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知家庭花大价钱和长时间让其子女去学习学术含量很低的艺术门类,你怎么看?

你心灵的房间有多大?

整个艺术的殿堂都是我的心灵居所。

我从小就记得姥姥的一句话:你总得学点什么。因为一生很长呀……

姥姥是传统的旧家庭。文革中大批特批的那种。文革中,她一穷二白,连棒子面都得计划着吃。 有一天,她的一辈子的好朋友过生日,哪有礼物呀,家徒四壁呀!

她在早上,在草丛里逮了一只湿漉漉的蝴蝶🦋,小心翼翼的放在火柴盒里……

她用染红了的线系上火柴盒,送给那个朋友!

八十岁的老头打开火柴盒,一只蝴蝶振翅而飞!老头哈哈大笑。为什么?旁人奇怪。

他们都是传统国画的爱好者,国画里有一个“耄耋之年”的讲法。画的就是耄耋 (八十岁的雅称)的谐音:猫和蝴蝶。蝴蝶在中国画里 又叫:“欢天喜地”。

欢天喜地的八十岁生日快乐!这是姥姥对他的祝福。

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在生命的长河落日之年,艺术是一双温柔的手,抚慰着孤独苦难的老人。这就是精神上的贵族,夺不走的享受!

吃饱喝足之后,人是有更高追求的。不能换钱换工作的艺术教育,能让人的灵魂丰沛,向往崇高。

我也遇到过生活的苦难。在最困难的时候,我望着北宋大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含笑而泣……孤独的旅人,高山峻岭,前路诡异,造化无情,烟雨流动之中,哪看得到目的地呀!可看起来,大山和峡谷却又那么美。人生可能就是如此艰难而美好吧!

只有经过艺术训练的人,内心才能有这样敏锐的洞察力。才能真正理解那些细弱游丝的感受。这就是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对自己的一番抚慰。他人无可替代!

我弟弟从小喜欢音乐。

那天晚上,沪上春夜夜雨,几经连绵不断。我第二天就要离开他回北京了。我们即将分开了。从小时候朝夕相处的姐弟,到如今相望在南北城市。他长大了,也独立了!所谓独立,就是一步步的走向自己的世界。这种感觉是有点苍凉的。

他坐在钢琴前,肖邦的“雨滴曲”从他的指尖流出:

细雨绵绵,思绪连连,即将远行的姐姐,我思念你,更思念那些小时候纯美的回忆……

他的琴声悠悠,时短时续,缠绵悱恻。润入心扉。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是精神的食粮。这是我们孤独寂寞的良伴。如一盏小灯,照亮人生的旅途。

艺术的作用不是挣钱养家。不是娶妻生娃。但是,他能让你笑,让你哭,让你心中满满,强大安然。

有条件让孩子学学艺术吧!这是人类最私密的瑰宝!也有着最伟大的传承。

艺术,你值得拥有!

很多高知家庭花大价钱和长时间让其子女去学习学术含量很低的艺术门类,你怎么看?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听过一个说法:一代制造、二代金融、三代艺术。说得就是第一代经济条件较差投身实业,第二代有了一定的积累不再做实业转投金融,第三代经济基础好了,不用那么辛苦了,就投身艺术。

像题主所说的高知家庭,这样的家庭一般经济条件很好,这首先就有了让孩子学习艺术的经济基础。老李所说的经济基础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学习艺术是很花钱的。无论是购买学习用品还是艺术课的学费,都要比学习文化课贵很多,普通工薪家庭很难承受。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很难承担孩子学习失败的后果,况且艺术这条路成才率还那么低。而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也许压根儿就没打算让孩子走艺术这条路。他们让孩子学艺术只是为了培养孩子兴趣,陶冶孩子情操。所以说,首先一点,经济基础决定了让孩子学艺术的不是普通家庭。

第二点我跟题主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老李是个理科生,但是老李依然觉得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艺术的地位一点也不比科学低。我国古代每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都伴随各种文艺的兴起,欧洲也正是凭借文艺复兴才再次发展繁荣的。科学和艺术始终是带领人类社会前行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另外,艺术对于个人也是很重要的。当我们生活贫困时,可能真的只是疲于奔命。当我们有一定经济基础时,我们的生活就会有了艺术,从最直观的电影、音乐再到绘画、舞台剧等等。高知人群,他们本身对艺术感兴趣,也有对艺术的追求,这部分人让孩子学艺术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总之,有经济基础,有情感需求,为什么不学?学不好,大不了回来继承家业!

