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说句心里话,我是非常羡慕这些到现在还能经常跑去银行做定期存款的人,一来说明这些人每个月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则表明这些人大多数是踏踏实实的干着活拿着辛苦钱的群体,放在当代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呢!

哪些人能做到呢?

能将钱拿去做银行定期的基本上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说年龄偏大、经济条件较优质,短期不会出现资金短缺,日子过得脚踏实地等等。

绝大多数人的财富可能是一天积累下来的,年轻人的赚钱能力普遍低于年长者,但年轻人用钱需求却比年长者要大许多,比如年轻人要结婚生子、要买房买车,这些支出都是不会等人的,大多数都要在年轻的时候付出,所以年轻人在前几十年可没有什么闲钱存到银行去,不依靠信用卡过日子就已经是很厉害的啦。

定期存款有一个特点,就是资金的灵活性受到了极大限制。一般家庭也只会选择将短期多余不用的闲钱存放到银行去,为了预防生活中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基本上也会在账上放上一部分的应急资金,两笔钱加起来不会是一笔小数目,所以怎么着也要有点家底的人才能考虑做定期存款。

除了这两类人之外,这些敢于将大笔资金存入定期的人必定也是相对保守的的、会踏实过日子的人。现代社会太多诱惑存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诱惑,很多人一有点闲钱就会想着“钱生钱”,他们普遍会将有限资金投入到期市、股市、债市、基金中去,在他们看来这样才能使财富发挥最大价值。

对他们的看法

时代变化的太快了,曾经很普遍的将钱定期存入银行的行为发展到现在倒成了一件“稀奇事”,这原本就不是一个好的征兆,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投资理财观念,不能因自己将钱投入到了更高收益的途径就否定其他人的投资思路。有人喜欢刺激,自然就有人喜欢稳定安全,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虽说现在金融行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市场上收益高于定期存款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在安全性能上,至今没有任何一款理财产品能超过银行,银行拥有无比强大的国家在背书,任何其他金融机构都不比不过它们,将钱存放在银行是最安全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安全得到了保障,灵活性和收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是符合基本情况的,至于那些还在嘲讽别人做定期的“聪明人”,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你有这些老老实实做定期的人财富吗?如果没有,那就请收起你那“歧视”的眼神。

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我在银行工作三年,每天接待各种各样办理业务的人,发现那些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都在中老年阶段,一般像这样的人都是踏实稳定肯干,经济条件优质,追求没有风险的投资,有稳定的收益,像这样的人,放在当今社会很少见。

身为银行工作的我是这样看待这一些人!

在银行工作三年,每天接待的客户有存款办理业务,购买理财等等。

那么经常去银行做定期存款是哪些人呢?

在我工作这三年内发现经常去银行做定期的人,一般年龄都是在中老阶段,能够将存款放在银行做定期。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样人经济肯定是非常的富裕。

如今社会带来的压力,想必很多年轻人都深有体会,在三年工作里,我总结了好几点!

一般到银行办理信用卡的人,年轻人占大多数。

基本上没有多余的闲钱,可以说是月月光靠着信用卡透支来维持生活。

十个年轻人里,九个有负债,在当今社会,能够不依赖任何信用卡生活的年轻人已经非常了不起。

而定期存款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本金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有很多家庭去银行存款,很多都会选择活期存款,或者是短期存款,为了就是本金使用方便以免家庭突发情况需要钱。

能够将钱存入定期,而且年限非常久的人,基本上都在中老年阶段。

可以看出像这样年龄阶段的人,他的经济比较富裕,而且有足够的备用资金,不会出现短期需要钱的情况。

能够将大额的钱存进银行做定期,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做事风格比较稳定,保障。

在现在的社会,投资行业非常多,风险也非常大,很多比较有诱惑的行业,比如股市、理财、基金等。

让很多人手里一旦有点钱,看不上银行的利息,就想着投资这方面中可以获得更高回报等等,但是却忽略了它的风险。

对这样一些人,有什么看法呢?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想投资收益高,面对的风险也就比较大,想求稳定,它的收益就比较低。

如今社会每个人的投资思想不一样,有的人想要要求高回报,那么它面对的风险也就非常大。

而有的人要求,本金有保障,固定的收益,那么本金的灵活性就会被限制,收益也会降低。

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在金融行业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投资,但是我可以说这样的话,在安全性上保障上没有任何一家理财投资能胜任过银行。

因为任何一家银行,它的背后都是国家央行来监督,如今的中国非常的强大,在银行方面上的安全也是重中之重,所以把钱存进银行是最保险,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就拿我身边一个真实的事情来说。

