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张献忠为何会杀光朱元璋后代?
趣谈答案:因为朱元璋的后代身上都有着宝贝,而这个宝贝恰恰是李自成和张献忠所紧缺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朱元璋的后代身上找到了什么宝贝呢?
屠戮的开始:楚王朱华奎
鉴于这个名字太过于难写了,我们直接用楚王来代替好不好呢?不好也没有办法,谁让我是作者呢,略略略。
好的,不扯犊子了,我们来看一下楚王。他驻守的地方在武昌,驻守了多少年呢?数不清,因为自从他父亲、他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一直在武昌驻守,而且这些年来只完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搜集大量的财富。
根据不完全记录,楚王每年光租田的银两就达到了21,300两。这仅仅是田租税赋,除了这些之外,包括人头费,商业费,物流费等等,这费那费加在一起没有10万也得有8万两了。
张献忠第一时间把武昌攻克了,并且找到了楚王,希望楚王意思意思。但是楚王看着张献忠想了半天说不好意思,这个意思没有了。
张献忠放下狠话,既然你不给我意思意思,那我就给你点意思。当张献忠把这句话说完之后,楚王也怂了,于是赶紧把洪武年间朱元璋分发给诸王的一个裹着金的椅子交给了张献忠,并且告诉他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
在之后,张献忠直接把楚王给杀掉了,然后把楚王家里面的所有财产通通拿了出来。那么楚王家里一共有多少财产呢?我们不知道,因为张献忠那个时候好像没有太监专门记载这样的事情,但是历史文献上有一段话来描述,我们转载一下。
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屠戮的中转站:瑞文朱常浩
如果大家觉得前面那个楚王非常富裕的话,接下来我们讲到的这个瑞王就已经不是富裕能够形容的了,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奢侈。
瑞王一共有两万顷田园,而且他把这2万顷田园按照大小分成了300块。
分成300块有什么用呢?每一天的饮食都需要对应的某一块的田园来给瑞王供给,这样一来一年都不带重样的。
我们只知道慈禧一顿饭会吃108道菜,但是不知道这里还有着一个瑞王,他每天吃的饭都由不同的田园所供养。
而当张献忠抵达瑞王地盘的时候,直接把瑞王给干掉了。与此同时,搜刮了特别特别多的银子,直接解决了军饷的问题。
尴尬的朱元璋后代在电视剧《朱元璋》当中,扮演朱元璋的那个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因为自己小的时候吃够了苦,受够了罪,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吃苦也受罪。所以他决定动用一切的可能,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利。
怎样谋福利呢?很简单,把一些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统统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就可以了。
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自己的所有的儿子都封为藩王,这些藩王生下来的孩子也都是王。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土,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税收,每一个人都不需要劳动。简单来讲,从他们出生一直到他们死亡,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大明王朝的子民承担的。
这样做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因为朱元璋的儿子满打满算也就二十几个,大明王朝随随便便划一小块区域喂养这二十多个儿子没啥难度。
但是后来出了问题了,因为在崇祯年间不完全统计,朱元璋的子孙已经扩充到了将近100万。100万朱元璋的子嗣是什么概念?是那个年代他们必须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而当时整个明朝正在面临经济危机。
朱元璋的倒霉孩子们
我们前面讲的的瑞王和楚王仅仅是一个例子,我们会发现他们这一辈子什么都没有干,只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天下的财富。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而且这个例子具有普遍意义,换句话来说,朱元璋绝大多数孩子都在从事这项工作,而且乐此不疲。
在那个年代,每一个人生产粮食、生产农作物的数量本身就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粮食当中,需要划出大量的粮食来供养将近百万的朱元璋后代。更要命的是,这近百万的朱元璋子嗣从来都没有为明朝考虑过,永远都是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
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哪怕有十个崇祯皇帝也顶不住呀。
朱元璋子嗣成了香饽饽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个逻辑链的问题,那就是行军作战。
我们知道张献忠和李自成他们两个人的军队是最优良的军队,优良到什么地步呢?每一个人都有两匹战马,每一个将军都会有种铠甲,而且士兵的武器都非常的精良。
于是我们不得不好奇:他们的武器是怎么来的,他们的武器又经过怎样的锻造?要知道明朝尽管是一个经济相对活跃的国家,但是也没有活跃到这个地步,随便打造这么多的武器,必然是需要耗费大量钱财的。
朱元璋的子嗣帮了大忙
其实讲到这里大家就已经明白了,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没有钱,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没有钱才起兵造反的。但是他们起兵造反之后就有钱了,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呢?
