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认为十分美味,但外乡人吃不惯的家乡美食?

吃粽子了吗?

端午节吃粽子是大家共有的习惯,那你家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我家的粽子是清水小枣的。我刚吃了一个,又粘又香。碧绿的粽叶,小巧的粽形,雪白的糯米,晶莹的小枣,咬一口软糯清甜,吃一个余香回味。清水小枣的粽子是我的最爱。

我弟弟昨天吃的粽子,他提前过端午了,他的粽子是方的。像个小枕头。又大又糯又香又腻。打开一个咸肉粽,里面有火腿丁,笋丝,蘑菇干,干贝甚至还有瑶柱。是苏州姨妈专门为他包的。我弟弟从小就喜欢吃那种方方的枕头粽,他觉得粽子如果不加肉,简直没法入口。太清淡了。什么猪肉蛋黄的,什么咸肉火腿的,甚至是鲍鱼肉松的,反正他就是不吃那种清水粽。

对于粽子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要来占领。素的不占领,肉就要来突袭。因为在弟弟的记忆里,他人生的第一口粽子,就是苏州的火腿咸肉粽,那是她外婆给他带来的。甜甜咸咸,油油腻腻的粽子,用小银勺舀了一点儿,放在他的小嘴里,这个还在妈妈怀里的小男孩儿,抿着小嘴咀嚼着,随后露出了甜腻的微笑。

他吃了40多年的肉粽。

他的性格中仿佛也融入了肉粽的那种甜蜜尖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他当一个小妹妹使,他经常趴在我耳边和我说悄悄话。他任我梳洗打扮。我把他打扮成西游记里的各式各样的小妖怪。然后由我来演孙猴子,用充气大棒把他一下子打死。对此他毫无怨言,百死不屈!我上中学演话剧【少林寺】的时候,他负责演我的羊,而我是勇武聪慧的牧羊女。“小羊”披着一条厚厚的白毛毯子,乖乖地趴在舞台上一动不动,直到演出结束后,才被一个“少林和尚”抱走……

弟弟的温文尔雅的气质,可爱腻人的性格,我觉得都是肉粽属于他的!

但是和他结婚20年的妻子,到现在也无法接受那种又甜又腻的枕头粽。弟媳妇儿悄悄的对我说:“我看见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就没有食欲。还倍儿恶心!油腻的猪肉和黏糊的糯米怎么能结合在一起呢?”

以此类推,你家的豆浆是咸的还是甜的?豆腐脑是咸的还是甜的?元宵是荤的还是素的?年三十的饺子里到底有没有肉?这点事儿够我们这些饮食男女打一辈子的。

你喜欢吃蛇吗?

我以前有一位男朋友经常吃蛇,还喝蛇胆酒。绿色的。像格格巫熬制的魔法液体。他的最喜欢大三元的软炸蛇皮,脆香蛇骨。还有三花蛇炖的蛇羹。我记得有一次在初冬的夜晚,他从北京饭店特地给我端来了一个砂锅。在那个漆黑细雪的夜晚,病中发烧的我,吃着他喂给我的`杂米粥’,觉得唇齿留香,温心暖意!

突然我心中涌现出来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要不就这样,和他在一起生活一辈子,好不好?”

第二天早上,当我得知这是蛇羹的时候,如五雷轰顶。胃里立刻翻江倒海,顿时干呕不已!

我激动的对他说:你丫缺了大德了!

看来和他在一起生活真的是有很多障碍的!

我还吃过蚕蛹,我一个小学同学,他们家把这个炸着吃,有点像北京小吃“炸鲜奶”,得知真相之后,我恶心了一个礼拜!

我们一个同事是南京人,她曾给我带回一大包南京特产:活珠子。就是那种在胚芽中孵化了半截的小鸡,北京人叫毛鸡蛋,我实在没法笑纳,悄悄扔了。

我前夫请我吃过红烧狗肉,吃完之后得知内情,我眼泪都快下来了,我对他说满族人忌三口:狗,马,雁!

