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超过一千本书的人都是什么人?
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懵。
因为我不知道你说的一千本书,指的是什么书?小说、漫画、文学名著、期刊杂志、工具书、还是教科书?
如果是教科书,任何一个高中学历的学生,他所读过的书,好像就已经超过一千本了吧。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英语、生物、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历史、地理……还有各类辅导教材,各种补习教材,各种课外读物,这些书籍加起来绝对过千了。
如果不算教科书。那咱们说说连环画、漫画这些书籍,我小学毕业时就已经破万卷了。《哆啦A梦》、《乱马》、《七龙珠》、《圣斗士》、《足球小将》、《灌篮高手》、《天子传奇》、《一刻公寓》……以这些漫画的单行本来算,破万不要太轻松。此外还有《忍者神龟大战圣斗士》、《葫芦娃大战魂斗罗》、《孙悟空大战变形金刚》,另外还有《格林童话图画版》、《童话大全》、《安徒生童话大全》……除了这些还包括连环画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读书破万卷很难吗?
只算小说的话,那更轻松,随便找一个喜欢看小说,书龄十年以上的人,读完一千本小说都是小儿科。
如果只算文学名著和工具书,那这个我是真没破千,可能也就一,二百本而已。不过,这也有个前提,有些名著,我看过好几个版本,这是算一本?还是算两本?就比如《水浒传》,我看过连环画版、少儿版、原著,这些算一本还是算几本?
除了这些外,读期刊杂志算不算读书?
说了这么多废话,只想说明一个问题。现实生活中,读书超过千本,哪怕破万卷真不是什么难事。读书破万卷的人也不是什么高人,只是一群普通人而已。
破万卷不难,难的是读书时的态度。是精读还是消遣?如果只是消遣,哪怕读完十万本,对一个人也是没什么帮助的,反而不如只精读一本书的人。
读书超过一千本书的人都是什么人?
我一个朋友曾被称为深圳书柜,大学时代就将图书馆十分之一的书读完了。应该远远超过1000本。据我的观察,他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很突出的:
一、满腹诗书,才思敏捷和他在一起时,可以感觉到各种诗词古文,及名著经典,只要稍微有些名气的,他都几乎可以就其中大意和核心思想,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遇到搞朗诵,对对子,玩飞花令这样的事情,根本不在话下。
二、口才奇佳,滔滔不绝他的口才极好,演讲能力极强,且言语的品质极高,表现力极强,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诸子百家,民国大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大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感觉。也因为这个,他讲《庄子》,讲《道德经》,讲唐诗,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也赚了不少钱。每年在深圳文博会都还会有专门的文化讲座。
三、文案策划能力极强他的文案策划能力的确不错,各种企业品牌策划,产品文化策划,纪录片文案,电影剧本 ,广告词,博物馆策展,文化节活动等等,也是信手拈来,非常专业。当然,早些年为了生存他各种文案策划都搞,这三四年就只接钱多逼格又高的,一般的都不鸟。
四、傲气豪迈,目中无人他这个人也算恃才傲物,尤其是后来读的书越来越多,社会阅历越来越丰富,格调越来越高之后,一般人尤其是小土豪和小文人,他压根不放在眼里,鼻孔朝天,似乎看你一眼就降低自己身份了。笔者曾和他与某教育局领导一块吃饭,一言不合,这哥们直接拍桌子。当然,遇到志同道合的,他也愿意和你彻夜长谈,掏心置腹。
五、趣味高雅,是个玩家在他所读的书中,很大一类是属于美学类的,尤其是东方美学。再加上也喜欢奇花异草,手串文玩,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茶道瓷器,玉石根雕。家里东西不算多,但眼光很好,品质很精,个个都能拿得出手。
读书超过一千本书的人都是什么人?
