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在我们广东,主家办喜事,客人随礼,都是很随意的。你只要给个小红包,然后人过来吃饭就好,而且来的人越多,主人家会觉得越有面子。有喜事,办酒席,本来图的就是热闹喜庆,而不是客人的份子钱。
像广东佛山顺德,那里吃酒席,主人家更是一分钱都不收。把红包接过来,然后又还回去。如果客人,硬是把红包塞给主人家,东家还会不高兴的。
在东家看来,我请你来是为了热闹,吃酒席的。你能来吃我酒席,这已经是给我东家面子了。而且多几个人来,更热闹,我更加有面子。那我还怎么好意思拿你红包呢?
如果你硬塞东家红包,那就是你看不上东家的意思了。以后,咋们的感情就要生分了啊。
在亲朋好友中,除了近亲和自家兄弟外,那些远亲和朋友的,都不太会一家人来吃酒席的。大多都是派一个代表过来凑个数的。
现在大家的生活变好了,对于大鱼大肉在自己家都已经吃腻,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吃一顿好的而全家去吃酒席了。
在农村,去吃酒席,路程比较远,农村路又不好走。而且去吃酒席要的时间又长。不像城市,只是吃一顿饭,一两个小时就走人。
一般农村的酒席都是一去,就要去一整天的。年轻人们,都是不太愿意去的。平时家里有肉吃有酒喝,不太会为了一顿吃的,而浪费自己一天时间的。
我发现,在农村里,去吃酒席的,都是老一辈的多,他们是不得不去。不去会伤面子和感情,所以老一辈的,才派个代表去参加酒席的。
像近亲和自家兄弟,他们就是因为和你家熟,和你家亲,有血脉关系,才会一家人很欢喜地来吃酒席的。
而且,像那些近亲,如舅舅家,姑姑家的,他们一家人来吃酒席时,给的红包一般是到场的亲朋好友中,比较多的。
以现在的物价,除非一些真得家庭情况不好的,才会给一两百块。这种情况下,作为东家的,都会体谅的。
别说他们已经尽力给红包了。要是给一块钱红包,东家也不会介意的。毕竟这是自己的血脉至亲。
就像,你舅舅来你家吃饭,需要给钱吗?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东家看到那些只给一点份子钱,而全家来吃酒席的客人,不会不高兴,还会很欢喜。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人家还很高兴?
农村有句老话是专门针对随礼这事说的:多来多往,少来少往。意思是你现在随礼给人家多少,将来人家得按照这个给你往回赶,所以,对于随礼这事,农民觉得随意就好。
办喜事本来就是快乐的事情,农村人喜欢热闹,越是喜事越盼着热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能够携儿带女来参加喜事的,都是给面子的人,事主当然开心。
悠然把随礼这个事情好好跟大家叨叨叨叨,随礼又叫赶人情,比如说邻居家里有事,需要去参加,去了得也随礼,到咱家有事时,邻居自然会随礼回来,这就叫做赶人情。
赶人情这事在农村应该说还是蛮被重视的,无论红白喜事,都要派一个信的过的人当天现场收礼金,并且记下随礼人的名字和礼金的数目,到时候主人家会依据这个随礼单往后赶人情。
农村办喜事,都会提前给客人们下通知,在集市上看到当面说也好,电话通知也罢,都会在告诉完什么喜事、喜事日期后,顺带着嘱咐一句:一定要全家一起来!!
因此,喜事那天的客人数是按照通知到的客人全家计算的,然后根据人数定喜宴,到了喜事当天自然是看到全家都来才开心呢,不然喜宴空了桌多浪费和尴尬啊!
随礼200是个普通数目,不多也不少,是最近这两年刚提起来的数字,以前都是100元,普通关系都会送这个数目的随礼,事主将来会依据记着的礼金数目往回赶人情。
当然,农村也有个别奇葩人物,比如十年前他们家里有喜事时是随礼100元,现在人家家里有喜事了,他们从随礼单上看到是100,便会赶人情还礼金100元。
不过这样的人少,也挺让人讨厌的,他们不考虑钱币升值问题,就怕自己吃了亏,是农村里最让人讨厌的死脑筋,一根弦,这样的人家人缘一般都不好。
喜事事主在当日,如果看到客人携全家老少来,会非常开心的,因为他们觉得客人来的越多就是越给自己面子。随礼200元是当下礼金最基本的数目,礼金还是那句话:多来多往,少来少往。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前几天,二叔满80大寿,在家里大办寿宴,请来的,不请自来的,远亲和相邻,一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我看了一下收的礼钱,多的几百,但最少的是一百元,不过没人去注重礼金多少,谁家又来了多少人,只管吹牛的吹牛,谈天的谈天,开玩笑的开玩笑。寿星二叔一更是喜得合不拢嘴,四处与人打招呼。
为什么农村人办喜事酒会这么高兴,并且不在乎客人来多来少,随礼多少呢?经过二叔办寿酒这件事情,我对农村办酒席之事有了新的了解。
农村人办喜酒图的是热闹和面子心态二叔家办酒,还请了村里老年协会十多个人,又打锣又唱歌又跳午的,增加热闹劲儿和喜庆度。这些人不送人情,每人还发个120元的红包。
大家肯定会想,请人白吃还发钱,这不是亏了吗?其实,办酒之人不计较这点小钱。
特别是客人,你送情多少不管,但是,你能够多来人,心里才高兴。原因是人越多,越热闹,这样主人越有面子。
农村人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认为办喜事办好的东西,能够吃完不移加席才好才会发展。
起初,要根据自已的情况预估桌数,比如预计30桌人,多预备5桌防万一。如果当天30桌坐完了,又加席,表明你的人气强,人员关系广,朋友多。如果只摆一二十桌,会被旁人看笑话,主人脸上无光。
