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兵部侍郎是个什么职位?通俗简单的回答,它有点类似于国防部副部长。是管理国家军备的职能部门的副首长。由于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政治架构不完全相同,兵部侍郎在每个朝代中的职能和权限不太相同,但大体情况差不多。

首先说明一点,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首长,这个职位是在唐以后才有的。唐朝的政治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从那时起,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后代的政治制度虽然是代有调整,唐朝时建立的三省六部的大体框架,到明清时代,还在起着作用。

三省,就是尚书,中书,门下。尚书省相当于行政部门,类似于现在的政府。中书省,相当于国家的决策部门,是于皇帝的秘书班子。门下省,是国家政策的监督监察机构。三省共同完成国家管理职能。三首的首脑,尚书令,中书令及门下侍中,被称为宰相。他们和皇帝一起组成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领导班子。

六部,是尚书省的下属机构。共有吏、礼、户、兵、刑、工六个部门。兵部,是六部之一。管理国家的军事事务。兵部的首长是兵部尚书,副职是兵部侍郎。

人类有国家以来,军事事务就是国家政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周礼中就有六官的记载,是国家政治的六个方面,分别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这时的六官是国家政治的核心部门,等到三省六部制度实行之后。原本六官的职能有许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向下移了。六官的职能许多转移到六部中去了。比如吏部尚书,被后世称为天官,比如评书中的吏部天书冠准,指的就是吏部尚书的职位。礼部尚书被称为宗伯;兵部尚书被称为大司马;刑部尚书被称为大司寇;工部尚书被称为大司空。“司空见惯浑闲事”中的司空,就是因为就职与工部,被尊称为“司空”。

唐宋之后,由于制度的改变,兵部尚书虽然还是被称为“大司马”,但他的权利与真正的大司马是不一样的。大司马不但有管理军队的权利,还有调动使用部队的权力。兵部尚书只有管理部队的权力,却没有随意调动使用部队的权力。这是兵部尚书与大司马的本质区别。这也今天的国防部长有部分相似之处。

但兵部的的职能又与国防部不完全一样,题主所给的图片是一个明朝的官员,我们把《明史职官志》中兵部的职责大体说一下,这个问题就明白了。

兵部尚书,掌天下武卫官兵选授、简练之政令。侍郎佐之。

我们再看看明朝兵部的级别以及大体编制情况就明白了。

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一人。说明兵部尚书可以参加国务会议。尚书的级别是正二品,兵部有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他们是兵部尚书的副手。以上三人是兵部的领导。兵部设司务厅有司务二人,从九品。相当于兵部办公室主任。

兵部下设四个职能部门,相当国务院部委下的司和局,它们分别是武选司、职方司、车驾司,武库司。司的首长叫“郎中”正五品。副职叫“员外郎”副五品。办事人员叫“主事”六品。

武选司管的是各地驻军军官的职务升迁与人员更换。

职方司的一个主要功能是绘制军事防御地图,那个位置驻有多少军队,有什么装备,什么级别,地形怎样等等,都是职方司的工作。

车驾司相当于现在的总装备部,管理装备车驾。

武库司相当于总后勤部。

兵部侍郎就兵部尚书的副职,他的职责与兵部尚书是一样的。只是他是起辅助作用的。在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前,于谦就是兵部侍郎。在英宗被俘之后,他领导北京保卫战,后升为兵部尚书。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早在周朝,六部的制度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就是这六个部门的长官。

到了隋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正式形成。三省,便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兵部的长官,称为兵部尚书,隋唐时期为正三品,明则为正二品,清为从一品;副长官,则是兵部侍郎,隋唐时期为正四品,明时期则为从二品,清朝为正二品。

兵部,作为六部之一,是和军事相关的一个机构。但实际上,兵部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多大的军事权的,负责的大多数都是行政类和后勤类的工作,比如说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相对来说,历朝历代中,明朝的兵部权力最大,清朝的兵部职权最弱。

兵部,如果类比到现在,就相当于国防部,兵部尚书则相当于国防部长,属于正部级官员;兵部侍郎则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属于副部级官员。

在清朝时期,侍郎属于正二品的大员,和侍郎属于同品级的官员还有: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副都统,总兵。

