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蔬菜卖不出去,城市的蔬菜价格很高,问题出在哪里?

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但现时出现了新情况,更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民生课题。我就这个课题从新中国成立后蔬菜生产需求的变革、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农民蔬菜卖不出,城市蔬菜价格高的原因、如何解决生产者卖菜难,城市人高价买三个方面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新中国建立后蔬菜生产供需的变革

在农村集体经营的计划经济年代,政府按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在城市近郊划出一定的区域和相应的面积,分季种植不同的品种,产出的蔬菜送到市蔬菜公司,由蔬菜公司统一分配到市内各销售门市部,统一价格进行销售,价格低但品种少,是一个卖方市场。当时由于生产条件制约,蔬菜产量低,品种少,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蔬菜门市部门前排队买菜是常事。这个时期也有政府为了减少中间环节,让蔬菜生产队进市,接管市內国有蔬菜门市部,产需见面。但由于当时农村集体经营体制的不适应,最后以失败告终。

农村实行土地经营承包制后,有效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种菜的积极性,蔬菜品种种类增加,产量增产,销售是产需见面,城市农贸市场遍布城区社区小巷,农民增收,市民实惠。当时菜农流传着这样一句说”三亩地,一辆车(人力车),一杆称,鼓起钱袋子闹革命”。城市人也有一句话”卖菜车子门前转,买菜方便又新鲜,服务热情又实惠”。这个时期,没有中间商,环节少,产需见面,是农民市民双满意。

农民种的蔬菜卖不了,城市的蔬菜价格高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成倍扩大,农村种植农民打破了计划经济的约束等多种因素,造成了现在菜难卖,城市菜的价格高的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城市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规化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理念,侧重了大型商业中心,忽视了城区农贸市场和社区配套的便民生活设施的规化,从而造成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从事蔬菜经营的场所不适应城市发展群众生活的需要。

二,现代城市的建设,市容市貌的提升,在管理方面基本取消了城区街道的农贸市场,约束了蔬菜运输工具在城区的通行,阻隔了菜农直销的渠道。菜农只有把生产的蔬菜进入城郊的批发市场,由中间商再销往城市,增加了中间环节。城市建设中也建设了一些农贸市场,但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市场摊位租金高,提高了蔬菜的销售成本。超市销售蔬菜也因门店租金高从而提高了菜价。现在初步统计,蔬菜从生产到消费者餐桌,只少要四至五个环节。

三,信息不通或政府行为,农民盲目种植,个别品种在某一时期产能过剩,造成蔬菜卖不出去。现在农民种菜跟风现象普遍,今年啥贵明年大家都种也是卖不掉的原因之一。还有政府干预生产造成产能过剩,我参加过一个会,市长在会上说”政府只要让农民种啥,那啥就卖不掉,政府让种啥农民不听,谁种了别的,就一定能赚钱”,这个领导说的不能说无道理。近几年各地执行的种植产业结构调整,说明了就是少种粮,改种蔬菜和经济作物,这也是蔬菜卖不了的因素。

解决农民种的蔬菜卖不出,城市蔬菜价格贵的几点建议

一,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要落到实处,不能只说不落实。菜篮子工程在城市要有装篮子的地方,城市建设要依据便民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化农贸市场,制定社区便民店的建设办法,强制要求规模社区便民店面积,在不影响市容和交通的前题下,早晚开放一些马路市场。形成以农贸市场为主,社区便民店为辅,马路早晚市场为补充的蔬菜销售体系。

二,适度放宽蔬菜运输车辆进城的限制,提倡和鼓励菜农直接入市,产需见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从而使城市菜价降下来。

三,应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指导农民种植蔬菜,变政府干预为信息指导,变盲目跟风种植变科学计划按需种植,变种植产业结构调整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形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开放的市场相融合的蔬菜产需体制。

农民的蔬菜卖不出,城市的蔬菜价格贵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只要各界共同努力,有党的领导,科技的支撑,一定会实现蔬菜产需双赢。

我以上的论述,由于水平和所站角度的限制,可能有些片面,请各位老师指正。

农民的蔬菜卖不出去,城市的蔬菜价格很高,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人都看不出来。让我告诉你:

1、城市卖菜的人比农村种菜的人多。现在农民进城的,大部分就是买把秤杆租个摊,一天卖出百多斤蔬菜,就纯赚几百块钱。

2、城市高房价导致超市房租高、市场摊位费高。

农民的蔬菜卖不出去,城市的蔬菜价格很高,问题出在哪里?

应该说农民种的蔬菜售价不高,城里买菜却价格很高,为什么?

菜农是怎么卖菜的。现在农村的蔬菜批发大体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大的批发市场,客商过来进菜,按车或是论斤收取管理费,由于市场体量较大,市场方只提供一些管理服务,其他都是客商和菜农自己的事情。这些市场一般是凌晨一点开始收购,出价稍高,过完称马上付钱。

另一种是较小的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就是村民在靠大路的边上搭起几个彩钢瓦棚子,弄上磅秤替客商收菜,有了当地人做保人,早上卖菜的当天不马上出价格,第二天支付头一天的菜钱。

以上操作是为了与大城市批发市场价格保持一致,不至于大起大落,对客商和菜农都不利。假如这批菜客商赔钱了,会变得更谨慎,来得次数就减少并且压价收购,所以双方都在维持着一个平衡点。

为什么城市的菜价很高?摊位、车辆运输、人员分拣、包装费用相对固定,批发价格也没有大起大落。消费者买菜的市场成为抬高菜价的推手,动辄几万的摊位费都会加到你买的每一斤菜里面,让消费者承担。

菜农、批发商利润基本是个固定数额,除非发生大的自然灾害。那就应该从终端市场解决菜价贵的问题,降低摊位费成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唯一办法。政府投入多建设一些便民菜市场,低收费或是零收费。

不难看出,城市的高菜价不仅牵扯到菜农、客商、批发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一环在零售市场这里,只有零售市场多了便宜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农民的蔬菜卖不出去,城市的蔬菜价格很高,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好!我是伤不起很高兴回答这问题:一般的疏菜类买卖除了要看地段位置好不好还要消费者的需求量大不大,而且你的产品外观好不好新不新鲜,这些都会跟你销售量有关的,题主提到农民的疏菜卖不出去城市的疏菜缺很高问题出现在哪里?我来说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城市里的菜为什么价格很贵?

