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把人生看得很通透,寿命太长难免遭罪,对自己对儿女都是负担,走得安详也算一种福分。至于活到多少岁,可能并不重要,活得值得才最重要。

要说活到多少岁才最合适,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人能活到六七十岁的很少很少,十分罕见。可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

以往七十岁就是长寿,放在现在到处可见,而且是越来越多。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男73岁,女77岁,活不到70都不及格,更谈不上合适。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多少岁最合适是逐渐变化的,而且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不小心就活得不合适。

现在社会到底活到多少岁合适?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这两个扎心而又酸心的问题,我认为需要分别从社会角度、家庭角度个人角度分别讨论。

社会角度:责任和权益的无奈碰撞

从社会责任角度考虑,人活着的社会使命主要有两点:生命传承和社会建设

人的一生,从一个孩子呱呱落地,到满头白发,入土为安。期间有两件事是必须去做的,那就是传承生命和建设社会。

生命传承:当我们拥有下一代,并将他抚养长大并培养为社会可用之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传承生命的社会责任就完成了。

社会建设:人活着并不全是为了自己和家人,当你在社会上辛苦打拼,完成手里的工作任务,无论是服务行业还是高精尖的科技领域,大家都是在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

工作本没有贵贱,就像是机器的齿轮,无论大小,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正常运转。只是人心轻浮,造就了那份优越感,放在生死面前,都一样渺小。

一般人在40岁、50岁就能够尽到生命传承的责任。但是对社会建设的责任,却要与退休年纪息息相关,只有你到达退休的年纪,光荣退休的那一天,你才完成社会交予的责任,

按照世卫组织的年龄段划分,66岁到79岁的年纪还不算是老年人,都还是中年人。所以要是调整到65岁退休,普通人只能选择执行,我就要到这个年纪才能完成社会建设使命。

当然,责任尽完,我也要享受我的权益。

交了40年养老保险,按照每年2万来计算,退休前共缴纳80万。若我每个月退休金能拿到4000元,每年就是5万。那么,我需要活16年才能把80万的权益拿到手。

所以,从社会责任和权益来看,我们最少要活到80岁才合适。

家庭角度:父母和儿女的双重身份

从家庭角度去讨论老人活多久合适,要分别站在儿女的角度和父母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儿女角度:从这个角度,着实没有必要考虑父母活到多少岁,做儿女的只要关心老人的晚年生活,细心照料他们,尽全力把老人照顾到位就好了。

做子女的应该是希望父母活的越长越好,那个家必须有父母在才叫家,没了父母,就没了根。等父母离开了,就再也见不到了,这辈子最疼你爱你的人走了,这种事想想都心痛

所以,站在儿女角度思考,家中的老人的寿命是愈长愈好,这一点毋庸置疑。

父母角度:自古只有不疼娘的儿,没有不疼儿的娘。作为父母,到了古稀之年,首先考虑的依然是儿女的生活。

当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儿女若能尽孝道,在病床前悉心照料,作为父母尽可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无论是活到80还是高寿100,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若儿女的家庭因为照顾年迈的父母而争吵,因为谁来养老而反目,作为父母已然成为儿女的包袱,那么无论是活到80还是高寿100,日子都不会好过,到底多少合适也没了任何意义!

个人角度:活着和离开的最后选择

人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任何一个选择都将影响我们的余生。我们在做了成千上万个选择后,终于塑造了这一生的轨迹。

这一次,是选择活着还是离开更合适,完全依赖你过去的每一次选择。

人在五十时,身子骨依旧活泛,青春不减,继续努力工作,生活还得继续,奉献不停止;

人进了六十,方见老意,大多数人开始偷偷与年龄作斗争,跑步,锻炼,喝枸杞养生等;

人到了七十,别逞强,不服老不能行,多数老人开始留恋身边的事物,时长会回忆过去;

人熬到八十,退休金已经拿够了,应该看开了,多活一天都是赚,安心享受晚年生活;

人撑到九十,赚了十年,已经超过99%的人,感谢眷顾,服从安排,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人活一世,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责任,每个阶段都依赖于你上一个阶段的选择和付出。努力过好这一阶段的生活,将决定你以后每一个阶段活着是否合适。

如果始终没有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你不是在辜负别人,而是在葬送自己选择的权利,堵上了活下去的机会。

寿命太长的人会生病,会失去行动能力和生活自主能力,会成为子女的难题。

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体常常会出问题有那么一种病,叫做“老年病”。

顾名思义就是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各处都到了需要维修的时候,都容易出毛病,这就是困扰老人和孩子最大的问题。

高血压,冠心病,视力,听力,行动能力下降都是麻烦,都会让原本安逸的生活遭遇变故。

有的老人八十岁身体健康,能吃能喝,生活也能自理,活的自然开心;可有的老人才七十岁便行动不便,失去活动能力,甚至需要儿女贴身照顾,这就是在考验儿女的孝心和耐心。

大部分人都懂得“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父母年纪越大,越需要花精力和时间去照顾老人,不要去抱怨,乐观去面对,尽量去克服。

但又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社会和家庭双重压力下,若家中有久病的父母,如果经济实力又脆弱。是继续照顾父母还是选择维护自己的事业和下一代的明天,这会成为子女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结语:

每个人都有年老的那天,生老病死都是肯定的,都有定数,谁也改变不了,我们只需坦然面对就好了。

再者说,相对于长度,生命的厚度同样重要,努力在有限的岁月中活的更加充实、更加幸福才是关键。

如果每天无所事事,活再久也无用。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自己的每个选择,让生命的维度变得更广一些!

