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广西荔浦市最出名的就是衣架之都!可以说是世界之最!还有就是荔浦芋誉满全球!现在令人振奋又令人后顾之忧的事就是沙糖桔种植可以说在荔浦市遍地开发满山片野都是,有人计算过全中国14亿人每人要吃十斤以上才能销售完!早两年还可以,今年疫情严重严重影响了销售,低于一块五一斤的基本上都是亏本!早几年种植沙糖桔发财都上了百万收入家庭在荔浦多如牛毛!那是五块钱以上一斤的更是一棵树能产200斤以上,也就是说一棵树收入上千元那绝对是引诱了后来者的跟风跟进,形成了现在绝对的丰产丰收大丰收!就看销售的问题了。这个沙糖桔的种植绝对拉动了很多的产业,有很多产业超过了种植果树利益及利润!
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种植水果,丰产不丰收,哪年不是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农民早已心力憔悴,却也无计可施。赔钱说的有些夸张,不如说收益逐年减少更为合理!
我个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4个原因造成的。
种植成本逐年加大,导致投资呈递增趋势。人工、化肥、农药是果树种植是三大不可或缺因素,其中,又以人工为最贵!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又鲜于从事果树种植,人工就变得难找,不提高工费根本找不来人干活。
而化肥和农药,由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条例,导致生产这些农资的中上游企业成本增加,而这些增加的费用转身就转嫁到果农身上。所以,这些投资成本增加的趋势根本无法避免。
流通环节过多,层层获利,就会出现收购价很低,零售价奇高的怪现象。比如苹果,苹果从果农手里出来后,要经过收购小贩、大收购商、运输保鲜、大批发商、小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过一个人的手,获一层利那是必须的。一斤苹果如此折腾下来,从果农手里收购时的1元/斤,到消费者手中时,就变成了8元/斤。
也就是这种现象,导致了近两年果农直播销售水果的现象!
水果品质的严重下降,食品安全成隐患,导致中低端水果滞销。哪个果农敢说自己没有使用过农药和化肥?敢说自己的水果纯天然无公害?我相信没有!为了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农药、化肥和激素类调节剂一个劲地使用,残留量极大。
集中种植,无差异化,丰产不丰收。我们经常听说某某县、某某村种什么果树致富了、出名了。殊不知短期内可以给果农带来一定的收益,一旦大量种植后,收购商就会极力压低价格,反正人家不缺水果。这样子就直接导致了果农的无奈。
凡事有利有弊吧,也不能把水果滞销、果农丰产不丰收、赔钱这些结果全部归结为市场原因,果农自己也要多总结,从各方面找出原因后进行改善。
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农民不容易!
个体经济,势单力薄。市场营销能力不够!
前几年苹果大丰收!行情也好!
但是农家不懂得市场,价格越高,越是不卖。送到冷风库里储存,期待春节后再卖得更高的价钱!
岂不知,商贩不来了!
春天到了,苹果价格一落千丈,贵贱没有人要了!还要支付冷风库费用。
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做农业,丰产“靠天”,赚钱“靠命”:“天”是风调雨顺产量好,“命”是丰收之后卖价好。
“天”和“命”都好,农民的效益才能好,但目前,基本是产量高(丰产)时卖不出价钱,价钱好时又没有产量。
但“命”也是可以改变的。
广西蜜桔
对题主的问题,“为什么水果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水果“同质化”,大量同样的水果、同时上市,出现短期内供大于求现象。
大部分果农缺乏信息和技术,更缺少“敢为人先”的胆魄和本钱,因此决定水果种植品种时,一是根据传统习惯种植,二是跟随已开始赚钱的果农种植。因此,在一定区域内,大家都种同样的水果、同时上市销售,出现短时期内同样的水果大量供应,拉低了水果销售价格,导致丰产不丰收。
大量上市的西瓜,必须及时采摘、及时外运
二、水果存在“保鲜”的储存要求,没有“保鲜”条件时,只能低价甚至亏本卖出。
大部分水果存在保鲜期短、不耐长途运输,需及时采摘及时销售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采摘并销售出去,造成的损失会更加大,因此果农到了采摘季节,要么接受低价销售,要么冒着销售不出去的风险,让其挂在树上或烂在框里,造成丰产不丰收甚至亏损。
等待收购商的葡萄
三、果农不掌握销售渠道,水果丰收时,中间商借机压价。
当前水果销售,主要还是水果收购商到水果生产地去收购为主要销售渠道。收购商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争取利益最大化,在果农急需销售时,压低收购价,而果农各自为战,而且不及时销售就要承担亏损的可能,因此,在收购商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不及时采摘,就有可能烂在树上
四、果农要获得“丰产又丰收”,需要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
1、错时上市:
丰产不丰收,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短期内供大于求。
要改变短期内供大于求情况,一是在水果品种上想办法,努力培育早熟和晚熟品种,实现采摘错时。二是在保鲜储存上想办法,在水果产地建冷库,将采摘的水果存放在冷库里保鲜,拉长上市时间,降低供大于求的程度。
在冷链物流方面,国家已加大了投资力度,社会资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冷链物流会对农产品销售带来明显促进。
将没有销出去的苹果存放到冷库
2、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丰产不丰收现象,中间商的因素是比较大的。
一是如果果农能够抱团、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就有可能降低丰产不丰收的程度,维持相对稳定的销售价格。二是加大在电商销售方面的探索。电商销售基本是直接到消费者手里,减少了销售环节,但对果农来说,一是销售量不容易上去,二是物流费比较高,但作为一种销售发展方向,还是值得尝试的。
电商销售
3、提高水果加工成成品、半成品能力。
将水果加工成果汁、果脯、干果,既能增加水果消耗量,稳定供需关系,也能提高水果附加值。
在水果主产区,提高水果加工能力,是增加果农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加大引导。
柿子作为水果,保存期短,但加工成柿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果农丰产不丰收甚至亏损,关键是短时期的供需失衡,如果通过多种途径缓和失衡程度,就能稳定果农收益。
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第一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农民朋友对水果市场不够熟悉,有的因致富心切,盲目跟风;第二缺乏技术与管理经验,导致产品品质不优;第三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或依托合适的销售平台,所以导致丰收不丰收。各位朋友怎么看呢?
为什么许多种植水果的农民,丰产不丰收甚至还赔钱呢?
在农村无论是种植水果,还是蔬菜,经常会碰到丰产不丰收的局面。
导致这种原因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有一人种植某种水果赚了钱,周围人就跟着种植,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种植的人越来越多,到水果成熟上市季节,集中上市,销售渠道由畅销,变成滞销,结果有产品,卖不起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导致腐烂变质。
现实生活中,在农村这种情况屡屡出现,去年广西沙糖桔,今年河南的大蒜,大范围的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想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千万不要盲目跟风,种植前必须了解市场需求,多和种苗、种子供应商了解一下,买苗和买种的需求情况,其实,这些商家心里有谱,只有通过多沟通,多打听,知已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读者朋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