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国外什么都很差劲,以前感觉好高大上?

前几天,我们一个大学同学燕子和我们网聊。抱怨其在德国的生活。

“哎呀妈呀!可累死我了。我连干了一个礼拜的活。浑身上下腰酸腿疼胳膊麻,连吃饭都拿不起筷子了。”大家奇怪地问:“燕子,干啥活呢?”

燕子说:“砍柴呢!”

我们另一个同学苏苏还问呢:“‘砍柴’是个啥游戏呀?以前流行‘偷菜’,我玩了一阵,现在又改‘砍柴’了?”

燕子气愤地白了她一眼说:“什么游戏!就是劈柴火。你不知道现在乌东冲突啊!你不看世界局势啊!”苏苏害羞的说:“我最近光看孩子了。那也不至于砍柴呀?”燕子说:“我们这儿取暖就靠天然气。可天然气的价格太贵了。我买了两罐天然气一罐一百多欧。现在只舍得用来做饭。实在是用不起了。还说扛到冬天。现在我们这儿就是阴冷的冬天,才八九度。我们这春天还没到呢?所以用点柴火给壁炉生点火吧!”

我觉得“砍柴生火”,这都是我小的时候在农村的活。没想到时至今日,在德国的燕子还得干这些。要知道燕子当年是在大家的羡慕中去的德国。80年代谁要是出了国,那简直就是去天堂了,是研究生不换,博士不给的最好出路了!

燕子能幸运地认识一个德国老师,之后走了这条路。让我们羡艳不已!

如今生活在德国一个小镇子里的她(德国除了大城市之外小山村小镇子特别多)在一家小小的银行网点里上班。收入虽然是衣食无忧,但是明显感到和城市化的生活截然不同。而且也不像是很多海外博主传说的过着无压力的童话生活。种族问题,生活的孤寂,在海外的无法融入的茫然……这些情绪总是困扰着 她。所以燕子每隔一两年都要回国一段时间,也看看自己的父母,也过过现代生活!

但燕子还算幸运的。因为她算是联邦州政府的雇员,可以有较好的医疗劳保(德国的医疗是分级别的。免费的只是提供最基础的服务)而且她一直没有结婚,生活倒是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吃喝不愁的。住宅是一幢三层的砖石房子,倒也安然度日。

………………………………

但和她相比,弟弟的同学“琪姐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那天弟弟突然挺伤心的对我说:“如果琪姐姐的孩子生活的不好,我想把她带回国内,我要领养她!”

琪姐姐是个比弟弟大两岁的一个师姐。当初在大学里是个风云人物。她的模样漂亮,一张尖尖的小脸酷似主持人杨澜。她的讲演水平很高,是学校里是女神级的存在。是好多男生的偶像。其中也包括我弟弟。

但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首选还是出国。琪姐姐的托福就是弟弟帮她辅导的。可以想象,一个男孩深爱的女友去要海外了,他还要亲手把她送走,那种心情有多难受呀……

没办法!八九十年代的“出国潮”就是这样。很多人放弃了非常好的工作,移民海外,只为了一张绿卡。琪姐姐也加入了这个大军。她先去了洛杉矶。刷碗擦地打工挣钱。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华人老板。说是老板,其实就是个杂货铺大叔。为的就是那张绿卡。大叔对她也不好,身为潮汕人的媳妇,琪姐姐起早贪黑地看铺子。生下了两个儿子,却依然被婆家欺负。就因为她是一个新移民,而婆家以二代移民自居的。在这种环境下,琪姐姐痛苦不堪。

要强的琪姐姐在获得了绿卡之后,没几年就决定和丈夫离婚。她一边打工一边又进修了教育学。琪姐姐虽然毕业于中国第一流的财经学院的会计系。但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财会系统是不互通的,所以美国方面根本不承认她的学位。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这么多年的时间,用“苦难的磨砺”来形容 琪姐姐的故事一点都不过分。在国内的同学们纷纷指点江山,纵横商海的时候,她在刷碗擦地,打扫卫生柜台卖货。

如今四十多岁的她,总算是熬出来了。她又嫁了人,也是一个老头。这回是个白人,一个警察。琪姐姐在一家小学里当老师。总算是安定了下来。两个儿子也来投奔她了,没多久,她又诞下了一名混血的小女孩。但日子依然不宽裕!

小学老师的生活并不富裕。更何况是在美国的小石城州。这里不是一个发达的地区,基本上就是个大农村的水平。琪姐姐还得干点农活,因为家里还有一些牲畜需要她照顾。

那年琪姐姐回国来处理她在北京的一套房子。是她妈妈给她留下的。让她万分惊讶的是,那套六十平米的住宅居然能卖上百万美金的高价,她简直要乐疯了!