他说他记下了,下不为例!

可谁知我在意大利还是误食了马肉卷。真的很遗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甲之美味,乙之砒霜。 对美味的记忆是可以刻在基因里,传世携带的。

比如有人经常问我羊肉膻不膻?

我作为一个蒙满民族的姑娘,实在是不理解这个`膻’是什么味道。迄今为止,我也没有吃到口感很膻的羊肉!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有一次,他给小孙子做面条,放了很多虾子和蘑菇干,然后问小孙子:鲜不鲜?小孙子挠挠头说:什么叫鲜?汪先生顿感崩溃!

大厨遇 上了不挑汉,满汉全席不如方便面!

有人说我为人随和宽厚。这一点到了如今这个半百的岁数,我也意识到了。这是个好习惯,对人对己都好。除了一些原则性问题,我特别能够包容别人,原因就是我出生在一个满汉蒙俄多民族杂居的大家庭里。家族成员的出身,横跨大江南北,地隔民族蒙汉。成年之后,我交往的男友里,有中有西,有军有民,见到的东西越多,你就越觉得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而每一个人的独特性都是珍贵的,应该予以尊重和保留!经的事越多,你就越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他的原因的。应当值得理解和接纳。

我是打心眼里不明白,为什么有的妻子要求丈夫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来生活呢?我觉得只要不背叛家庭,不违反宪法,两个人在一起爱怎么过,就怎么过?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必向另一个个体靠近,也不必向另一个个体低头,就像是故宫太和殿里的檀木大柱一般,你又大又粗,我又粗又大,你顶着一片山房,我也顶着一个穹顶。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没必要谁听谁的,谁要按照谁的规矩去做!

除非是写进宪法里的。

比如说,我以前有一个男朋友,他们国家是信奉回教的。出身于富裕阶层的他,对宗教礼仪特别尊重。我那时和他在香港度假,他从专门的商店为我定制了许多套那种刺绣的大袍子,然后再配上一只淡色的纱巾。这样捂的严严实实,飘飘洒洒的就可以和他一起出门了。我记得他对我笑笑说:这是我们的规矩,女人在公共场合不能露出肢体。我们比较保守,你能接受吗?

我实在是不解的对他说:“你们还保守,要我说这太开放。我真不习惯!”这位回教青年都惊诧了,他说:“为什么?”我抬起自己的脚,指着那光溜溜的脚丫子说:“你就不给我准备一双袜子吗?你难道让我穿着拖鞋,光着脚露出脚趾出门?我长这么大就没有光着脚穿拖鞋出门的习惯?在我们的民族里,女人是绝对不能露出脚趾的。那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我小的时候穿凉鞋,必须穿袜子。这是我姥姥告诉我的。”

我的男友,那位白袍大哥听了我的话,被惊住了!他说,真没想到原来满族有那么多的规矩,这和我们太不相同了。

我们这个地球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规矩和想法。

日本人笑的时候,女士要掩口才行,但美国人坚决不能捂嘴。

中国人认为海参是稀有食材,价值昂贵。但俄国人觉得东西不能吃吗?

加拿大人弄不清中国人为什么要在他们这里种西洋参。“你们到底是吃叶子,还是吃果实”?

而中国人实在不理解南美人为什么要吃那种大青虫,汉堡里夹着五个大毛毛虫,这个探头探脑的,那怎么能下得去嘴?

我那个有伊朗血统的回教男友,他有个妹妹。这妹妹天天心心念念的想做一种“削鼻梁”的手术,而我则想把她削下来的鼻梁,垫在自己的鼻子上!那位回教的男友觉得我的单眼皮配凤眼真美。真顺滑。基本上没有睫毛!