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

我外公今年88岁,可以说算高寿了,但是只要我们去看望他,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死又死不到,活又活不好,活这么大年纪有什么用呢!

在很多人羡慕的长寿年纪,外公又怎么会常常这样叹息呢?

首先介绍一下我外公的情况,外公年轻的时候是个做农活的好把式,挑300多斤煤炭走30里山路不带喘气,就连78岁的时候还能下田收稻子,扛80多斤的饲料一路小跑。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他身体状况就每况愈下,现在他是肺衰、心衰、肾衰,完全就是用药保着命,一天三顿都得吃一大把药,可以说不是在吃药就是在准备吃药。

外公走两步就气喘,最开始没做农活还能慢慢悠悠走到2里路以外的镇场上,现在就走到院场外的花园都得费好大力气。

他待在家里,或者窝在床上又不习惯,还是想出去看看,最多也就到屋子外面的院场看看,艰难回到卧室又是大口喘气,得马上吸氧,吸氧机都用坏5台了。

饮食这一块,外公喜欢吃油大的东西,但是想吃又不能多吃,每次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候,他真的是看着咽口水,因为他有糖尿病,动不动就要自己给自己打胰岛素,我外婆不敢打针。

因为我两个舅舅都是在外地安家,虽说尽量回家照顾老人,但是自己也有自己的家庭,外公外婆也不想拖累儿女,往往就说:“我们现在还动得,又不是摊在床上了,需要人来照顾。”

我们尽量有时间就回乡下去看外公外婆,每次去外公都显得格外开心,因为工作原因太忙没去,外公还会打电话来问:“你们怎么还不来看我和外婆呀!”

可想而知,当外公看到别人家温馨美满的时候那种酸楚,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自己有自己的工作,有一大家人需要养活,分身乏术。

高寿外公对寿命的看法,以及在我们年轻人对寿命长短的初步认知

首先说说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寿命的看法,就不得不说到那句经典的俗语:好死不如赖活,一旦年轻人有轻生的想法,这句话是经久不衰。

往往在我们农村对老年人就会提及:现在政策这么好,世界这么好,能活就要好好活,其实说的也是实在话。

我们现在很多人对寿命的追求是什么呢?是长命百岁?是寿终正寝?不!是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不然化妆品、保健品也不会这么畅销。

曾经很多次和我高寿的外公谈到这个尖锐的话题,在他看来,他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是他还是想好好活下去,想多看看这世界,想看看后人的发展。

说句实在话,包括我外公在内的很多老年人,即使是身体状况很差,他们也怕死,是对寿命的尊重珍惜和对死亡的恐惧和排斥。

但是当老年人自身身体状况、家庭纠葛、思想变化等等已经不能够支撑高寿命这样的存在,他们显得力不从心,又在努力抗争和妥协。

在我外公看来,自己操劳的一辈子,终于能够有时间和精力来享受人生,但却又不像是享受人生,倒好像在继续痛苦。

高寿在很多老年人实际生活中,其实是一个矛盾共存体,接下来我通过社会矛盾、家庭矛盾、自身矛盾分别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长寿和社会环境的协调以及矛盾冲突

高寿好吗?好,必须好!因为我们公序良俗都在推崇高寿,往往什么长寿之乡、长寿美食、长寿运动等等,无一不是标榜着长寿。

宏观层面来说:

高寿的人越多,展现的是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程度越高,要不然乾隆皇帝引以为傲的“康乾盛世”,哪里需要办千叟宴来广而告之。

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和奉献,曾经的老年人也是做出了多多少少的贡献,总不能冷不丁把老年人扔一边,这和我们的道德准则相违背,也与传统不相符。

这老去的一代又一代人,曾经担负起整个社会生产活动和文明推动的责任,他们来培养了下一代人,可以说是劳苦功高,是到了享受权益的时候。

因为我们社会需要高寿的人存在,这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宣扬,需要高寿的人与社会文明协调以及契合。

但是从宏观再到个人,高寿就一定好吗?不一定。

当人到达一定的年纪,一般来说是50-60左右,退休的时候,已经卸下了曾经的责任,并不能自给自足,需要强大的社会养老体系供养。

此时难免就会与正在担负发展责任的人,发生必不可少的摩擦,渐渐就演变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矛盾冲突。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公交车、地铁上,上班族熬更守夜加班,还会遭遇明明手脚健全,身体尚好的老年人为什么不让座的道德审判。

再者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天天996还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明明天天跳广场舞,泡茶馆打牌的老年人拿的退休工资却比年轻人还多得多

这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认知的差别,年轻人往往会说:凭什么;老年人也会义正言辞:我应该的!