很多高知家庭花大价钱和长时间让其子女去学习学术含量很低的艺术门类,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我不是高知家庭,但我还是真的花钱花力气,让我的孩子去学学习含量很低的艺术门类。

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家庭从小让他学了很多这类没啥技术含量的艺术门类,我家娃到了高中,就成了他们学校艺术舞台的风云人物。高一高二,只要学校有文艺活动,就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就能拿到奖。当然现在高三,全力准备高考,文艺活动就不玩了。

我怎么看?

我觉得一个男生,多才多艺是优点。一个多才多艺的男孩子,是很受欢迎的。

开家长会,有熟悉的家长问我,是不是让我儿子去考艺术特长生。我也问他,有没这打算。他说,我还是靠文化课吧,才艺这些,只能算业余爱好,以此为业就不好玩了。

不靠这些个吃饭,只是当成业余爱好,我觉得挺好的。怎么说艺术素养,也算素质的一种吧。

一个人一辈子,如果除了读书就是读书,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得多无趣啊。

很多高知家庭花大价钱和长时间让其子女去学习学术含量很低的艺术门类,你怎么看?

嗯,我就是你说的这样的家庭。我先生是教授,我是高级会计师,孩子学艺术设计。怎么说呢,小时候是因为孩子有时间,就随她喜欢报了兴趣班。上中学后就停了。初二前孩子一直是打头的优等生,初二下学期我就感觉她学习吃力了,物理数学补课也不提分,虽然靠着语文英语还是能排名靠前,但是孩子明显不喜欢学物理,画画成了她偷懒的方式,在学校参加了计算机艺术社团,各种大小参赛都能获点奖。在广州可能也是受周边同学的影响,孩子只想出国读书。其实我是想让她读完本科再出去的,但是她很渴望能本科就读国外大学。我和孩子关系比较融洽,能够像朋友一样交流,我认真考虑了孩子的想法,觉得如果在国内学文科出路可能只有考公务员或者当老师,而且竞争太大,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很挣扎。我家不是土豪,属于下层中产吧,出国读书的钱是可以拿出来的,于是我们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选她爱学的学吧 ,可惜了孩子的中考成绩,还是选了一个不需要成绩的艺术国际学校。

至于艺术,我自己娘家父母就喜欢,我从小就被各种博物馆和书陪伴着长大,这种浸润是无声的看不到的,但是精神上的东西自己能感受到,艺术对灵魂的熏陶和洗涤,给感官的刺激和享受,给思想的冲击和引领,对社会的改变和创造,这种推动世界的力量不输于科技与数学。我是真心喜欢艺术,但是我那个年代,家里没有能力去培养一个专业的艺术从业者,只能是喜欢。现在我有这个能力,孩子又喜欢,我家也不需要孩子回馈什么,只要她能快乐地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养活自己就可以了。至于这种投资是否划算,真没想过,我觉得艺术教育属于奢侈品,有能力就买,没能力千万别学所谓上海名媛,只是为了表面闪光。

很多高知家庭花大价钱和长时间让其子女去学习学术含量很低的艺术门类,你怎么看?

◆题主~抛出来滴提问,很显无知……[抠鼻]

●美术专业从生活的日用品,公共设施到天体太空领域,那一行业都离不开美的创作者(商业设计,环艺和纯美术),就现在你使用的手机,从早期砖头大哥大到如今平板智能机演变,都是技术和艺术完美呈现,然道你认为高知智商比你低吗?

很多高知家庭花大价钱和长时间让其子女去学习学术含量很低的艺术门类,你怎么看?

我父母是80年代的大学生,按比例也算是高知家庭吧。87年买了台卡西欧电子琴请大学生做家教,虽然没弹出来只是成了半吊子,但也非一无所获。最大的受益可能是在学琴的经历中我潜移默化意识到好的艺术也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打磨与练习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成功,所以我从小就不喜欢娱乐圈的各种八卦,追星那种行为我是本能地嗤之以鼻。

所以我觉得从小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目的不在于要培养成多大成就,而在于给孩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当你尝过,闻过,见过,听过好的东西是什么样的,自然也就会知道什么东西是low的,什么电影是垃圾,什么歌曲是灌水,什么演员是花瓶。

当然,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天赋,我也反对把太多精力放在艺术上。艺术修养就像维生素,必须有但没几个用它当饭吃。能当饭吃且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往往还是数理科的修养,毕竟科学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参照系。相比于理工科,艺术的含金量确实较低,如果你的孩子足够聪明强烈建议加强理工科培养,至于艺术培养,能理解数理之美的脑袋,是足够今后慢慢学习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