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很多农民习惯性水稻亩基肥10O斤碳铵,水稻黑油油打造艺术品一般。比起打工来说,种水稻不挣钱舍不得下大本,没有太多犹豫用便宜碳铵作基肥尿素追肥。即使对他们说水稻保命"三要素″可以化作丰收"金灿灿羽毛"以身报答,但他们仍然是用氮肥表达自已的心愿。偏施氨肥是最真实的"拔羽毛"。
好景不常,秧苗"麻面子"、"黑眼圈",那疲惫的面容是缺钾型"胡麻叶斑病"。"不知钾滋味″,不正常失衡营养攝取,往往造成抗逆性差作物"病号"状态出现。所以科学地安排基肥,并釆用经济有效的"吃好饭"施用方法,是促进稻苗能早生快发,保证壮苗、壮株重要保证。
基肥要根据"肥养土,土养苗"的原则,结合"攻头保尾"施肥法。即重施基肥,一般亩产500公斤水稻以亩施7、5~10公斤纯氮,2~4公斤五氧化二磷和5~8公斤氧化钾较适宜。三者比例大致为1:0、3~0、5:o、5~0、7。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o%以上,早施重施分蘖肥,酌情补施穗肥,达到"前期早生快发,中期稳健,后期不早衰"的要求。攻头为争取穗数、粒数和千粒重。
也可来用平稳施肥法即稳头顾中保尾,基肥30~40%,分蘖肥30~40%,分化肥15~20%,粒肥5~10%。此法适用各类杂交稻,生育期较长品种,有利塑造穗粒并重群体结构。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各地土壤特性、前茬和复种情况,看天、看肥、看苗施肥。水稻施肥原则,化肥氮、磷、钾和有机肥、中微量元素合理配合。重视有机肥和生物磷钙镁硅做基肥效果显著。
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时下就得进入夏收农忙的季节了。接下来的日子过不了几天就开始收割小麦。紧接着就是要进行水稻的插秧了。而在水稻插秧之前,必是先得翻田、施肥、平整田块、然后才可以进行插秧。我们把翻地和平整田块之间的这一段的施肥,叫做水稻插秧前的基肥施入。水稻基肥的正确施入,对水稻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田块翻地或第一遍碎化前的施肥。麦子收割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地块的翻耕了(当然在有些地区,也是进行直接的土壤碎化)。在翻耕或初次碎化完成后,这个时段田间不要灌水。我们可以施入500~800公斤/亩的农家肥(干粪最佳,混粪次之)后,再一次翻耕或碎化。农村人把这种方式叫做“和肥”或“埋肥”。其主要目的是:农家肥的组成结构能彭松土质,以及其含肥种类丰富,在水稻插秧后能快速的促根发棵。在施完肥二次翻的基础上,约5~7天后可向田间灌水后再进行整地平田。
二:插秧前平田整地的料肥施入。在施完农家肥的基础上,再一次把地块进行翻耕或碎化后,一般以20~25公斤每亩的碳铵,40~50公斤每亩的过磷酸钾施入土壤表层后,进行田块的灌水。在土块完全浸透浸漫后,即可进行整地平田了。
这一层的料肥施入的目的是:促进秧稞栽插后的农家肥补代,因为农家肥释放稍缓于化学料肥。有促根、扎根、稳根之用。还能平衡肥水中元素的比量,前期更好地促进苗秧的均匀吸收,后期侧重补秧苗所缺之肥。
总结。水稻基肥是水稻秧苗前期长势的基础,也是衬托和促进以后秧株分蘖、拔节、进入势长强株的基础。
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可以说是秧苗插种前,或直播稻的播种前,怎样正确施用化肥以及有机肥等的基础肥料。也有叫耙面肥、耖头肥,壮田肥等,统称为基肥。农颜讲,基肥入泥、追肥入水、叶肥湿背瘠。讲的意思就是基肥要深施,追肥不能干田撒,根外追肥要主重叶的背面。题主问的是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下面就以水稻施基肥的内容展开:
千斤粮百担肥,这百担肥,在水稻一生中的基肥、追肥、穗肥如何去分配,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按照基肥养根,追肥养茎,穗肥养粒的理论,万事根脚起.基肥应放在头等位置,这就被许多农技工作者通过模式栽培,总结出了4:4:2。或5:3:2的基追穗用肥比例。
那么基肥作为大头,一定要根据水稻对氮磷钾的需求,在基肥中要充其量的满足水稻一生需要。也要按早稻增磷,晚稻需钾的土壤自身釋放含量规律,及时予以调整。当然有机肥的畜粪肥应翻耕入土,磷钾肥应按其季节分别在基追肥中混合施用,按照比例与上面所述合理使用。谢邀!