琪姐姐变了。当初的俊俏灵巧荡然无存了。现在就是一个身材走形的中年妇女。她满身沧桑,脸上的皱纹和色斑要比普通城市女性多得多。手指关节粗大,手腕酣粗。她是一个美国农村的华裔大妈了。站在北京的大马路上,她甚至都有点措手不及了。拉着自己的混血宝宝,茫然地望着这一切。这是生她长她的地方,这是北京的西城区。小的时候她在这里吃酸奶,做游戏,跳房子,看电影,但如今这一切却那么陌生!

“国内变化太大了,我都不认识了!”这几乎是所有海外游子回国后发出的共同感叹。

这么多年,她也不愿意和国内的同学联系。她也知道她错过了国内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今和同学们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少年同学都不贱,五花宝马自轻裘!”琪姐姐他们这一届的同学,只要是留在国内的,后来纷纷考研深造。继而成为了财经界的各路精英。百万年薪在他们中只是一个入门级的存在。在高薪加持之下,男士儒雅精致,女士温文得体。一看就是城市里保养的很到位的中产阶级。而琪姐姐不愿意看到他们了!

她只通知了弟弟说想见见他,想求他帮着办点事儿……

接到了琪姐姐的电话,弟弟还是从言谈话语中知道琪姐姐的日子过得不好。他想帮自己的女神。但为了琪姐姐的自尊心,他隐瞒了自己的工作。只是告诉琪姐姐自己就是个倒蹬房子的中介小哥。但是在琪姐姐眼里,他过得已经足够舒适了。

能够吃大饭店里的海鲜酒席,能够阔绰的带琪姐姐的孩子去上海迪士尼玩一圈。而这一切,在一个美国乡村小学老师的眼里,就已经非常成功了。不过琪姐姐还是硬撑的架子。在我面前总是说:美国如何如何先进!国内的生活让她不习惯!这里空气不好!她新买的别墅小楼,价值二十万美金呢!如果她要是知道这个价格,还不够弟弟那个小女友的一辆汽车的价呢,不知她会作何感想……

不知为何,弟弟极爱琪姐姐的那个混血小女儿。那孩子和他也很亲,搂着他的脖子叫他“哈里叔叔”。弟弟总是满心疼惜的说起那个小女孩。“她叫Siri。小姑娘可怜死了!总是说想看看冰雪公主,可是她都五岁了,连迪士尼都没去过。”弟弟叨叨着。

他停下手头的一切工作,抱着琪姐姐的混血女儿在上海迪士尼里看花车。小姑娘激动地拍着手,呀呀的大叫着!

小姑娘有一点先天耳疾。弟弟带她去北京最好的耳鼻喉专科医院检查,给她配最好的助听器。琪姐姐在美国虽然可以用保险看病,但是普通保险只能去一般医院,效果并不好!真正拥有先进医疗水平的私立医院,费用又很高,她负担不起。

前一阵子琪姐姐在电话里向弟弟哭诉,自己和丈夫又吵起来了。她想让女儿去一家好一点的小学。但丈夫不愿意付学费。觉得普通学校就可以了。但是在普通学校里小女儿因为相貌有东方人的特征,再加上带着助听器,被黑人同学欺负追打,吓的宝宝不敢去念书了……

这是所有海外华裔都要面对的问题。在美国的西部种族问题尤其明显。弟弟听了心如刀绞。立刻对琪姐姐表示,上海也有很好的国际学校,而且都是全英文授课。如果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念书,他来支付学费。从小学到中学一贯制,然后可以申请进入常青藤大学……说完这话之后,他又觉得很唐突,这样就暴露了他的生活水平。让琪姐姐面子上不好看了!

弟弟变成了絮絮叨叨的祥林嫂,经常泪水涟涟的和我念叨着:“Siri学校的午餐只有炸鸡和意面。配菜就是薯条和洋白菜。孩子怎么能吃这些!Siri总是牙龈出血,要去看看呀!Siri昨天在学校又哭了……”

………………………………

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单位有一个同事利用出差之际,滞留在了法国。怎么说呢?一位老同志对她的行径表示非常的惋惜。

那位老同志说:“不出十年 她就会后悔的。我们的国家会发展的很好的。远不是法国能够比的。给我们时间四十年时间,我们就能够超过法国。”那时我觉得这位老同志可能有一点情绪激动。因为为此事他写了一份检查。但现在想起来,真不是夸大其词。老同志看事物的高度比我们要英明的多。现在一个国家部委的司级干部,能是一个法国公寓物业管理员可比的吗?

天上地下,云泥之别呀!

………………………………

80年代的时候我七姥爷来国内。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但是听说香港人都用餐巾纸擦嘴,于是我去友谊商店花了10块钱买了一盒进口的餐巾纸。10块钱在那个时候能够吃一桌非常好的酒席。外国的东西怎么就那么值钱呢?

