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后来者难以超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了?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张三丰的确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不仅仅是他的道家修为有多高,还有武术宗师高风亮节的风范,更是以德服人的标杆。放眼整个武林江湖,这种全面的人才有谁能企及?!

1张三丰的武功。

本是少林弟子的张君宝,最初追随着觉远大师。

后来,自创武功——太极拳,太极剑。

自创门派——武当派。

而且致力于武当派的发展,塑造武当派的形象,更奠定了中原七大门派坐上第二把交椅的江湖地位。

这些都是在张三丰的运作之下才成功的!

2张三丰的宗师风范。

大家看过《倚天屠龙记》,知道了江湖中人逼问张翠山夫妇说出谢逊的下落。

恰恰是张三丰庆生的时候!

无奈之下,张翠山夫妻双双自尽带走秘密!

当时,看到爱徒的惨死,张三丰是非常的痛心和愤怒的。

但是,张三丰不愧是一代宗师,硬是把自己的情绪控制了!不然,凭他卓越的功夫,下起杀手,只怕那些借拜寿之命实则逼供张翠山的江湖中人,很难走下武当山。

这就是一代宗师的风范。不护短,不恃强凌弱!

总结:正是以德服天下武林的张三丰,才得到武林中人的拥戴,也正是宗师级的风范,和臻臻至成的武学大成,成为了武林中的丰碑!

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后来者难以超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了?

在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张三丰的武学成就后者难以超越,小编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解读:

一、武林领袖的身份奠定其地位无法撼动。在金庸武侠中,张三丰被塑造为当世无出其右的武学奇才,武当派开山始祖,一代宗师,武林执牛耳者,身份和地位崇高,受万人敬仰。所以注定其不可能轻易被超越。

   二、历史原型和传说深入人心。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之前,关于张三丰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为传颂。金庸把张三丰塑造为不可超越的武林名宿,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和阅读心理,更容易读者接受和引起共鸣。

   三、人注定无法超越“仙”。张三丰是道家修行集大成者,道家思想讲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张三丰的修为已经到了“修仙”的境界,被后人神化。人注定无法超越“仙”,所以在金庸的武侠中也注定其成就无法被超越。

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后来者难以超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了?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关于金庸武侠体系中,张三丰的成就,以及为什么后来没有再塑造一个强于张三丰的人物等问题,我有一些个人看法。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归纳一下张三丰的成就属性。

从实力来说,张三丰是同时代武林第一。

从影响力来说,小说中是江湖面子第一人,现实中是明朝代练道教复兴,被明王朝世代供奉的“神仙”。

从事业来说,张三丰是武当创派宗师。

从武学来说,张三丰自成一派。

从思想传承来说,武当派无论是小说还是现实世界都延续至今。

这样一个成就综合体,实际上不止是金庸在后来的小说中再找不出第二个,就算是把整个金庸武侠宇宙的人都排一边,可能也就只有少林开山祖师达摩老祖能与之相比,但达摩并没有直接剧情描写过,至多是对白中的名字而已。

对比一下,能与张三丰竞争成就高度的小说人物中,除了达摩,王重阳实力足够,但教徒弟不行,事业没传下去,独孤求败、斗酒神僧、黄裳等人思想传承上相差太远。

读者常常笑成别人是练武,而张三丰是修仙,竞争位面不同。

而哪怕同样被称为修仙的《侠客行》狗子哥,或者真的跟仙人学剑法的《越女剑》,其实也因为其他方面的综合成就不足,在张三丰面前也排不上号。

因此综合起来看,不止是金庸在之后的小说没再塑造出比张三丰成就更高的人,你把之前的小说都算上,张三丰的成就也是第一的牌面。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有个

第一、时间线与金庸武侠观的成长

张三丰是《倚天屠龙记》的关键角色。

因此从金庸的创作时间线上,其后的作品有:《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越女剑》

我个人认为这些作品中能明显看出,金庸在武侠小说理念上的进一步成长。

《连城诀》是一部黑暗系小说,这里面的江湖丝毫没有美观,完全无法让人涌起向往的想法,代表着金庸在幻想类小说中追求写实,想多写点把人从云端拉回地面的作品。

这样的江湖里,不应有一个宗师级人物,更不可能找出张三丰成就的挑战者。

《天龙八部》是一部多主角叙事小说,是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理念的又一次升华,同时也加入了更多“儒、释、道”哲学思想上的探讨。

