,饭里面有一颗小石子,胳着宋仁宗的牙齿,牙龈出血了。皇帝可是金贵之躯,现在都出血了,旁边的下人自然以为宋仁宗会把他们处死。哪知道,宋仁宗却说:你们赶紧起来,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不然你们肯定会被责罚的。搞得太监宫女面面相觑,咱们的仁宗皇帝,你也太可爱了吧。 这里可以看出,宋仁宗胸怀天下,爱民如子。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愿意责罚下人。这在帝王之中简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从这些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宋仁宗心怀仁义,因此才会受到万民爱戴。当宋仁宗去世的时候,百姓无不恸哭。消息传到辽国,燕云之地无不悲痛甚至于辽国皇帝也大哭不止。宋仁宗之仁义,可见一斑,堪称千古第一仁君!

都说宋仁宗为人仁慈,宽厚大度,不负仁宗之名,从哪些事儿上可以看出来?

历来好皇帝都勤政爱民,宋仁宗也如此。与之不同的是,多数皇帝都会用尽手段博取美名,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可是,宋仁宗却十分低调,从不刻意求名。

宋仁宗曾经对宰相吕夷简说:“朕每天退朝之后,还会把天下官员呈交的奏章全部观看一遍。”吕夷简说:“陛下您贵为天子,何必事事躬亲?如此,也不是保全龙体的做法。”

宋仁宗说:“朕蒙受先帝重托,肩负万民安危,朕怎么敢把自身的安危放在江山社稷之上呢?”随后,宋仁宗又说:“朕每天吃饭不求珍馐美味,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可以。穿衣服只需要普通的丝绸,还多次洗刷,后宫妃嫔还因此取消朕过于节俭。大臣有进献食物,里面有虫子在饭菜中,内臣提议要追究责任,朕也为其掩饰,恐怕那位大臣因此获罪。”

吕夷简听了,非常感动,大赞宋仁宗乃是千古仁君。

宋仁宗连忙劝阻,说:“今天朕比较有感触,因此把心里话和吕相公说说。希望吕相公对外不要提起。朕不想以此邀取美名。”吕夷简听了,更加感动。

再说一件事,历代明君都爱惜仁德之名,不过,所谓龙有逆鳞,触之则死。若是有人胆敢谋逆,或者发现有人有谋逆的可能,大多数皇帝都会想尽办法不择手段将隐患出去!

宋仁宗同样是个例外!

宋朝有一个大臣名叫程琳。有一次程琳在检阅军队的时候发现一名士兵胳膊有些异样,让那士兵脱下上衣观看,在场众人无不大吃一惊。原来,士兵的胳膊上不知道怎么长了一串奇怪的东西,从手掌到肩头,蜿蜒曲折,隐然像一条龙。军中哗然,有人就说,是不是这个士兵乃是真龙下凡?程琳听了立刻将士兵抓捕送往京城。宰相听了也不敢怠慢,急忙禀奏宋仁宗。宋仁宗带领宰臣共同观看。

宰臣们都说,必须将士兵斩首,以消弭祸患。宋仁宗却摇摇头,说:“诸位说得不对。这个士兵乃是生了一种怪病,他又犯了什么罪呢?”宋仁宗不但把士兵释放,还让御医前往诊治。

即便是后来满朝官员都说狄青要谋反,宋仁宗还是认为狄青是忠臣。只是,宰相文彦博抬出所谓祖宗家法,说太祖也是周世宗的忠臣,既狄青不想谋反,然他威权素著,名望过大,依然会有人怂恿他造反。万般不得已,宋仁宗才将狄青外放地方。

宋仁宗本是想保护狄青,可是,那些已经出手的文官们绝不能允许狄青回到朝堂,于是想方设法恐吓狄青,致使狄青被贬不久就忧惧而死。

都说宋仁宗为人仁慈,宽厚大度,不负仁宗之名,从哪些事儿上可以看出来?

【‌“愤青”苏辙参加制举考试,“诽谤”宋仁宗,言者无罪被宽恕,直言敢谏被录取,终不负仁宗之名】

  • 苏轼比苏辙大两岁

嘉佑二年(1057)苏轼和弟弟苏辙一起参加贡举考试,成功上岸,取得功名。

嘉佑六年(1061)宋仁宗特旨恩科,许多人很高兴,万一考上了呢?苏氏兄弟一起参加了制举考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题目是“仁宗执政后虽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但是肯定有很多问题,比如民生困顿、“三冗问题”、文教法制、财政不足等,那么该怎么办?”

