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将针灸定义为“伪科学”,你怎么看?
感谢头条邀请回答这条涉及到中医针灸学科属性判定的问题。
维基百科将针灸归为伪科学是西方社会对待中医的唯科学主义态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国际中医学界缺乏文化自信、甘愿“入科为奴”的羞辱与阻止。
中医与科学属于两种本质不同的认知体系,它们认识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即中医认识的是自然世界,而科学认识的是抽象世界。中医不是科学,更不可能是伪科学。针灸属于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针灸也不是科学,更不是伪科学。
不管是国内的中医学界还是国外的中医学界,由于处在以科学为核心的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中,为了给中医赋予当下存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就枉顾科学的定义,坚定地将中医称为科学,这就导致了来自科学界的否定与痛击,比如你说中医是“科学”,我就说你中医是“伪科学”。所以维基百科将针灸归为“伪科学”是正确的,是对那些国际中医缺乏文化自信的否定。国际中医学界应该勇于承认针灸不是科学,而不是愚蠢地四处撰文为针灸的子虚乌有的“科学性”进行辩护。
不管是国内的中医学界还是国外的中医学界,应该明白中医与儒家、道家文化是同根同源、俱荣俱衰的一体化关系,应该成为弘扬儒道文化的使者,为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环境基础。
国际中医学界应该树立中医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认清中医与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两种有效途径,只有自强自立,才不会遭到来自科学主义的羞辱与伤害。
维基百科将针灸定义为“伪科学”,你怎么看?
著名的经络和穴位理论是运用模仿巫术的结果。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非常受重视并取得相当的成就,史书记载了西门豹治理漳河、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以及郑国渠等著名工程。“经”与“络”(古时也写作“落”)本来是水利工程术语,“经”指水系主干,“络”指连接“经”的分支。中医把人体所谓的十二经脉与中国北方的十二条水系看做一一对应,经络的描述中还直接照搬了“隧”、“洫”、“渎”、“灌”、“溉”等水利工程名词。穴位的名称也大多来自水利相关名词,如“海”、“泽”、“井”、“渊”、“池”、“溪”、“沟”、“泉”、“渠”、“泺”、“注”、“水突”、“水道”、“水分”等等。这些通过模仿巫术得出的理论就是中医所谓的独特学问,两千年来都不可动摇。不过这也不是什么独创,古埃及医学也曾经把人体的血管系统比作尼罗河水系。
《黄帝內經靈枢第12章,经水》 歧伯答曰:善哉問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廣,不可量,此之謂也.且夫人 生于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此天之高,地之廣也,非人力之所度量而至也.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長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經 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數. 清清楚處的告訴我們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脉之長短,,皆有大數" 這句話就是說,把人皮肉切開.解剖就可以看到經脉,所以要了解什么是脉絡不要听中醫胡說八道,要看黃帝內經,咱們就可以看到脉了,甚至于還可以量它。且遍布全身的不就只剩下血管??
所以在中醫口中神秘莫測的經脈說穿了一文不值,就是血管和神经而已,可惜古代中医没解剖学,血管神经结构功能全搞不懂,只能臆想出一个经络分布图,乱造一通经络穴位理论!
那些中医骗子,吹嘘什么经络是古人大智慧,现代科学还没法解释纯粹是放屁,自己回去翻翻经络原始出处黄帝内经便知,更可笑的是,历朝历代的出土文物中人体经络模型也是千奇百怪,各说各话,中日韩三国的穴位经络分布也有区别,还有比这更扯蛋的吗?
至于针灸的疗效,就是保健按摩而已,而且按不按准穴位效果一样。
维基百科将针灸定义为“伪科学”,你怎么看?
维基百科这个学术体系实际上是台湾,香港一般完全不懂中国文化的年轻人在那儿根据自己的意向编辑出来的一些资料,所以他的政治倾向性非常值得怀疑,它不是一个科学公正经得起实践的一个知识体系
维基百科将针灸定义为“伪科学”,你怎么看?
首先,外国人骨子里是没有儒家文化、阴阳五行传承的。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度、认知度就不会那么深。
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都包含很多玄幻的、看不见的规则,中医以穴位、经脉、气的运行等看不见的学说作为根基,外国人的医学讲究科学的可见的证据为依据,靠科学仪器检测看的到的血液、肌肉等实物体,他们本身对于看不见的理论学说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不承认中医是科学是因为不理解,因为他们在中医中找不到西医的思维方式,是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评价中医,就说中医不科学。
难道只有实验才是科学吗?就算只有实验才是科学,中医是怎么做的呢?
神农尝百草,是最原始的中医医生画像。人亲自去尝试药材,这不比小白鼠更加真实、正确吗?中医的思维方式在于形象思维,从自然界的万物取类比象,推导演绎,映射到万物之一的人体之中。这也就是阴阳五行的由来。西医展现的是逻辑思维,中医展现的是一种形象思维。
认清中医是独立于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认知体系,再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正确的道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