答案:他们的钱从所有的朱家后人那里拿来的。朱家后人一辈子不用劳作,每天除了吃喝就是玩乐,而且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国家税收,有着更多的是自己土地内的自主决策权。这样一来二去,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地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钱袋子。
而张献忠和李自成率兵造反,就是因为没有钱,就是因为没有粮,既然没有钱没有粮,那就只能抢了。抢来抢去,就瞅着朱元璋的子孙顺眼,于是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屠戮。
崇祯的悲哀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崇祯已经穷到了整个皇家所需达到了最简状态,但依然入不敷出。崇祯甚至把面子都丢到一边,低声下气的向所有的臣子们祈求,希望他们将钱财捐出来,帮助大明王朝挽救危机。但是这些臣子们统一了口径,纷纷告诉皇帝:自己家里面一毛钱也没有了,朝廷有多穷自己家里面就有多穷,而且自己已经两三个月没有领朝廷的俸禄了。
话是这样说的,但绝对不是这样做的。当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屠刀挥过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些臣子们的家里有了很多很多的钱,他们仅仅是不愿意把自己的钱财送给崇祯罢了。
但最终这些臣子们走进了死胡同,因为有钱所以遭到了屠戮,因为遭到了屠戮所以慢慢的没有钱了,一个恶性循环就此展开。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李自成,张献忠为何会杀光朱元璋后代?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扯淡了。
首先朱明王朝和李自成、张献忠是官与贼的关系,所以是绝对的对立。所以崇祯皇帝派人刨了李自成的祖坟,而李自成也赶到崇祯皇帝的凤阳老家,刨了老朱家的祖坟,后来李自成攻破洛阳的时候,又把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俘虏给后给杀死。所以说这是敌我矛盾,生死大敌,彼此互相心狠手辣并不奇怪。
李自成曾经火烧明王朝的凤阳皇陵
其次李自成,张献忠并没有实现杀光所有朱元璋后代的宏图伟业。朱元璋出身贫苦,所以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在明朝建国之初,他就分封自己的儿孙,让其后代在明朝享受国家供养的待遇,这样政策之下,据统计到明末之时,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已经近百万,李自成和张献忠根本就没有能力赶尽杀绝,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帝自杀,而后被杀的那位福王的儿子朱由崧在继位,建立南明政权,后来甚至李自成和张献忠相继战败被杀后,朱元璋的子孙们仍旧在不断建立政权与满清进行斗争,包括南明的鲁王、南明的隆武政权、南明的绍武政权、南明永历政权,特别是南明的永历皇帝时期,张献忠的部将兼义子李定国、刘文秀等人都纷纷加入到永历皇帝的阵营,进行抗清斗争,所以何来朱元璋的后代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杀光的说法呢。
李自成、张献忠死后,南明仍然在坚持抗清
李自成,张献忠为何会杀光朱元璋后代?
感谢您的邀请,总算找到了知音!李自成和张献忠同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与明王朝统治者是两个对立的阶级,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并不等于一定要置人于死地。以屠杀朱元璋后裔企图推翻明王朝政权的做法,其手段本身就很拙劣。朱元璋在世分封了几十位籓王,历经两百多年人口何止千百。他们之中也有穷人富人之分,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排斥打击,等于把朋友往敌人一边推,扩大对立面。加之掘人祖坟下流之作,也只有象李自成张献忠农民意识特别严重的人,才能做得出来。难怪这些人成不了气候,在处理吴三桂的问题上缺乏远见卓识,只注意眼前利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没有几天就得而复失,与历史失之交臂。
实际上也不是李自成、张献忠把朱元璋子孙杀光殆尽,正如微信朋友说的李、张二人还没来得及就被清军杀了。明降将吴三桂和清政府,才真正把朱元璋后裔赶尽杀绝,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
皇太极处死了崇祯的孙子子朱慈炯,断绝了明王朝正统继承者。吴三桂则杀死了福王朱由崧和永历帝朱由榔与其子朱慈煊,彻底消灭了南明流亡政权。
李自成,张献忠为何会杀光朱元璋后代?
