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
为何现在农民大多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
为什么现在农民大多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事实确实如此。以前大集体的时侯,我家乡农民种三季粮。水稻种两季,早稻和晚稻。紧赶慢赶种一季冬小麦,总共种三季。那时候农民是不准外出打工的,也没有打工一说。生产队里只安排少数的一两个人在外搞副业,农民只有在田地上做文章。现在情况不同了,田地到户后,农民自由了。种与不种,怎样种,都由自己安排。
改种一季粮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不值钱,农民若是都在家种粮食,那农村经济要与社会脱节了。因此,能外出打工的都去打工了。在家种粮食的只是一些老人和不想外出打工的人,这样一来,农村劳动力极为薄弱,种两季忙不过来。实际上不光是只种一季,有很多人将粮田荒废,只种少量的。
种少量的目的不是为了卖钱,而是自己吃。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附近打零工,打零工赚的钱比种粮赚的多。另外有一部分人少量的种一季粮,自己食用,分出更多的田地种其它的经济作物,如瓜果、药材、苗木等等。选择适合地区的、自己懂行的经济作物种植,其收益远远高于粮食。
总之大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粮,概括起来有三大因素(1)粮食不值钱,这是主要因素。(2)农民都外出打工,缺少劳动力。(3)少量的种点,够自己吃就行,腾出更多的田地和时间,种植经济作物或帮人打零工。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留下宝贵意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探讨三农问题,敬请关注三农创作者:英山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删除。
为何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
大家好!我是廖二哥,很高兴回答题主这个问题。
为何现在农民大多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粮呢?
据我家乡当地情况,(我家乡以水稻为主)有两种原因导致农民不种两季粮,(不包括种粮专业大户)
一、家庭缺少劳动力
现在农村种田的百分之八十都是60岁下上的,由于年纪已高,家里壮丁又外出打工,种两季水稻根本忙不过来,如果人手不够,没有及时播种插秧或是及时收割,反而造成减产,所以选择种一季水稻。(一季水稻我们称为中稻)。
种中稻水稻对农村上了年纪的老农民比较有优势的。1.、时间比较宽松,中稻水稻一般是5月下旬6月上旬才开始插秧,国庆节前后几天可以收割。2由于中稻水稻的生长周期长,它的产量也是比较乐观。一般早稻每亩产量800斤,中稻产量每亩可产1100一1200斤。
二、把种粮当副业的农民
有的农民虽然在家务农,但已经不把种粮当主业了,有的在家乡附近打零工,有的在家乡搞养殖,有的在家乡摆地摊做小生意等等,所以一季水稻也是为了种点自家口粮而已。
为何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
初心老聂的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因为过来的这几年我就是种一季玉米。
在我们河间,最简单的粮食种植,就是玉米小麦俩茬轮作,收了玉米种小麦,收了小麦种玉米。
不种俩季的主要原因就是种地没多少收入,种不种无所谓,一年也就是少收入几千块钱,有那功夫还不如出去挣点钱,省心省事就好。
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出去挣钱了,家中多是老人和妇女,种一季玉米简单省事,也不太累,也不至于荒了地。
在我们河间,主要是吃面食,用小麦换面粉,有的家庭只要家中有囤积的小麦,就种一季玉米,没小麦了再种。
我今年就属于这种情况,家里还只有几百斤小麦,也就是勉强能维持到明年麦收。
赶上今年土地墒情非常好,都不用浇地,适宜种植冬小麦,我就种了四亩小麦,明年存上俩千多斤,就够吃几年的了,今年算是种了俩季,还有俩亩多没种,以后我可能又种一季了。
种玉米赶上好年头不用浇水,种小麦就不行了,最少要浇俩三水。墒情不好还要浇上冻水,还有返青水,灌浆水,既受累又增加了成本,所以有的人干脆就种一季玉米。
种俩季差不多比种一季收入高一倍,这事谁也明白,有些有时间有能力的人也种一季,就是看不上这点收入,不愿受这个累。
说了半天就是种地没多大赚头,种地也就没什么积极性。
在我们这里,多数人还是种俩季,特别是今年,由于墒情好,很多种一季的,收了玉米也种上了小麦,等于是俩季,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幅提高。
为何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
谢谢邀请,回答了,你所说的农民都不愿种两季,而改种一季,不知你所说的是什么地方?在我们这儿,农民都是种两季,由于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一亩地也花不了几个工,都是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有小麦联合收割机,还有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的粮食有三轮车,专门给你往家里送。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挣钱,都是年级大一点的,在家种地,种地的多数是6070后的,他们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人,非常懂得珍惜土地,也舍不得让土地荒废半年,大部分都是捎带,就把地种了,农闲时还要出去打工,特别是今年玉米获得了大丰收,每亩地最少也收1300斤,产量高的到1800斤至2000斤,加上今年玉米价格上涨,一亩地能卖到1500到2千元,有一些没有种两季的人都后悔不已。看来农民以后还是要重视土地,把土地种好,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何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
中国地大物博,经伟度跨越大,有些地方适应单季,有此地方适应双季,双季作物地区生产力跟不上,种双季反而不如单季效益,农民总结出,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的道理。
为何现在很多农民不种两季粮而改种一季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跟大家算一笔账。一,种两季水稻的成本:
1.收割机成本两季160元,旋耕机成本两季160元,化肥成本两季级200元,农药两季成本100元,除草剂两季80元,水稻种子60元,稻田水的灌溉费20元,粮食运回家的运费20元,稻田租金400元,水稻烘干百斤六块钱,按两季一千八百斤算,每亩地108块钱,合计:1308元(自己家田只费用减租金400,成本是908元)这还没有算人工费用。
2.我们再来算一下收入,双季水稻一般产量不高,早稻平均850斤一亩,因为是常规稻价格不高,按现在行情,一斤稻谷就一块一毛五。晚稻产量稍微高点,平均有950斤一亩,晚到一般都是优质稻,一斤稻谷价格在一块二毛五左右。当然以上所说的产量都是要靠天(比如水稻扬花,那段时间天天下雨的话,那就没产量了)。毛收入一共:2165元,减去成本1308元,纯收入857元,没有算人工费。
二,种一季稻的成本:
1.收割机成本两季80元,旋耕机成本两季80元,化肥成本110元,农药成本60元,除草剂40元,水稻种子50元(一季稻谷选种不同),稻田水的灌溉费10元,粮食运回家的运费10元,稻田租金400元,合计:860元(自己家田只费用减租金400,成本是460元)这还没有算人工费用。
2.我们再来算一下收入,一季稻选用的都是优质品,产量一般都可以达到每亩1100斤左右,稻谷价格在一块三毛左右。毛收入一共:1430元,减去成本860块纯收入是:570元。
再来对比一下,两季水稻纯收入每亩:857元,
一季水稻的纯收入是:570元。从上面看两季纯收入要比一季每亩多赚287元,但为什么现在的农民都不愿意整两季呢?
第一点,这280块钱还不够工钱的,种两季水到管理时间几乎是种一季水稻的两倍。
第二点,气候风险,种两季水稻的风险要高于种水稻的风险,说白了就是靠天吃饭。
第三点,一季水稻,收完稻谷之后还可以去外面做事,整的收入要强过这两级水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