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男人和上海女人结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好基友来自山东的一个小县城,家里条件一般,找到了一个上海女朋友,女朋友要带他去家里见上海父母,听说上海的丈母娘很难搞定,他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答应去或者这段感情选择结束。

一提起上海丈母娘,不知为什么在影视作品中好像老是反面形象。刁钻刻薄,眉毛顶天,看不起他人,斤斤计较,反正不是那种热情实在,大气好相处的人。但实际上我发现也不是这样!

我到目前为止认识的上海人不多。其中一个就是我继母。我继母这个人很温和,遇事虽然没什么主见,但是也符合中国传统谦良恭简让的原则。她做媳妇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不公的事儿。

比如我奶奶就不喜欢他,为什么不喜欢呢?不知道。一个革命老区的妇救会主任出身的革命妇女,看见上海十里洋场出来的时髦小囡就是气场不合,属性相冲。用现在的解释就是“咖啡与大蒜”的冲突把!据说老太太最初见了继母没啥好脸。

但是作为儿媳,继母没有不满,也没有抱怨。甚至我后来听亲戚们说,就是在父亲面前,继母也没有说过婆婆一个不字。对于婆婆的批评,她只是默默的承受,隐隐地忍下。这反而让在一边看着的老丈夫非常心疼怜惜她。

于是就出现了母子俩的交涉,儿媳妇在一边默默的等待着……

几次三番下来,我奶奶也就释然了。她对亲戚说:“嗨!她一个小业主出身的落后妇女,我跟她计较什么。”后来继母生了弟弟,一下子母平子贵,算是在这个家里熬出头了。用继母的话说:“自从有了小弟(她管自己儿子叫小弟)你奶奶看我的眼神都变了,以前都是眼白,现在见着黑眼仁了……

柔顺谦良的继母赢得了家里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戴。我想她就是传统女性的处事之道吧!可见大上海也不是凡事妇女都很摩登,都很新潮,什么地方的人也不能脸谱化的一刀切!

外地男士找上海女孩,现在这样的婚姻越来越多了。

我弟弟的表弟,也就是继母的妹妹的儿子阿宝是个苏州人。他父亲是苏州一家工厂的工人,阿宝娘是继母的妹妹。我见过好多次,说实话,同胞姐妹还是有差距的。继母长得美,鹅蛋脸弯月眉,一双眼睛不大但是含情脉脉的。妹妹倒没有姐姐的美貌,这个圆脸个子也矮,还有点胖乎乎的姨妈,看起来憨厚可爱。

后来妹妹嫁到了苏州。我继母嫁到北京。继母在我父亲去世那年生了场大病,就是在苏州妹妹家养的病,住了好久。她们姊妹很亲香的。所以,弟弟和这位姨妈关系也很好……

如今姨妈的独子阿宝也30多了。可看起来还像个半大孩子似的满脸稚气。虽然他只比弟弟小六岁,但是和稳重成熟的弟弟相比,倒像是差了半辈。

自从大学一毕业,阿宝的就业工作,是弟弟一手提携。他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弟弟就给他找了一个很好的实习单位。为他打造了一个漂亮的履历,然后又把他放到了自己的集团总部,过了两年之后,找了个关系送到上海一家大银行工作。听说阿宝把户口也迁到上海来了,阿宝算是在上海立住足了。这也是姨妈一家的心愿。

下一步就是找对象了。阿宝讨老婆的事,姨夫姨妈说了:全让大表哥帮着把关,看着办。我们就是个工人,也没什么见识,还是请阿哥帮忙吧!

阿宝在弟弟公司实习的时候,和一个与他们有业务往来的,乙方公司的员工。一个四川小姑娘好上了。两人郎情妾意,很是和美。处了一段时间,阿宝把女朋友带来给弟弟看,弟弟招呼他们吃了一顿饭。谁知道,吃完饭后,弟弟叫来阿宝告诉他:“赶紧断了,这人不合适!”弟弟做事向来果断干脆,阿宝也摸不到头脑。弟弟告诉他,这人心不沉稳,一看就是个虚荣自私的姑娘。不适合你,不是当家立业的人!

想想弟弟也够霸道的,一句话就把阿宝的这段恋情拆散了。后来又过了两年,阿宝的同事大姐又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是个上海姑娘。两人见了几面,阿宝这回学尖了,先带去给阿哥看。还是吃了一顿饭,姑娘走后阿宝问表哥:“阿哥,你看她行吗?”弟弟点点头说这个姑娘好。我看就是她吧,找个上海姑娘以后过日子轻松点!

