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昆仑山在哪?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
昆仑山,又有称昆仑丘或昆仑墟的。在《山海经》等古籍中也多次提到昆仑。不少武侠小说中,多有西昆仑或昆仑派之说。陶潜的读《山海经》中也有遐想,把昆墟作为西王母馆……。也有人写长篇文章将其神话。那么,昆仑山到底在哪?〇一,昆仑山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也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展开中国地图,一眼就能看出,昆仑山主脉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处,西接帕米尔高原,东部延伸至青海省境内,北方连阿尔金山,南方连可可西里山,东方与巴颜喀拉山衔接。〇二,按地球坐标,昆仑山位于东经77度~1O3度之间,北伟在37度~33之度之间。东西长约25OO公里,东部延伸到青海境内,又分北,中,南三支伸展。昆仑山海拔约5000~60OO米左右,最高峰木孜塔格山海拔7723米。〇三,1935年9月,红军长征队伍进入岷山,毛主席登岷山向西远望昆仑群山,此后写了《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借此抒发了实现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望!由此也可帮助我们大致推知昆仑山的方向和位置!
古代的昆仑山在哪?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
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然而根据人类Y染色迁移路线研究显示,人类起源于非洲东部
远古人类迁出非洲的时候肯定是带着记忆的,在他们的记忆中,昆仑是就他们出发的地方,是老家。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就有这么一座山,叫乞力马扎罗山,高耸入云,傲视群雄,在当地非常神圣,号称非洲屋脊,是非洲最高的山。
昆仑在史书里又叫昆仑丘,昆仑之丘,丘字的甲骨文是俩山包,而乞力马扎罗山就是俩火山组成的一个山脊
昆仑山又叫舂(chong)山,什么是舂,有舂米这个词
这是昆仑山顶的火山口
这是百度搜的舂米,另外昆仑还叫碗丘,乞力马扎罗山周围很多小火山,山顶就是一个洼地,像碗
碗丘,全是碗丘
周穆王说:“舂山是天下最高的山!”还说:“舂山润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在此饮食,先王所谓县圃。”山上物产丰富,“舂山,百兽之所聚也,飞鸟之所栖也。爰有:□兽食虎豹,如麋而载骨,盘□始如□,小头大鼻。爰有赤豹、白虎、熊罴、豺狼、野马、野牛、山羊、野豕,爰有白鸟、青鵰,执太羊,食豕鹿。意思就是昆仑山自然资源很好,物产,物种丰富,有各种动物,鸟兽,各种自然景观。
乞力马扎罗的动物
山间的热带雨林环境
木布雷的树,生长期极长,木质坚硬,抗腐力强,是做家具或者盖房的上等材料。
《尔雅·释丘第十》云:“丘一成(层)为敦丘,再成(层)为陶丘,再成(层)锐上为融丘,三成(层)为昆仑丘。”《释名·释丘第五》亦云:“三成曰昆仑丘。”《水经·河水注》:“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昆仑的三成(级)构造,表明了它在先民心目中是最为高峻的,可以直达天庭。
这里说昆仑山有三层
看是不是三层
《易林·比之八》所云:“登昆仑,入天门。”甚至可以藉此成为神灵,如《淮南子·地形训》云:“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乃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这里说昆仑山上有天门,天门之上很多层,每一层都住着神仙
这是PS合成的,山体就是乞力马扎罗山,上面是火山灰,火山灰就是昆仑虚,下面的山体叫昆仑丘,后来的夏虚殷墟都是习惯性叫法。下面的图是一种叫做透镜云的照片,也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在火山顶容易形成这种云
一般而言,空气的水平移动要比它的垂直运动快的多。然而,有时候当风吹过高峰或小山时,空气会发生相当强的垂直震荡情形。每当干空气到达震荡的顶端时,就会凝结成层状的水气,渐渐地就形成层状结构的透镜云。不管是火山灰还是透镜云都是自然现象,然而对古人来讲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对认知还是肤浅的远古人类来说只能神话了,所以我们的神仙都是住在天上,在天庭在云里,都是从这来的。
另外,史书还说,
高山在古代神话中还是顶天立地的天柱。原始先民由直观的视觉印象而产生天圆地方的观念,同时想象在大地的四面八方有八座高山支撑着天空。这八座高山便是八根“天柱”,而八座高山的顶端与天结合处,也就是上天的入口,被称为“八门”。而乞力马扎罗山周围还有一些火山,正好吻合。上面也提到九丘:《山海经·海内经》载:“……有九丘,以水绕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即之丘。
所以,昆仑之丘很可能就是乞力马扎罗山,想符合的很多
我的文章里有更详细的说明,可以点我头像查看
古代的昆仑山在哪?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
昆仑山,有三种概念
1、古代的昆仑山
2、古老典籍中传说的昆仑山
3、现在的昆仑山
他们都是不同的概念。
现在的昆仑山,是地图上的昆仑山系,它的南方还有一个喀喇昆仑山脉。
古代的昆仑山,概念就是葱岭以东的山系。
传说中的昆仑山,是天帝的都城,神山很高,就如奥林匹斯山一样,山下住着西王母族,《山海经》记载的很玄幻,这个传说昆仑山是不存在的,如果非要给他一个现实的原型,本人考证应该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
详见:https://www.toutiao.com/i6722864086079504904/
古代的昆仑山在哪?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即便是将来的后代,昆仑山永远长在。山只不过是个丘岭,有了沟壑与平地后才有了所谓的山,地面上若不发生险情了有没有山都无所为,所以说,山只是一块避风躲雨的栖息地,比佛教说的天稍微实惠一些,对人体与灵体都有保护意义,由此不难看出的是老子化胡的本意即在于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元始天尊的弟子们就各个有座仙山,不像灵宝天尊的弟子们大多出自于洞天府地,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到底了就是一个境界问题,并不是一个地名问题。这与当代的人类为星辰定名的事一样,是谁发现的,就以谁的大名定星。
古代的昆仑山在哪?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
古代传说中的昆仑山和现在的昆仑山指的不是同一个地方。
1、古昆仑是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神话中心,传说有一至九重天