1、城市里需要摊租贵价格自然会高越繁华的地区越贵。2、进货贵如拿空心菜批发价都一块一般疏菜老板拿回来都是翻倍或者三倍卖。3、品质外观,城市人要求比较高一般疏菜老板都会进外观没有虫咬的绿油油的看上去很新鲜,疏菜越新鲜越好吃。4保鲜过程也需要电费,每天都需要吃菜没肉无所谓必须要吃菜所以不管你卖多贵都有人买。

问题二、农民的疏菜为什么卖不出去?

1、虽然农民的菜都自己种用的都是农家肥不施喷农药,无公害绿色食品可外观并没那么好看了,来收购老板给的价钱很低。2、消费人少农村的疏菜大部农民都有自己的农田一般都自给自足的只有公务员、外出打工不种菜的人买菜。3、农村离城市远来回油费很贵收购老板一般都是以最低的价钱进行收购,以批发价钱算差价补回来的油费,太便宜了还不如烂在地里。4、有的农村比较偏僻交通不方便没有老板去收购疏菜。

好了我知道的问题都在这里,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就在这里不管菜卖不卖的出去都要吃。

农民的蔬菜卖不出去,城市的蔬菜价格很高,问题出在哪里?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农民的蔬菜出现滞销,而城市里面的蔬菜价格却很高。按照正常的市场经济逻辑来看,蔬菜滞销是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内的蔬菜供应会相对充足,因此蔬菜价格会偏低。在现实的市场中,的确会出现蔬菜滞销的情况下,城市蔬菜价格很高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一是蔬菜的品质参差不齐,难以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人们的经济水平在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很多菜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种植蔬菜的时候,缺乏管理,蔬菜虽然有产量,但质量很难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蔬菜品质的参差不齐是导致蔬菜滞销常见的原因,品质不高即使能运输到消费市场,消费者肯定都不愿意买单,这就导致出现了虚高的蔬菜供给能力。

二是供应链出现问题,销售渠道不畅通。菜农把蔬菜种植出来以后想要走上城里人的餐桌是需要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保障的,不然很有可能会滞销。假设在A地一共生产了1万斤蔬菜,拥有销售渠道的菜农仅能供应3千斤,消费市场需要7千斤蔬菜,因此消费市场就会有4千斤的蔬菜空缺。在市场经济中,不是说把蔬菜种植好就可以,还要把蔬菜销售出去,种菜农民擅长,但销售往往是软肋。

蔬菜卖不出去和蔬菜价格高其实不矛盾,二者之间最终还是落在了供需关系,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蔬菜价格的上涨。因此对菜农来说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是不断提高蔬菜的质量,保证蔬菜的质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淘汰低端劣质的蔬菜品种;二是不断的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线上线下得供给和销售渠道,保证自家的蔬菜能快速进入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在变化,农民也要不断变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经济收入增长。

农民的蔬菜卖不出去,城市的蔬菜价格很高,问题出在哪里?

流通上的时效与风险成本不好控制。

蔬菜本身的时效性确定了它有一定的风险。只要有效的控制了这个时效性上的风险,然后控制流通上的成本才能实现蔬菜物流上到菜市场的价格合理。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都是生活中真实的。

一个朋友做了10多年的蔬菜生意。他做的生意就是每天早上3:00起床,然后到各个市场批发蔬菜,有时也直接到农村收购蔬菜。忙到下午两三点钟休息。起先我认为他很找钱。因为一件事情能坚持干那么多年。后来好奇的问了一问。在城里干那么多年,为什么不买房子?他们还在郊区租房子住。后来他大体给我们算了一个经济账。一张农用车的养护费用,批发价拿菜,批发价卖出,中间差三分之一到一倍,便宜的菜不够油钱,贵的菜有卖不出的风险,还有菜很有可能损失,总会被剔除些叶子,夫妻二人的收获一年能到五六万就不错了,唯一的好处是从来不买菜。但是夫妻二人,也就是每个人两三千的工资水平。

他们为什么不干别的,不会!同时也习惯了,没有人来说你,自己干,自由自在。

另外一个就是我亲哥哥。

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和嫂子一起卖菜。那个摊位费每年要交3万。就和我朋友他们批发蔬菜来卖。这一次的价格可能就要随行就市了,但是干了两年,我哥哥也投降了。因为交了摊位费之后,平均每个月才挣了1500。重点是这是夫妻两人一起的利润。

当然这两个例子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卖蔬菜找钱的人还是有的,只能说明他们不适合。

但只能通过说明小打小闹,卖蔬菜只能解决温饱。基本物质生活都有点难。

就形成规模,薄利多销。或者形成规模,达到垄断。

无论是薄利多销还是打造垄断,都有一个前提条件,要形成大的规模。

这就限制了更多的小打小闹。也限制了农民蔬菜卖出去的渠道。

同时经过几道转手蔬菜的价格在农民手里贱,在城市居民手里贵,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解决办法就是要直销,同时要形成规模。达到产地和销售物流一体化。就需要一个大的公司和政府之类的机构统一协调。

现在的三农通及某宝之类的直销,应该就是未来的解决渠道。而农民要学会使用它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