我有一个朋友,今年是43岁,因为之前在南方做生意,赚了一点钱,房子车子老婆孩子什么都有,目前每个月有稳定的收益,而且还有一定的存款,为了求安全有保障,他将50万的存款存进我们银行,定期三年,按照3.85%的利率来算的话。

50×3.85%÷12=1604元。

每个月拿着1600块钱的利息,一年也就是19000多块钱,但是他的做法却被自己的小舅子认为是胆小怕事,说有这么多本钱肯定不会存进银行,而是拿去投资搞理财股市等等。

那句话说的没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他的小舅子投资了20万,到最后赔的一无所有。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那些经常嘲笑做定期的人,没有眼光,在财富方面,未必有那些老实人的财富多,

作为银行工作人员的我,有必要说句实话,在理财方面中,银行的定期存款,它的风险是最低,也是最为保障的一种投资理财。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去银行定期存款呢?

大家都知道任何的银行都有监管部门,而我们的存款,只要是在50万以内,都会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

就算银行倒闭,只要你在银行定期存款,金额在50万以内,都会受到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会一分不少的退还与你。

所以很多人都是奔着他安全有保障,才会选择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

而银行在大额存单上也上调的利率,大额存单三年利率能达到3.85%,或者是4.05左右。

每个月可以拿几百或者是几千的利息,而且自己的本金非常的有保障,对于那些喜欢有保障稳定的朋友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这行业中的我来说,提醒各位朋友一句:投资理财千千万,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每个人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通过自己汗水辛苦劳动换来的,不要听周围的人说什么什么赚钱,一定要记住赚钱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人带你。

投资理财赚钱,你就承担它的高风险。

所以在投资理财方面一定要小心谨慎。

写到最后:那些经常去银行定期存款的人,基本上都在中老年龄阶段,而且他们做事风格以稳重安全为主,在经济方面没有太大的困难,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能将自己的存款存定期,那样本金的灵活会受到限制。

说句实话,我非常羡慕这样的人,能够经常跑到银行定期存款,说明他们每个月收入都是非常的稳定,在做事方面比较稳重,踏实,在现实工作中也是踏实肯干的人,这样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轻浮,不气躁,这就是我眼中的这群人。

你们是怎么看待这群人呢?

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喜欢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在中老年朋友中占比较高,一般厌恶风险,追求本金安全,收益稳定,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在市场化条件下,随着投资渠道的扩宽,产品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风险各异,但风险教育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即适合的人购买适合的产品。因此,对于选择银行定期存款的投资者不应该存在什么偏见。

为什么他们喜欢去银行存定期?

在理财类产品中,定期存款的风险最低。在属性上,它是银行金融产品,属于一般性存款,被监管机构纳入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对象,即50万以内的本金和利息受到全额偿付,为储户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形式上,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和期限,合同契约性表现非常明显,透明公正,具有良好口碑。而在定期存款储户中,中老年客户占比很大,一旦退休就意味着创造主动性收入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抵御风险能力非常脆弱,加上理财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他们更喜欢定期存款的直观明了,童叟无欺。

从效益性上讲,定期存款利率也不一定低于理财产品,尤其是当前利率行情下。众所周知,曾经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宝宝类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银行系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高达5%以上,那个时候定期存款确实比较亏。但是,如今的理财市场行情正在逆转,随着央行连续多次降准,市场资金面趋于宽松,货币基金收益一路下跌,大部分难以维持3%的收益率,而余额宝甚至跌至2.2%左右。银行系理财产品同样如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收益率连续超过10个月下跌,至今跌到4.1%左右。

而银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起伏并不大,甚至还有小幅上扬。在很多中小银行中,即使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利率也超过4%,特色大额存款可以达到4.2-4.6%区间,有的还有存款送积分送礼品活动。民营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推出的创新型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经达到5.5%(亿联银行和三峡银行)。所以,定期存款看你怎么存,选好了,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理财产品收益,而且没有非保本的心理焦虑。

投资理财板块的热点并非永恒不变,轮动始终受制于市场因素。2017年是各类理财产品的巅峰时期,余额宝总规模曾一度试图问鼎2万亿,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银行系理财产品当时存续9.35万只,总余额高达29.54万亿,而到了2018年底存续只数只有4.8万只,总余额下降到22.04万亿,较2017年减少7.5万亿,数量和规模出现双降。