2、现在的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昆仑山在历史上曾是一座名山。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如说它是“天帝的下都”,方圆八百里,高七万尺。又说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到处长着结有珍珠和美玉的仙树。有的书籍还说它是黄河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摇篮,因此昆仑山在古人的心目中一向被视为了不起的大山,起初人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后来通过与西域交往,在新疆于田一带发现了玉石。皇帝根据古代的图书,错误地认为黄河发源于美玉产地昆仑山北麓,于是便把河源所出的山叫做昆仑山。 古人尊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龙山”,因而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是产生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公格尔峰(海拔大约7649米,另说7723、7719)。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映雪奇观,深几十米的天险奇观。
昆仑山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东部20毫米,若羌仅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源于昆仑山脉北坡诸河流,源远流长,汇流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
折叠山脉分段
昆仑山脉西高东低,按地势分西、中、东3段: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东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座,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积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的山峰。
- 西段
昆仑山西段从喀拉喀什河上游的赛图拉与叶尔羌河上游的麻扎通过的新藏公路,构成昆仑山脉西、中段的分水界。西段主要山口有乌孜别里山口、明铁盖山口、红其拉甫达坂及康西瓦等,为通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受重重山体阻挡,使喀拉喀什河谷中的年降水量仅为25~30毫米,雪线附近的降水量则达300毫米左右;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主峰形成现代高山冰川作用中心,年均温0℃等温线大致沿4000米等高线通过,最高山带的年均温为-15~-7.5℃。
昆仑山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山慕士塔格峰7509米。前者的冰川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有20余条冰舌向下散射:北坡冰舌最长为23公里,东坡和西坡20公里;冰舌下达的海拔高度为3900~4900米。后者的冰川面积275平方公里,有16条冰舌下溢,东坡最长21公里,冰舌下达高度5300米。西坡冰舌的长度20公里,下达高度4000~4500米。雪线高度北坡5500米,南坡5800米,慕士塔格一带雪线为4800~5000米。
塔什库尔干谷地的海拔3100~3900米,年均温3℃,年降水量70余毫米;谷地以东山地的现代雪线,北坡为5000~5200米。
发源于西段的主要河流有叶尔羌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在盆地北部汇流成。
西段山地的北坡为山地荒漠和高寒荒漠景观。低于2700米的前山及中山带下部为红沙与合头草荒漠,砾-石质的山地棕漠土,上部为昆仑蒿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淡栗钙土2700~3000米的下部沙土地带合头草荒漠,上部为紫花针茅、银穗羊茅占优势的山地草原,阴坡出现小片雪岭云杉林,与山地草原构成山地森林草原。在3000米的塔什库尔干宽谷中为高位沼泽化草甸。3100~3900米干旱冰碛丘陵与冰水冲积扇分布着雌雄麻黄为主的灌木荒漠。谷地两侧4000米以上为以粉花蒿和垫状驼绒藜占优势的高寒荒漠。4500~5500米的高山为刺矶松、高寒棘豆高寒半灌木荒漠。海拔5500~6500米的高山下部为高寒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6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1]
- 中段
中段位于新藏公路与车尔臣河九个大坂山即东经77°~86°,主脉向南略呈弧形;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兰山口是该段联系新疆―西藏通道。
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如乌孜塔格(6254米)、慕士山(6638米)、琼木孜塔格(6920米),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主要河流有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及安迪尔河,除和田河上源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水量较大,有利灌溉外,其他河流出山后很快没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
山地下部为合头草、红沙半灌木荒漠,棕漠土;上部为沙生针茅、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土;向上过渡为针茅、昆生葱、昆仑蒿为主的高寒荒源草原;在海拔4500米山地内部坡麓及岩屑坡上,垫状驼绒藜、糙点地梅组成稀疏的高寒荒漠;在海拔4500~5500米的下部为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更高山峰则为冰雪带。
- 东段
东段向东略呈扇形展开,分为3支:北支祁漫塔格山,其南隔以阿牙克库木盆地,东延为唐松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中支阿尔格山,东延为博卡雷克塔格、唐格乌拉山与布青山,地形上与阿尼玛卿山相接;南支为构成青南高原上的主体山脉,东延与相接。昆仑山垭口是青藏公路必经之道。
昆仑山垭口一带的雪线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400米。雪线附近的年均温-9~-8℃,山间谷地西大滩(4200米)一带的年均温低于-3℃,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山地顶部年降水量略有增加,青藏高原北坡现代多年冻土的下界在4200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流入塔里木盆地中的车尔臣河;流入柴达木盆地的有那仁郭勒河、乌图美仁河、及柴达木河,前者由冰雪融水补给,属于塔里木内流水系;后四者由降水与湖水补给,属于柴达木内流水系。
山地北坡为荒漠化草原,在海拔3600米以下为干燥剥蚀的基岩山地,几无植物生长,沟坡及岩屑上堆散生有垫状驼绒藜,红沙、合头草荒漠;3600~3800米过渡为紫花针茅亚高山草原;3800~4500米的山地下部是以小嵩草为主的草原化高山草甸,上部为垫状植被;4500~5000米以上过渡为稀疏的高寒植丛和寒冻风化带;5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古代的昆仑山在哪?是不是现在的昆仑山?
是,建立周朝的姬姓部落,就是从新疆一步步迁徙到甘肃、陕西、河南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