那老年人就是应该活得越久越好,毕竟能拿的钱越来越多,但是还有很多老年人,比如农民,只能花费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协调他们的养老、医疗,这也是应该的。

长寿跟家庭的契合以及矛盾冲突

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身时代观念的制约,在家庭方面,长寿的老年人往往都是最尖锐的矛盾根源和家庭传统道德的结合点

接下来对于老年人活多久,在家庭层面就需要从时间角度、思想角度、道德角度分开阐述。

时间角度: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自己时间安排也无所谓,上午钓钓鱼、下午跳跳广场舞,看起来时间过得很充实。

但是老年人可以这样说,有潜移默化对儿女的控制欲,希望儿女,甚至是再下一辈长时间陪伴在自己身边。

可是这样的天伦之乐,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儿女大多已经成家立业,有自己的工作,还在受着各种压力的胁迫,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时,也不是谁都能平白无故掰出多几个小时

就好像我外公经常打电话骂我两个舅舅和三个女儿,往往就会说:怎么不来看他们,非要我住院才会回来吗?真是白白养你们这么多年了。

对于儿女,谁不想赡养父母,尽好孝道,想带父母出去旅游、逛街,但是不允许,归根结底就是时间不允许。

其实更多时候,老年人也是在儿女时间分配上是将就儿女,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即使是不能相见打打电话,没有实实在在一起,多多少少也是会造成失落和悲凉感觉。

从这个方面,那老人就是越活得久越好,因为时间轴线拉长,才有更多和儿女的时间契合。

思想角度:

我们很多人在家庭生活中,都会与老年人在思想观念上出现严重的差异分化,家庭纠纷往往都集中在和家庭老人观念冲突上。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了例子,以我的外公外婆为例子:

我舅妈曾经离职照顾外公外婆一年多,但是她喜欢去打点小牌娱乐一下,输赢也就在几十块钱,花的也是自己存的钱,外公外婆不仅在家里骂她,还向我们整个大家族对舅妈口诛笔伐。

舅妈有时花钱大手大脚,也会跟外公外婆置办衣物,但是我外公外婆还是会骂这个媳妇不顾家、败家之类的伤人的话,他们觉得挣钱不容易,但是这明明是舅妈花自己的钱。

外婆赶集买东西,喜欢看热闹,曾经被骗了几百块钱,我们家里人都是语重心长跟她说不要去相信这些东西,她反而很淡然骗了就骗了,反正你们会给我钱的。

更多时候还会涉及到年轻人穿洞洞裤像乞丐、什么东西电视上说不能吃、周末早上睡到八九点就是懒猪等等观念问题

很多年轻人不可能咒老人去死,但是多多少少觉得老人很烦,老人却觉得自己的观念也无可厚非。

道德角度:

在这个角度,就集中在老年人的赡养和医疗方面,在城市里有,尤其是在农村里,有很多几兄弟为了赡养老人的问题产生间隙,可能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

老人身体健康,可能各个儿女还是循规守矩,如果老人有退休工资或者存款,更多是巴心巴肠。一旦老人身体状况不好,生活不能自理,又有多少儿女能尽孝道。

毕竟“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不是白讲的,这是人性问题,我见过太多太多在医院父母生病没好脸色的儿女。

也见过太多太多老人卧病在床,儿女因为老人行动不便,端屎端尿那种厌恶和嫌弃,不然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多临终关怀保姆。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老人成了儿女或者下一辈的包袱,自己活着也成了一种负担,这种状况,即使活到100岁,在我看来也没有太大意义。

高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自身情感的矛盾心理

在很多时候,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老年人的那些心理活动和自身情感,老人不只是老人,也是有丰富情感和生活经验的一个人。

就比如我外公经常说的那句话:死又死不到,活又活不好,这是因为他自身身体状况不好,对于老年生活这种无奈的反应。

但是很多老年人像我外公有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一面,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想出去看看,想出去旅游也好、郊游也好、更或者有丧偶的老人找个老伴也好。

他们也是想享受生活,找老伴又怕儿女有意见;出去旅游,儿女往往又为老人身体担心,老人也不想徒增烦恼,如果是腿脚不便,又怕给儿女添麻烦。

除此之外更重要一点是老人一直关心着自己的儿女,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们希望以自身积累的生活经验给下一辈出谋划策,甚至是出钱出力。

就拿我外公而言,他每个月有6000块的退休工资,他觉得能活一天是一天,这个一年能拿不少钱,不管是给儿女还是孙辈买东西,还是以后留给我们,也算是他做的贡献。

但是更多时候,老人对于儿女是越老越担忧,同时自己的情感生活也得不到满足,充满了悲凉的情绪在里面,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可能也就是顺其自然吧!

