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入职县纪委,没有工作经验很焦虑,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即将入职县纪委,没有工作经验很焦虑,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忠告?从你的提问来看,你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追求上进和完美的人,首先要向你表示祝贺,同时也为你这种态度点赞。
很多刚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从事的第一份工作,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而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其实所有的人的都和你一样,并不是天生就有经验,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出来的,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大都是属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但如果今后能在工作中,将自己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可能就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经验并不是一层不变,也是随着环境,职业和个人领悟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
即将入职县纪委,我想在入职前,最好要认真了解一下你即将入职的这个县的基本情况,比如这个县位于什么位置,乡镇分布情况,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情况,党员干部的情况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是为了今后在入职时,对全县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到工作单位以后,要认真了解县纪委的工作职责、人员配备情况,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认识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便于和他们及时沟通,缩短彼此之间距离感,尽快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
县纪委现在是和监察委合署办公,主要的工作职能是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每个科室有不同的职责和分工,而且很多科室的具体职责是不同的,工作内容也是保密的,要根据自己所在科室的职责和内容,按照上级指定给自己的任务,及时学习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和制度,学习当地党委和纪委指定的规章制度和文件,对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的法律法规或是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要熟知于心。
对在工作中自己遇到不不了解,或是不熟悉的问题,要虚心向老同事和领导学习请教,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由于纪委的工作政策性,保密性很强,所以政治上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个人理论修养和素质的提升,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该做的事情怎样做等,都要做到多问、多学。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低调,少说话,多做事,这是机关工作的一种规则。
在个人素质休养方面要做到工作上严谨,行动上严格。严谨包括了工作的态度,注重工作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差错;行动上的严格主要就是按照纪委工作人员的党性原则来要求自己,以公务员的准规定来规范自己,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工作不打听,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包括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不要谈论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事情。不要参加无关人员的聚会,不要随便乱收的别人的礼金和礼品等。如果能从这些方面做起,做好,要做好一名县纪委的工作人员还是非常容易的。
综上所述,由于我以前在县委办公室工作多年,对于机关工作的性质还是比较了解的。其实进机关的人,并不是人人都有经验,但是只要有理论基础,有一定文字基础,有虚心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做好机关工作,包括县纪委的工作也是非常容易的,最后祝你工作顺利!
即将入职县纪委,没有工作经验很焦虑,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恭喜你,目前纪委是全县最强势的部门,也是唯一的副处级单位,副科级岗位最多,位置多了,提拔自然就快,很有前途。
刚刚进入纪委工作,一般人都会有些不适应,因为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我给一点建议,如下。
1.个人形象
要注意基本的社交礼仪,不管你之前在哪个部门,县直也好,乡镇也罢,进入纪委工作前都要好好学一遍基本的社交利益,那些工作的坏习惯要改掉,比如办公室玩手机、大声聊天、上班穿拖鞋等等,纪委是常委部门,工作是很严肃的,个人形象一定要注意,这是领导对你的第一印象。不要以为自己在强势部门就可以趾高气扬了,人外有人,务必低调做人。
2.工作纪律
纪委的工作有特殊性,办理的案件经常会涉及到领导干部、甚至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严守工作纪律,千万要做好保密工作。下班以后,不要去和任何人谈论工作中的事,甚至开案件当事人的玩笑,或者通风报信、恶意传播,这些都是在纪委工作的大忌。
3.赢得信任
纪委虽然副科级岗位多,的等待提拔的年轻干部更多,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得到领导的信任是不可能的,尤其要和班子成员搞好关系,你能不能提拔,可能就在于他们在会上推不推荐你。适当亲近一把手,但不能跟的太近,纪委书记是县委常委,越两级拍马屁很容易得罪中间的领导。