  • 变法派苏辙也曾年轻热血,理想主义者

苏辙一看这个话题,顿时有很多话想说。血气方刚的苏辙跟随父兄从四川来到开封,沿途见到许多问题,比如“官员土地兼并、豪强放高利贷、土豪劣绅巧取豪夺等”。整理了一下思绪,苏辙立马在草稿纸上挥毫泼墨,直抒胸臆。

开篇就写大领导仁宗表里不一,缺乏诚意,接着就举例子说仁宗好女色,喜歌舞,生活奢靡,懈怠政事。此外朝廷劳民伤财,皇帝好虚名、心机男……

考完试,出了考场,苏辙才回过神来,坏了!光顾着写的爽,这样写估计上岸机会渺茫,肯定落榜。

算了,还是回去当主簿熬资历吧。

阅卷过程乏味,但是当阅卷官看到密封誊录的苏辙卷子,眼前一亮。

司马光就认为虽然苏辙卷子尖锐刻薄,但是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忠君爱国思想,建议录取。

  • 苏辙卷子让朝廷官员争议不休

胡宿则认为苏辙卷子离题万里答非所问,以古讽今,指责君父,道听途说,不可取。而范镇则认为可以取,不过名次要靠后。三司使蔡襄认为苏辙的批评很对,虚心接受……

由于争议太大,朝廷官员议论纷纷。朝廷重新安排阅卷官批卷,评审后认为苏辙卷子不可取,提请皇帝最后定夺!

司马光上奏,苏辙卷子先不说文辞条理怎么样,通篇敢言利弊的勇气魄力就值得称赞!如果陛下录取,陛下虚怀若谷的美名可就千古流传了。

八月,仁宗下诏,苏氏兄弟成功上岸。苏辙名次靠后,调任苏辙为商州军事推官。

宋新社追评:

苏辙这样的“愤青”,在制举考试“炮轰”宋仁宗可以说确实胆大包天,幸好遇到的是大宋暖男,宽厚的仁宗。宽容大度,优容谏臣,宽松的朝廷工作氛围,在职官员可以说很幸福了。

  • 魏征屡次犯颜直谏唐太宗李世民
  • 喜欢乱改起居注的唐太宗李世民

直言犯谏的官员很多,但是下场都不太好。(参考李世民对待魏征,下朝回宫后怒骂“我要杀了这个田舍汉”,虽然后来被长孙皇后劝阻,魏征死后因为小事就将坟碑砸裂。李世民还乱改起居注,苏辙同学,这位才是真正的表里不一)可是对比一下宋仁宗,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如此,就知道君主虚心纳谏品性的重要性了。

  • 能为下属着想的宋仁宗

苏辙指责批评的话语尖锐刻薄,有些甚至是道听途说,出言不逊的苏辙却能被仁宗录取,也是大宋“言者无罪”、仁宗仁义无双的最好注解。

如果你要穿越回大宋,那么最好回仁宗朝。你的看法呢?

图文来自网络,有侵权行为的可以联系作者删除,禁止抄袭。

(文/公子权)

都说宋仁宗为人仁慈,宽厚大度,不负仁宗之名,从哪些事儿上可以看出来?

这么好的帝王,现在古装宫廷剧中都没导演去拍摄,演员去演绎这个以仁慈治国的宋朝仁宗帝,好了,正午阳光搭档朱朱编剧改编米兰的小说孤城闭,以仁宗帝为主线的传奇一生和朝中名人雅士,大臣们种种趣闻,弱化公主太监的畸形恋,突出仁宗帝,格式大了,只会让观众感受仁宗帝朝的正气,气象万千,文人墨客的风貌!宋仁宗由王凯来担当男主,再合适不过了!点赞!

都说宋仁宗为人仁慈,宽厚大度,不负仁宗之名,从哪些事儿上可以看出来?

宋仁宗在中国历史上,相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一类的皇帝来说,他没有太耀眼的丰功伟绩,但是他统治的时期,出现了很多彪炳史册的大文人,他是不以已为能,而以众为能的一个好皇帝。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唐宋八大家中,其中宋仁宗时期就有6人名列其中,而且涌现出一大批才俊豪杰,请看名单:范仲淹、包拯、司马光、梅尧臣、蔡襄、柳永、周敦颐、沈括……我说的这些人名,都是童叟皆知的,还有四大发明,有三个在宋仁宗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现在我们仍然能在舞台上看到的著名京剧《狸猫换太子》就是发生在宋仁宗时代的历史故事,充分的反映了宋仁宗的宽厚仁慈,有一回宋仁宗想吃羊肉,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皇后,皇后命御膳房的厨师杀羊煮食,宋仁宗连忙阻拦,他说我只不过是食欲来而已,如果我吃了第一次,以后就会成为吃羊肉的惯例,这就不知道要宰杀多少只羊。难怪苏东坡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宽厚仁慈,收揽天下豪杰,不可生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已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今赖之”。

都说宋仁宗为人仁慈,宽厚大度,不负仁宗之名,从哪些事儿上可以看出来?

宋仁宗"实际上还是一位比较清名的皇帝,在其统治之时,国家政治相对清名,经济繁荣,在宋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宋仁宗为人比较宽厚仁慈。据说宋仁宗一次出游时,因口渴而不停回顾,回来以后才喝了水,皇后问为何不渴,仁宗说怕喝使跟随他的宫女太监受罚,由此可见其心仁慈;又包拯屡次因事犯上,敢于直谏,仁宗却不加惩罚,可见其宽宏大亮。总之宋仁宗是宋史中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帝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