活到多少岁才合适,谈谈我的看法

人活多少岁合适,那不是你我说了算,是得看人的自身身体状况和各方面条件,有身体状况好的比如王德顺就连80多岁还赤膊T台走秀。

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就已经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死不了,即使对生活已经失去信心不想活了,可是也是死不了。

更有甚者还有五十多岁还没退休的人,一场大病,生命马上结束,本人也不走,哭着喊着给医生说我真不想死,你救救我,再让我活个十来八年。

人的寿命长短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我们主观意愿能决定的。我们不能改变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只能是遵循“顺其自然”走下去。

更多我们现在老年朋友是得站在自身角度出发,延缓衰老的状况,有好的身体状况,管控自身心态,在我看来这样至少活得不累。

其实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单单只是针对老年人,也着重针对赡养老人的我们这一辈人,老人没有活到多少岁合适的具体说法,但是我们有照顾老人合适的做法。

这个问题只是在提醒我们要做好对老人一旦老去的心理准备,不求做到尽孝天下皆知,只求对老人能够做到嘘寒问暖时的自然,病榻边端茶倒水时的妥贴、端屎端尿时的从容。

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

我爷爷94岁无疾而终,外公98岁病逝。像爷爷的活法,我想活到120岁。像外公晚年那样,我只想60岁就够了。

人到底活多少岁合适呢?

我想先说说我爷爷和外公两个长寿老人的故事,再说我的观点。

1 、我爷爷

我爷爷出生于1919年,30多岁才娶了我奶奶,然后他们先后生了3儿2女,大儿子50年代夭折了,剩下的儿女按年龄来排顺序,分别是我爸、大姑、小姑、叔叔。

我爷爷是有福之人。

他自己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不喜欢斤斤计较,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喜欢睡懒觉,喜欢抽烟喝酒,贪吃爱玩,经常捞鱼摸虾、抓蛇逮兔打野鸡改善一家人的伙食。

而我奶奶是那种很传统的小脚女人,她内敛、勤快、手巧、能干,勤俭持家,会得体贴人,对老人还特别孝顺。

我奶奶活着的时候,除非必须由男人主持和操心、动手的事情,不然什么事情她都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这让爷爷省了不少心。

当然,我爷爷对奶奶也一直挺好,小活杂事他懒得动,但粗活重活特别伤脑筋的活,他也不让奶奶动手。

虽然那些年物资匮乏,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但爷爷奶奶带着儿女的小日子,总体上过得很舒畅称心。

劳心是很折磨人、也很折寿的事情吧!

也许是一辈子太操心劳累,什么事都着急,什么都挂在心上,出生于1921年,比爷爷小两岁的奶奶,只活到72岁,于1993年就离世了。

奶奶走后,我爷爷去算过一卦,先生说他能活到83岁。于是,他似乎认定了这个数字,经常跟人提,然后掰着手指头数,告诉别人他还能活几年。他经常跟我说:再过几年,我就去找你奶奶去了!

但爷爷那次算命非常不准。83岁那年,他很坦然地“盼”了一年,啥事没有。

此后,没看到爷爷说这事有多高兴,相反他总是一脸愁人的样子说:“这个坎过了,那我估计得活到九十多岁了。”

我一直觉得,他那种情况,应该是想我奶奶了。

爷爷不愿意给儿女们添麻烦,他始终坚持一个人在老屋单独过。房前屋后,他种了一些蔬菜和旱烟,每天吃饱睡够和老头老太太们聊够了,他就到地里弄一阵子。

有时地里没什么事了,他就割棕树皮扎扫帚,砍竹子编箩筐,揉稻草编草墩,然后凑够一定的数量,再拿到集市去卖。

就这样,爷爷随心随性地过着,什么大病也没得过。

直到2013年秋天,爷爷说自己不行了,没力气了,他要走了。然后,他虚弱地躺在床上,拒绝进食,也拒绝去医院。

爸爸和叔叔只得把医生请到家里来,一番检查下来,认为他那是真的衰老了,最后只说了一句话:老了,让老人家走吧!

几天后,我爷爷说走就走了!

2、我外公

相比我爷爷,我觉得外公十分可怜,尽管他活到98岁,比我爷爷多活了4岁。

我外公出生于1920年。外婆和他生下7个儿女后,40多岁就病逝了。

外公一个人扛起所有,白天干农活、弄旱烟、挖草药,晚上折腾旱烟、草药,弄得板板正正的,到赶集的时候再拿去卖。

凭着一己之力,外公把大舅和我妈,分别供到小学四年级、三年级,都认了字。后来,实在撑不下去了,才让他们辍学回家当帮手,再供着二舅、三舅、小姨、四舅、小舅念完初中。

年轻的时候,外公成天忙忙碌碌勉强支撑着家庭运转,一天福没享过。

60岁以后,他又开始轮流着帮5个儿子家带孩子。印象中,外公身边从来都是一群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一两岁,那似乎是一个定格了的场景。