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稻田怎么施用基肥是正确的方式?这个问题真的挺难回答。因为基肥施用方式的差异对基肥的肥效影响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地区由于气候、种植方式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基肥施用方式有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最正确的是侧深施肥。这种肥料施用技术在黑龙江垦区的推广面积较大,因为经历过大概7年的推广,很多种植户也看到了侧深施肥的好处。简单的讲,侧深施肥就是在移栽时,同时将肥料施在水稻秧苗根系的侧下方,使的肥料颗粒可以在泥浆中缓慢的释放养分,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延长肥效持续期、减少肥料用量的目的。目前,这种基肥施用方式是水稻种植中最为科学的施用方式。
其次,是全层施肥技术。简单的理解就是将大部分的肥料颗粒通过整地的手段使其均匀地扩散在农田土壤下层。但是,从实际的应用角度来看,这种全层施肥技术会对肥料造成较为严重的浪费。
一般来讲,全层施肥技术是在水整地之前进行。在稻田放水泡田的前后,及时的撒施底肥之后再进行整地。虽说撒施肥料之后整地可以把部分肥料颗粒耙进土壤里,但是还有很大比例的肥料因为光解、表层水溶而流失。所以,全层施肥技术并不是很科学。
最不科学的基肥施用方式就是水整地之后撒施。一般来讲,采取这种基肥施用方式的要么是懒人,要么是因为一些原因造成的基肥施用时期不当。因为水整地之后表面土壤是均匀的泥浆,此时撒施基肥的话肥料会在水层中溶解、扩散,能够进入土壤中的养分非常有限。而在移栽之前还有一个排水的过程,这势必会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从而影响肥料利用率和肥效持续期。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时下已进入春耕备耕的生产季节,农民朋友已开始忙碌起来,忙着准备翻耕整地,忙着准备春耕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为全年的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种植水稻时应如何使用基肥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水稻基肥这个概念,它是指在插秧前施用到用来种植水稻田间的肥料,通常也叫底肥。主要以施用猪、牛粪或越冬的绿肥为主,也可施用一些氮肥,适当搭配些磷肥,钾肥。
水稻的基肥宜深施,一般在翻耕整地之前施用,将有机肥和一部分化肥撒在田面,通过深翻整地将肥料翻扣于土壤深层,再进行灌水泡田10来天,让有机肥的营养成分能有效的释放出来。
秧苗秧栽前一两天在耙田时,还须施用一些含氮、磷、钾的化肥,如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速效性肥料作面肥,做到“底肥面肥相结合”,使移栽后的秧苗能够充分的吸收到养分,促进返青分蘖和后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施基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水稻基肥一般是指插秧前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具体方法南北方有所不同。北方稻田一般冬闲,可在秋季或春季,将有机肥和一部分化肥撒在田面,通过深翻整地将肥料翻扣于土壤深层,灌水泡田前再撒施其余的化肥,然后进行耙地、旋耕和拉板整平(俗称“水找平”)。这种施肥方法相当于全层施肥,作物前期和中后期都能得到足够的养分,使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也可以在耙地后将肥料撒施于田面,通过水找平实现土肥相融。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促进作物前期生长,但因施肥深度较浅,要注意后期是否出现脱肥。
南方稻田情况较为复杂,如果是冬闲田,也可以采用全层施肥方法;或者在前茬水稻收获后及时耕翻晒田,开春时结合施基肥再耕翻1次,晒田数日后灌水泡田,整平插秧;如果是翻压绿肥田,则要在绿肥生长盛期翻压,翻压后适当炕晒,泡田沤熟10~15 天,整平后再插秧。若对绿肥补施化肥,则应该在绿肥翻压时进行。如果是油菜、小麦等越冬作物的后茬田,特别是双季稻区的三熟田(俗称小春田),因抢收抢插来不及深耕整地,可在前茬增施有机肥,本茬只结合浅耕施用适量化肥,或者免耕插秧后再追施化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