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为什么会发臭,尸臭到底有多臭?

我是个出现场的法医,也就是勘验非正常死亡现场的法医,每年都会遇到很多高度腐败的遗体,尸臭味也闻过不知道多少回了,看到这个问题,我都想起那🤢的尸臭气味,所以,额,……这个问题还是我来回答吧。

尸体为什么会发臭?

因为人的尸体跟动物的尸体构成成分都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血液等组成,特别是蛋白质和血液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情况下都是好的细菌“培养皿”,所以细菌造成尸体腐败。这里所说的细菌包括很多,比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等,这些细菌作用于尸体,会让人体发生腐败,并且会在人体软组织中产生腐败气体,这些气体会让尸体慢慢膨胀起来,形成“巨人观”(不建议大家搜索这个词),这个时候尸体包括面部(双眼圆睁、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舌头👅突出)、胸腹部、四肢都会膨胀起来,并且口鼻腔会流出腐败血水,皮肤因为膨胀会有液化脂肪流出来,让尸体变得油腻腻,并且散发出恶臭气体,这种恶臭尸体就是所说的尸臭。

尸臭成分很复杂,包括硫化氢气体(臭鸡蛋气味)、尸胺、腐胺等成分,所以人在不带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吸进鼻腔中,会让人感到作呕,这也是让人觉得尸体发臭的原因。

而且尸臭的气味也不尽相同,比如水中的尸体尸臭气味跟陆地上尸体尸臭气味不同(水中尸体尸臭味带着一股腥味),生前发生感染与未感染的人臭味不同(生前被感染人的尸臭会更难闻)。

那么尸臭到底有多臭,很多人会拿死老鼠的臭味、鲱鱼罐头的臭味比,其实这根本没有可比性,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尸臭味可以说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我可以这么说只要闻过尸臭味,那种气味会让你终生难忘,真的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形容尸臭到底有多臭。

尸臭味的难以适应性,我当了法医十几年,从开始闻到尸臭味到现在都没有适应过来,闻到之后也是相当难受。

尸臭味有一个特性,那就是粘附能力和穿透能力相当强,即使穿着防护服,也是难以抵挡,脱掉防护服,头发上或者衣服上也是臭味难闻。如果带着双层乳胶手套解剖高腐尸体,那手上气味真是一言难尽,必须洗好多次才能完全去掉。

所以,勘验腐败尸体现场,必须做好防护,比如穿防护服,带着防毒面具,因为尸臭本身的成分就具有毒性,如果长时间吸入这样的气体,对身体危害很大。以前出过一例室内高腐现场,没有带防毒面具,闻了好久的尸臭味,鼻腔中起水泡,然后发烧了。

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如果不是法医的读者,谁闻过尸臭味,可以在评论区形容一下。

尸体为什么会发臭,尸臭到底有多臭?

法医表示尸臭真的无法忍受!且穿透力强,沾染了难以祛除,巨人观更是可怕,甚至能让法医呕吐!

一些人会投河自尽,还有的是溺水而亡,也不抛除被人谋害的,为了还原事实的真相,法医会亲临现场做尸检,根据他们的描述,腐烂发臭的尸体,那股味道让人难以忍受,而且穿透力,就算戴了手套,手上依然有一股异味,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法医,遭遇了高腐的尸体,很快就会发生呕吐现象,如果味道不小心沾染在了衣服或者头发上,很久都不能去除,回到家之后,要不断的清洗,尤其是巨人观更可怕

1、何谓“尸臭”?

尸臭就是尸体散发出来的臭味,其实除了人体之外,动物同样会散发出尸臭味,只不过菜市场里面的猪肉,要比人体发臭的速度慢一些些,稍后会作出详细解释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体死亡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散发出一股恶臭的味道,而且都是一些腐败的气体,一些法医表示,如果没有防护,吸了一口的话,会导致整个人无比的难受

2、尸体发臭的原因

人死亡之后,身体的机能已经停止了工作,再也不能进行血液的循环,抑制细菌便于微生物生长的机能也没有了,所以这胃部、肠道这些地方,会繁殖出大量的细菌,它们不断地分解人体内脏,于是就会产生腐败气体,气体越积越多,便通过七窍排出来,如果有人走近的话,自然而然就会闻到尸臭味!