不过,外公性格非常好,我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

每次卖完旱烟、草药,他却会买很多糖果揣在兜里,高兴了就给孩子们发糖,谁耍脾气了也用糖哄。

幸运的是,外公90岁以前身体一直挺好。

80岁以后,不放心外公再单独住,舅舅们商议,哥几个每年适当给小舅家一点补助,让外公搬出老屋住到了小舅家。

那时候,外公虽然干不了重体力活,但他闲不住,能帮衬着干农活和杂事,而且还能“创收”,小舅和小舅母却挺乐意。

没什么农活和杂事时,外公平时弄的旱烟、草药卖了钱,便全部交给小舅母贴补家用。

偶乐有点空闲,他还总个提个粪箕到马路上捡牛粪,把臭哄哄的牛粪晒干弄散,再埋到屋后的菜园子里作肥料。种出来的菜,吃不完的他也拿去集市上卖,卖的钱也全部交给小舅母。

不幸的是,外公90岁以后,身体突然就垮了,从此卧床没法自理了。

他变成了累赘和负担,小舅母便不愿意再单独养他,让他住在一起了,她开始明里暗里嫌弃外公,有意无意地抱怨和发牢骚。

几个舅舅也觉得,再让外公长期住在小舅家显然不合适。于是,大舅召集兄弟姐妹几家人,老老少少全部参加开会,几十人坐在一起商量给外公养老的事情。

会议最终决定,由5个舅舅家轮养外公。

至于外公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我妈和小姨,由于都嫁出村外,住得远也不方便,舅舅和舅母们都表示,只要她们每年随心给外公一点零花钱,或者买套衣服,买点零食,每月争取去陪外公一两天,给他洗洗衣服、晒晒被子什么的就行了。

其实,外公是不大乐意被轮养的,但也没反对。没想到,问题也就出在轮养上。

我经常陪着妈妈去看望外公,与外公养老有关的几乎所有细节我都知道。

起初两年,几个舅舅家、特别是几个舅母都拼命比谁更孝顺,大家好吃好喝地照顾着外公,让村里人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外公养了一群好儿女。

但第三年,二舅母提出来,其他几个舅舅家都有儿子还有儿媳,而她家只有三个女儿还嫁了两个,剩下小女儿虽然准备招婿但还没结婚,人手明显比其他几个舅舅家少,她觉得自己很吃亏,想让其他几个舅舅家以后轮养两个月,她家轮养一个月。

二舅母的提议立即遭到了其他几个舅母的反对。为此,几个舅母吵了起来,并发展到后来动手打架的地步。

女人们打起来了,几个舅舅也被迫加入进去。先是拉架,后演变为出手,最终几家人发生了大混战,场面变得不可控起来,受伤好几个,而二舅母伤得最重。

我大舅心最好,但性格有点软弱,为这事气得躲在墙角流泪儿。

此后,二舅和二舅母索性耍赖皮,再也不管外公的养老了,再轮到他家,便不来接人了。轮到他家时,大舅、三舅、四舅、五舅便主动去接外公,最后彻底排除了二舅家。

不过,毕竟照顾外公的任务太繁重了,每天给他洗脸洗脚、喂水喂饭、擦屎接尿,时不时外公还咳喘,或者这痛那痛的哼哼,要给他不断地翻身、揉捏,要给他熬药、喂药,每天都得有一个人专门盯着照顾。

时间一长,别说几个舅母们嫌弃,就连舅舅们也表现得极不耐烦起来。

然后,几兄弟、几妯娌之间因为照顾外公的事情,时不时就会互相指责、谩骂,甚至恶言恶语地攻击对方。

总之,各种先前难以预料的矛盾纷纷暴露也出来,种种情况导致家庭矛盾屡屡升级,最终几个舅舅家反目成仇了,现在几乎不来往!

2018年,我外公在经历8年病痛之后,终于走了。

是的,我用了“终于”这个词。外公整整卧床8年,我无数次去陪他说话的时候,其实他都表现出来早就不想活了的样子。只是那时候,他已经连结束自己生命的能力都没有了。

而我的舅舅和舅母们,也早就觉得折腾不起了。他们内心,其实也希望外公不再痛苦地活着受折磨。

何况,舅舅和舅母们最大的已经将近70来岁,而最小的也已经50多岁了。

3、人活多久最合适?我愿意活多久呢?

人活多久最合适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看你能怎么样活着吧。

活法很重要!

因为爷爷活了94岁,外公活了98岁,所以很多朋友都认为我有非常强大的长寿基因。

他们都说,我有活过百岁的潜质,劝我好好保养身体,将来活到“长尾巴”,多领几年退休金,多享几年福。对此,我笑而不语。

其实,我并不在乎自己能否长寿。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只要别在60岁以前夭折,别让二宝还没大学毕业就没妈妈,我就没什么其他想法了。

也或许,如果能像我爷爷一个开心自在、没病没灾地活着的话,让我活到120岁也可以吧。想想四世五世同堂、儿孙绕膝,其实也挺幸福的。

但是,如果像我外公90岁以后,那样卧床不能自理,自己痛苦不堪,还得拖累儿女的话,我觉得自己一刻也不愿意多活。

是的,我现在就是这样想的。只不过,我今年才42岁,我不知道等自己真正老了以后,这种想法会不会改变?我会不会到时候又怕死了呢?