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一个普通城镇职工的工资,只够买10瓶美国可口可乐的。

今天呢?

前一段时间,我婆婆的学生说她的女儿嫁到了日本。这位学生也跑到日本去照顾了闺女一阵子。回来之后一直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很苦。住40平米的房子,在东京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不过她一直强调闺女是真爱呀!是真爱呀!大家听了也嗯嗯地点头……

是啊!要不是为了真爱。一个北京姑娘怎么能远涉重洋嫁到东京呢?那里生活条件和北京没有办法比。我如果生活在那里是不可能拥有汽车,也不会拥有100平米的公寓,还加上饭桌上也不会拥有那么多品种丰富的美食,肉类水果蔬菜……在东京私家汽车是一个很奢饰的存在。食物品种单一,价格昂贵。妈妈一想到自己女儿的苦日子就心如刀绞。

她说了一句话让我觉得很诧异。这位妈妈说:我女儿就是去“插队”,吃苦去了。

“她是‘洋插队’呀!在日本受几年苦,看看她回不回头……”

………………………………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这翻天覆地的见证者!

沧海化桑田,天堑变通途。红日冉冉起,巨龙腾云间!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国外什么都很差劲,以前感觉好高大上?

因为中国以前有很多公知被国外的人签约了,整天替国外化妆,宣传各种高大上,给国内的没出过国的人洗脑,疫情爆发之后,一些真面目开始表现出来,大家资讯的渠道也多了,他们开始扯不下去了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国外什么都很差劲,以前感觉好高大上?

宣传看多了。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国外什么都很差劲,以前感觉好高大上?

并非最近几年,世界一直如此。

这是因为,以前舆论闭塞、国际话语权受限所致。

最近几年,尤其是手机、微信、头条等平台媒介的普及,打开了国内外舆论窗口与通道,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到和参与其中,大多老百姓才明白真实的世界原来如此。

因此,会有人感到最近几年国外很差劲,事实上不过是我们孤陋寡闻才知道而已。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国外什么都很差劲,以前感觉好高大上?

了解多了就不觉得神秘了,外国人也是普通人,只不过是经济文化发达一些而已,如今他们在中国的面前也渐渐失去了优势,所以人人也不再觉得老外高大上了。

最近几年为什么,感觉国外什么都很差劲,以前感觉好高大上?

我直接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怎么理解呢?你的认知层次其实和你所处的阶级经济基础 社会人文发展面貌 国家综合实力有关。 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国家综合国力还与世界主流强国的差距很大。你说国外是指美西方国家那一撮吧#//可以说八九十年代那会是整个西方集团各方面实力最强大的时期了!!!以致于很多人当时觉得所谓国际标准就是西方标准。当时的西方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后期——互联网革命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也这样控制了世界网络媒介 苏联解体后 西方又疯狂向俄国等前苏联成员国吸血 叫嚣着历史的终结!!

而彼时的中国,工业化初步刚刚建好,有几百枚为数不多的核弹头,综合国力勉强自保!几亿人口中绝大部分户口在农村 农民站了绝大多数 贸易 物流 金融也才初步发展起来 92%的国人生活水平还在温饱线上下挣扎(人口基数大)外汇储备不多 还有一些例子我在这就不展开细述了。那是的中国,各方面都与美西方有着触目惊心的差距!!我是个00后,没有身处那个时代里 听我叔父辈讲,那是若有一个或数个港澳商人来我们县镇参观投资,县政府的领导会亲自去招待陪同!这种现象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我老家籍贯广东,香港离我们这近。而香港的背后是英美。我拿这个讲最具典型吧那时的香港可是号称亚洲四小虎之一!!那时的国内 谁家里的亲戚有个香港澳门人都感觉很光荣 倍有面子 国家在那个时代也在积极招商引资 发展经济。那时,西方就是我们的风向标!!不少姑娘竟以嫁洋人为荣!一股崇洋媚洋的风气弥漫在中国的天空 几十年未曾散去!!

时过境迁,近几年的中国发展势头强劲 第二大经济体 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全球第一大制造国 铁路里程第一 每年数百万大量本硕人才毕业 国内治安一年比一年好,粮食产量连续18年丰收 国防军事现代化发展成果丰硕 “蛟龙”号万里下海 天宫一号直插云霄 基本实现全民族脱贫 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我所上述的这些,就是想说崇洋媚外的这种风气已经在国内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跟着国家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才是个人人生发展正道!近几年西方在通货膨胀 全球治理能力 中东难民 疫情泛滥的失态与我国步步稳进 自信的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战略所形成的强烈对比 让无数国人无限感慨…

我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近代贫穷落后的局面只是暂时的 。乘风破浪!未来,必将属于中华民族!自信才是我们常态

[比心] ||关注我,倾听我的内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