而且在常温下,人体死亡后,只需要三五个小时,肠道内的腐败细菌就开始繁殖了,如果温度低的话,发臭的速度也会减缓,所以一些殡仪馆,常常会把尸体放到冷冻室保存,这样就能减缓腐败发臭的速度,在常温的环境下,一两天左右的时间,就能闻到尸体的异味!

3、为何尸体那么臭?

很多法医都体验过尸臭,有些人表示,这种味道比臭鸡蛋加臭老鼠还要难闻,为何尸体会如此之臭呢?除了难闻还会有刺激性的气味

这些臭味主要是体内的气体散发出来的,所以我们先要了解这些气体的组成成分,微生物在体内分解出来的腐败气体,包含了氢、二氧化碳、氮、氧、氨、硫化氢、甲烷等等

以前我们农村使用的沼气池,就有很多甲烷气体,这种气体不但燃烧,而且特别臭,一打开沼气池的灶台,就能闻见一股臭味,就是因为含有甲烷

除了甲烷,硫化氢跟氨的臭味也是非常强烈的,气体在肚子里越积越多,还会使腹部慢慢的隆起,造成了高度膨胀的现象,最可怕的是时间久了,连四肢头部都会膨胀,形成了高腐的情况,这就是法医所说的“巨人观”现象,让人看了感到很害怕

内部产生的这些气体含有多种成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从耳鼻喉或者肛门排出之后,就会有强烈的臭味,这其中主要就是尸胺跟腐胺的味道,让人难以忍受

人体死亡后,腐烂中含有蛋白质水解产生的腐臭气味的化合物,这就是了尸胺,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人闻了之后非常难受

腐胺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都是尸体分解产生的,常温下基本上是无色的晶体

总结

首先,尸体发出的原因就是因为微生物跟细菌分解产生的腐败气体,因为一个人死亡之后,身体的各个机能已经不能工作了,腐败自然会发生,但至于尸体为什么那么臭?

主要是跟这些腐败气体中的成分有关,尤其是尸胺跟腐胺,这是两种非常臭的气体成分,而且高度腐败的尸体,散发出来的味道,如果依附在了你的身体上,很难去除,甚至几天都能闻到,所以法医们必须穿好防护服,带好手套口罩等,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能闻见尸体的臭味,所以要感激他们的敬业精神,每个人死亡之后不及时处理,也会腐烂发臭的,所以我们要抱有敬畏之心,尊重逝者!

尸体为什么会发臭,尸臭到底有多臭?

2020年冬天,正月初八,婆婆去世,这么冷天按理来说应该不会发臭,所以直接放在床上,穿着厚厚的寿衣,寿被盖在身上,双脚穿寿鞋露在外面,脸上用火纸盖上。另外也定做了棺材,柳木的,特别厚重,需要吊车才可以拉的动。

仅仅两天,在灵堂里就已经闻到臭味了,那种味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不像臭豆腐臭鸡蛋的臭,是那种隐隐的臭,钻进你的五脏六腑里。想吐又吐不出来。

因为灵堂必须孝子守夜,每晚都要守,棺材前的长明灯不可以灭,孝子如果有仁兄弟也要过来,于是孩他爸的几个仁兄弟排班,每晚过来两个,也就是每晚保证三个人,在灵堂守夜,那尸臭味充满了整个灵堂,他们守了两夜,执事人说第三天早上火化,于是到了殡仪馆,遗体告别时还要再看下逝者的最后一眼,我跪下磕头,然后抬眼,婆婆的脸正好就对着我,那股臭味直冲脑门,她的脸已经小了一大圈,蜡黄还软。

我差点当场被熏过去,那味道真的是太难闻,她女儿正好在我的后方,没有直冲那股味,她又在拿着手帕捂在鼻上哭泣,没有闻到吧。

抬尸工迅速把尸袋拉练拉上,那袋子软软的,不能再描述了,我胃里恶心,又伤心婆婆的病逝,忍着没吐。

火化后的骨灰还是臭的,拿回装殓在棺材里,盖上寿衣,被子,很多东西,封棺,灵堂里的原来浓郁的尸臭味已经变成淡淡的尸臭味,他们都闻的到,但已经习惯了,我也是,不习惯也得习惯,直到丧事结束,每个人都瘦了一大圈,一是丧事整整七天,虽然疫情期间没办,但本家的,仁兄弟这些人都来了,必须满七天才能下葬,所以累,再加上尸臭味,也吃不下饭!