单一主角小说可能还有空间留给一个武林宗师,但多位主角都需要一段畅快的江湖故事,因此没有宗师的生产空间。

《侠客行》与《连城诀》类似,不过展现了更多想像力,而剧情方面也没那么黑暗。

到了《笑傲江湖》,金庸重点讨论侠的同时,开始反武林,认为正邪均非好鸟,争斗不会终止。同时也是在这本小说中,金庸不经意间写了一条真理:

在科技面前,武功毫无卵用。

华山派打不过魔教,搞了思过崖机关,就把人家一网打尽了。

武当派武学也不研究了,学人家搞火药,机关凳,小说结尾时搞了几万斤火药上恒山支援令狐冲。

在这样的背景下,怎么会出现一个武学宗师呢?

《鹿鼎记》是金庸颠覆武侠小说的封笔之作,一门心思的去塑造韦小宝,哪还管武林的事。

《越女剑》不多评价,更像是金庸面对读者兴趣的一次玄幻转型。

综合来看,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的作品中,均有自己更大的追求,因此没有闲情去塑造一个大宗师。

第二、不改变历史的写作观念,与真实历史的走向

金庸的所有作品,均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改变真实的历史走势,这里面的好处就是让人代入感更强,但是写作空间更小。

《倚天屠龙记》是元明两代交界,历史大背景上,有汉族恢复山河的加成,虽然张三丰在剧情上没有直接参与反元起义,但宏观背景更有利于造“神”。

想想其他小说背景中的惨烈,如果有一位神在世,那么剧情怎么办?

第三、确有其人,不吹不行

张三丰这位宗师历史上确有其人,武当派的开山祖师,中国最普及的拳法,太极拳的创造者。

在明朝,被多位皇帝敕封,直接捧为神仙一样的人物。

这样的角色写进小说里,不吹岂不浪费?

可能稍微写得不那么厉害,就会被无数粉丝喷到怀疑人生。

你别以为是开玩笑,这种事情是有可能的。传说青城山由于《笑傲江湖》中的反派形象,因此终身没人金庸去过一次。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后来者难以超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了?

这个问题分为以下几点来回答:

1. 要问为什么后来者难以超越,那首先得了解他的武学成就究竟是什么。简单说,张真人以一己之力创出了一个武学体系,而这个武学体系可以和拥有千年积累的少林交相辉映,各有所长。这是极其了不起的事情!

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相生相克的内功相发明,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引自新修版倚天屠龙记)

2. 张真人的这一成就是由若干个小因素形成的综合因素导致的,后来者要想超过张真人,必须要在综合上胜过才行。那我们接下来看看究竟是哪些小因素促成了张真人的成就。

1) 资质

这是一个人创立武学的基础,没有好的资质那是创不出高明的武学的,而张真人在这一方面是出类拔萃的。

2) 基础

资质再好,没有基础也不行。而张真人是有基础的,那便是他小时候觉远大师传给他的部分九阳真经,以及郭襄送给他的铁罗汉中的少林罗汉拳。

3) 勤奋

有了资质和基础还不行,还需要刻苦修炼才行,而张真人正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一生未婚,终生致力于武学的钻研之中。

4) 环境

当世的武学水平对人是有影响的,不管是和对方直接的交手,还是耳闻眼见,都对自己武学的修为有增益。而张真人所处的时代正好是武学盛世!

3. 由以上可以看出,这四小点形成的综合因素是后来者极其难以达到的。所以,难以超越也很正常!

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后来者难以超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了?

张三丰以一己之力,将武当派拔高到能和少林在伯仲之间,同为武林泰山北斗,同时开山立派的还有谁呢?对!就是恒山派的祖师郭襄,而郭襄又恰恰是张三丰的懵懂初恋。

为什么张三丰难以超越呢?