不过,我坚信一点:

人这一辈子,苦点累点,过得穷一点,其实都没什么。多活几年,少活几年好像也无所谓。能不能健康地活着,能不能开心地活着,这才是关键,才是最重要的。

... ...


图文无关,均为网图,侵删!

感谢原图的作者及图中的人物!

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

长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追求,特别是经济和生活条件比较好的老年人。村里有位老人,他是五十年代十里八村唯一的大学生(西北民族大学)。光阴荏苒,他退休回到故土都已经30多年了。如今95岁高龄的他,即使还有相依相伴的老伴,也过得并不愉快。

他与我本姓,在老家也是邻居。他的事,他家的事,我还时有耳闻。这位老大哥,是“文革”后被“平反”,已经是宁夏固原县教育局局长,他的学生,将他的老师借调到固原中学。于是他高中未毕业的二女儿,正上初中的二儿子,虽然说不在“教学第一线”,但是都都有了相应的工作。这在“吃皇粮”的年代,是多么的令人羡慕。

斗转星移,他到了退休的年龄,当时,他每月怀揣着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回到了老家。在老家,他的大女儿是县医院妇产科大夫,大儿子还有一处宅基,有承包地。这时,他不缺的是钱,立马建了新房子。就是患有癫痫病的大儿子也娶上了媳妇。

于是,他享受含饴弄孙的快乐,又耕种地几亩土地。耕种土地要有经验,他不缺,“下放”的那些年他以土地为伴;土地要有好收成,离不开化肥,有钱了,这也不是啥难事。在他的精心伺弄下,他家年年都好收成。人丁兴旺,丰衣足食,他又是村里最富裕的“农民”。

也许是大儿媳对患病丈夫的嫌弃,可能是婆婆对儿媳的过分刁难,儿媳在不知不觉中领着女儿离家出走,只留下了一个儿子。

常言说“没娘的孩子像根草”,而这个儿子在爷爷奶奶的照顾和抚养下,上完了中专,也娶到了媳妇。两年后重孙出生了,四世同堂,照样又是其乐融融。岂料大儿子还是因病而离世,这又是好了伤疤又添新痛。本是当地农村广场舞的倡导者,太极拳的老师,悄然无声隐退家中。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大的隐患还是在钱上。老人的退休工资一直由二儿子领取和支配,二儿子在固原已坐拥两套楼房,还要将老家父亲买给、留给大儿子的两层四间商住楼收回。父承子业理所当然,大儿子不在人世了,他的儿子应该继承父亲的房产。结果是叔侄大打出手,侄子也发誓与他的爷爷奶奶等恩断意绝,携妻带儿寻他生母去了。

眼下,这对90多岁的老人,步厦艰难,很难出门,一日三餐,也是自个操持。只待大女儿周末做顿好饭改善生活。实话说,不忍心看到这对老人的身影、不忍心看到再好的食物对他们都是摆设,不忍心看到他们想孙子、重孙的表情。与其让他们活着,岂不是一种煎熬?

人活到多少岁才算最合适呢?

人活到60岁也应该是传到第三代了,如果活到七、八十岁,都至少是四世同堂了,子孙绕膝,天伦之乐,已经是人间最大的幸事。这样的年龄,没有不身患疾病的可能,也许还会有家庭的变放。身心严重受挫,再活着多少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疾病,甭说给自己的子女增加一定的经济负担,一夜之间会让家庭回到“解放前”。这也应该是每一位老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人活多少岁合适,有心理学家已经有了答案。他说,人类的理想寿命应该在65――70岁之间,超过这个“黄金”年龄,你会面临各种疾病的侵扰和折磨,你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记忆和正常的智力;另一方面,你的家庭也会面临更大的赡养负担。

即便是对于日本这样的长寿国家来说,男性平均长寿的年龄还86岁,女性平均的长寿年龄还是在80岁,离百岁还是差一段距离。

其实,一个人最佳的寿命应该是在70――80岁之间。一来这个年龄段人的身体机能还有一定的活力,可以抵抗大部分疾病的折磨;二来脑子还算清醒,能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至于浑浑噩噩。

