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你怎么看?
我自己就是这样的受害者。把事情说岀来不是因为后悔,而是让世上的人知道——即使是亲生父母,也有非常喜欢作、纯粹不讲理、还要搞道德绑架的人。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我有一个哥哥,大我十一岁;有一个姐姐,大我八岁。还曾经有过一个比我小四岁的妹妹,没钱看病,病死了;听说还有一个比我大几岁的二哥,小时候因为哭闹,惹的在小煤窑上了夜班回来的父亲生气。一脚踹到地下,撞到了箱子上,摔成了重伤。拖了一年多,死了。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中心任务,就是给我妈治病:天天不是熬中药,就是吃西药片剂和请医生来打针。剩下的时间,不是我妈说她又梦见什么梦了,让我们照她梦的去做(天知道那梦是真是假);就是把矛头指向我十几岁的哥哥。说他不懂事、懒的厉害。最终的结果多数是被我父亲打上一顿了事。
我们兄弟姐妹三个,就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父母把家里的种种不如意,都归结于一是孩子们不听话、“不往人前头爬挣”;二是别人家小看咧、欺负咧……最后的结尾就是俺孩们好好学习,考上“状元”了,咱们就扬眉吐气啦!
哥哥初中毕业后,就在母亲的忽悠下(俺孩好好干,挣下钱了给你买什么什么之类的),推上车子卖炭去了。一年下来,钱也挣了些,但是许诺的东西没有一样兑现了的。反而因为顶了几句嘴,挨了一顿打。好几天都不敢回来……
从此之后,父母再说什么,哥哥也不相信了。结婚以后,别说赡养老人了。在一个院子里住着,连水也吃不上他的。
我二十岁开始,就挣钱养家了。接过了养活父母以及逐渐增加的侄儿侄女的重担。因为老家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到半亩。吃饱都很困难。我妈又一如继往地“生病”——只要家里有剩下的药,都要吃了。吃出毛病来,你就领上她去看病。
为了减轻日渐长大的侄女侄儿们逐渐增加的负担(他们三个,平时都在我父母家里蹭饭、蹭钱花),以及父母和邻居们之间不断的纠纷(经常喊我回去打官司)。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七十岁的父亲、六十六的母亲接下来养老。每年少则三千、多则一万的零花钱,衣食无忧。人来礼往的所有费用都是我出,时令水果、点心细吃都供上。想去那里旅游,只要他们想岀来,我都满足了。还是不行。还要在家里生事。
有一天,我妈从小区院子里回来,满脸不高兴。傍晚,我从山上给牛看病回来。累的连饭都不想吃,只想睡觉。不料刚刚进了卧室,我妈就在她卧室里哭开了……
自然是一番焦急的询问和解劝。费了一个多小时的劲儿,终于知道了原委:一楼的老太太,儿子给了一条十克的金项链。在院子里炫耀了一阵。我妈不乐意了:活得不如人啊!……
我自己是白手起家的:从结婚到买楼房,全是我和老婆辛辛苦苦,一身汗挣来的。我老婆和我结婚这么多年了,“三金”一样儿也没有。我妈八十一了,跟我说要“三金”,我因为缺钱没有买,结果就整了这么一岀……
没办法。为了家里安宁,买吧!……
很多人、包括父母,都是惯到那里,就走到那里。从来没有个够。后来,父母就发展到要拿我的楼房,送给我哥的儿子结婚。不同意就闹。把我们赶走。并声称“老子就不用你养活!老子自家就能活了”!
把我们赶走后,大冬天的,穿着满身窟窿眼的烂衣服,在小区的垃圾堆里捡破烂。人们要问,就说我儿子不养活我!我捡上十个塑料瓶子,卖上一块钱。就能买个饼子吃。要不然饿死我呀……
2018年,九十岁的父亲因为车祸去世后,把他的两个大木头箱子打开。里面都是我给了的衣服:西装、皮袄、防寒衣就不说了,光是半袖,就装了满满两尿素袋子……绝大多数没有拆过包装……
碰上了这样的老人,你还能说什么呢?所以我现在,最反感那些讲“孝不如顺、无不是的父母”的伪君子:让你也摊上这样的父母试试!
有人说“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你怎么看?
