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姐姐借我50万买房,每年收2%的利息,这样做合理吗?

亲姐姐借给你50万元买房,每年收是2%的利息,这样做合理吗?你这样提问,在你的心里可能就是觉得不合理的。

我觉得这样做合理,真是你的亲姐姐,否则你到哪里借50万元买房啊?人家就是有借给你的,恐怕也不是2%的利息,而是两倍也不止啊。你到银行贷款的话,是很麻烦的,你必须有价值70万固定资产抵押,若没有抵押物,就得有担保人给你担保,现在你是很难找担保人,没人愿意去承担风险的。你姐借给你50万,就省了你很多事,帮了你的大忙了。

再看你姐的50万存银行能得多少利息吧,50万属于大额存款,存三年期的话年利率是4.25%,是借给你的利息的两倍。要是自己买房炒房,或是做其他投资的话,赚的更多。但是,你姐只要你2%的利息,这已经是很照顾你了,你到哪里也借不到这么低利息的钱的,只有亲姐这样照顾你。你姐这就是象征性的要点利息,提示你欠着你姐的钱呢,你要按时还她的。

你不要认为不合理,你就记着你姐的好,以后好好报答她吧。

亲姐姐借我50万买房,每年收2%的利息,这样做合理吗?

有这么好的姐姐,我是连做梦都想有一个这样的姐姐。可惜没有!以借款50万十年后一次性偿还也就是60万。如果以银行LPR利息5%计算,那么本息就是80万元,至少可以让利20万的利息。这是其一!

其二,要是前几年有人愿意借50万给我,那我就可以在二线城市购买一套300万的房产。如今的房产就是已经500万了。可正是没有这50万元,只有把这钱放在了股票市场里游荡,还好如今也是没有亏损。那这200万的房价上涨红利却没有了。而且,再想买房可能更加遥遥无期,因为首付款已经超过了150万。

在城市里,有多少人就是因为没有亲人帮忙而到如今还是一个无房者?而笔者有一个同事,如今房产五六套,每次到了购房时,不够都是从父母那里借来,然后赚了钱就还上。接着有了一点余钱又开始买房,父母又是成了后盾。这样如此往返了好几次,如今成为了一个房产数千万的家庭。其父母的作用不言而喻。

你姐收你2%利息,也就是让你记得这钱是你姐借给你,而不是白白送给你的。看来这个弟弟还在为这2%的利息耿耿于怀,看来真的有些贪得无厌,甚至是想最好连本金都不需要还,或者借你50万50年再还。哎!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人帮你,还要斤斤计较,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

亲姐姐借我50万买房,每年收2%的利息,这样做合理吗?

这种作法非常合适,应当在亲戚家人中提倡。不要忌讳他人的闲言碎语,亲情掩饰自私的目的。我们已进入工商文明时期,工商社会人际交往,以利益为钮带。愿意借钱给人,就是对她的最大信任,她对你质押了个人品质。嫡亲姐弟,明白算帐,立字为证,写明还款日期和月息或年息,而且诚实守信。对借货者是一种压力,督促他生活中继续努力。哪怕结清债务璧还部分利息,这是你不忘亲情,铭记血缘。请君仔细回忆,凡是亲戚朋友反目成仇,多数是因为经济往来引起矛盾。我的原则是救急不救穷,资助生活必须,家庭突发应急。不鼓励兄弟姐妹间互相借货,往往会引起割袍断义。借钱做生意别来求我,改善生活条件免开尊口。不要以为我吝啬如葛朗台,为维护亲情当了无数次冤大头,应引以为戒。

亲姐姐借我50万买房,每年收2%的利息,这样做合理吗?

合理不合理,需要看你如何做人!她存进银行多少利息?她放贷给别人,多少收入?她投资理财,多少收入?她用50万买套房租出去,收入多少?不要觉得亲姐姐,就理所当然亲情绑架,她收2%,完全是做给婆家人看的,不让扶弟魔的自己过不下去,好以后继续帮你,你还这么不通人情,难道非要姐姐因为你过不下去,你才觉得她够姐姐?

亲姐姐借我50万买房,每年收2%的利息,这样做合理吗?

这才是真正亲兄弟(亲姐弟)明算账,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下去,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是你借给你姐姐你心中如何想?你的老婆又如何想?

兄弟姐妹们结婚成家以后,各人都有家庭,而且因为结了婚以后并不是原来一个人,而另一半都没有血缘关系,另一半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很难说清楚。但是人心都是为已的,姐弟之间互借作为亲情来说没有大的问题,但是不得不顾及另一半的感受。所以你姐姐的作法完全顾及了双方家庭的关系,这样的作为完全合乎天理、国法、人情,双方应该是意见不大。你作为弟弟有这样的好姐姐是非常不错的。

反过来说,如果说你的亲姐姐找你借50万元钱你愿意借吗?即使你愿意借你老婆愿意借吗?这都是未知数?而你的姐姐这样做既顾及了姐弟关系,又顾及到了姐夫的感受,将矛盾缩小到最低的程度,值得肯定。

通过以上分析,亲姐姐借给你50万元买房,每年收取2%的利息,这样做完全合理。

亲姐姐借我50万买房,每年收2%的利息,这样做合理吗?

合理,说明你姐姐会做人,一方面,不让你心里有压力,欠更多的人情,另一方面对你姐夫有个交代,还有一个,市场贷款年息是5%左右,给予你亲情的关爱!珍惜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