我现在读书,就将近1000本了,实际已经达到了830本。
而且,我还真认识几个读书超过1000本的大神。仔细想一想,这些人都具备3个特征(图片里的不是我):
01嗜书如命,无书不欢每天如果不读点书,就会觉得今天少了点东西。就好像跟吃饭一样,你一不读书,就会觉得脑袋很饿。比如我吧,我每天都要写几千字的文章,写文章就是压榨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如果不读书,不吸收新的知识,是很难连续产出新的思路、思想和观点的。这和每天吃饭补充能量,运动消耗能量,是一个道理。你不吃饭,就没有力气去运动。同样,每天读书也是给自己提供精神能量,让自己可以持续进行烧脑运动。书,就是这帮人的命。没有书,那是万万不能滴。
02性格很逗逼,特会吹牛逼你肯定看过高晓松的脱口秀,他就是一个大量读书的人,肯定超过1000本。特别能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他不能说的,什么都能跟你聊一聊。因为书读多了,你就什么都懂一点儿,有的深、有的浅,但多少都知道一点。所以,读书超过1000本的人,都特备能“侃大山”,很逗比。你也可以看到,我经常写的文章,总是带着一些逗逼性质,偶尔有点吹牛的性质,这就是书读多了一个不太好的习惯。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呀,这可能也是读书给惯的吧。
03对生活要求很低,有书、有网就行很多互联网从业人士,自称程序员,或者码农。他们月入数万,却终年就一套衣服,不是耐克阿迪,就是李维斯新百伦。而对于读书超过1000本的人,其实就是“知识农民工”,或者“知识码农”。他们对生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吃喝完了,差不多就行了。但是,书,是一定要读的,而且毫不犹豫,舍得花钱。一个月,可以不买衣服,不买各种东西,但书是一定要买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买衣服啥的,是消耗品。但买书,却是一种自我投资。最后,读1000本书,其实没那么难。只要你想读,马上就可以开始加油吧。
也建议在我的主页查看《超实用的读书方法论》,学会20种高效读书方法,1年300本,不到4年你就读完1000本了。
我是千城,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欢迎【关注】我,一起拼命努力,实现加速崛起!读书超过一千本书的人都是什么人?
读书超过一千本书的人都是什么人?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问一下题主:你说的一千本书,是指一千本小人书、连环画,还是一千本二十万字以上的书?
假如是小人书,我估计头条大多数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概都读过一千本书。
如果是指一千本二十万字以上的书,头条里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读书都超过了一千本。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题主,这些阅读超过一千本书的人,大多数一定都是改革开放以前已经成年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
他们一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现实生活要求很低,但对文化生活要求很高,对社会贡献较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奶。
二,他们和不认识、不熟悉的人,很沉默,说话只是为了礼貌,因为无话可说。但对熟悉的人,特别喜欢聊。天上一脚,地下一脚,山南海北,什么都可聊。因为他们涉略广泛。
三,他们喜欢议论各种事情,大到国家政策、社会时政,中到教育、医疗、书画,小到家长里短,针头线脑。
四,他们在单位里很清高,但也很实在,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争权夺利,不喜欢指鹿为马、阿谀奉承。但由于他们知识面太广,能力超群,单位领导时不时要用到他们,同事也敬重他们。因此,没有人欺负他们。
五,他们做人有些随意,但人品却很高。谁如果和他们交往,那就算做对了。
现在的孩子们,或许实在难以想象,阅读课外书籍,究竟有什么乐趣?怎么阅读的书籍会超过一千本?他们当然不明白、不理解了。因为他们的学业太沉重了,他们的书包太沉重了,教育改革几乎每次都会提到给他们减轻负担,但结果却是,他们的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让孩子们不堪重负。因此,光是应付沉重的书包里的教科书就够他们受的了,至于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那简直就是做梦,天方夜谭。
不过,从改革开放前过来的那些人,尽管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似乎都属于文盲、半文盲状态,但实际上,他们可并不是没有文化。
那个时候尽管没有高考,但学校一直在减轻学生负担,因此,考试不是主要的,这让他们有时间得以阅读到大量课外书籍。因为那时社会清明,考核人品,考核能力,考核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都是那个时候的一大特色。