而我却纳闷他的眼睫毛怎么那么长,那么浓密。仔细一看突然发现,他的眼睫毛是双排的,像蝴蝶的翅膀,上下翻飞……

好玩吧!这就是我游走于东西方各个国家,发现的最大的乐趣。

我记得我们年轻时有个节目叫正大综艺,那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太对了。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有哪些你认为十分美味,但外乡人吃不惯的家乡美食?

我老家平原。早晨喝一碗糊辣汤,吃上两个包子或油条,外加一个鸡蛋,十分舒适。工作(干起活来)很有精神。

向南(湖北)走,早餐一般是热干面;再向南(湖南)走,早餐多为米粉、面条;还向南(广东)走,大多喝早茶(带点心,蒸饺等)。

向北上,(河北)早餐为大饼配豆腐脑(蒸或大中锅,一锅几十碗);再向北,(北京)早餐集全国之大成,五花八门,甚为齐全。

向东向西也知道一些,都是传统的,适宜当地人口味的鸡丝面、烧饼、馒头、油条等。所说四面,还有八方各有特色和专长。

至于全国美食种类,应不少于上千种。例如食在广州的广东白切鸡,看起来血淋林的,吃起来让人心醉。但中原人有烧鸡、扒鸡时,他们会挑选常吃的。

略索一堆,大概习惯,传统很重要[捂脸][耶]

综上只限于城镇,农村的农民们不怎么讲究,以填保肚子为准。(城乡有差别)

有哪些你认为十分美味,但外乡人吃不惯的家乡美食?

我们海边就有不少这样的食物,排在第一位的我觉得应该是鱼虾酱。

虾酱现在做的可能是工艺的原因一般不臭,就是咸。但我们当地人用小乌鱼豆做的酱和小鱼发的酱,开盖后有腥臭味。我们喜欢用锅蒸了,就饼子吃搭配生菜小葱来蘸食。

亲眼看见一外地的,闻着鱼酱呕吐的样子,别说吃了。

再一个,嘎巴虾我们喜欢生吃,用酒和葱姜,辣椒腌制后吃,入口还能感觉到虾在嘴里跳动。一般的内陆人接受不了。

海蛎子我们喜欢生吃蘸辣根,外地的一般不敢。

有哪些你认为十分美味,但外乡人吃不惯的家乡美食?

我的家乡在东北,大家都知道东北菜实惠,口味偏咸,而且好吃又非常下饭,但是有一道叫做酸菜白肉血肠的杀猪菜是东北人的最爱,每到冬季杀猪菜在东北是最火的大锅炖菜。

然而这道菜出了山海关一直到南方就不受欢迎了,你看山海关和东北就一墙之隔,就这样的神奇。我曾经也是从北方开饭店一直开到南方,这道杀猪菜也一直陪伴我南行,但是这道菜南方人表示不接受,就从颜色上看,南方人就直接拒绝,感觉杀猪菜非常脏,因为煮血肠的时候菜汤颜色发黑,而且血的腥味较重,南方人吃菜一般先喝汤,然后吃菜,这就很尴尬了,很难接受,确实适应不了。

但是我在南方为什么还有这道菜呢?

主要是东北饭店特点的象征,例如锅包肉,蘸酱菜,酱大骨头,干豆腐尖椒,一锅出,水饺等等;在南方开饭店没有这几道菜你不敢称为东北饭店,只要进屋的客人点这几道菜不用看100%是东北人,要不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实际杀猪菜第一次吃感觉不怎么好吃,但是经常吃会上瘾的,它的奥妙就是剩下的菜,再回锅就越好吃,就像杂烩菜一个道理。一道菜好不好吃跟饮食习惯有关系,所以就形成了南北方在饮食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是不可调和的,不管谁说北方菜好吃,就会有南方朋友出来反对,这就是原因所在。

有哪些你认为十分美味,但外乡人吃不惯的家乡美食?