二叔家预算正酒30桌,结果摆超6桌,于是80高龄的二叔满脸堆笑,逢人便说,真没算到有这么多人!说话声中带有一股子喜悦之音。
农村人随礼的基本规说起农村人随礼,很多人都不知到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归律。其实,大家看是简单的一件事,确蕴含着很多人情文化。
一是行情规律。
就是大家根据当地的主流行情决定随礼的数目。我们地区,大行情是200元,所以,在常规情况下就送200元。
二是亲疏规律。
如果是一般乡邻,随礼入主流。如果是战友,同学,自亲,这就会增加金额,只有不同于一般,才能显示关系的分两,我想这个大家都懂。
三是家庭经济条件规律。
农村贫富一样不均,养距较大,如来经济条件确实差的人家,随礼会低于当地潮流。二叔家我就看到有好多过送100元的。
不过,没人去品头论足的,因为人到人情到,多少是心意是客人。不会另眼相看。
农村人办喜事有很多多年不见的贵客,于是主人心中高兴。一般说来,在喜事到来之前,就会电话通知和人托人通知远亲和朋友。这些年,不兴拜年走节,做了大喜事,远亲远朋,多年不能相聚,于是借此机会,把大家召集起来,拉拉家常,增进感情。有朋至远方来,不也乐乎。
这无疑给主人增添了欢喜的气氛。
农村办酒花费不大农村办酒,柴火,大灶大锅,办出的酒席比城里的好吃。
二叔办酒,猪自家喂的,杀了两头,鱼放一口塘子用不完,鸡鸭自已养的,抓来就杀,这几样主莱都是土产品,硬货,其余配莱去市场上进货。
办出的酒席,叫着"吃了都还想"。而厨师为村里的三朋四友,给点红包,不收工资,一切帮忙,水是山泉水,柴火山上有的是。
另外,总管,做饭烧茶,接客上酒,每桌管席员,传菜员,都只给个12元的红包,吃烟的加一包烟,如果请人,这得上万开支。
一场喜事办下来,算来花钱不多。所以,主人不怕吃,更不会对客人家是否人来多了去计较。
结束语:农村人办酒席,很多人随礼200而全家出发吃几天,主人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这其中原因就是主人办酒的目的就希望人多,因为人多才有面子,人多才能展示人气实力。加上多数食品都家产的,成本不高,又团聚了远亲好友,他們不纠结开支,一门心思的高幸,这就是无人生气的原因。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说到农村办喜事,在我们老家农村大多数人是送100元了,全家去吃,从晚上吃到第二天晚上,还有的送50元,也是全家去吃,但主人家也会热情的招待每位朋友,但也有的超过送100元,但毕竟少数。所以提问者说送200元,全家去吃,主人家还高兴,这也不怪。
第一我们农村办喜事是自己办,大约一桌酒席的成本在300元以下,总体酒席办下来也不会亏,就算亏,也亏不了什么。
第二主人家也是图喜庆,不是为了赚钱。
第三也是为自己以后送礼,压力没那么大,别人送你多少,以后你回礼就回多少,别人也理解,也一样会热情招待你。
所以办喜事要图快乐,不要图钱,这样办喜事酒席才有意意。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各地办喜事的习俗不一样,这随礼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像咱们老家和湖南交界,我姐就嫁去了湖南,这两地相隔不到百里,这办喜事随份子钱差别就特别大,我姐那办喜事,对主家来说,只有亏没有赚,客人随礼大多200,也不算少,但回礼重,一般头天晚上吃一餐,第二天中午还有一餐,每次都要给客人回礼,少说要60,这样一算,等于客人只来了80,要再算上拖家带口的,只有亏没得赚。
随礼回礼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我姐那一带,酒席的菜十分的丰富,不管什么菜,都是用盆来算的,并不是当地人吃的多,而都是打包的,菜一桌就人手发袋子了,打包用,吃完倒是省了捡菜的事。
主家本就没打算办个酒席还得靠接份子钱发家致富,在当地的习俗,办酒席就是给大家热闹的,街坊邻居都一样,习俗也一样,所以,像来200全家都去吃的,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回礼重啊,主家也不会因为这个不高兴,因为大家摆酒都一样的。
似乎是这么个理,我姐那的人,特别喜欢多生,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似乎不用钱养一样,我姐就生了三个。
可百里之外,咱们村这一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主家办酒席就很精打细算,菜上的很丰富,但量不一定够,你筷子稍微慢点,可能都不够分一块,当地更没有打包的习惯,吃完也就走了,剩下的菜,主家会捡菜分类,给家里的亲人们一人分一点。
精打细算体现在哪里呢?主家发出去邀请函后,会粗略的计算一下人数,预计好桌数,接份子钱的时候,心里也会很在意,似乎感情的深厚此时都在红包里了,你要是来200全家人来吃,你要不是帮主家干活的,多半事后遭人口舌,被认为贪小便宜,不懂事。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很少有人随礼200,就全家去吃饭的,全家去吃饭的,都是帮着做事的,又随礼又帮着干活,主家哪有不开心的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