反观银行存款则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底我国住户存款总余额为65.2万亿,2018年底总余额增加到72.44万亿,净增7.24万亿,增幅达到10.2%。毫无疑问,曾经的理财产品客户也开始向银行存款领域回流,这种回流不仅与产品收益率变化有关,还与保本型理财产品即将退出市场,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量上市有很大关系,也间接说明投资偏好同样可以改变投资理财策略和方向。

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现在到银行里去存定期的储户是属于厌恶风险型,或者有些人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也要把一部分资金存银行,这本身不存在问题。你追求P2P、信托、股市的高收益,我追求低风险、稳健的日子,只能说各人风险偏好不同。说实话,真正能跑赢国内通货膨胀的人少之又少,盲目追求高收益很可能蚀光本金。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银行利率已经这么低了,咋还有中老年人把钱存银行呢?我们认为,把钱存定期存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很多人对银行存款的印象是,利率实在太低,三个月定期存款1.1%,六个月定期存款1.3%,一年定期存款1.5%,二年期定期存款2.1%,三年定期存款2.75%。年化利率确实比理财产品、其他金融产品低了一大截。

但实际上,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都把利率大幅往上移了,而且,银行定期存款属于“无风险”理财,就算银行破产、倒闭,还有存款保险,保证50万以内的储户的存款的安全性。更何况,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也推出了大额存单,一般门槛在30万,通常大额存单存三年期的收益率也超过了4%,这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差无几。如果大额存单要提前支取,利息还可以靠档计息,不会算活期利息。这也大大的吸引着储户把资金存银行定期。

再者,一些小家庭要买房、买车、买家电,都要先把每月的收入存入银行,一点点积攒起来,再来支付购房首付、买车款等。还有一些人把钱存银行就是希望这钱能够更安全一些,因为这钱是家庭的备用金,他们并不在意利率高低。同时,也有些投资者把一部分资金去买了高风险的投资品,还要留点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测。所以,即使是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也要拿部分钱存入银行。

最后,国内经济正在下行,把钱存银行最多就是跑不赢通胀,但是资金是安全的,但是拿钱去玩高风险的品种,弄不好就血本无归。现在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跌得很低、炒股票十炒九赔钱、而银行理财产品已打破刚兑、P2P和信托产品近年来风险频发。说实话,国内除了把钱存银行,还能安全准时拿到利息,其他投资品种风险也是蛮大的。这就使得一些厌恶投资风险的人,又把资金退回到银行来存定期了。

现在部分年轻人群体并不喜欢稳健投资风格,而是偏爱炒股、投资P2P、玩银行结构性理性产品,或者跟风炒黄金,期盼能跑赢通胀,不愿意把钱存银行。但实际上,高收益对应的就是高风险,你要想跑赢未来通胀,就要敢冒蚀掉本金的风险。很多人在玩了几年高风险投资品后,返过来再看看把钱存银行的人,虽然不一定能跑赢通胀,但本金还是存在的,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人,最终连本钱都没有了。所以,喜欢存银行也是一种稳健投资风格,并不见得是“脑子坏掉了”。

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很多人会笑话那些经常去银行存款的人,却不知道,真正无知的是他们自己。

与很多朋友想象的不一样,那些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并不都是家庭经济宽裕,实际上,经济宽裕的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人存定期是为了“强制储蓄”,甚至有的人巧妙地利用银行的规则,变相提高了利率,获得更多的利息收益。

1、到银行存钱的人一点都不傻

我在银行工作过四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能听到一些人夸夸其谈地说:存钱进银行就是傻,给的利息都跑不过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有钱一分也不会存银行。

听到这种观点,实在忍不住为那些到银行存款的人打抱不平:

第一,别人说通货膨胀,你也说通货膨胀,人云亦云的话你也信,凡事都要眼见为实,你知道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吗?不知道的话搜索一下“中国通货膨胀率”,看看结果吧,如图所示:

看到了吗,最近十年的通货膨胀率其实大致围绕2.5%这个水平上小幅度浮动,并没有别人所说的那么夸张吧?要相信我们国家的管控能力,是不会让经济波动太大的,2.5%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而已。

第二、好好想想,按照以上的数据,银行的利率能不能跑赢通货膨胀?你不存钱进银行,难道留着家里发霉吗?又或者全拿去花了?还是投资高风险最后血本无归?买房一定能保值吗?买的房子一定能出租出去吗?家里有点急事,你的房子是否能马上转手?

第三、经历了去年的疫情,当你手上毫无积蓄,工作的单位又因为无法正常运作而停产,你也无法继续工作的时候,难道还不知道手头上有一份存款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四、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最高能达到5%以上,在银行存100万定期,五年能得到大约25万的利息收入,两条腿走路可比一条腿走路快多了吧?