不知道为什么弟弟很喜欢上海姑娘,也很推崇上海姑娘的品质。他说上海女孩顾家贤惠懂得生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烧得一手好菜,特别适合做老婆。于是阿宝就和那个女孩发展起来,谈了半年,觉得差不多了就来告诉我弟弟。弟弟一听很高兴,大笔一挥给阿宝在徐汇买了一套房子。他付了大部分钱,甩下一些贷款,让阿宝自己慢慢还,用公积金压力也不太大,一个月也就是五六千。于是阿宝这份家就算是定下来了!

后来我和弟弟闲聊问他:“女方有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房子加名字,要彩礼,买汽车什么的?”弟弟笑了笑说:“你太小看我们上海姑娘了,人家什么也没要。女方父母一再强调人好就行。我告诉阿宝的给人家买一只钻戒,我来出钱。本来想给他们买一个蒂芙尼的,但是人家小姑娘说不用了,买个一般的就可以了。于是两人去挑了一个半克拉的婚戒,自己就买了。房子的事情也没有要求加名字,上海姑娘不会那么拎不清的。小姑娘的父母是机关的一般干部,家里有两套房子,小姑娘是独女,在一家社区医院当护士,也不用倒班,挺轻松的。阿宝找这样的媳妇,以后有他小子有福气享……”

这话还真说对了!婚后的阿宝就像是老鼠掉进了大米缸,成天就剩享福了。

丈母娘家离他不远,老两口隔三差五就跑到他们的小家去,从上到下打扫一番。然后还给阿宝打电话,问他是来家里吃,还是给你们做好了放在冰箱里。老丈人有点好东西就惦记着阿宝,阿宝爱吃蟹,老丈人一听说阿宝要去家里,必要买几只蟹,或蒸或炒,再配上黄酒给阿宝解馋!

丈母娘退休了,和自家姐妹去美国探亲,从美国大包小包的给阿宝捎来什么运动衣休闲服。甚至还有保肝药解酒药,生怕阿宝在外面应酬伤了脾胃!

有一次阿宝说自己最近胖了,要不晚上跑跑步。老丈人二话不说,每天晚上到他家楼下等他,陪他去跑步。

最绝的是有一次,阿宝的领导在弟弟那里告了他的黑状。弟弟生气了!他把阿宝叫了来臭骂一顿。是因为阿宝在业务上不努力,就靠着关系吃老本。弟弟当着二宝老婆的面说他:

“一个男人挑家立业,你以后还要生孩子养老婆。怎么就不知道努力上进,我年轻的时候,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启动,我就成天住在东北的工地上。我像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自己的公司都做的很大了。让你联络客户你嫌累,我现在这个职位,照样要去和人家应酬做场面,你怎么就那么大的派头……”

弟弟还要往下说,谁知阿宝老婆在一边帮丈夫说话了:“阿哥呀,阿宝就是憨大脑筋也慢。你不要骂他了,以后我督促他。不过我姆妈说了,也不要求他做得多好,只要平平稳稳就行了。阿宝资质也不高,跟阿哥你比不了啊!”

看着人家小媳妇,不紧不慢,句句有理的回怼过来。几句话噎的这位霸道总裁居然也没的说了。你一个表哥再怎么指挥人家,人家也得听媳妇儿,听丈母娘的呀!

背地里弟弟总是抱怨:“阿宝这个小赤佬,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早知道让他娶那个爱慕虚荣的媳妇儿,成天买名牌要豪车,这样也督促男人上进。如今可倒好,丈母娘把他当亲儿子那么疼。老丈人成天陪着他钓鱼健身打游戏,一家子把他供起来了。上个班都怕他累着。这是要把他当宝贝养呀!阿宝这是什么命啊!小的时候姨夫姨妈宠,长大了结了婚,丈母娘老丈人又宠他,简直是个‘传家宝’!也不知他怎么那么招人爱……”

我听了乐得前仰后合。对弟弟说:“谁像你似的。长个三角眼大长脸,看起来就凶巴巴的。人家阿宝是个糯米团子,白白胖胖的像个泥阿福。当然谁见谁爱了,但是也没想到上海丈母娘这么疼女婿。舍不得女婿出去奋斗,只是踏踏实实过日子便满意了!”

