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顺,却不反省自己曾经的不负责任,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我想说一点前沿的话语。可能有的人不认同,但是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随着社会的前进,随着农业社会被工业社会的替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等等这些“千年未见之变局”的出现。“孝”这根道德的绳子,已经无法捆绑孩子了。对待父母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同样是一个家族的孩子,我跟您说说两种不同对待父母的态度。

五一的时候,我大侄子休假。他自己在北京。我临走的时候告诉他,你去看看你妈去。大侄子的妈妈在养老院里,上次去看妈妈的时候还是春节呢!大侄子哼哼唧唧的,似乎是答应了,然后就转移了话题。

刚才我打电话问他:“你五一有什么计划吗?是不是要去看妈妈呀?”他正色地对我说:“我五一一天也不休,单位倒班,我五一得在单位加班。一加就是七天,之后才有休假,没法子去不了了。我也没办法,这是刚通知的。”

其实不用大侄子说,我自己就能感觉到他五一的时候估计不会去看妈妈了。一般情况下大侄子和她妈妈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同在北京,但是他和妈妈的距离非常遥远。

妈妈年轻的时候因为婚变抛弃了大侄子。所以在大侄子眼里母亲永远是一个符号。是生命的来源,用他的话说:我现在也成人了!我理解可能有的女人天生就不喜欢小孩,没法子!这是基因决定的。这是一种孕激素缺失造成的。

大侄子振振有词地把一个社会问题,解释为一种健康问题。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逃避一种答案,那就是妈妈不爱我!

妈妈不爱我,所以我对妈妈的感情很稀疏。这也是很正常的。大侄子给自己的行为找着借口,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儿子,他还是愿意支付一些费用,供妈妈在生活中花销。比如说,前一阵儿他给母亲转去20,000块钱,好像是给妈妈买一个什么保健品之类的。如果妈妈在养老院里受了气,给他打电话,他也会挺身而出为妈妈出头。但仅此而已!

这种所谓不孝的情况,就是来自妈妈不爱我。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是妈妈爱我。但爱得不够,她亏欠了我!

这样的孩子一般来自于很娇惯的熊孩子。从小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这就造成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处在一种模糊的状态。孩子不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他觉得父母就应当永远满足自己。就像是自己处于妈妈的母体里一样。在妈妈的身体里,自己的一切都是被完全满足的。而长大之后,很多孩子依然有这种想法!

我真见过那样的孩子。都大学毕业了,还很愤慨地抱怨着自己父母的“罪行”。不给自己买公寓房子,让自己住在老破小里:“怎么那么不知道努力,早早的就想退休。别人的父母都在返聘工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在无法得到满足之后,会很愤慨的。因为从小到大,父母对他们的满足就是百分百的。明明上来就给我吃的很饱,做得很好,怎么后来就越来越糟了呢……

打个比方吧!

我去您家做客,说好了天天四菜一汤,顿顿鸡鸭鱼肉。晚上睡席梦思床,早上吃英式早点。可怎么吃了三天之后,就越来越差了呢?菜也少了,鸡也小了,英式早点没果汁,西蒙斯床不软和……这太可气了!你的态度怎么越来越差了。

我和一个朋友去住民宿,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儿。头几天待遇不错,后来越来越差。于是这位朋友提笔写下了自己的意见之后,愤愤离去……

其实那些不孝敬父母的孩子,也是这个思路。父母信誓旦旦的说:“我要把最好的都给你!我要给你一切,我能够给你的都奉上!我要让你过最好的日子!我对你的爱不需要回报!我对你没有一丝一毫的要求!”

这些父母就像是民宿的宣传广告一样,告诉客人:到我这儿就像到天堂。来吧!可我来了之后才发现,啥天堂啊!就是个农家院升级版,这不骗人的吗?

气死了!

游客们很愤慨,与此同时,熊孩子们也很愤慨!

很多人对父母的怨气就来自于,此说好的五星级待遇呢?怎么没了?这世上最痛苦的事儿,就是原来吃的好好的,后来越来越差,其实要是反过来,你想想孩子该多高兴啊!

不孝的孩子基本上就来自于这两种。旱的旱死,涝得涝死!

一种是吝啬的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去去去,一边去,自己该干嘛干嘛去。”还有就是给孩子的资源极度不够(不是没能力,是不上心)或是特别偏心。老大吃鸡腿,老二吃鸡爪。要不然就是男女有别。小子穿新衣,丫头拾破烂。反正弄得孩子一肚子怨气。他觉得妈妈不爱他!

还有一种,就是那些像民宿老板做广告一般的父母。告诉你:我要给你提供天堂。告诉你:我要给你带来摘星奇缘。但实际上呢,那是天堂啊?让你帮我安排个工作咋就不行呢!让你给我买个公寓,咋就不干了!你怎么那么废物呢?游客抱怨民宿是小。熊娃仇恨父母是大。您看看这样的父母是不是养了个冤家!