武学造诣惊人

内功心法

●「武当九阳功」:

张三丰获觉远大师传授的部分「九阳神功」心法,但残缺不全仅有三、四成的内容。(金庸《倚天屠龙记》)

●「纯阳无极功」:

道家功法之精华,由张三丰所创,此功法是武当派最高内功心法,也是护体防身必须修炼的功法。以威力而论,可算得上各派第一。(金庸《倚天屠龙记》)

轻功身法

●「梯云纵」:

乃是「武当七绝」之一,堪称轻功中的轻功,其注重身法的轻灵,不以步法多变来迷惑对手,要旨是身形轻巧,高低进退自如。(金庸《倚天屠龙记》)

拳掌功夫

●三十二势「武当长拳」:

武当派入门功夫,可培力练拳。(金庸《书剑恩仇录》)

●「十段锦」:

武当派入门功夫,可培力练拳。(金庸《书剑恩仇录》)

●「绵掌」:

一共三十六招,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劲力要求内蓄刚劲,外现绵柔,爆发时迅速、快捷。(金庸《倚天屠龙记》)

●「震山掌」:

劲贯双臂,大喝一声,双掌推出。(金庸《倚天屠龙记》)

●「震天铁掌」:

武当绝技之一,宋青书在被七师叔莫声谷发现偷窥峨嵋派女弟子房间后,将他击杀的招式。(金庸《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功」:

反复书写「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二十四个大字,演化出一套极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数招变化。(金庸《倚天屠龙记》)

●「太极拳法」:

集道家武学之大成的拳法,讲究太极圆转,永无止境,用意而不用力。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金庸《倚天屠龙记》)

●「回风掌」:

武当掌法。(金庸《鹿鼎记》)

●「大摔碑手」:

武当派掌法,陆菲青曾用来对付贝人龙。(金庸《书剑恩仇录》)

●「无极玄功拳」:

武当一派的上乘拳掌招式。(金庸《书剑恩仇录》)

●「破金鎚」:

一共二十四式,也可用器械运使。(金庸《书剑恩仇录》)

剑法

●七十二路「绕指柔剑」:

使用时以浑厚内力逼弯剑刃,长剑竟似变成了一条软带,轻柔曲折,飘忽不定,剑招闪烁无常,敌人难以招架。(金庸《倚天屠龙记》)

●「神门十三剑」:

共有一十三记招数,每记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处,全是敌人手腕的「神门穴」。「神门穴」在手掌后瑞骨之端,敌人中剑后,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点力。

●「太极剑法」:

集道家武学之大成的剑法,讲究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以不变应万变,一共五十四式。太极剑法的精奥是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如撒出了一张大网,逐步向中央收紧。这路剑法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种各样的圆圈,要说招数。可说只有一招,然而这一招却永是应付不穷。(金庸《倚天屠龙记》)

●「两仪剑法」:

武当派绝学,乃武当派两位前辈高手积数十年之力所创,剑法中有阴有阳,亦刚亦柔。是妙参阴阳的武当镇山剑法。

出招时,一人迟缓,一人迅捷,姿势虽不雅观,但剑招古朴浑厚,破绽之少实所罕见。斗到紧要处,一人长剑大开大阖、势道雄浑;一人疾趋疾退、剑尖上幻出点点寒星。

清虚、成高两位道长曾以此剑法刁难令狐冲,但因二人剑法造诣不高,不能阴阳混而为一,最终还是败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之下。(金庸《笑傲江湖》)

擒拿手

●「虎爪手」:

武当派一门极厉害的擒拿手法。(金庸《倚天屠龙记》)

●「虎爪绝户手」:

从武当派擒拿手法「虎爪手」变化而来。武当二侠俞莲舟嫌「虎爪手」未必一抓获功,便从中自创了十二招新招出来,却是招招拿人腰眼,能使敌人损阴绝嗣。(金庸《倚天屠龙记》)

刀法

●「玄虚刀法」:

乃由《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之意化出,出招变化莫测,暗合道家生生不息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

所以,张三丰这武学成就,后世还有几人可以企及?当然除却自身天资和勤奋之外,张三丰还有一点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活的足够长。

金庸武侠中,为什么后来者难以超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了?

金庸武侠小说中,后来者难以超越张三丰的武学成就,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张三丰练的是《九阳真经》。少年张三丰经过武当山下时,听到一个农家少妇责备丈夫:“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于是,张三丰不去襄阳投奔郭靖、黄蓉了,而是上了武当山,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

第二,张三丰数年之后在洞中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书中这样写道:“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发明创造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的奇人张三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