我国居民整体平均寿命和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在76岁左右。这并不是说人只可以活到这一年龄段,而是专家以当前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出生之后,没有意外的情况下,人可以活到的年龄。也就是说,只要超过了76岁以上,就可以算是长寿之人了。对自己家人都是一件欣慰的事情。殊不知,在现阶段科学条件下,人类生命的质量会在70――75岁阶段快速下降。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样?
  • 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细胞分裂的次数。如果一个人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问题,从而导致细胞分裂的错误,就很可能导致器官的病变。比如,抽烟酗酒、暴饮暴食,这些习惯都会慢慢堆积起来,人年龄越大,对心脏和大脑的健康最为明显。
  •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自身的身体机能严重退化。特别是心肺功能、骨骼、血液循环等多方面在不断衰退;耳聋耳鸣、牙齿脱落、视线模糊、行动不便;各种慢性疾病,比如“三高”、慢性肝病、肾脏病等。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科学治疗很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病、癌变、尿毒症、肝硬化等,这会影响到自己正常的生活,有的时候还需要依靠别人照顾。打乱了家庭生活的节奏,使自己活在自责中。
  • 常常会感到孤独寂寞。自己活得年龄过大了,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一个消失,年轻时的同伴好友所剩无几,连个说上话的人也没有。虽然有家人的陪伴,但家人也要为生活奔波劳累,不想经常打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如果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将对自己是一种剜心掏肺的伤痛,也是一种无奈,更让自己孤独痛苦。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研究如何延长自身的寿命。但是,不可以忽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机能逐渐减退,生命的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还将伴随着自己的后半生。这也是人活得年龄太大将要遇到的问题。


既然死亡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也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也不能不坦然面对和接受。当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心愿和梦想,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悲伤的话题。他们可以自己选择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式,体面地向人世间告别。

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得问上帝和阎王爷,因为是上帝和阎王爷安排你的寿命的。至于说多少岁合适,可能多少岁都不合适,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难办的事就是合适。

我老母九十岁了,脚手不行了,常常腰来腿不来,嘴上成天说,让她赶紧走,可实际实在不想走,刚唉声叹气说:阎王爷咋不收我呢,你看这脚腿都几乎不能动了。过一会儿又说:你看如今这社会这么好的,伢这身子不争气么,没说让人灵里灵干,利利索索再好好活几年,再经些世事。

我村还有一个老人,成天骂阎王爷不收她的生,让她走。这话说的多了,在她家织布的年轻媳妇也听得多了,问:二妈,你真的想死吗?

真的!

那好,我家里有让人死的药,下午我来时给你捎上。

其实她拿来的是几粒止疼片,结果这个整天骂骂咧咧想死要死的二妈怎么说就是不吃,还找这样那样的理由,譬如说这是给娃做难看哩等等。

虽说生死路上无老少,可好死总不如歹活着。天干旱百日无雨,可好不容易下了点雨,还有抱怨之人。

成天说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可能值得考虑了。

我的老师中国著名作家邹志安当年曾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癌症患者活的日子不多了,正是缘于日子不多,家人对他格外好。可这好愈发使患者觉得他活着是个累赘,是害家人整家人,于是决定自杀。最后还真的自杀了。

文章很动人动情,确实让人看了痛哭流涕,可邹志安老师最后问: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让人一患癌症便勇敢去自杀吗?!

为了长生不老,秦始皇派人四处寻药;为了长生不老,那么多的妖魔鬼怪冒着被孙悟空的金箍棒打死的危险,千方百计想吃唐僧肉……

秦始皇走了,可是想长生的人很多很多,满大街都是养生保健馆,满街道都是跳舞打太极的芸芸众生;唐僧肉没有了,可有驴肉阿胶,有壮阳滋补药……如今的人更希望健康长寿,老龄化已成为常态。

不知这合适不合适?!

金钱现在已经绑架了不少,连企业招人也要用人的黄金期,像吃择净的菜一样,没有一星半点杂质,一根萝卜似的剁头切尾,难道也要让金钱绑架人的生命吗?!

什么活多少岁合适,掐头去尾当然最合适不过了,可这不可能!

金钱已腐蚀了我们的道德和灵魂,如果再搭上生命,这个社会将不堪设想了。

人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合适的呢? 寿命太长的人会怎么样?

现在一个人的寿命,到底活了多久才合适呢?其实这个是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现在的社会较过去不一样了。

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高,而且人们整体的幸福度上涨。自然而然现代人整体寿命上升!以前人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是现在来看,70岁的年龄似乎已经很平常了。

有时候去大街小巷逛一下,经常是70多岁的老大爷、老奶奶买菜、带孙子孙女等等。因此现在人类的一个年龄趋向,大概就是寿命在不断增长的样子。那么是不是活得最久就更好呢?其实也不尽然,有时候活得太长的话,不仅仅身边孤独无人陪,而且容易拖累子孙后代。

一个人并不是不是活的越久就越好,人体机能的衰退就是年龄增长下,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且一个人到了老年人的年纪,经常会患上很多老年疾病。比如老年痴呆、冠心病、癌症等等,这反而是适得其反的。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并不是获得越长久越好。

01:那么人活到多少岁是最好,人普遍最理想的年龄是多少岁呢?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众的平均寿命在75岁附近。而此前有人体研究专家皮亚杰表示:“一个人最理想的寿命是在70-80岁之间。”在他的观点里,一个人在这个寿命区间里,并不会彻底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而整天会饱受疾病的折磨。同时人也能够有基本正常的意识,能够维持自己的日常生命活动。

其实这个是符合情理的,因为这不仅仅和我国人均寿命差不多,并且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确实还是有生存能力的。并不是到了那种整天躺在床上,不能起床吃饭、洗漱、上厕所等日常基本行为都做不到。以70多岁年龄来说,确实此时的人意识形态还是清醒的。也能够独善其身!