所以为人父母者,要把握好这其中的尺度。别不给孩子吃,让他饿得哇哇大哭。也别一上来就往死了揣孩子,百依百顺,让他剔着牙成天骂娘。这两种父母到最后都得不到孩子的孝敬,其实也就是孩子不爱他!

什么叫和谐的父子关系呢?我欣慰的看到了,在我们家族里还有这一幕。

爸爸被封控在上海回不了家。儿子在和他视频时突然说了一句:“爸爸你当志愿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戴口罩啊!我看你干完活之后坐在那里特别累,就把口罩摘下来了。我昨天做梦,梦到你被感染了,爸爸我需要你!”

而在视频那边父亲,突然泪如泉涌,他呜咽着对儿子说:“爸爸离开你们的时候还穿棉袄呢?可如今都穿短裤了。爸爸也想你们。我想和你们一起去踢球,一起去打游戏,还有我们一起去骑马好不好?爬山!我特别想去爬山了!”

两个儿子点点头,对着屏幕和爸爸保证,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出门一定会戴口罩的。疫情一定会过去的,到时候我们一起约一场球!

看,这段对话包括了什么!

包括了爸爸对孩子们说:“我需要你们,我爱你们!”

而孩子们也对爸爸说:“我也想你,我想和你在一起。”其实这就是爱。在此之前,我们的“二十四孝”是靠道德,靠宗法,靠社会舆论执行的。但在当下的中国,更多的是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什么是爱呢?爱就是我想陪伴在你身边。分分秒秒。我想和你在一起朝朝暮暮。我们在一起会做很多有趣的事。一起踢球,一期下棋,一起去郊游,去野炊,去做游戏……所有的时光,都因为你的陪伴而光彩熠熠!

这才是未来的亲子关系。不是道德的绑架,也不是社会的强压,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蓬勃而出的感情!

好多人都说外国人不讲孝。在美国,到了18岁,父母就把孩子踢出去了。说实话这简直是一片谬论。美国也好,欧洲也罢,只要是是人类大家庭,都有感情!

我有一个朋友在德国。她住的是那种乡村联栋的别墅小房子。她们家的隔壁住着一个老头和老太太。今年都七80岁了。每到周末,住在城里的大儿子就跑来,给他们劈柴生火烘房子。德国的初夏很潮湿,所以很多老人习惯生炉火去去屋子里的湿气,以防得关节炎。这个劈柴生火的任务就是由大儿子来完成的。儿媳妇儿呢?拿着一部分木柴准备后院的BBQ烧烤晚会。奶奶带着小孙女儿在和面,准备传统的酸面包。爷爷和孙子在切肉收拾泡菜,一家人就这样在后院里忙活着,每到周末这种和睦的情景都会出现!

疫情期间,老太太感染了。儿子听了之后,立刻把妈妈接到了城里的医院,让妈妈得到最好的救治。同时又把父亲送到了亲戚家加以看护。防止突发疾病。孩子们为老人忙来忙去的,在这个没有孝道,也没有孔子孟子的国度里,爱照样存在。

父母为孩子们竭尽全力的付出。给他们挣钱,上私立学校买各种各样的补习用品。

而孩子们也会在成年之后陪伴老人, 照顾父母……

其实在我们这个星球,爱无处不在。不需要法律,也不需要什么道德制高点,爱就是发自内心的需求。藏不住,按不灭!人类社会中的一句话是永恒的。

那就是:“妈妈爸爸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顺,却不反省自己曾经的不负责任,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每个人都是从婴儿丶幼年丶少年丶青年丶中年到老年,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有的人年轻时只知道自己享受,上对父母不尽孝道,中对妻子不管不问,下对子女不够关心和爱抚。总之一句话,就是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这样的人到自己老了的时候,反倒指责子女不孝顺,他(她)们是没有资格要求别人的,是你没有为子女树立起好榜样,你在各方面都是不称职的。子女对你尽不尽孝,是他们的事,全凭个人的良心就好。

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顺,却不反省自己曾经的不负责任,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答:这个问题我还没有遇到过,所以回答不了,

所以,我就到此为止了,

谢谢

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顺,却不反省自己曾经的不负责任,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丁克家庭太聪明[流泪]

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顺,却不反省自己曾经的不负责任,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现在的年轻人活的也累啊,孩子,房子,车等。开销大,就得去打拼。时间很紧就没时间陪老人。我认为不是不孝,是现实的情况造成的。

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顺,却不反省自己曾经的不负责任,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父母的曾经不负责任,给子女带来了伤害,在心中产生阴影,那是父母的错。反过来就因为这个,是你不孝顺父母的借口,那你也是错误的,乌鸦尚知反哺,更何况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