在这里又要注意,清朝时期的总督,往往会加授兵部尚书衔,品级会达到从一品,总督一省或多省的军政大权,属于封疆大吏级别。

而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基本上属于没有实权的,属于荣誉性质。

总兵则是绿营兵的将领,位在提督之下,要受到总督和巡抚的节制。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兵部侍郎,从字面意思说,很容易被误解,以为在这个职位上为官,是应该穿着甲胄的将军,其实不然。

中国古时的官僚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武轻文重”。

百战沙场的将士们,他们的最高指挥官,往往只是通过科举而出仕的书生,对于行军打仗的了解,只是从兵法书籍上得到的文字经验,但书生治军,又岂能尽职。

那么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兵部从根本上来说,就只是一个文职机构,它是皇帝的传音筒,对于具体的行军布阵,并不能直接掌调。在《职官志》中,兵部的职能描述,主要是负责基础武官的选用,也就是征兵,以及管理军籍,传达军令。

倘若你有机会回到古代做一个兵部侍郎,那明朝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因为在之前的朝代,兵部就如同一个大家族中的小媳妇,地位低,说话不管事,没人给正眼瞧。

比如在隋朝,兵部侍郎只不过是个四品官,离皇帝之间,不但隔着本部的上级领导,还有更高一级的领导机构——尚书省,除了上朝之外,其余时间想一睹龙颜都非常困难。

宋朝虽然废除了尚书省,但兵部侍郎也没有迎来大翻身,反而更加的地位卑微,因为全国的军事,不论大小,都由枢密院掌管,兵部彻底沦为了边缘衙门,成了喝茶聊天养老的好去处,兵部侍郎一职完全成了一个挂名的虚职,朝廷甚至一度省去了兵部官员俸禄的朝廷开支,直到元朝时,虽然依旧承继了枢密院的制度,但兵部还能参与一些日常的事务管理,不过也只是聊胜于无的琐事罢了。

只有在明朝,兵部侍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翻身仗,多年受气的小媳妇,也成了能管事的老婆婆了。

先从品级上来说,兵部侍郎从四品官职一跃而成了二品大员,不但如此,朱元璋抛弃了宋元的三省制度,又把宰相一职丢进了历史的垃圾桶,六部和皇帝之间,直接变成了面对面的关系,兵部侍郎也不再是简单的陪衬,而是直接能参与具体的军政,职位也分为左侍郎和右侍郎。

明朝虽然提升了兵部的地位,还是保留了兵部的文职性质,兵部侍郎的晋升阶梯,依旧是从科举一路而来。另外,朱元璋在军权设计上,更高明的用兵权的分化,来防止出现宋朝顾忌的军权旁落的问题。

具体来说,兵部作为全国最高的军政机构,它还统辖了一个部门——五军都督府。

兵部的三位堂官,一个尚书,两个左右侍郎,他们只有调兵权,但是平常的统兵权,却是在五军都督府的手中,也就是说,兵权被一分为二,全部听命于皇帝,成为皇权的左右手。

兵部侍郎在战争时期,手中会有代表皇帝本人的“信宝”,通过这个东西,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向下属的五军都督府下达调兵的命令,比起宋元时的养老职位,兵部侍郎可谓在明朝时过足了一把官瘾。

明朝之后,最开始的清朝皇帝没有在制度上做什么开创,因此兵部侍郎也一样是个实权的官职,只是在左右侍郎上,清朝只让满人做左侍郎,汉人只能做右侍郎,虽然左侍郎是正职,但这并不是代表谁领导谁,因为左右侍郎在清朝只是名义上的正副,没有层级上的区别。

唯一的差异,就是在上朝的时候,左侍郎比右侍郎先一步迈进大殿而已。

兵部侍郎最后并没有延续下去他的辉煌,在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军政系统做了一次大的改革,设计了军机处,兵部一夜之间,就好像被打回到宋元时期,又成为了一个陪衬衙门,兵部侍郎也更多的成为了一个荣誉表彰,哪个大臣年老退休了,皇帝就给他加个兵部侍郎的头衔,让他可以多领一点退休金,死后的墓碑上,多一个头衔罢。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在清朝,一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巡抚大人(类似于现在的省书记),从二品官衔,兵部侍郎是正二品官衔,所以,兵部侍郎比巡抚职位高。(清朝巡抚)

兵部侍郎属于尚书省的兵部,尚书省是三省之一。尚书省就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而尚书省里的兵部,就类似于现在的国防部,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二把手,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在明朝,侍郎官阶从二品,到了清朝,侍郎是正二品。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职务是统管整个国家的军事事务,官衔很高,在明朝时期,这个是正二品,到了清朝官阶,上了一档次,是从一品。

兵部尚书是兵部的老大,属下包括:2位侍郎,4位兵部主事,2位职方主事,2位驾部主事,2位库部主事,俗称“兵职驾库”。(尚书省架构图)

兵部侍郎,并不是服侍兵部尚书的!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听到兵部侍郎这个名字,就以为是专门服侍兵部尚书的,其实不然!