如果把读书人分成两种,我可以这么说:
八十年代以前的读书人,读书是因为喜欢;觉得是在给自己读书、充实头脑,增加自己的个人素养。
八十年代以后的读书人,读书是因为被迫、不得已;觉得读书是为了完成任务,如果不读书,以后的社会就不会接纳他们。
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觉得有点纠结?但是,这就是现状。
经常听到一些学生说:看课外书?哎呀!课程太多了,根本没时间。
我想说的是,如果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你一定会有时间,别忘了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别说一千本,一万本都不是问题。
假如学习已经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负担,你当然没时间;而且即使有时间,这种应付差事的读书也是无用的。
还是回到读书这个话题。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几十万字的书,我肯定看过不止一千本了。我家兄弟姐妹七个,家境也还可以,加上那时的物价不贵,一本很厚的书籍,大概也就四五毛钱,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看书,也经常买书。尽管每次买书都得跑到几十里以外的城里新华书店,还得是礼拜天。常常大清早骑着自行车进城,晚上天黑后才能回来。
因为经常有三个人在同一个学校上学,所以,每天放学回家,都是急急忙忙写当天不多的作业。作业写完以后,每人手里捧一本书安安静静地看。这是我们家当时每天的常态。
后来,我们进入城市工作以后,家里两间房子里的半屋子书疏于管理,被我不识字的母亲一直在拿它们当引火柴,用了很多年。等我在城里成家,有了安定的生活后,想到家里存放在凉房里自己喜欢的许多书籍时,大多数已经化为灰烬,好在还是抢救出来一部分。
这些书,有我们从小到大的教科书、小人书、红宝书,当然,更多的是各种题材、类型的小说。那时候的中国小说,大多数是描写社会变革和战争的。
鲁迅先生的全套单行本,巴金先生的《家》《春》《秋》,高尔基的三部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还有《六十年的变迁》、《吕梁英雄传》、《红日》等等,实在太多了。有些书只隐隐约约记得书名,不记得作者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相信,现在各条战线、各种行业、各种领域的中流砥柱、顶尖人才,大多数一定是阅读超过一千本书的人。
即使这些阅读超过一千本书的人没有成为社会大潮中的弄潮儿,那也不要紧,他们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家庭和睦,衣食无忧,晚年幸福。如果不信,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好好观察一下。
读书超过一千本书的人都是什么人?
答:都是四零、五零后📖
1、绝大多数老一辈喜欢看书读报。
2、那时候买不起书,一般都是互相交换,限制时间,有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把书连夜读完。
3、很多时候去文化站阅读,一分钱看两本连环画。
4、知青时,读书更厉害 —— 忘记饥饿的最佳办法是读书📚
5、一本好书往往很多知青轮流读,有的连封面都没有了,还当着宝贝一样传阅。
6、现在网络上一直说我们中国人不爱读书,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一代读书像吮吸乳汁那样如饥似渴!
读书超过一千本书的人都是什么人?
我是70后女人,从初二开始读名著,三十多年来一直保持阅读习惯。
我读的书不少,不过,可能没有一千本,喜欢读中外文学名著,很多读过不止一遍。
89年考上南师大,后来当了高中老师,很普通的职业。
看起来,读书对我好像并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影响很大。
比如,学生时代我的语文好,作文得分特别高,与人交往、组织活动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因为知识面宽广,课堂总是精彩纷呈,虽然教的是生物,但是,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这使我深受学生欢迎。
年轻时我比同龄人早熟,能更深刻地理解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世界多了一份悲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写文章自然顺畅,在简书写作半年,成为签约作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一点不错,这个不多说,有自夸嫌疑。
总之,读书和不读书,读得多和少以及读什么书,对人的影响肯定不一样。
很庆幸,我热爱阅读,它给我带来了太多的美好和满足。
我会一直读下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