不过另一个上海人,他们家的保姆米米阿姨,告诉我的话倒是很有道理。

米米说:上海丈母娘并不希望女婿有多飞黄腾达。真像先生那样,当了大老板。别的不说,老婆先丢在一边。你看看阿宝带老婆来我们这里,除了这位霸道总裁的阿哥之外,还有谁呀?还有小太太呀!看看,这就是男人发迹之后的样子啊!北京上海两个家。夫人在北京生儿育女照顾家,小太太在一边貌美如花,你说阿宝老婆看了心里能好受吗?所以宁可不发财,还是守着这个老实本分的“泥阿福”阿宝过日子,又不愁吃不愁穿的。小两口以后三套房,不比出去拼搏强!要是我女婿,我也这样做。

我听了哈哈大笑。后来对弟弟说:“你看你在上海混的,米米阿姨要是找女婿,就不会找你这样的。人家阿宝丈母娘要是找女婿,也不要你这样的人。你说你这人缘怎么这么差呀?”

弟弟听了撅着嘴撒娇说:“你们这些中老年妇女,是不是都讨厌我呀!没关系,我不怕,我去找小朋友们玩去了……”

岁月静好结婚照。

外地男人和上海女人结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也许我孤陋寡闻,身边鲜见上海女嫁外地男,却多见外地女嫁上海男。

我一朋友,9岁丧母。他老爸高级工程师,早年落实政策,分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工房,爸爸继母爷爷奶奶住老公寓,20岁的他搬到新房子单过。

没多久,认识了一个苏北海安的妹子,一个怀春一个风流,只有呵呵了。妹子做营业员,做推销,钱不多,一心一意;小哥哥书香门第,有点公子味道,有点花花草草,但没到胡天海地。

妹子不怕,大家聚在一起时,她凶凶地说,没有人能抢我这个老婆的位置!

我们哄然大笑,小哥哥也抿嘴偷笑,一起举杯,啤酒沁心。

时间流淌,朋友的爷爷奶奶去世,继母去世,爸爸也老了。他们带着一个小男孩,搬回老公寓,和老爸住一起。

老公寓有90平米吧,继母也留下一套小房子,爷爷奶奶留下很多老古董,光一个小小的白玉杯子,估价就30万。

他爸爸很多年前,单位配买的几万原始股上市,几万陡然变成了百多万;再把多余的两套房子租出去,月入近万。妹子接过了家里的经济大权,小妈妈自己省吃俭用,心思全部放在三个男人身上,照顾老爸,关心老公,带好儿子。在我们朋友的眼里,她俨然是个上海专职顾家小女人,一点没有违和感,不像苏北女。

转眼九年,小男孩的毛笔字写得超好,让我们这些叔辈都汗颜,虎头虎脑地弹一手好钢琴,活泼健康。再过一年,小妈妈户籍就可以迁入上海,将来享受上海不菲的退休金待遇。

结局出乎意料,去年夏天,小妈妈走了~半夜猝死,心脏骤停,再也没有博跳。偏巧那晚,小男孩胆小作嗲,搂着爸爸陪睡。

我朋友9岁妈妈去世,小男孩9岁妈妈也走了。冥冥之中,是定数还是轮回,或是情深缘浅?

如果,算着是非曲直,各地习性,斤斤计较,还是不要异地嫁娶为好。彼此接受,彼此同心,去异求同,时髦话‘‘’相向而行‘’,融入当地人情世故,才会有好结果,好姻缘。

生活体验,自己知道,适履脚知。

(以此文纪念逝者,纪念静好的岁月)

外地男人和上海女人结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我是上海人,父母教师。老公是安徽小城市的,他父亲工人,母亲家庭妇女无业。他是我大学时比我高一级的校友。但是他毕业那年回校偶然遇到,后来我们恋爱结婚的,到现在快22年了。

当时我父母是反对的,奈何我觉得他毕业时就被上海某国营企业给予了上海户口,他本身很拼,是工作狂。在我的执着努力下,父母也就同意了,结婚时买了房首付几万块是我父母出的(当时房子便宜),房子的装修和后期还贷款都是我们自己承担的。后来不久他辞职自己和别人合伙开公司,一年之后又自己开公司,后来自己买了大房子。这么多年下来,我觉得地域差异还是很明显,特别是在逢年过节时。但是凡事看在孩子份上,多忍让和宽容,也没有太过不去的事情。其实嫁给谁都会有矛盾,只是矛盾的原因不同,我们这个家庭好在一直是没有和父母同住,所以没有激化矛盾的问题。