关于这样的问题,很有必要仔细说一说,朱元璋后代那么多,又怎么可能被李自成、张献忠杀完呢?况且李自成、张献忠相比于满清政权而言,杀死的朱元璋后代并不算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李自成、张献忠杀死的朱元璋后代李自成也算大器晚成,一个农民军,最后发展到可以与明朝抗衡,并且率领军队将明朝打得落花流水。就在这些落花流水的战争中,李自成与张献忠可谓对朱元璋后代残忍杀害。
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因为看到李自成起兵造反,就把他的祖坟刨了,后来李自成作为回击,也还了崇祯皇帝一个大礼,把他祖坟刨了一个。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率军队攻打洛阳,攻下城池之后,对出来投降的福王朱常洵没有手下留情,而是一举杀死。同年,张献忠攻克襄阳,也把襄王朱翊铭处死,根据当时记载,两人只要看到是朱元璋的后代,一律杀掉,不管是不是投降还是什么。
凡王府宗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次年,也就是崇祯十五年,李自成与张献忠继续杀害朱元璋后代,李自成攻克汝宁,将朱元璋的后代崇王朱由樻、河阳王朱由材还有朱慈辉等人一并处死。后来李自成倒是变得有点心软,比如秦王朱存枢,李自成在占据西安之后就没有把他杀死,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当。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克武昌,楚王朱华奎被他活活丢进湖里淹死,手段相当残忍。后来他们两人就被满清打败斩杀,在满清刚建立初期,朱元璋的后代还是有的,比如南明的那些皇帝,都是朱元璋后代。由此可见,李自成与张献忠并没有杀完。
二、满清政权对朱元璋后代的杀害相比于李自成与张献忠而言,满清对朱元璋后代杀害的数量明显更多一些,因为持续时间久、跨度大,实力也比李自成他们强。
顺治三年,满清将朱元璋后代潞王、荆王、衡王等人处死,过了两年,又把周王、晋王、德王斩杀。除此之外,清军还到处派人搜集朱元璋后代,一经发现,格杀勿论,比如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就是被人告发从而遭清军杀害。
根据一些史料统计,清军一共杀害朱元璋后代近万人,可谓数量之多,残忍程度之严重。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从顺治时期开始,到康熙时期还在杀害,比如康熙四十七年时还把七十多岁的朱慈焕杀害,真搞不清楚当时清政府想些什么。
三、为何要杀害朱元璋后代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在乱战年代,杀戮都是很正常的,至于他们为何杀害朱元璋后代,我分别分析如下。
1、李自成、张献忠杀害的原因李自成、张献忠是农民出身,生活在明朝末期,饱受朱元璋后代统治者的摧残剥削,所以对朱元璋后代充满仇恨,再加上他们造反,与朱元璋后代就是敌我关系,我不杀对方,对方就可能杀我。
不过他们连对方投降还要杀害,就有些不够人道主义,这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单纯的敌我关系,而是内心仇恨以及阶级之间的仇恨,换言之就是那种仇富心理促使李自成与张献忠一时间丧失人性与关怀,从而杀戮如此严重。
2、满清政权杀害的原因满清之所以杀害朱元璋后代,并没有太多阶级矛盾与仇恨,而是新政权的产生,必然要对之前政权进行斩草除根,满清担心朱元璋后代会造反或者夺走自己的政权,所以肆意杀戮。
但是经过很多年依旧还在杀戮,就显得满清有些过于不道义,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满清统治者对自己的不自信,总担心对方会把政权抢走,从而迷失心智,残忍至极。
其实新政权的建立,并不一定要把老政权所有人杀掉,这种行为不仅操作难度大,还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与不满,对新政权的稳定没有任何好处。清政府当时应该向先辈学习,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杨坚。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不仅没有把李建成势力全部歼灭,还重用对方,杨坚更不用说,陈叔宝被他养在宫中一直老死。
结语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可以改变的,有时候换一种思维处理问题,也许效果还会更好!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李自成,张献忠为何会杀光朱元璋后代?