一直过了一个多月,才感觉恢复正常,然而那股味道已经根深蒂固在我的记忆里。

尸体为什么会发臭,尸臭到底有多臭?

尸臭是一种难以用文字描述的臭味,我在参加两山轮战时曾经长时间浸泡在这种令人崩溃的气味中,它会出现在你能看到的是所有东西中,包括饭菜,也会钻入脑仁里令人头晕眼花,头通欲裂。当时对付尸臭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吸烟,一条烟最多能顶三天。

云南边境气候湿热,战死者的遗体不到24小时就腐烂了。中越双方的军人都不忍心把战友的遗体丢在阵地中间腐烂发臭,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军心士气。有时最激烈的战斗就是争夺战友的遗体,倒下的人往往会多于抢回的遗体。

战后我对这种气味极为敏感,甚至在搀扶醉酒的同事时触到他身上呕吐出的粘液我也会呕吐。

尸体为什么会发臭,尸臭到底有多臭?

一位工作了十几年的法医告诉我:尸体的臭味,一旦闻起来,那味道比臭鸡蛋还要难闻,而且如果有人闻到的话,基本上一辈子都忘不了。

或许我们在新闻上都看过,有一些溺水而亡的人,或者一些被伤害埋在树林里的人,最终被人发现的时候,都是因为有人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然后通过报警,知道是尸体腐烂的味道。

而且在一些案发现场,法医们通常都穿得严严实实,带着头罩,带着手套,来检查尸体。

但即使是这样的装束,依然还能够闻到一些尸体的臭味,如果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那么很容易会呕吐,因为这个味道实在是太难闻了。

一般他们在检查完尸体以后,回到家,通常都要洗好几遍澡,抹上沐浴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身体身上残留着尸臭味。

一.那到底什么是尸臭了?

所谓的尸臭,一般来说是由于死者在去世之后,没有及时地进行火化安葬,也没有进行冷藏保存,导致尸体逐渐出现腐败,然后开始散发一些恶心的味道。

这些味道往往是通过死者的鼻孔呼吸,嘴巴,以及肛门流出来。

因为人在去世以后,身体里的血液便不再流动,一些细菌,便开始在体内繁殖慢慢地生成有毒的气体,散发出恶心味道,开始通过一些死者的器官进行传播。

由于身体出现了腐败,自然这样的臭味极其难闻。

二.那么尸体为什么会发臭了?

其实尸体之所以会发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腐烂。

在我们人体内,比如说血液,水分,还有内脏,这些器官和物质,都是发生腐败,变质,以及发臭的先导。

一旦这些器官物质发生变化了,那么人体内的蛋白质,便会受到细菌的分解作用,从而产生了硫化氢,以及胺类气体。

这些气体往往都是有味道的,而且味道特别难闻,也是尸体发臭的主要来源。

当人活着的时候,由于身体内会有免疫系统,所以对于一些细菌和病毒,始终保持着一个平衡的状态。

而人在死亡以后,免疫系统被破坏,于是这些细菌和病毒便开始不断地侵袭人体,从而会加速尸体的分解,在短时间内,便开始产生一些臭味。

三.尸臭一般多久之后会发生?

人在去世以后,尸体并非马上就会发出臭味。

一般来说,人去世在3到6个小时后,那么,尸体内的腐败菌便开始疯狂的生长,便产生一些腐败的气味,然后通过一些器官释放出来。

一般在去世后的第二天晚上到第三天的时候,是臭味最重的时候。大量腐败的气体产生已经到达一个极点,会不断地在腹部聚集膨胀,这时候如果观察到的话,整个尸体处于一个鼓起来的状态,像快要爆炸的气球一样。

如果不及时进行火化处理,气体继续集聚,一旦出现爆炸,那么就会出现可怕的“巨人观”现象,十分的让人恶心。

而且这种臭味一旦沾染到身上,无论怎么洗,洗多少遍,都是无法完全处理干净的,甚至会一直残留着。

所以对于尸体的处理,一般专业的人员不允许其他人靠近,就是为了防止一些尸臭味散发到周围人的身上,从而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四.尸臭到底有多臭了?

