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开垦养牛场需要什么地理气候条件?

养牛的确赚钱,我爸花6000多买了1头中牛养了半年,赚了8000多。我二舅养牛,3年就盖了1栋3间2层的砖房,让人好生羡慕。村子里也有好多养牛的,有的养三五头,有的养八九头,但没有谁家超过10头,明明大家都赚到钱了,可就是没人敢去扩大规划,专搞养殖。

农户养牛与规模化养殖是两码事。国家有规定,搞养殖至少要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环评手续、经营许可证等。我们先不去讨论办理这些证件要不要花钱,好不好办理,有没有规划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只要一谈到办证明,心里就发毛,总觉得要被“罚款”,有人盯着。相反,如果在忙闲时光,养三五头牛,用来耕地用,不需要任何手术,想养就养,赚的钱全在自己包里,这多轻松呀。

专业养殖需要技术

农民,几代人与牛打交道,与牛的感情很深,很了解牛的脾气。按理,养牛是没什么技术难度的。但农民对牛的了解只局限于一两头牛。而大规模的养殖,离不开专业、过硬的技术。

我们这开始掀起专门的养殖,大约是在2015年前后,但据我爸说,根本没有专门兽医。以前,村里有些兽医,比如给牛打打预防针、阉割小猪等。面对数十头的大规模牛群,他们照样束手无策。

记得,有一次,我爸养了一头黄骚牯,养了一年多的时候,就发生掉毛,用我们土话就是“锈皮虫”,对我们农户而言,这个不是什么毛病,也没在意。但后来掉毛越来越严重,一大片的掉,我爸用了些土方也治不好,就去镇上加了个兽医(其实就是卖牲畜饲料的人),这人来看了,也配了些药,照样没解决。我老爸只能用各种土方法,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根治的。

试想一下,这只是一头牛,要是同时有数十头牛,生病了,怎么办,没有兽医,那就只能等死了。在没有靠谱的技术面前,农民不会尝试大规模养殖。

规划化养殖,需要有消费市场

这些年村里养牛的人多了,主要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兜里余钱多了,每年端午、七月半等这些节日,老百姓们就会买几斤牛肉。这要是在10年以前,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最近这些年,牛肉的价格每斤在50元左右,逢年过节,花几百块钱改善下生活,人人都很大方。我记得,去年,我们老爸养的那头牛,本来是打算养到年底再卖肉的。到了5月份,牛的脖子上长了个包,一天天的长大,也不爱吃草进食了。于是,我爸就找了几个人一起把它给杀了,当时牛肉价格是55元一斤。当时我们杀牛的进修,不是特殊节日,很多年轻人都不在老家,天气又很热,老爸以45元每斤的价格处理了,当天收的现金就有14000多。

农户养一两头牛,能满足周边老百姓的需求,养多了怎么卖呢?这是个大问题。

特别是像我们贵州这种山区,交通不方便,农户没有车。如果养上10头,要一次性卖掉,外面贩子去收购嘛,量不够,卖在当地嘛又太多,相当的尴尬。

农民又不懂得搞营销推广,就算把牛养大了,几十头牛,每天都要吃草、吃饲料,在预定的时间不能顺利处理,每往后拖一天,就等到是在专本。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没几个人能承担得了这个风险呀。这也是大家不敢尝试大规模养殖的真正原因:担心卖不出去。

农村养殖,不能指望散养

别看农村荒地多,真的要搞养殖,那不可能指望野草,还得配合饲料、种草等。

牛的进食量是相当大的,比猪还要强。并且,牛吃草是很马虎的,它们往往是把草的尖部吃掉,根部就留着,甚至遇到那些长势茂盛的茅草,它们一边吃一边踩,根本不珍惜。土地是有限的,所生长的野草也是有限的,几十头牛同时在某个区域活动,几天功夫,那些小草小树苗就被踩踏毁尽。野草生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牛的速度,所以,利用抛荒地块搞养殖,并不可取。

在贵州养牛,最缺草料的是在冬季。一来是经常阴雨不断,二来是野草枯荣。春天是的野草有充足,可是这个季节照样阴雨不变,没办法将野草搅碎晒干。用我爸的话说是,春天吃不完,冬天没得吃。在草料需求方面,非常的尴尬。

我爸在2017年前后,每年都要种牛草,这种牛草种植成本很低,但是它与野生牛草长期期是同时的。3头牛根本吃不完。

从2020年疫情之后,老家的牛仔价格就很贵了,刚出生一两个月的那种,就要三四千块钱,身材饱满的可能要五六千,甚至更贵。这就是市场变化,而普通的老百姓掌握不准,没有市场详见性。不敢放手去规模化养殖。

专业人才,不愿意去农村发展

农村之所以落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当地大学生,不愿意回到老家发展。父辈辛辛苦苦的一把屎一把尿将孩子拉扯大,学有所成,都不愿意再回到老家。现在的农村,只有老人和小孩,就算能看到部分年轻人,基本都没上过多少学,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我的意思是说,农村规模化养殖,需要有人带,将过硬的技术带入农村,让老百姓体验到真切的好处,指导农民养殖脱贫,单纯地靠当地老百姓自己,是不现实的。

农村规模化养殖,需要在技术、人才、市场地共同作用下,才能健康发展。不能看着大面积的土地抛荒,就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大搞养殖,可以放牛,这种想法还是太天真了点。