回答:这也得分人。
相信:大多数老人家还是比较通情理的。在身边照顾自己的毕竟还是自己的孩子,这个“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这一说法,不妥当。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对待自己的老人家有的人就做的很好,很周全!那些做的不到位的人只是占了少数人。人上了年纪就如孩童一样了,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时候,感觉离自己很近的孩子,不如离远点的孩子们亲近,这种心态不少人也会有的;俗话说:“远香近臭”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往往在身边照顾自己的人,不是那么重视!而远在外面工作的人却一直牵念在心头。留在身边的人,有时候做事的时候,可能做不到老人家的心里面去,有点小矛盾很正常啊!若说是“坏人”真的谈不上了。
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太熟悉了!了解的太透彻了,有时候会把对方的优点缩小,而把缺点放大!这样和谁相处都会出现问题和不愉快的。多看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互相包容、理解、信任、尊重这才是最重要的。好好说话,彼此尊重一下就好。对待老人家更应该有一颗强大的耐心才行!
有人说“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你怎么看?
一般情况下都是这样。一方面是因为需要照顾的老人年龄都比较大了,与外界接触也少了,只活在自己的小圈内,人也变的自私了,不容易满足,所以无论咋照顾,都达不到他心里的目标,甚至他自己心里也没有目标,就是觉得自己没有想象的舒服,久而久之,负责照顾的人在他眼里就成坏人了。另一方面,经常照顾老人的人,在照顾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言语或者行动上做一些不太符合老人心意的事,照顾的时间越长,积累的事也多,就变成了老人眼中的坏人了。经常不照顾老人的人,积累不符合老人心意的事情的机会就少,所以就成了老人眼中的好人。但如果老人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那个经常照顾他的人。总之,不管在老人眼中你是坏人还是好人,尊老养老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有人说“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你怎么看?
对于题主提的问题我觉得很正常。俗话说:生在福中不知福,哪有舌头不碰牙,要学会感恩父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尤其是当你去精心尽力去照顾耄耋之年的父母时,父母的观念,生活习惯与你有时难免就会背道而驰,意见不一致,如果这时,你与Ta发生辩论,一,二回没事,时间一长,Ta会认为你与Ta过不去,是在嫌弃Ta们,久而久之,你在父母的心中就会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不管不问的,偶尔给一句好话,一点儿好处在父母心中就是好儿女,令人感到很无奈。其实一碗水端平的事,很难做到,不然人心怎么会长偏了。[捂脸]
对这样的父母,平时只能顺其说好话,或少惹Ta们,少说多做,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必竟那是自己的父母,你该怎样做就去怎样做好了,心里不要有任何抱怨,也不要去攀比其他兄弟姐妹,只要自己去好好爱自己的父母,Ta们必竟是生你养你的人,且年岁已高,不要去与他/她纠结任何毫无意义的事,不要在话语上与之挑毛病或心里感到不平。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在话语上不犯错的,父母怎么说怎么想,那是Ta们的事,你只要存一颗孝心,一颗爱父母的心,尽力做好就行。不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就好。
愿家家幸福,父母们都能平安渡春秋,好人一生平安!
有人说“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你怎么看?
天天与老人在一起,难免所做事样样都让老人满意,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矛盾,与老人在一起少的人矛盾就少,所以在老人眼里就产生了,照顾多是坏人,照顾少是好人。
有人说“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你怎么看?
我曾经写过我附近的一位老太,她总是抱怨在她身边尽孝的大儿子和儿媳。儿子儿媳不可能尽善尽美,稍有微瑕,她就到处八卦。在她眼里,对她照顾最多的儿子儿媳俨然就是一对坏人。
她总说她远方的小儿子如何孝顺。其实旁人有目共睹,她的小儿子一年只回来几天,能孝顺到哪里去?这便就是人们常说的远香近臭,距离产生美吧。
我俩个女儿,大女儿家离我只二十多公里,有时周末会回来看我。女儿女婿要我长住他们家,免得他们牵挂。但固执的我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不愿意在女儿家安营扎寨。他们也只能顺着我,知书达理的女儿懂得,“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如遇身体不适,我只能告诉近处的大女儿,俩口子会很快地来到我身边。二女儿相隔千里,远水解不了近渴。虽然孝顺,但是鞭长莫及,照顾我的只能是近处这个。所以,我不认为,“谁照顾老人越多,谁就是老人眼中的坏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