有不少闻过尸臭的人都表示,尸臭的味道,要比臭鸡蛋打开时的那种臭味更臭一些,主要是让人闻完之后,就有一种恶心的感觉。

很多人往往在一周内,只要想起这种味道,便会不断地恶心,根本无法吃饭睡觉。

而且尸臭的味道传播比较远。举例来说,假如说你们楼下停放了一具尸体,开始发臭,那么你即使是住在18层以上,依然会闻到这样的臭味,会让你继续恶心。

五.尸体如何避免发臭呢?

因为臭味极其难闻,而且还会影响空气,甚至是影响人的健康,那么如何避免尸体发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将尸体进行低温处理。

一旦在确定死者确实死亡以后,那么就要联系殡仪馆,安排专业的人员来对尸体进行处理。

为了防止尸体腐败,必须将尸体储存棺的温度调到最低,这样能够减缓尸体的腐败,从而也会降低尸臭的发生。

2.尽早确定火化的时间,早日将尸体火化

一般尸体在死亡以后,三天之内最好要全部火化完。

因为一旦出现时间拉长的情况,很容易会造成尸臭的大面积散发。

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那么就要尽快和殡仪馆商量好,尸体火化的时间。

这样也就不会造成尸臭这些尴尬的情况,对于每个儿女的说,自然是希望死者能够体面地离开,

总结一下:

人这一生,死亡在所难免。提前了解这些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了解尸臭存在的一些原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避免尸臭的出现,免得一些尴尬的情况发生,也是对于死者的充分尊敬。

当然了,对于死者而言,是否有臭味已经不重要了,毕竟自己也无法知情了。

尸体的臭味,或许只有真正地闻到过的人才能够切身的感受,那种味道,或许是终生难以忘怀。

对于尸体的臭味,你又是如何看待的?都来说一说。

尸体为什么会发臭,尸臭到底有多臭?

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前面的那位作者“非著名法医”回答的很全面,也很专业。看看评论,许多人对第二个问题更感兴趣。

我没接触过发臭的尸体,似乎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说件真事,写得不好,就算滥竽充数吧。

我距退休还有三年时间,我有一个发小,也是我邻居,他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机械厂工作,因为工资较低,闲余时间做做“支客”(有的地方也叫“支宾”),就是谁家有红白喜事了他去当个主持人。这小子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简直无师自通,在红白喜事的前后场合,有什么忌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他很快就一清二楚,零距离接触尸体毫无违和感,不久就成了本地知名的“支客”,方圆几十里有事尤其是白事都少不了他。

九十年中期,他成了下岗工人,他如鱼得水,因为这可以使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他擅长的这份“事业”。

1996年8月份,当地有个较大的企业,其主管会记突然失踪。几天后有人在玉米地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原来他沉溺于赌博,挪用公司的巨款还不上,到玉米地里服毒自杀。八月份正是最热的季节,而且玉米地湿润,尸体臭得更快,警察到了现场,有的忍不住呕吐起来。

死者家属闻讯如晴天霹雳,悲痛之余考虑发送死者。尸体近乎腐烂,皮肤就像豆腐一样松软,如何给这样的尸体穿上寿衣,而且还要保证尸体完整,就连殡仪馆也没有办法。

无奈死者家属找到了我的发小,我的发小一个劲的摇头,家属下跪直到把报酬加到了三千元。

我的发小到了那块玉米地,“圆满”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当然过程是很繁琐的,干一会儿,歇一会儿,吐一会儿…穿个寿衣竟用了三个半小时!

有熟人和他开玩笑:你真有本事,不到半天就挣了三千块!

他说,只要是人都受不了这种罪,太臭了!

我们问他:有多臭?

他想了一会儿道:这么说吧,一个饿得半死的人闻到这种味道后,即使有人送来美味佳肴,也没有兴趣;一个打了八年光棍的壮汉,面对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的挑逗也没有性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