2、到银行存款的人是智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到银行存款的人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是有资金闲余,又不想冒风险,存钱出于让银行为其打工的目的;

另外一类人,是有忧患意识的人,即使他们没有较为宽裕的闲钱,但是他们懂得防患于未然,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再加上存进银行的钱还能实现钱生钱,何乐而不为?

两类人都非常机智地懂得利用银行的规则为自己服务,既利用银行的安全性保护自己的财产,也通过不断活期利息帮助自己更快地实现财富目标。

3、在银行存定期的好处

第一、存入的资金安全有保障,相对于将自己赚到的钱放在家里压箱底,银行有先进的安防设备和金库,能最大程度保护我们血汗钱的安全。

第二、稳定盈利,银行的定期可不像理财以及买房投资那么多条条框框,它是保本保收益的,相当于银行不但为你管钱不收费,还打工赚钱给你用,这么好的事上哪找?(要知道,在瑞士银行存钱不但没利息,还要收高昂的管理费呢。)

第三、存款有保障,很多人会担心,在银行存的钱,一旦银行倒闭,钱就拿不回来了,其实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理由有两个:

①、首先,银行倒闭的概率极低,银行作为金融的枢纽,连接着数不清的企业,一旦银行倒闭,对经济的冲击是极大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的。

②、从2015年起,所有的银行机构都按人民银行的要求缴纳了存款保险金,这个钱是各个银行自己掏腰包的,有这份保险,即便哪天这个银行破产了,你的存还有保险基金来赔付,最高能赔付50万元人民币,这下你应该放心了吧?

第四、生活有保障,经历了2020年那样刻骨铭心的疫情,给了很多月光族当头棒喝,没有积蓄、没有工作的日子是多么难熬,想必大家都清楚,这个时候,一份存款、一份持续的利息收益,给生活带来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您觉得呢?

4、聪明的客户,把存款利率提高到5.5%以上。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这样一个客户,他的存款思路着实刷新了我的认知,我实在没想到定期存款还能被他玩出花样来。在此分享给大家看看:

这位客户先是在我们银行存了一笔100万元的5年期的定期存款,当时的年利率是5.225%,该产品能够按月把利息打到客户的银行账户。

办完定期后,这位客户同时开立了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每月存入金额为4354元,(刚好是上面定期存款的月利息),期限为五年,年利率为2.55%。

很多朋友来银行存钱只知道定期存款,很少人知道有零存整取这种产品,零存整取是指储户在银行每月存入固定金额,到约定期限后一次性支取本息的一种储蓄方式。

我们一起来看看,到期后这位朋友能得到多少利息:

①定期存款的月利息=100万元X5.225%÷12=4354元;

②零存整取利息公式=月存金额X累计月积数X月利率;

③累计月积数=(存入次数+1)÷2X存入次数=(60+1)÷2X60=1830;

④最终零存整取利息=4354X1830X2.55%÷12=16931元;

⑤定期存款的利息=100万元X5.225%X5=261250元;

⑥利息合计=16931+261250=278171元;

⑦折算利率=278171÷5÷100万元X100%=5.56%

怎么样?这就是智慧的力量啊,普通客户都是老老实实存定期,拿固定的定期利息,而这位客户却能利用银行的规则,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办理了定期和零存整取账户,同时将定期付息的账户指定为零存整取的账户,之后就可以不用再管理,却将利息收益再次提高,不得不佩服。

写在最后:

很多事情,不能单纯看表面,人云亦云,到银行存款的人并不傻,他们不过是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积累自己的财富,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您认为呢?

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我本人就是“经常到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中的一个,我不知道有哪里不对,甚至会引起别人的“怎么看”?好像身边像我一样的人还挺不老少的。

太有钱的人怎样理财我确实不知道,听说有这样一句“警世恒言”说,穷人才每个月把少得可怜的一点点积蓄去存进银行,富人却到银行去贷款。

从这句话我明白了自已永远当不了富人,因为我只会辛辛苦苦地挣钱,省吃俭用地攒钱。

那么也许题主的问题似乎可以回答了,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多半是些工薪族的人,多半是些观念保守的人,多半是些害怕风险的人,多半是些不求发财只要保本的人,多半是既无能力炒房又无智慧炒股炒汇的人,最后,多半是些生活无忧,略有结余又很“看不开”不想吃光喝光当月光族的人。

我就是这样看这群人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