4.心理准备
县纪委是个前途光明的大舞台,在体制内,越有前途的单位就越忙。来纪委工作要提前做好加班、熬夜、出差的准备,付出多了才有收获,想要有个好前程,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
最后,祝:工作顺利,步步高升。
即将入职县纪委,没有工作经验很焦虑,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是一个有职有权的实力部门。别说现在了,就是十年前,人们一听是县纪委的,无不尊敬三分——不为别的,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县纪委就是戏台上八千岁的化身:刚正廉明,除了皇帝老儿,什么都能管。因此很受大家的尊重。在县纪委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的党纪党规。并且细加揣摩和分析。务必要吃透其精神实质。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熟悉政策规定,有助于开展业务;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底线在那里,千万不能突破!纪律是高压线这句话,应当作为座右铭,时时警醒自己,必须遵章守规,自觉遵守纪律。纪检委这个地方,对工作纪律的要求,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比如衣着打扮,要注意庄重得体。在言语上,也要注意养成抠字眼儿的习惯,做到依法依纪,准确传神。不能用似事而非的、甚至是戏谑性的语言。在文字功夫上,也要做到抓住事情的重点词句,准确地反映已方的态度和要求,准确地记录被约谈人的语言和态度。要在工作中做到这样的要求,绝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在这方面,要多向老同志们虚心学习,认真求教。使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在纪委工作,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讲什么哥们义气。在这里唯一的正确选择是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另外,保密是第一位的。即使在同事之间聊天,不该让别人知道的内容,坚决不能透露。听到别人无意中泄露的秘密,也要烂在肚子里。千万不要四处炫耀自己见多识广,显得好像无所不能。发个惊人之语,博人眼球的行为,是幼稚可笑的政治自杀。低调、踏实、安心本职工作,不打听案件情况,不泄露工作机密,是安身之道。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随意接受朋友、同学、老乡、有特定关系人的礼物和宴请。不承诺替有关人员传话或者是打听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事。要做到洁身自爱,否则容易惹火烧身。纪检工作无小事,稍一不慎误终身。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比如在近几年,某县的一个领导,因为有贪污腐败的问题,在市里参加会议时,被市纪委指定的某县纪委的工作人员,从会场“请走”。官方尚未发布其被带走调查的消息,朋友圈里的视频就已经疯传开了:在这个一分钟不到的视频中,被抓的人和纪委办案人员面目清楚,车牌一目了然……事发后当日下午,视频发布者被党纪处分,并调离纪委队伍。据说是还有其他的行政处罚。有人替他鸣冤,认为又没有捏造事实,也没有夸大事实。怎么就背了个重处分?我说他一点儿也不冤枉!首先是发布这样的视频,你得到了谁的授权?在全部行动并没有结束之前,无异于是给同案的其他嫌疑人通风报信!你的组织性、纪律性到那儿去了?这样的人,能留在纪检队伍里吗?聪明的人是汲取别人的教训;愚蠢的人是给别人提供教训。纪检委是个大学堂。党风廉政、宣教、信访、案件检查、审理、纠风监察……分门别类,各有特色。要想干好,不学习、不动脑筋是根本不行的。各科室里都有高人,你就好好地跟着学习吧!预祝你成为一名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
即将入职县纪委,没有工作经验很焦虑,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很正常的一件事,不要自己吓自己。
新人初入职场,除了那种业界家庭,大部分都是职场小白。是小白,就需要从头学起,就像你考公务员一样,一步步学的,不是突然就行测、申论大神了。
从我自身角度给你谈几点:
一、稳定问题。初入单位的时候,因为我是从村里到市里,单位只有食堂,没有宿舍,我就在外边租的房子,当时刚入职场,比较迷茫,尤其面临涨房租等问题,在工作上不是那种全力以赴的的状态。如果你就是去的你们县的纪委,那你基本不用考虑住宿问题,现在各个单位用房紧张,可能即便有宿舍,也是值班室或者库房给你腾出一间。有了稳定,才更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二、心态问题。不管是哪个年纪进入单位的,尤其是纪委这种常委部门,低调肯定是没错的,里面不是自己家里或者同学聚会,大部分都是各干各的事,安静是常态,你调整你的音调,保持一致。遇到科室安排的超常规任务或者不合理的,按部就班去做,把情绪控制好,你做好加班是常态的准备。去了纪委单位,和其他普通单位不同,里边各个监察室负责不同的案件,你不要想着为了展示自己的热情,就打招呼挨着串门,很容易翻车。
三、学习问题。这是进入所有单位的必修课,毕竟业务能力是立足的基本。安排好科室后,争取到科室负责人同意,看看本科室的文件,根据文件内容判断科室任务。闲暇时观察其他人的工作,哪些是立刻完成的,哪些是放在一边的,判断轻重缓急。尽快摆脱什么也不会的状态,招你进来就是干活的,也不要怕被利用,新人最不缺的就是时间,用时间换取自己的成长,这笔买卖很划算。
至于和同事的相处、和领导的相处,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炼。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总之,不要随便表态和站队,你越容易被别人摸清楚,你就越容易站队;别人对你越不了解,越不会轻易给你下结论。
希望对你有帮助!
即将入职县纪委,没有工作经验很焦虑,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千万不要去,这个单位没什么好的,就是忙。
即将入职县纪委,没有工作经验很焦虑,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纪委在县里位高权重,进几年来,随着纪检组成立和反贪局转隶,人员众多,工作繁重,建议提拔副科以后抓紧去乡镇过渡一下,在纪委熬到副书记很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