谢邀请

我们家乡有许多十分美味,但外乡人吃不惯的美食。

小时候,物质匮乏,时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我吃的最美味的是盐豆炒鸡蛋,外乡人是吃不惯盐豆子那种纳豆的臭味的。

盐豆是我们常年的家常菜,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零食,每天上学前抓一把盐豆放在兜里,空闲的时候扔一颗在嘴里当零食,有时兜里遗忘了几颗,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了免不了一顿数落。

每年的秋末冬初妈妈都会做盐豆,前一个晚上,把黄豆泡好了,第二天在大铁锅里用木柴煮了一个中午,这时满院飘香,浓浓的豆香直钻你鼻子。

妈妈用蒲包装上煮好的豆子,沥干水,找一个大一点的麦草垛子,拔拉出一个洞来,把煮好的豆子放进去捂捂,一个星期左右就捂好了,可以拿出来调味了。

妈妈先放上盐巴,再放点葱末、姜末、花椒粉,如果能吃辣的,就撒上一层事先备好的辣椒粉。还可以放一些萝卜片。喝粥时就上萝卜片咔吱咔吱特有食欲。

过了春节,我们家就把盐豆摊在箩扁里晒干了,装在瓷坛子里好保存,可以吃到冬天。

听说一个个吝啬鬼吃盐豆的故事了吗?

有一天晚上停电了,恰巧他正在吃盐豆,一不小心掉了一粒,他为了找到这粒盐豆竟然擦完了三盒火柴,真是得不偿失啊。

时至今日还时常想吃妈妈做的盐豆炒鸡蛋,那是妈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想想心里就温暖。

我们家乡还有羊肉汤、臭豆腐这些带着特殊怪味的美食,是大部分外乡人吃不惯的。

你们家乡有哪些美食呢?大家都来说一说吧。

有哪些你认为十分美味,但外乡人吃不惯的家乡美食?

臭干子又称臭豆腐是湖南、湖北地方传统名吃之一。由于臭豆腐具有刺鼻的臭味,所以被外乡人视为难闻难吃的食物,甚至被视为不健康的食物。

其实豆腐“闻着臭”是因为豆腐在发酵淹制和后发酵的过程中其中所含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所含的硫氨基酸也充分水解产生一种叫硫化氢(H2S)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具有刺鼻的臭味。 在蛋白质分解后即产生氨基酸而氨基酸又具有鲜美的滋味故“吃着香”。过去,臭豆腐普遍被认为是“不健康”的食物,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好东西。据台湾《康健》杂志报道,臭豆腐中富含植物性乳酸菌,具有很好的调节肠道及健胃功效。

臭豆腐以优质黄豆为原料。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黄豆经过筛选、脱壳、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划块、发酵等十道工序。呈贡臭豆腐质地软滑,散发异香。先人赞誉云:"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它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古医书记载,臭豆腐可以寒中益气,和脾胃,消胀痛,清热散血,下大肠浊气。常食者,能增强体质,健美肌肤。

评价臭豆腐,最为出名的还是湖南长沙市臭豆腐。采取独特的工艺流程,采用祖传秘方,精制而成,源自长沙原汁原味的臭豆腐,其色、香、味俱佳,外酥里嫩,清香可口,奇特诱人、亦臭亦香,做工精细,口味极佳,是长沙臭豆腐的经典产品。

为了吃上放心的臭豆腐,最好自己在家烹饪。下面为大家介绍臭豆腐的做法:

1.准备好食材。

2.臭干子冲洗后用盐水浸泡。(时间长一点更入底味)

3.锅里适量的油,放入干子。

4.用小刀把干子轻轻的划开。(不是划断哟)

5.翻面错开划另一面。(好入味)

6.小火煎炸,撒适量的孜然粉。

7.撒适量的辣椒粉。(尝尝味,看需不需要加盐)

8.翻面,同样撒孜然粉辣椒粉。小火煎炸入味。

9.起锅前撒少许葱花即可。

请粉丝先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