兵部侍郎,并不是兵部尚书的副手,侍郎的职务不是侍奉尚书大人的,而是和尚书一样,直接效命与皇帝的。

在明清两代,兵部官员内部也会有一个值班表,如果哪天轮到尚书值班,但是尚书大人没有上班的话,那就轮到侍郎全权代表尚书,可以行使和尚书一样的权利。

兵部侍郎的职责是什么?权利到底有多大?

尚书和侍郎,在汉代刚设立的时候,职务较低,但是可以直接侍奉皇帝。等到了明朝,六部尚书的权利那是非常大,兵部权利位于吏部之后,兵部尚书以及兵部侍郎的职责是主管国家的兵调,器械,武官任职等等,只要是和用兵有关的大小事务,皇帝必须是先下旨到兵部,然后传达到下面基层。反过来也是一样,基层要上报用兵事宜,也必须经过兵部。(调兵)

到了清朝,兵部的权利比明朝时期小很多。兵部尚书和侍郎不能直接给下面下命令。但是兵部侍郎也可以直接上呈皇帝,不用向尚书汇报,也就是说,有关兵部的事情,作为二把手的兵部侍郎,不用服从于尚书,兵部尚书大人管不着兵部侍郎,他们互不相干,只是均摊了兵部事务。

清朝的六部,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就是清政府在六部里面,分别要设立满、汉两个职位,兵部设立1个满族尚书,1个汉族尚书,2个满族侍郎,2个汉族侍郎。侍郎也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呈事务。

所以,在清朝,兵部分为满汉两族,官员层次比较复杂,估计职位竞争也大。

文、图:搞史人

欢迎阅读,关注。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兵部侍郎是兵部的副职,职位仅次于兵部尚书,其权力最高时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

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在尚书省下设立兵部、刑部、户部、吏部、礼部和工部等六部,分掌全国的军政、司法刑事、财政、组织人事、外交科举和工程建设。

各部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所以兵部侍郎就是兵部的副职。不过隋唐时期的兵部权力并不大,他只是尚书省(国务院)的下设机构,兵部侍郎是正四品官员。

宋朝时期三省合一,设立枢密院执掌全国军事。虽然宋朝还保留兵部以及兵部尚书、侍郎的官职,但仅仅是虚职,并没有实际权力。

元朝沿袭宋朝制度,全国军务由枢密院管理,兵部侍郎仅仅协助兵部尚书负责一些日常事务的规划。

明朝时期废除三省宰相,六部直属于皇帝。兵部得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高军事机构,掌管全国的军政事务。明朝时期设兵部侍郎左右各一名,品级为从二品,其中兵部左侍郎的职权要高于右侍郎。

清承明制,兵部直属于皇帝。但清朝为满汉相别,所有职务都是满汉各一人,满人为正,汉人为副,兵部也不例外。不过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成为全国最高军政机关,凌驾于六部之上,入职的军机大臣是实际的决策者,而兵部的权力实际上被架空了。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设置六部,六部具体包括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和工部,其地位和职能相当于今天的国家部委。

六部之设始于隋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明代以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各部首长称为尚书,下设左右侍郎各一,作为尚书的副手,六部尚书和侍郎都是各部的堂官,就是今天的领导班子成员。在明代,六部尚书一般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清代尚书为从一品,侍郎为正二品,各部尚书一般由内阁大学士兼任。

兵部是六部之一,也是六部当中比较重要的部门。明代比较重要,掌管全国军队的调动、武官的选授等等。清代兵部工作比较单纯,只是掌管全国绿营兵的军籍、武官的选拨任命等具体事务,类似于今天的兵役机关;为了让各省长官节制绿营兵,清代的巡抚一般都挂兵部侍郎衔;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改革官制,兵部改称陆军部。

最后回到问题本身,兵部侍郎究竟是个什么职位呢?

由上面内容可知,侍郎是中央机关的高级官员,而兵部又是全国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所以说兵部侍郎是负责全国军事的副首长,与现代国家的国防部副部长基本差不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