本身方言不同的两夫妻,最好不要和任何一方父母同住。

外地男人和上海女人结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我本人就是28岁才从外地人才引进到上海,找的是上海本地女孩,结婚已经十多年.我们这种也算两地婚姻,但两地婚姻一般特指一方户籍在上海,一方在外地。10多年前上海两地婚姻就不少,2005年10万对里面有3.2万对两地婚姻,现在两地婚姻很普遍10万对里面有四万多两地婚姻,(其实两地婚姻不也包括上海人找新上海人,如果算上这样的两地婚姻比例更高)这四万对两地婚姻其中接近30%是上海女孩找外地男孩,以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人为主,但目前数据显示上海女孩找外地男孩有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两地婚姻生活习惯不同和价值观冲突导致,两地婚姻冲突小到怎么挤牙膏大到怎么处理金钱和亲情,婚姻某种程度是几个家庭的结合,是利益的交换,如果没感情基础是很容易分开的,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处理了很多两地婚姻亮红灯的冲突,处理原则归根结底就是看两者有没有三观不和,有没有第三者插足原则性矛盾,两者有没有设身处地求同存异来处理问题!总之两地婚姻要看两个当事人人格是不是独立,是不是能从各自原生家庭跳出来解决问题.总体上如果处理得好婚姻生活是愉快的,可以优势互补。当然找上海女孩,丈母娘这关一定得过去,待若至亲,会收获很多...我十几年的感觉下来,1如果两个人婚前接触不够,仓促结婚,婚后磨合期会很长,很多人三年内会离婚而不是七年之痒。2,如果双方父母婚姻中介入过多,婚姻亮红灯的概率很高!3如果是为了户口房子结婚,最后分开的概率很大,4结婚后因为从小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会有不可调和的饮食和生活理念冲突,如果不能求同存异,离婚的概率很大.总之两地婚姻最后离婚的概率很大...

外地男人和上海女人结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上海文化和山东文化差别还是挺大的,方言不同,各种风俗也不尽相同,尤其在婚姻嫁娶方面,有着天壤之别。说白了就是地理隔离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文化隔离。山东虽然是经济大省,但与上海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上海金融过于强大,礼金方面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车房也是重中之重,外地人要想顺理成章的娶到上海姑娘,除了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外,还要有过人的才华,才华就是自身的附加值,你个人的能力能让她们心服口服,她们才会考虑。风俗差异太大了,通货就是有房有车有钱,外加有才华。在彼此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通货条件必不可少,少一样都会增加结婚成功的难度。其他的阻力无非就是方言不同,婚前婚后礼仪不同父母双方意见很难达成一致,这也会造成阻碍。所以如果说这个山东小伙能力足够强,是完全可以跟上海朋友交往的,如果他暂时没房没车没存款,但是却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岗位,是一只潜力股,也是没问题的。阻力挺大,但不是没机会,只要你能力够大。

外地男人和上海女人结婚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上海对口援建我们单位,这两年接触了不少上海人。其中有一个跟我是老乡,聊的比较多。他是外省考入上海的公务员,娶了个上海姑娘,小日子过得满惬意的。

和上海人聊天,永远也绕不开房子、房价。他们表面上很“羡慕”我们这些西北人,感觉我们每月工资在本地能买1、2平米的房子,而在上海他们过万的工资,连一个卫生间都买不起。但我这个老乡就比较幸运,她媳妇家上海本地人,有2套房子。他呢一工作在家里的帮助下,又买了一套房子,目前虽然在还房贷中,但小日子过得却是相当不错,没有什么压力。

听上海援疆领导聊起过,如果两口子都是公务员,靠自己努力买房,在退休时,刚好还完贷款,才能真正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见过的上海男人,感觉他们都比较会过日子。会在我们面前抽中华,也能在菜市场跟小贩砍价。并且上海男人,大部分都会做饭,还能烧的一手好菜。

上海本地人骨子里有种骄傲,感觉上海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在第一批上海援疆干部里很明显。说话叫我们本地人感觉就是有点“飘”。也许我们是小地方待久了,也知道上海,但是对他们与生俱来的那种骄傲,实在是对我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后来也就慢慢散掉了。

其他行业里没接触过,也不太了解。

上海女,没遇到过,应该是各有千秋吧!

欢迎分享,你遇到不一样的上海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