题主这个问题并不准确,李自成和张献忠没有杀光朱元璋的后代,杀光朱元璋的后代是清朝干的好事。
确实,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杀了不少朱元璋的后人,比如李自成杀了福王朱常洵、万安王朱采轻、万安王朱采轻等人,而张献忠也杀了襄王朱翊铭、楚王朱华奎、瑞王朱常浩等人。
李自成和张献忠杀这些朱元璋后人一是因为农民起义军大多是受到剥削压迫起义,和朱明王朝天生对立,彼此之间仇恨很深,二来则是因为这些王爷大多作恶多端,家财富裕,正好杀了将他们家产充公,以满足起义军的军需。
但是李自成等人也不是嗜血滥杀之人,像秦王朱存枢、晋王朱求桂(也有说法是朱审烜)等人被李自成俘虏以后,因为没有太大恶迹,所以只是囚禁在军中。后来攻克北京以后,李自成又俘虏了崇祯的儿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等人,也都安置于军中,并未杀害。
而且朱元璋后人分封在各地,很多地方李自成和张献忠始终没有抵达,因此这些地方的朱元璋后人也没有被他们杀死。实际上南明的延续时间,可以李自成和张献忠时间长的多。
清军入关以后,由于担心有人以朱明皇室后人名义起义,所以痛下杀手,把一些已经归顺他们的朱明皇室后人扣上谋反的名义诛杀,至于那些散落民间的,则以冒充朱明皇室的名义杀死。像在康熙四十七年闹出来的朱三太子案,据说当事人就是崇祯四子朱慈炤,最后康熙还是把这个75岁的老人及其家人全部扣上一个假冒皇亲的罪名杀死。
只有像长平公主这样的女性,因为对清朝没有威胁,加上为了显示对明朝皇室的宽厚,清朝统治者才网开一面,加以厚待,得以幸免。其他的明朝皇室,则被清政府杀的干干净净,比李自成和张献忠狠的多了。
李自成,张献忠为何会杀光朱元璋后代?
洪武年间明朝只有58位藩王,经过两百年的生养,到了万历年间他们繁衍出来的后代居然多达十万人以上。明人王世贞所著的《皇明盛事述》中这样记录下了万历年明朝宗室繁衍之多的情况,“共郡王二百五十一位,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位,镇、辅、奉国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位,郡主、县主、郡君、县君共七千七十三位,庶人六百二十名。而未封未名者,与齐府之庶高墙之庶皆不与焉。更二十年,而其丽当不亿矣,固千古所未有也。于乎盛哉!”也就是说除了有爵位的之外,还有不少未封未名者,只能以“某郡王第十八子”的称号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皇亲国戚”,可见老朱家繁衍速度之快。
由于生的太多,连王爷们都不认得自己所有的孩子,“庆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长,自封长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明代宗室在经济上巧取豪夺,对财富无比贪婪,又特别能生,严重挤压民间的生存空间,当然会招来民愤。
李自成、张献忠杀明室后裔确实很残酷,崇祯十四年,张献忠、罗汝才部破襄阳,明襄王朱翊铭殒命襄阳西城楼。李自成破洛阳,把福王枭首。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克汝宁,崇王朱由樻及弟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辉投降后在河南泌阳被处决。崇祯十六年,张献忠进逼武昌,楚王朱华奎被拉去沉江。李自成从陕西进军北京,收降了秦王和晋王用来装点门面,不过普通的宗室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吴伟业《鹿樵纪闻》:“而其后贼臣韩文铨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叛将陈永福在太原,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山西大同的代王一族被杀戮一空,“云之宗姓,约计肆千余,闯贼盘踞六日,屠戮将尽……”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真正对明朝宗室赶尽杀绝的不是李自成、张献忠的义军,而是清廷。据白新良、赵秉忠《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一文统计,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被处决的明朝宗室,有名号可查的,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他们的家属也被杀戮近尽,总人数当在万人以上。
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躲在嘉定伯周奎家被告发,清廷命以内侍十人辨认,结果“十人一见齐跪曰,此真太子。”为免夜长梦多,清廷一口咬定他是假太子,将其处决。
据《清实录·世祖实录》记载,对于已经归降的朱家后裔,清廷也毫不留情,如顺治三年五月,以“私匿印信”为借口,将潞王、荆王、衡王世子等11人处死;顺治五年,被俘的弘光帝和早已投降的周王、晋王、德王全部被杀。
定鼎天下之后,清廷到处搜捕明朝宗室,“天潢贵胄,转徙流亡,无不改姓自晦”。康熙四十七年,崇祯第四子朱慈焕已年满七十五岁,在山东汶上县泄露身份被捕,康熙皇帝认为“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下令将朱慈焕与三子一孙一同处斩,连75岁的老头都不放过,真正把明朝宗室做到斩草除根极致的,非清廷莫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