我家这边的邻居老大爷,他今年74岁,整天不仅仅接孙子上下学,而且还平时喜欢下棋,做饭,整天乐呵乐呵的,神采奕奕有精神。经常我还和他打招呼,真的是看不出来70多岁的样子,仿佛就只有60出头的模样。

02:一个人寿命太长,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影响

有些人认为70-80岁不够,一个人需要活到90多岁才行。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活到了90多岁的年龄,这个时候他的子女大概是在六七十岁。难道指望自己的子女照顾自己吗?这个时候他子女都是爷爷奶奶辈了,本来自己身体都不太好。这个时候子女是很难照顾的。

并且一个90多岁的人了,人的智力下降、细胞也是大部分老化、身体各方面都是比不了年轻人的。这个时候活得越长久,反而是在连累子孙后代。本来自己孩子年龄就不年轻,难道指望孙子辈赡养?这个时候的孙子辈正是拼搏奋斗的年龄,不仅仅要考虑车贷、房贷等压力,还要照顾一家上下开支。实际上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照顾一个90岁的老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个人并不是活得越久就越好的原因。有时候活得太久,对子孙后代都是拖累、并且几代人之间由于思想观不同,子女本身的经济压力就很大。整天都是加班、兼职的赚钱,并没有太多时间陪着长辈的。

而且这个年龄的老人,器官上面也是很可能出现障碍,比如视力、听力、嗅觉等等方面,并不会有年轻时那样灵敏。一个寿命太长的人,其实更是一个“孤独患者”。还是拿90岁来说,这个时候身边基本上同龄人寥寥无几,甚至是没有了。这个时候没病还是好事,整天可以吃吃饭、散散步、晒晒太阳、睡一觉就过去一天了。

而一旦有了疾病困扰, 整天不仅仅需要躺在病床上,而且还24小时需要人照顾。上厕所都是很麻烦的、有些时候都是突然尿在床上,还需要子女、护士擦拭身体。基本上活得太久的人,一旦被疾病侵袭的话。人生的最后阶段,最后阶段都是只能靠喂饭投食。

并且治病花销巨大,如果说不治病吧,难免有人说儿女不孝。但是治了病吧,像癌症这种绝症也是徒劳无功的。基本上是花钱打水漂的。而且这种重病还是很难治好的!同时正常来说,一个90岁的年龄的老人,都是这种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了。那一个人100岁的时候,那情况肯定更加糟糕啊。这也是不是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人并不是越长寿越好呢?

03:其实寿命不需要太长,最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质量、保持乐观的心态

其实一个人活得多久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并且提高生活质量,这才是一个人的显著追求。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一个人70-80岁的年龄,是最理想的寿命区间。因为这个年龄段人的意识依旧,并且大部分能够独立做事,完成一般的正常起居生活。并没有面临腿脚不便,整天需要儿女陪伴的情况,因此也不会太连累子女,能够减少很多负担。

在这个年龄段了,心态一定要放宽,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就算哪天突然去世了,也不要抱有恐慌的心态,过好今天和现在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整天自怨自艾没有子孙陪伴,他们都要想办法赚钱养家。要保持个人卫生、穿着和打扮尽可能精气神一点。穿衣可以落落大方、而不是整天头也不洗,衣服破破烂烂,那样不仅仅外人会嫌弃,自己儿女肯定都不喜欢吧。

另外要尽可能淡泊名利,对于儿女的生活不要大幅度干涉。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完全是没有错的。这个年龄的人了,应该想办法为儿女减轻负担,比如平时有时间带带孙子孙女,做做饭这些家务。要多学习、多动脑,经常做锻炼。

实在是身体不好的话,每天慢走散步也行,不要整天躺着,有空还可以去跳下广场舞、打打太极之类,总之要尽可能动起来,让生活过得富有情趣。平时遇到想吃的美食,自己有钱就买,没钱就和子女说,一般儿女是会尽可能满足长辈要求的。

做到了上面这些,我相信老人足够安享晚年,并且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感和生活质量都有保障。同时最重要的,还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微笑是准没错的。我相信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一个老人足以过得开心快乐。并且在不断的锻炼身体机能中,人体的健康状况肯定更好,人也很可能长命百岁。

总结

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肯定的,没有人能够一直活下去,衰老死亡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到底能活多久,应该是没有准确的答案的。70-80岁的年龄,只是一种数据调查下,并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我自己认为的答案,但是我觉得这个是很准确的。

因为人的寿命不在于长久,而在于活的有意义、活得精彩。如果一个人整天什么事都不做,活到100岁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需要追求能够活多少岁,也没有必要刻意强求长寿。应该是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充实自我,这才是一个人追求的根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