农村大面积土地抛荒,一方面是农村主要劳动力匮乏,二是种地成本大、收入少,没办法养家糊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能将大面积的土地利用起来,创造出丰富的价值,那是很好的,但不可盲目引导老百姓,更不能迷惑老百姓。

规模化养殖不是儿戏,不能马虎。

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我四叔家就是养牛的,从去年患病在老家,多少也了解一点养牛的情况。

首先,场地,不是说随便找个荒废的地块就能养牛,场地要符合几个条件,首先是水源,牛是大型食草动物,需要大量的水来满足身体的需要,场地要平整,做好防护,排水清理粪便都要规划好。

其次,牛吃的比较多,所以要储备大量的饲料,供应特殊天气和冬季食物匮乏的季节,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我四叔家都是几个人齐上阵,才能保证牛场正常运转。

还有,就是防疫,动物传染病毒的风险很高,肉牛的价值又高,所以预防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

总之,要想搞好一个养牛场,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赚钱,各行各业都一样,都要付出才有回报。

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牛肉价格贵,并不代表养牛就挣钱。牛生长的慢,若不大规模养殖,很难挣到钱。现在国家也不允许,家里养牛必须关在房子里喂养,不准散养,猪也一样,还要处理污水问题。以前那是肥料,现在那是污水。也不知道小时候那句大粪飘香是怎么来的?现在的牛粪变臭了?还是一样的臭?

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牛肉价格是年年涨价,主要原因是牛的繁殖率很低,一般三年才两胎,而且一胎一犊,很少有两个犊的,牛肉是供不应求,吃牛肉的消费者是逐年增加。牛是草食家畜,以草为食,是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养殖项目。那么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养牛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放牧就要有足够的草地,每天每头牛(450公斤)需要干草10公斤,青草45公斤。如果圈舍养牛,每头牛要有60公斤的水。这是饲料要求。

牛是衡温动物,牛的耐寒力较强,耐热努力较差,生长育肥牛的适宜温度为5—24℃,初生牛犊10—24℃,超过30℃和低于—5℃牛开始掉膘,牛的适应性是比较强的,很容易饲养。

养牛投资大,每头牛投资就要上万,如果在农村养殖母牛,投资回收期长,因此农村养牛主要是母牛,但是并形不成规模养殖,一般都是3—5头。现在农村中的年轻人大多数已经外出打工,有的是整家全部搬出,因此,一些土地荒芜了。由于环境保护的需要,一些地方禁止牛羊放牧,你看见的有些山区荒废的现象就是举家外出打工的荒芜地。现在的荒山是已经承包到农户,没有能力开发就只能荒芜,你如果在荒芜地养牛,麻烦事情就会出来,哪些草地是有主人的。

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山区养牛很有优势,青草资源丰富。但是,要想养牛赚钱,光靠青草资源是不够的,还要一些其它养殖条件来辅助才能够赚钱。

1.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养牛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割草放牧,每天还要清理牛栏里面的粪便。自己可以做了的事情尽量不要雇人来做,这样可以节约一些养牛的成本,可以使你多赚一点钱。

2.养牛要有资金和技术

我们都知道牛肉的价格一直很高,正常的情况下牛肉的价格在35~38元/斤。现在如果养殖那种肉黄牛的话,它的出肉率是很高的。膘肥体壮的那种黄牛出肉率可以达到65%以上,一头牛可以宰杀1200斤左右的牛肉,可以卖4万元左右。

但是,养牛的经济效益高,购买种牛的成本也高,就像人们常说的:鱼大浪大。购买一头种牛的价格也得20000多元,如果饲养较多的话光购买种牛就需要几十万元甚至更多的本钱。同时饲养15头以上的黄牛还要圈养,盖牛舍,买饲料这些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养牛的周期较长,母牛从怀孕到牛犊出生长大后,大约需要20多个月的时间。因此要经得起煎熬。

养牛只有勤劳和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懂技术,比如:给牛的病疫防治和饲料的营养配方等等这些都要精通。才能保证你养的牛顺利生长。

3 . 水源和交通也是养牛的硬件

山区养牛首先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水是万物的生命基础。水源不好的地方,养牛的风险是很大的。交通是产品运出运进重要通道,交通不方便的话,出栏的商品牛或屠宰后的牛肉运不出去,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收益。因此,这些条件都是制约山区养牛发展的不利因素。

现在牛肉价格有一些贵,但是为什么有些山区即使荒废也不弄成养殖场?

题主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现在到处都是荒山,荒地,最合适喂牛,但养牛需要一定资金,不是随便哪个都去养殖的。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年青人都想着城市里发展,不是说农村发展不好,而是在城市里打工有稳定的不菲收入。

对于现在的农民来说,养牛不是一个很好的养殖项目,不同于养鸡、养鸭、养猪、养鹅等等养殖项目,养牛是个体力活,年纪大的人牵不动,需要身强力状的人,养牛的生长周期长,时间久,养殖处处提心吊胆,尽管牛肉价格一直高居不降,但一直不是农村的首选项目,基本上没人养,除非大规模养殖基地养牛,一般农民哪有本钱去喂养,还不如出去打工,每个月寄钱回来补贴家中生活,况且每个月打工,工资也不菲,养牛只有等把牛卖出去才有钱,万一哪一天生病了,等于把钱打了水漂,更何况不是小数目,眼泪都哭干也没有用。

这就是农村一般不养牛的原因,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