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分享几个相对冷门的文化常识。
1.诗词中的东西南北风古诗词中有一条规则,东风为春天,西风是秋天,南风为夏天,北风为冬天。
之所以有这样的规矩,是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而来。
木对应四季中的春,东方甲乙木,所以“小楼昨夜又东风”说的就是春天;
火对应四季中的夏,南方丙丁火,“南风草木香”说的是夏天;
金对应四季中的秋,西方庚辛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说的是秋天。
水对应四季中的冬,北方壬癸水,“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说的是冬天。
古人基本上都遵循这个规律写诗词,少有例外。
2.中国第一首诗中国第一首诗为《弹歌》,是一首描写狩猎过程的诗。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读肉,是肉的古体字。
3,评书的起源最早的评书兴起于唐朝,主要说的是佛教典籍。这种表演形式,当时被称呼为“说话”。
到了宋朝,“说话”逐渐兴盛起来,内容也从佛教典籍逐渐演变为说故事。并有文人开始为“说话”艺人写话本。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最早都是话本。
《三国演义》的话本是《全相平话三国志》,《水浒传》是《醉翁谈录》。
据说,宋朝时的“说话”先生,起的艺名,最后一个字多是庵。因此现在有一种观点,施耐庵可能是宋末元初的“说话”先生。
4.初版《西游记》《西游记》的故事最早是以戏曲,和“说话”两种方式,在民间流传。
因为表演的特殊性,所以《西游记》流传虽广,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到了元末明初时,剧作家杨景贤把《西游记》的故事整理融合,创作出了完整版的元杂剧《西游记》。
在这一版《西游记》中,孙悟空无耻好色,不仅抢了一国公主为妻,还想让铁扇公主叫自己小甜甜。
此外,还有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不过里面的情节非常简单,没有猪八戒。孙悟空也被称呼为猴行者。
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以元杂剧和诗话为基础,进行的再创作。
5.第一本意识流小说最早的意识流小说,是明末小说家董说创作的《西游补》。
《西游补》讲述孙悟空过了火焰山后,为妖精所迷,陷入幻境。
在幻境中,孙悟空穿梭于古今未来,时而为美女,时而为阎王……或结识项羽虞姬,或为岳飞申冤平反……
是一部想象力超越了时代的小说。
所以,再有人说孙悟空不能穿越,不能谈恋爱什么的,您可以直接拿元杂剧《西游记》和《西游补》拍到他的脸上。
6.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中国最早的侦探小说,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修竹社出版的《冤狱缘》,作者知非子。
这部小说在学术界充满了争议。
有人认为,中国的侦探小说,是国人接触到西方侦探小说后才兴起的,才有人开始创作的。
没有接触西方侦探小说前,国人只知道公案小说,不知道侦探小说。公案小说是以官员断案,平反冤狱为主。侦探小说注重的却是逻辑推理。
而中国第一次接触到侦探小说,是1896年由上海《时务报》翻译刊登的《驼背人》。因此,《冤狱缘》的出版时间很可能是错误的。
也有人认为,如果无法拿出《冤狱缘》出版时间不正确的实证,那这部小说就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原创侦探小说。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人往高处走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体系,浩成烟海,无穷无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对人类文化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了解。即便是专业人士,所掌握的文化知识也不过是人类文化的冰山一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是存在着难以计数的文化盲区。领域诸如:衣食、住行、婚姻、族制、阶级、政体、选举、官制、兵制、文字、语言、学术、宗教……建议可以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开始观察留意,另外可以旅游文创结合。还可以结合些书籍和经典等
如《中国文化常识》,《道德经》……
列举如下:
【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
【汉字六书】
十华化常记象形、指事、形声、会意、
转注、假借
【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
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作为中国人,最起码的文化常识应该是三才、三纲、五常、五行。
有一段时间,我们将三纲称之为糟粕,但是,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里的君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每一个国民都是臣,君臣义是理所应当的。
三才者,天地人,这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世界观。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不仅人在做天在看,而且人类的生存与未来与天地自然休戚与共,这一点不容置疑。
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国人做人的准则。
五行,相生相克,依然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世界观。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自古至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社会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
我才疏学浅,对中国文化没有专门研究,但了解的文化常识也有一些。如:古代官职设置。
先秦周礼中的三公:太师、太保、太傅。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三国时,改丞相为司徒,三公为太尉、司空,设立中书省,行秘书职责,设立御史台,主管为御史中丞。
晋设"八公":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
隋唐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还有九寺、五监、御史台等。地方官制设道、州、县三级制。……
古代实行科举选官制。隋炀帝大业年间设置进士科,以文学取士,为科举之滥觞。科目主要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等。
至明清,形成了科举考试的规范,先是预考,经县试、府试取得童生身份后,实行三级考试。
院试:在府城或州治所举行岁试或科试,中者为"生员",俗称秀才。
乡试:在各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中者为举人,取得参加会试和做官的资格。
会试:乡试次年二、三月在京城贡院举行,中者为贡士。贡士通过复试分为三等,凭此可安排工作岗位。
殿试:四月份举行,中者统称为"进士",出榜分三甲,一甲三名,为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为赐同进士出身。
又如:八卦与太极、五行生克、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古代历法等等,可谓是传统文化精华。
古代夏历将十二月与十二支相配,现简要介绍如下:
十一月阳气动,像万物滋生的形状,也像襁褓中的人首与手足的形状,所以称为子月;
十二月阳气动,万物萌动,像人举手做事的形状,所以称为丑月;
正月阳气动,万物衍生,所以称寅月;
二月万物冒地而出,像开门的形状,"二月为天门",所以称卯月;
三月阳气动,雷电振,万物都伸展出生,人也开始下地春耕,所以称辰月;
四月阳气已出,阴气收藏,万物生长发育,所以称巳月;
五月阴气逆阳气而出,阴阳相交,所以称午月;
六月万物都逐渐成熟,有滋味,所以称未月;七月阴气成体,万物已成形体,所以称申(申有身之意)月;
八月黍成熟,可用来酿酒,所以称酉月;
九月阳气渐弱,万物都已结实,阳气就下降,所以称为戌月;
十月微弱的阳气与强盛的阴气相接,亥,有荄(草根)之意,所以称为亥月。
这是根据一年十二个月的气象特性与十二支的字义相配合而形成的。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有医药,军事,思想,诗词歌赋,人文地理,曲艺建筑,民俗风情,文物古迹,发明创造,都推动了社会进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